最後的千年古村-流坑

作者: 彩石

導讀流坑,又去了一回,感慨萬分,覺得要發個帖子上來,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能看見的最後的活著的千年古鎮了,一切變化太快,再過幾年這裡一定會變成新農村的。這次去流坑本來還計劃去井岡山的,面對馬上消失的流坑,我們放棄了井岡山,在流坑住了三天,井岡山天天有,流坑過一年將不再。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這裡是烏江在這裡繞成了一� ...

流坑,又去了一回,感慨萬分,覺得要發個帖子上來,告訴大家,這是我們能看見的最後的活著的千年古鎮了,一切變化太快,再過幾年這裡一定會變成新農村的。這次去流坑本來還計劃去井岡山的,面對馬上消失的流坑,我們放棄了井岡山,在流坑住了三天,井岡山天天有,流坑過一年將不再。流坑村,位於江西省樂安縣牛田鎮東南部的烏江之畔,這裡是烏江在這裡繞成了一個開闊的河灘地,四周青山環抱,三面江水繞流,山川形勝,鐘靈毓秀。流坑作為江南地區的古鎮,其規模之大,歷史之悠遠,古宅大院之多,遠不是宏村、烏鎮之流可比的。全村有一千多戶。

流坑村的開宗,可追溯至五代南唐升元年間,始屬吉州之永豐縣,南宋時割隸撫州之樂安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祖上由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至今董姓還是占絕大多數,此地董氏尊西漢大儒董仲舒為始祖,又認唐代宰相董晉是他們的先祖。據族譜記載,董晉的孫子董清然在唐末戰亂時,由安徽遷入江西撫州的宜黃縣,他的曾孫董合再遷至流坑定居,成為流坑的開基祖。宋代是流坑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之一。 董氏世代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興,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時有“一門五進士,兩朝四尚書、文武兩狀元,秀才若繁星”和“歐(歐陽修)董(流坑董氏)名鄉”之美稱。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毀。明清時代,村中有識之士紹繼祖業,興教辦學,修譜建祠,並發展竹木貿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榮興盛。從宋初到清末,村中書塾、學館,歷朝不斷,明萬歷時有26所,清道光時達28所。全村曾出文、武狀元各1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進入仕途者,上至參知政事、尚書,下至主簿、教諭,超過百人。江西省有30名以上進士的村子僅有4個,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個文物遺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實在是難得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流坑村游歷,贊:“其處 阛阓 縱橫,是為萬家之市,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見《徐霞客游記》第 147頁,上海古藉出版社版)這裡說的“五桂坊”,就是為表彰宋仁宗景佑元年(1034)董氏一門五人同時中進士這一盛事而建的紀念牌坊,“五桂齊芳”,歷史罕見,可謂殊榮。近千年來,流坑科舉之盛、仕宦之眾、爵位之崇、經商之富、建築之全、藝術之美、家族之大、延續之久,在江西是獨一無二的,在全國少見的。

流坑村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裡,流坑董氏依靠嚴密的封建宗族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系秩序、穩定發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動的遺存隨處可見,特別是那版本眾多的譜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難得的人文景觀。現在仍保存有明萬歷十年族譜 3本,清代各房譜牒20多個版本,各種宗廟祠堂58座。董氏大宗祠遺址更是一絕,五根高8米、直徑0 .7 米的花崗岩殘柱, 傲視蒼穹,被稱為流坑的“圓明園”。流坑以規模宏大的傳統建築,風格獨特的村落布局而聞名遐邇。明代中葉,村子在族人的規劃、營造下,形成了七橫(東西向)一豎(南北向)八條街巷,族人按房派宗支分巷居住,巷道設置門樓,門樓之間以村牆連接圍合的格局。巷道內鵝卵石鋪地,並建有良好的排水系統。村中現有明清古建築及遺址計 260余處,其中明代建築、遺址19處,還有重要建築組群18處、書屋等文化建築14處、牌坊5座、宗祠48處、廟宇8處。另有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遺址等32處。村中古建築均為磚木結構的樓房,高一層半,格局多為二進一天井,質樸而簡潔,但建築裝飾十分講究,集木、磚、石雕(刻)及彩畫、墨繪於一體,工藝精湛。明代建築懷德堂中的雀(爵)鹿(祿)蜂(封)猴(侯)磚雕壁畫和永享堂照壁上鑲嵌的“麒麟望日”堆塑,堪稱精品。數以百計的屋宇,堂上有匾,門旁有聯,門頭、牆壁上刻有不少題榜、名額,共計682方(處)。這些匾聯皆有來歷,內涵豐富,意境深遠,或表主人之身世,或顯家族之榮耀,或體現儒家傳統的道德思想,或反映“天人合一”的美好情境。流坑村古建築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代表了江西贛式民居的典型風格和特點,面積近7萬平方米,基本保存完好,組群完整,街巷仍為傳統風貌,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人文科學價值及環境與建築藝術價值。

流坑村是古村文化的經典,是我國古典民居建築中的明珠,也是為數不多的人類文明的瑰寶。因流坑位於江西中部山區,交通不便,周圍幾百裡也沒有大城市,從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前往流坑驅車都要在10小時以上,在周莊、烏鎮、宏村已被開發得一塌糊塗的時候,流坑還是個鮮為人知的世外桃源,隨著村村通公路的光輝普照大地,流坑的交通大為改善,現在從上海出發到流坑大約12小時可以抵達了。江西為了開發這最後的處女地,經幾年的努力,2001年6月,流坑村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流坑村被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早已耳聞的流坑,今年春節先去了一回,匆匆一游,尚未看完,又過了十個月,今年十一月再去一回。前後二次去流坑,變化太大,短短的十個月,許多老宅不再,村子外圍已是新房連新房,遺下的老房日漸老矣,或朽或蛀或漏或塌,老宅已日暮西山。拍了很照片,以期能記錄下一些東西。更多圖文可見我的另貼:http://bbs.fblife.com/viewthread.php?tid=1033315&extra=page%3D1



(靜靜的流坑)



(董氏大祠堂殘柱)



(老戲樓的余輝)



(流坑早市吃早點的小學生)



(雙壽坊殘牆)


精選遊記: 撫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