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古鎮+合肥市內景點小轉

作者: 潛水冒泡

導讀沒去成西遞、宏村,所以自行安排了替代者——三河古鎮,距離合肥一小時車程,古名“鵲渚”,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彙而得名。 三河民居據說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築群,小鎮街道由青條石、碎石鋪就,高低不平、裂痕斑駁,已然上了年紀。一般人家門口都掛燈籠,標上家族的姓氏,有的燈籠背後還標著 “平安郡”或“**郡”,大約是表明籍貫吧。 三河特� ...

沒去成西遞、宏村,所以自行安排了替代者——三河古鎮,距離合肥一小時車程,古名“鵲渚”,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交彙而得名。

三河民居據說是皖中地區少見的晚清建築群,小鎮街道由青條石、碎石鋪就,高低不平、裂痕斑駁,已然上了年紀。一般人家門口都掛燈籠,標上家族的姓氏,有的燈籠背後還標著 “平安郡”或“**郡”,大約是表明籍貫吧。

三河特產有茶干、米酒、羽毛扇。每家飯館裡都有三河小炒,一般是七種不同顏色的食材切絲炒成,味道微酸。三河米餃也是特色小吃之一,餡用豆腐加調料做成,外酥裡嫩。

三河留有楊振寧的舊居,抗戰時,楊振寧曾在此避難,旁邊還有一條“一人巷”,是說寬窄僅容一人,試了下,兩個瘦人大概也能勉強並立。

繼續走,便見萬年台和朝陽門。萬年台是鹹豐年間建造的,重修後是三河鎮的文化廣場。朝陽門則是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與湘軍悍將李續賓大戰取得了三河大捷的地方。

三河鎮不大,不求太細致兩個多小時便可以轉完。此處風物一般,和理想中的江南小鎮還是有一定距離。

============================================

在合肥市停留了兩天,在景點中挑挑揀揀,最後決定去明教寺、逍遙津、李鴻章故居和包公祠走一圈。

明教寺出名,倒不是因為合肥市佛教協會設在這,主要是裡面的教弩台大有來頭,是當年曹操在合肥築高台強弩兵將以御東吳的地方,所以此處又稱曹操點將台。

公元215年,屯守合肥城的只有張遼等帶領的七千魏軍,而孫權卻率十萬吳軍來襲。張遼挑選“敢從之士”八百人出城應戰,直衝孫權麾下,大戰於逍遙津北。這種“黑色槍騎兵”式的勇猛殺得孫權方寸大亂,在大將甘寧和呂蒙的掩護下倉皇躍馬過橋,才得幸免逃脫。張遼威震逍遙津的美名得以流傳。

當年的古逍遙津戰場離明教寺不遠,後一度歸於私人,易名“逗鴨池”、“豆葉池”,現已成了免費公園,裡面設了兒童游樂場之類,不過還是有一些紀念性的建築,張遼的墓碑也靜立其中。

走回淮河路,就像到了王府井大街,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李府黑色的大門並不十分張揚。清末顯赫十足的“李府半條街”,如今只剩一院三進的典型江淮地區民居建築。

進入福壽廳,條案上有一只鐘,左右置有屏風和落地鏡,據說意寓“終生平靜”。

學歷史時,對於李鴻章的印像無非是昏庸的賣國賊而已。蹭聽了一路講解,參觀了展覽的實物與照片,又不免產生了不同的感想:這個 24歲就考入翰林院,投筆從戎又建立起堪與太平天國對戰的淮軍,塑造了晚清的國防,成立了影響清廷外交、軍事、經濟的淮系集團的人,是否只是歷史的跳梁小醜?

李鴻章對自己的歸納是:“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

他的歸納是客觀的,以全國第十三名的成績中舉,文官之身卻成為鎮壓太平天國的主力,興洋務辦海軍,促成南洋公學的建立與留學生的派遣,位極人臣、烜赫一時,果真是一路扶搖。

李府最裡面是女眷居住的地方,俗稱“小姐樓”,建築精致又大氣。

值得一提的是,李鴻章非嫡傳的後人出了不少名士,比如張愛玲,以及手跡遍全國的前佛協會長趙樸初。

走出李府,來到長江中路,一路向南,曲曲折折就到了包公祠。

包拯是合肥人的驕傲,為紀念他而建起包公祠,太平天國時一度毀於戰火,又被李鴻章籌資重建。

祠正殿,包公塑像威然端坐,王朝、馬漢、張龍、趙虎侍立兩側,頭頂的“色正芒寒”最恰當不過,旁邊的龍頭、虎頭、狗頭鍘則讓人聯想到皇親國戚、貪官污吏、暴徒刁民在其面前伏法的快意場面。大多數人對包拯的好感可能都是來自那部台灣電視劇,當時的《鍘美案》、《鍘包勉》、《狸貓換太子》、《烏盆記》還依稀有印像——其實多脫胎於話本小說,未必真有如此神奇曲折。

但從包拯的詩詞“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鉤。倉充鼠雀喜,草盡狐兔悲。史冊有遺訓,無貽來著羞”以及遺囑“後世子孫仕官,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可看到一個清肅正直的官吏形像。包河裡據說有兩奇:一是黑魚,即鐵面,二是脆藕,即無私(絲),後世對他的贊美推崇依舊是毫不吝惜啊。



(三河)



(明教寺)



(張遼墓)



(李府)



(包公祠)


精選遊記: 合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