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行記(三)——威尼斯:美麗卻讓人痛

作者: bjserina

導讀威尼斯:美麗卻讓人心痛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朱自清這樣評價她。177條水道和401座橋把118個小島連成一個城市,船便是這裡的日常交通工具。雖然買了地圖,還是經常迷失在錯綜交彙的小巷中。好在大運河呈S形貫穿全城,成為最好的地標,找到它心中就有了底。意大利語的地圖看得懵懵懂懂,卻誤打誤撞地與很多宮殿、教堂、歌劇院還有櫥窗布置精美的小店不期而遇� ...

威尼斯:美麗卻讓人心痛威尼斯是一個別致的地方——朱自清這樣評價她。177條水道和401座橋把118個小島連成一個城市,船便是這裡的日常交通工具。雖然買了地圖,還是經常迷失在錯綜交彙的小巷中。好在大運河呈S形貫穿全城,成為最好的地標,找到它心中就有了底。意大利語的地圖看得懵懵懂懂,卻誤打誤撞地與很多宮殿、教堂、歌劇院還有櫥窗布置精美的小店不期而遇,也算別有收獲。

聖馬可博物館一定要去,12歐元的門票可看四個展區:總督府、科雷爾館、國家考古館和馬爾恰納圖書館。我用了兩個半天參觀聖馬可博物館,對水城的歷史做個粗淺的了解。總督府院中有三十級大理石的台階,台階最高層豎立著戰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因此被稱為“巨人梯”。樓內有一條著名的“金梯”,因為牆壁、房頂遍貼黃金,滿目金光、輝煌一片。室內裝飾以油畫、壁畫為主,加以大理石雕塑,其中不乏維羅內塞的《威尼斯的勝利》、堤埃坡羅的《海神向威尼斯獻禮》等傳世之作。二層大評議員會議室中的是丁托雷托的《天堂》,取材於但丁的《神曲》,長22米,寬7米,畫中繪有700多個各色人物,被喻為世界最大的油畫。宮內還有中世紀到近代的各種兵器陳列。向下通過一人窄的樓梯,可以到地下室的監獄,中間連接的小廊橋就是著名的“嘆息橋”了。古時的囚犯跨過這裡就難再活著回來,於是在橋上的小窗上最後嘆息回望,真堪比中國的奈何橋了。科雷爾館中陳列著總督的肖像和新古典主義雕塑家卡諾瓦的雕像,以及古錢幣、造船廠示意圖、古地圖等。還按照年代展示著威尼斯歷代的繪畫作品,如:安特尼羅·達·梅希納的《聖母和三天使》、貝裡尼父子的作品等。

國家考古館中收藏了許多希腊、埃及的畫像、雕刻、青銅器等古物。很多龐貝廢墟中出土的器物在此也能看到。考古館中還設美術館,有拉斐爾、齊齊亞諾等人的名畫。最為精美的要算鑲嵌畫《亞歷山大大帝大戰波斯皇帝大流士》,畫中細致地繪制了各色動物、百姓的日常生活、還有當時的音樂名流,甚至柏拉圖和他的學生對答的情景。

馬爾恰納圖書館是意大利最大的圖書館之一,收藏了一百多萬冊圖書、眾多的手抄本和航海圖。最要一提的是,還有15世紀由Nauro修士所繪制的平面天體圖。

從圖書館出來就是聖馬可廣場,拿破侖贊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客廳。東西長170多米,東寬80米,西寬55米,南北西三面都被宮殿建築環繞。宮殿建築群中的聖馬可大教堂融彙了多種建築風格:俯視圖呈希腊風格的十字形,正面華麗裝飾和五座圓形穹頂是土耳其的拜占庭風格,十五世紀添了哥特式的尖拱門,十七世紀又加了文藝復興巴洛克式的欄杆和裝飾。大教堂如同一個盡職的史官,忠實地記錄著每一個泛地中海文明的興衰。

再訪聖馬可廣場是當晚上七點半。尋著教堂的鐘聲,我們從一個小巷轉身出來,幾乎是撞見了廣場,頓時就被眼前一片的金黃所折服。圍合廣場建築的每個拱門都透出金色,原本白色石面的教堂金碧輝煌。同行的人都驚在了原地,此景本應天上有,何時偶落到人間?

三訪聖馬可廣場是在漲潮時。12月初的威尼斯天地都是水做的,我在的一周裡幾乎都陰著天,其中四天還淅淅瀝瀝地下了小雨。所幸雨並不拖沓,來去匆匆。終於趕上了月余來久違的一次晴天。雲開日出,蔚藍的天空下潮水在上漲,很快廣場就鋪了一面巨大的厚達幾十公分的鏡子。人在其中仿若置身於巨大的水晶之中,而建築鑲嵌於其間顯得更加玲瓏剔透。廣場洪水來自亞得裡亞海的倒灌,每年或深或淺的潮水會把聖馬可廣場以及教堂、商店、民居的低窪處淹沒百次。與潮水奮戰的經驗,讓水城的人有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應對方法。每當潮水來前,人們會用鐵架和木板在原來街巷上搭出一條條半人高的通道,商家也會給游客推出形形色色的雨靴。威尼斯建於452年,城市以每百年超過1釐米的速度下沉,加之氣候變暖使海平面逐漸上漲,威尼斯的水患便也逐年上升。被洪水推高的還有生活成本,於是當地的人們紛紛搬離,居民從1957年的17.4萬降到目前的6萬。威尼斯逐漸變成了一個只有游客,沒有居民的水城。據說到2050年城市大部分地區將沉入海中。眼前是即將消逝的美景,後世或將成為一個美麗的傳說。想到水浸廣場的景色竟來自人類妄為的惡果,這份美麗讓人心痛。(剛朵拉)





(剛朵拉)(嘆息橋)



(水中的聖馬可廣場)



(聖馬可廣場夜色)



(潮汐中的道路)


精選遊記: 威尼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