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彩之南---一人背包走雲南

作者: christopheFR

導讀雲彩之南--獨自背包走雲南 早已聽說“雲彩之南”這個地方,這個暑假終於有機會去看看了。我在雲南呆了十幾天了,一個人過來的,在昆明就住在雲南大學。這次一個人的旅游真是太棒了!在去昆明的火車上就看到了很多美景。看到了雲海,火車好像開在雲彩的上方。看到了少數民族的村寨。火車穿過一個又一個的隧道,就好像在大山的身體裡穿行,人的力量真大啊,那麼� ...

雲彩之南--獨自背包走雲南

早已聽說“雲彩之南”這個地方,這個暑假終於有機會去看看了。我在雲南呆了十幾天了,一個人過來的,在昆明就住在雲南大學。這次一個人的旅游真是太棒了!在去昆明的火車上就看到了很多美景。看到了雲海,火車好像開在雲彩的上方。看到了少數民族的村寨。火車穿過一個又一個的隧道,就好像在大山的身體裡穿行,人的力量真大啊,那麼多那麼大的山也能征服。雲南的氣候真的是很舒服了,真的是四季如春。但是這裡的陽光很曬人,很耀眼。第一天,同學帶我去逛昆明市。昆明不是個很發達的城市,沒有很多高樓,但是很干淨,走在大街上很舒服。人口也恰到好處。在昆明最熱鬧的地方,也不會覺得太擠,但仍然算得上熱鬧。昆明現在和中國其他的城市一點區別也沒有,不要指望在市內看到很多人穿少數民族的服裝。雲南大學也是個老大學,本部就在城市的中心周圍,學校不大,但是有老樹,老房子和林蔭道,有大學的感覺。同學有一個很貴的專業照相機,去買膠的時候被推銷了一個三角架,然後我們就扛著三角架到處亂拍,看上去就像兩個專業的攝影師。8月2日是一個少數民族的火把節,很重要的節日。當天晚上下雨,走道民俗村的門口我們又回來了,後來我才知道這裡的火把節不正宗。要過真正的火把節要去少數民族自治區。

3號我一個人去石林,阿詩瑪的故鄉。早上很早起床去趕旅游專列。那是一輛很舒服的火車。在火車上我和兩個荷蘭人和兩個以色列人坐在一起,我們用英語可以比較流暢的交談。那些老外都是從國內帶上一本有關中國的旅游指南,他們不懂中文,但仍然自己過來旅游的,和我一樣想盡辦法省錢。他們已經差不多逛了大半個中國了,都說中國是“wondful”,和他們以前的想法不一樣。他們問我有關中國的高考,還有三峽庫區的移民問題(有些敏感哦!我告訴他們中國政府做的很好),還有讓我教他們怎麼樣禮貌的去打招呼,還有談論各自國家的習俗啦,語言啦……很投機。那個以色列的男孩還給我一張他在麗江住的民居的卡片,介紹我去住那。那個男孩是和一個女孩一起來的,女孩剛從軍隊出來,就要去大學了(以色列是人人都要服兵役),我很奇怪他們的國家現在正和巴勒斯坦鬧得一塌糊塗,他們怎麼還有心思出來旅游,但我沒問他們巴以衝突的問題,怕傷害人家的民族感情。火車上有穿著少數民族服裝的“阿黑哥和阿詩瑪”來推銷旅游服務,那是由石林管理局辦的,可以放心參加,很合算,服務也很好。學生可以有優惠,一百快包括了門票,中午的午飯景點之間的包車和導游費,比自己走好多了。我覺得雲南旅游服務水平對內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對外服務還差得很遠。車上的乘務員只會說“tickets please”但是車上老外很多,沒有人懂中文,推銷旅游服務的人也不懂英文。那個“阿詩瑪”還找我去幫忙,正好碰到一群法國人,我就用英文夾法語給他們介紹,真搞笑。那個漂亮的“阿詩瑪”用崇敬的目光看著我,感覺好極了。最後由於沒有英文導游沒有老外加入,那些老外還想把我拉出去跟他們一塊走呢。要不是我已經買了票我就去了。不過也好,自己去真是太不合算了。我們那個團的三個“阿詩瑪”導游很好,給我們的感覺就是真的是盡心盡意的服務,像朋友。雖然她們三個不算漂亮,但確實給我留下了很好的印像。在旅游團裡我和兩個福建人混熟了,一個團的人都很友好。我們先去看了瀑布,然後去看石林。哎,人實在是太多了!任何地方只要人多了,就不美了。過度的旅游開發真令人遺憾。游完石林,我們還去喝茶,這是我第一次享受茶道,那個泡茶的“阿詩瑪”很漂亮,介紹也很專業。

下午4點半。我乘專列回到昆明。因為我被告知石林的火把節昨天已經過完了,太遺憾了!所以我只有去昆明的民俗村去過。可是那個火把節完全變味了,不倫不類。居然有HIP-HOP.還有“跳艷舞”,蹦的……真是讓我噴血。當然也有少數民族的表演。到了十點多,總算開始有點味道了,民族樂響起,整個廣場的人瘋狂了,大家手牽手圍著火把跳民族舞,當然有很多都是亂跳。穿時裝的漢族和穿民族服裝的少數民族一起狂歡,還真是有民族大團結的感覺。白天的“阿詩瑪”告訴我們,他們寨子裡的火把節有對歌,搶親,跳舞……她還告訴了我們很多習俗,太多了,就不在這裡說了。這裡的火把節到更像是狂歡節。這就是我這幾天全部經歷了,只是個開端,昆明沒有太多特別的。重頭戲應該是放在大理和麗江,老外說那裡是amazing and perpect,希望現在不要有太游客在那,不要有過度的開發,今天晚上12點,我出發去大理。

那天晚上和朋友吃過了雲南的燒烤之後,直接就奔去了火車站,趕11點半的火車去大理。到車站時只有十點多,等車的人很多,都是要去大理玩的游客。我買的是最便宜的一趟車的硬座票。我站在一個穿一套牛仔裝的女孩子旁邊,她身材很小,一個人。突然跑過來一個中年人,找我們換票。他是旅行社的,說什麼他的兩個客人晚了,需要我們那趟車的兩張票。我的票是硬座的,車上沒空調。而他的是空調臥鋪票。他和我們再三糾纏,最終我一分錢沒加就換到了他的硬座票,而且可以提前走了。我和那個女孩上車後大笑不以,撿了個大便宜。然後我們認識了,她也一個人出來,可是已經入了團了,她很後悔,後來我知道去大理和麗江隨團的話,會損失很多東西。

第二天早上,我們到了大理。一下車就看到一條長長的隊伍。穿著白族服裝的一大群女導游拿著牌子接人。下去後還會不斷的有人問你要不要入團。為了擺脫糾纏,下車後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人接“。送走了那個女孩,我就直接坐上了去大理古城的巴士。一路上,汽車穿行在蒼山和洱海之間。在你的左邊是高聳巍峨的蒼山,右邊是一篇白茫茫的洱海。真的是美極了。車開了好久,終於看到在蒼山的腳下出現了一大片建築,遠遠的看去,因為不清楚,所以有點像雅典的古城。終於進城了,城裡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好(現在我這麼認為)。首先我得找地方住,在大理並不覺得人很多。開始准備去青年旅館,後來發現城裡有很多類似的旅館和民居。都是提供租自行車和免費上網的。幾乎所有的都是按床位算錢的,從十元到二十元一天,很合算,而且裡面的人都很好,有機會認識新朋友,很多老外在裡面。最後我住在了自行車旅館,裡面的接待員回講很多語言,她去過很多國家,經歷很是讓人羨慕。裡面的人很好,很快大家就成了朋友,和我一塊住的是一個華南師大旅游專業的研究生,來這裡做論文,我幫他填了一分調查表。我住的自行車旅館就在洋人街的旁邊。洋人街其實是一條很短很窄的小街,街的兩邊都是咖啡館和西餐廳,也有賣小玩意和工藝品的小攤。那的氣氛真的很好,就像在外國的一條咖啡街,經常老外的數量會比中國人的多(只要不在旅游旺季),這兒通用英文,中文排第二。

在大理,走在路上常會有當地的人問你要不要坐蒼山索道,要不要做船游洱海。做索道的來回價格是固定的,沒問題。但做船就要小心吃虧了。到的當天我就去了蒼山。先在城裡租馬車,很便宜,兩三塊就夠了。相信大多數城市裡的人以前從沒坐過馬車。而在雲南這是種很普遍的交通工具,包括在昆明。趕車的白族老大爺很好,這的人感覺都很好。我是做索道上的蒼山(其實可以自己爬上去,或騎馬上去),在索道上可以看到大理古城的全景:在洱海邊坐落著的一片古老的建築群。剛從索道上下來,碰到了一對法國老夫婦,他們自己來玩的,沒導游(後來知道覺大多數老外是不跟團的)。他們的英語很差,正好我可以多少幫上一點忙。在路上,那個先生跟我討論馬克思主義,全用法語,弄得我雲裡霧裡,只能聽懂大概意思。後來我們走散了。中午在半山腰歇腳。和兩個廣州來的女老師和一個白族的趕馬的大哥聊了半天。那個大哥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他說夏天的時候不能去蒼山頂,會凍死人。夏天時,人的外面是熱的但裡面是冷的,很容易就凍死了。冬天時外面是冷的但體內卻是熱的,凍不死。在蒼山頂上,喝酒感覺不到酒味,吃辣椒感覺不到辣味。接著我繼續在蒼山上亂逛,又碰上了兩個法國來的年輕人,一對情侶。我們一起度過了整個下午。黃昏的時候,他們要走一條遠路下山。我們約好晚上到洋人街吃飯。晚上我們在西藏咖啡點了牛排,批薩……這裡的西餐很地道而且真的很便宜。晚上的洋人街特有氣氛。街上,酒吧裡總是有人跳舞,不同國籍的人一起喝酒交流旅游心得,太享受了!

在大理的第二天,我去喜洲的嚴家大院,是白族人的民居。忘了給你介紹一點有關白族的東西了。白族就是五朵金花的那個民族。白族的姑娘頭上戴著“風花雪月”白色的帽檐代表雪,冒須代表風,帽子上的花繡代表花,帽子的彎沿代表月。白族最有名的算是他們的扎染工藝和他們的“三道茶”了。在嚴家大院我看了三道茶表演,但沒喝到,為了省錢。出來時,隨著一個白族婦女去了她家參觀扎染廠。當時是一個人,聽說他那懂漢語的人不多,在加上聽說很多少數民族很野蠻,真有點怕被她騙到村裡給強了。後來才知道白族是個很溫順的民族,不像回族那麼凶悍。難怪碰到的人都那麼好。在他家,我看到了染料和真正的白族人現在居住的村子。有於不好意思,我在明知道價格的情況下花比較高的價格買下了他們的一塊扎染。隨後又來了幾個從香港大學來的學生,好像是來做社會調查的。我接著步行去了蝴蝶泉,票價很貴。聽說這個季節沒有蝴蝶,不值得,就沒有進去。最後回古城去大理三塔公園。這個時候任何地方的票價都暴貴。進去之後總覺得不值得。在三塔圓裡認識了一個上海的老師,他也是一個人出來的。他算是個自助游的專家了,89年就考了導游證,已經跑遍了整個中國,雲南是他第二次來了。他准備寫一本自助游手冊。跟他一起的是一對母女,也是路上認識的。母親是四川音樂學院的老師,女兒是四川大學中文系的,和我同級。他們也是四川游的專家。這樣的母女真少見據他們說,這的山比四川的山差多了。要想玩山,還得去四川。但他們告訴我麗江的古城是中國最好的,他們從麗江過來,徒步走完了虎跳峽,路上翻了很多塌方路,還跟著馬幫走了好遠(這是我第一次知道這條冒險線路),像傳奇一樣。

第二天乘船去了洱海,被船家小宰了一刀,不算過分。認識了一群廣西旅游學校的學生。這兩天所看到的風景也許不是最好,不是最特別。但我認識了很多朋友,真正深入到了當地的人家,感覺真的很好。下一站:麗江。在買去麗江的車票的時候,碰到了在蒼山上認識的兩個廣州來的老師,跟他們約好麗江見,其實之前也和那對法國情侶約好了麗江見。

如果你要來雲南,建議先去大理,如果去了麗江再去大理,就覺得大理沒什麼了。

在坐去去麗江的車時碰到了那對四川的母女。這裡是個很小的地方,路上碰到的朋友很容易就在城裡再碰到了,很多人,你在大理認識了,不用留地址,很有可能在麗江的古城裡再次碰到。從大理去麗江最便宜的車票是35快,3個小時到。我在車上睡著了,所以沿途有什麼美景我也不知道。大概3個小時後,我到了麗江的新城。

麗江和大理不一樣。大理的古城和新城是分開的。而麗江的古城和新城只有一街之隔。一條街把時間分成了兩半。走過那條街就像是走過了數百年的歷史。到了麗江的古城,大理的古城就不值得再提了。整個麗江古城(大研古城)是由五花石鋪成的,那些石頭都是已經有了數百年的歷史了。以“小橋,流水,人家”來描繪麗江景色,是如此恰當,如此貼切。寫下這個詞組,心中頗犯躊躇,因為對於麗江古城而言,這的確是一個已經被人用濫的詞組了。但我實在想像不出,還有什麼詞組能夠更形像地概括出麗江的景色,因為只有身處麗江,你才能真正體味到“小橋,流水,人家”的獨具韻味。麗江一直就是遙遠的,神秘的,它有“世界上唯一活著的像形文字”東巴文,有遠古遺音納西古樂,有迷霧繚繞的玉龍雪山,有“世界殉情之都”的凄艷和迷離。當我走進這片神奇的土地時,我首先感受到的麗江卻是一個最宜人生活的家園。麗江的納西語“依古都”,漢意為江灣之地,而大研則寓意“大硯”,既形像地標示了麗江所處的地理位置,又將麗江比喻作一方青山綠水環抱之中的玉硯,暗喻了其地靈人傑的人文精神。麗江依山傍水,氣候宜人,納西民族的先人們巧奪天工地利用了清澈的玉泉水,並因地就勢,將玉泉水分作三叉流遍全城,形成一種“家家流水,戶戶垂柳”的絕妙景致。這玉泉水並不僅僅是為景觀添色,更有其實用的考慮,除了生活日用之外,納西人巧妙利用了西河水的高低落差,按時提降閘門,用以清洗街道的污垢,儼然是一個自動的環衛清洗系統,讓我們不能不為納西先人的聰明才智而深深折服。在古城裡,有無數的餐館和茶館,大多數都是靠著小橋和小河的。在四方街一帶,有酒吧街和藝術街。在麗江,在這個時候有同樣的遺憾,人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到處都是店鋪,商業氣味似乎有點濃了。但很多小店也確實很有味道,很藝術。

到了古城,我照著在石林時那個以色列人給的名片打了個電話,客棧的主人叫我等在”大石橋“,他來接我。本來准備住在四方街,據說那裡晚上能聽到流水的聲音。我去過步行者之家,15圓每天,可是住滿了。等了好一陣子。接我的人來了,是個和藹的納西老人,人很好。隨著他走過一條青石板的小街,越往前走越安靜。走在青石板上就像走在時間裡,耳旁總有流水的聲音。最後到了他的家裡。這是個類似四和院的民宅。這個客棧最多能容下20個客人,剛走進去的時候,一群老外圍在一起聊天,我進去後,他們很友好地主動對我說”hello".這裡也是每個床位每天15圓,可以免費上網,24小時有熱水。在客棧裡吃早飯2元每人,晚飯8元。我被安排進一個三人間,是最後一間房,我進去時只有我一個人。條件很不錯,干淨舒適,我滿意極了。等我洗完澡後,又來了一個人,一個日本的女孩。一個日本小豬,大三了,學民族學的。她和我住一間房,我很驚奇,她不介意嗎/我很不習慣,反正她不是美女,我也打不起罪惡的念頭。日本人的英文真差,她幾乎講不出一句完整的英文,都大三了。但她學了一年中文,據她說,讀看中文還不錯,就是聽說特差。我和他中文加英文地交流,累死人了。晚上,在大理碰到的兩個廣州的女老師給我打電話,約我一起包車第二天去玉龍雪山。見面地點又在大石橋。古城裡有很多座橋,這座在城中心,就在四方街旁。她們在聽納西古樂。這是來麗江很重要的一項活動,可惜,我沒聽。給你們轉載一點有關納西古樂的文章吧。

轉載:感受納西古樂

到麗江是必須要聽聽納西古樂的,而如果去聽的話,也必須要聽宣科先生主持的納西古樂。

很久以前我就聽說過納西古樂了,據說納西古樂是明初傳入麗江的中國古樂,經過了數百年的廣收博采,融入了納西文化的獨發新意,所形成的中國盛世遺音。正所謂“禮失而求諸野”,當這種聲音因世事的變遷,在中國內陸已經不傳時,麗江反而因為地處一隅,而將這種聲音世代保存下來。

走進位於麗江古城東大街“納西古樂會”的會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懸掛在舞台兩邊的大幅對聯:“曲奏陽春弘揚國粹玉龍驕子宣科嘔心瀝血,詞吟白雪大啟人文唐宋遺音雅樂過海飄洋”,宣科此人果然是氣魄非凡!會場類似於一個大型的茶樓,是一個兩層木結構的老房子,木座椅上放著供觀眾飲用的茶具,舞台不大,擺放著中國傳統的打擊樂器,舞台上方掛著一排大約二十幾個鑲著黑邊的老人照片,整個會場讓人感受到一種溫馨的傳統文化氣氛。

八點整,樂隊成員--絕大多數是耄耋老者魚貫登台,觀眾席上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緊接著是宣科先生登台,他以中西合璧的形式介紹了納西古樂的歷史,同時對樂隊成員作了簡要介紹,其中的年長者已經九十多歲高齡,而以“少年兒童”自謂的宣科本人也已經七十二歲了,這個樂隊的老藝人正在以平均每年逝世兩個的速度遞減著,“舞台上方鑲著黑邊的照片將會越來越多”,宣科先生不無傷感地說道,直到這時,我才明白懸掛在舞台上方的正是那些已經逝去的老藝人的照片,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聆聽的是一種即將消失的聲音。

演奏開始,仿佛是來自遠古的聲音在時空的深處回響,那古樸,空靈的旋律悄悄撞擊著我的心靈。我不懂音樂,但我能夠感受到,無論是《八卦》的莊嚴恢宏,還是《浪淘沙》的哀而不怨,似乎都在傳遞著納西古樂自然而質樸的情調,蘊涵著古代音樂簡單而深遠的最高境界,因為所有的藝術形式都不僅僅是為了復雜的技巧而存在,而是以人類心靈的感受為歸依,古代如此,現代亦復如此。我不能不為這些老人而感動,能夠聆聽這樣的聲音,感受這樣的氣氛,這無疑是一次非凡的精神歷程。當然,納西古樂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取決於它的這種大於內容的形式,取決於宣科先生的個人魅力。也許應當這麼說,納西古樂之所以成為今天麗江旅游的一個主打品牌,這與宣科先生的個人努力是分不開的,而對於眾多的觀眾來說,他們在很大程度上也正是針對於這個大名鼎鼎的旅游品牌而來,針對於宣科先生的個人名聲而來,至於能否真正理解納西古樂,那對於他們的旅行又有什麼關系呢?

宣科先生是麗江古城一道最為靚麗的風景,作為一位音樂民族學家,宣科先生的個人身世充滿了傳奇色彩,他少年時代受到過非常良好的教育,二十八歲入獄,四十九歲方解脫縲紲,一生的黃金時代竟身陷囹圄。出獄後的宣科先生並沒有自甘消沉,而是以更大的熱情致力於納西古樂的恢復與挖掘,那種灑脫的人生態度老而彌堅。他曾經公然列出了自己狂狷的理由,宣稱自己既是“少數民族且年紀大了”,完全是一幅“七十老翁何所求”的姿態。針對於宣科先生的評價也是眾說紛芸,莫衷一是,他既是納西人的精神偶像,同時也被人批為“乖戾輕浮,浪得虛名”。孔子曾經說過:“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也許中庸的社會更需要狂狷的精神吧,名城出名士,宣科與麗江相得益彰,再也無法分出彼此。

在宣科先生機智幽默的侃侃而談中,我似乎讀出了他孤獨與悲涼的心境,我也似乎感受到宣科先生心中蘊藏的無以言說的憂慮與無奈。宣科先生曾經不無解嘲地說道:“現在的年輕人只喜歡瘋瘋癲癲的小燕子”,是啊!今天的社會怎麼還會有心靈的咀嚼呢?人們在商品社會中所需要的只是立竿見影的感官刺激,至於精神上的一折三嘆又有誰會用心靈去慢慢體會呢?當七十二歲的宣科先生已經成為納西古樂中的“少年兒童”時,當舞台上方鑲著黑邊的照片越掛越多時,誰又能夠保證今天的納西古樂不會成為最後的絕響呢?

也許,納西古樂能夠提醒我們放慢人生匆匆的腳步,在生命的旅途上稍稍停留片刻,重新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吧。

繼續我的旅行:

在等那兩個女老師之前,我在大石橋四周走了走。碰到了在大理認識的那對法國情侶,和他們一起的有一個新朋友,英國人。我們約好麗江見的,當時約好在一家酒吧見,這時提前在街上遇到了。他們約我第二天去爬玉龍雪山,我滿口答應了。他們要我一起去喝啤酒。我這才想起了和別人先約了。於是沒和老外一起去。准備干脆到時把那兩個老師一起叫去趴雪山。最好把和我住一間房的日本豬也叫上,組一個國際登山隊好了。最後見到了那兩個老師,他們擔心身體不好,決定還是包車去,順便還可以多去幾個景點。因為第二天要早起,所以要回去早點睡。回去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旁邊睡個陌生的女孩子真不習慣。她看起來還挺習慣,天啊!好不容易快睡著了,門又被推開了,又進來一個女孩,同樣背著個大包,也是一個獨行的背包客。長像一般吧,很嬌小的樣子,比日本豬好多了。這些女孩子真勇敢。我坐了起來,她對我說“你好”,然後我問她從哪來,她沒聽懂,又是一個日本人。她和那個日本豬唧唧呱呱的說了起來。我說:”excuse me?can u speak english?" "of course"she said.然後大家都不睡了,開聊。she said:"i went to another guesthouse,there i had to live with two men,i felt so dangerous,so i came here .now there two girls here ,but only one boy,so u r dangerous!"……不知道聊到了幾點,終於大家都睡著了。

第二天早晨我是客棧裡第一個起床的。但我還是很猶豫到底要不要和老外去爬雪山,因為客棧裡的人告訴我,以前沒聽說有人爬,應該是很困難的。等我來到約定的地點,一個人也沒有。我看了看時間,在確定我沒有遲到後,在心裡開罵了:“好你個洋鬼子,敢放我鴿子。今天真倒霉,居然讓人給放了個洋鴿子。”於是趕快給那兩個老師打電話,告訴他們我決定和他們一起包車去雪山。我先會客棧准備,吵醒了那兩個日本女孩。我就約他們一起去。日本豬是第二次來了,所以她不去了。經過我一陣亂吹之後,另一個叫友子的決定一起去。等她弄好一切我們去找那兩個老師,遲到了。我被“大罵”了一頓,被罰提包。

出發了,汽車沿著懸崖邊的路蜿蜒著行駛。海拔越來越高了,漸漸的,我們發現已經有很多雲彩在我們下面了,從汽車窗往下看,是懸崖的青山還有很多雲。司機告訴我們,來這最好的季節是春天,那時侯雪還沒有化,但花已經開了。各種顏色的花開在白雪上,漂亮極了。我和兩個老師馬上開始抱怨那時候我們都來不了,友子說她明年春天還來。今天是個多雲的天氣。司機說這個季節很難有晴天,待會兒能出點太陽就算是很幸運了。而且這個旅游旺季,票價暴貴,進山費就要六十,待會兒索道還要花更多錢。為了避開游客的高峰,我們決定先去最遠的犛牛坪,最後去玉龍雪山。在經過上玉龍雪山的索道時,果然我們看到了一條長達十幾米的長隊。海拔繼續在升高,我們開始有高原反應了。耳朵像是被什麼堵住了,大家說話的聲音聽起來都很小。一路上的風景也越來越漂亮,因為有跟多的雲在我們腳下了,我們也沒忘了下車來照張像。到了犛牛坪了。人也不少,我們想騎馬上去,但已經沒有了。想走上去,卻被告知不可能。最後就做索道上去了。花了六十。後來才知道被騙了。其實是可以走上去的。從索道上下來,看到的是一副典型的高原的景色,這裡是藏族聚居區。我們接著走上一條很長的棧道。棧道兩邊有很多烤犛牛肉,賣奶茶的藏族人。還有一個茶館,是免費的,但是會推銷茶葉。友子想進去。我們就一起去了。沏茶的少數民族女子一邊講解一邊沏,我一邊給友子翻譯,我感覺我還翻得不錯。上來以後我們才知道,犛牛坪有五個景點,很遠。當地人告訴我們只有騎馬或起犛牛才能到。這次我們不信了,難道人走得比牛還慢。所以我們堅持自己跟著牛和馬的腳印走。果然,走了不長時間,到了一個高原湖(這種地方是很少有湖的),我們想這就是那個所謂的什麼池了吧,於是我們很有成就趕地大叫著衝下去。湖不大,但水很清很涼。我們回頭對後邊山頭上騎馬騎牛的人一邊揮手一邊喊:”我們自己走來的,強吧!“也不知道他們聽見了沒有,只見他們也一邊喊一邊朝我揮手。我們繼續翻過一個坡,來到一片很平的草原。上邊有很多犛牛在靜靜地吃草。我想這就是這裡被稱做犛牛坪的原因了吧。這時有當地的人問我們要不要遛馬。一番討價還價後,以五圓成交。馬不大,幾乎能算是一匹小馬。開始,那個人拉著馬跑。騎馬跑的感覺和我開始想的不一樣,嚇得我大叫,旁邊的人都笑了。後來有感覺了,只要把自己和馬當作是一體的就好了。最後我自己騎著馬跑,一邊揮手一邊叫”駕“,想像自己是個大將軍。旁邊的人都鼓掌了,真威風。由於時間原因,我們只能在這返回了,剩下的景點就沒法去了。

下了犛牛坪,我們只有直接去玉龍雪山,還有雲杉坪白水河等很多點就去不了了。來到上雪山的索道下,那條十幾米長的隊伍果然沒了,我們很慶幸。到了做纜車的地方才發現這裡還有一個長隊,而且暴貴,一百一十一個人。我們排了一個半小時才坐上了纜車。這時已經是下午四點半了,老天似乎對我們不薄,出了點太陽。據說站在麗江古城向北望去,玉龍雪山像是一幅永恆的畫軸掛在那裡,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出一幅孤立卓絕的冷峻姿態,讓人不自覺地產生出一種類似於宗教般的情感。傳說中的玉龍雪山正是麗江古城的守護神。在上個世紀初葉,曾經有一位來自美國的地理學者洛克在雪山下度過了整整二十七年,臨終留下了這樣的遺言:“我寧願死在玉龍雪山上,也不願死在病床上。”抗戰期間在西南聯大執教的金岳霖先生,則面對著神奇的玉龍雪山,吟詠舞蹈,雀躍三百,遂在當地留下了瘋魔佳話。同樣在那個時代,剛剛畢業於杭州藝專的李霖燦,在雪山下一住四年,直到晚年仍然難以忘情於自己心中的玉龍雪山:“我愛這裡的一切,不但時時掛念,他日化去,我的精靈魂魄亦必定會縈回棲息於斯!”

在索道上往外看,山很陡,真不知道這條索道是怎麼修成的。不得不再一次贊嘆人的力量的偉大。同時我想今早要是真來用腳爬,我就死定了,這兒不是專業的運動員,沒有專業的器材是根本不能爬的。坐在索道裡,在波濤般的原始森林上空飛翔,俯視著漫山遍野的奇花異卉,我只有懊悔於自己對於植物學的無知,因為我無法面對這樣的美景而無動於衷啊!雖然我不能像六十年前的李霖燦先生那樣在山中住上半月,只是乘索道上下一番,不能免俗,聊復爾爾,但即使如此,玉龍雪山也足以讓我銘記終生了!索道繼續上升,進入了雲彩裡,能見度變低了,周圍是白茫茫的,全是雲。繼續上升,看到藍天了,我們已經穿出了雲彩。走出索道,有一個碑,上面寫著4506,表示海拔。在棧道上艱難跋涉,藍天近在咫尺,白雲從自己的身邊輕輕飄過。高原反應越來越嚴重了。 走幾步就感到胸悶,頭暈,就像暈車那種感覺。我和兩個老師還好,友子好像身體不太好,樣子很吃力。棧道上也有很多樣子很吃力的人,有些人用上了氧氣。我登上了雪山所能夠登臨的最高點,主峰扇子陡真的就像一把展開的玉扇插向碧海青天,清輝照人,壁立萬仞。這是自盤古開天以來,就從沒有人類涉足的“處女峰”,這雪,則是麗江父老所謂的“太古雪”,它是玉龍雪山千古不化的精靈!扇子陡下,晶瑩剔透的冰川講述著遠古的神話;極目望去,群山環繞著扇子陡,像層層浪濤一樣向四面奔湧而去,再也望不到盡頭。佇立雪山,突然就感受到一種曠世的驕傲,正是玉龍雪山超越目觀的美,把個人的世界提高到了宇宙精神的廣闊空間;也正是玉龍雪山不同凡響的自然個性,讓自己對世間人事有了一種超脫而嶄新的認識。三百多年前,曾經邀請過徐霞客到麗江作客的明代土司木生白,有一次厭倦了人世的嘈雜,於是飄然登上玉龍雪山,從此在人間消失了自己的蹤影。我相信這不會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玉龍雪山的確具有這樣誘人的魅力啊!8月17日,將在玉龍雪山辦第一界雪山音樂節,是崔健發起的,有很多國內外的知名音樂人和樂隊會來,我肯定是等不到那一天了。

回到古城已經是晚上8點了,今天一天沒有吃東西。大家都餓得肚子呱呱叫。我們找了一家靠著小橋,流水的“人家”吃飯。點菜的時候明顯地看出了地方差異。兩個老師中有一個是湖南人,她和我的口味一樣。另一個是廣州本地人,她的口味和日本人就比較相近。今天是花費最多的一天,也是最累的一天,但也是最開心,最豐富的一天了。最後,兩位老師堅持付了錢。她們說服我明天和她們一起去虎跳峽。我和友子決定明天再請她們吃飯。太累了,大家吃完飯就回去了。回去後,客棧的院子裡坐滿了老外。被他們拖去聊天。他們分別來自以色列,斯諾文尼亞,美國……。明天他們也要去虎跳峽,不過是要徒步走完虎跳峽。在大理時,那隊四川的母女就告訴我徒步虎跳峽和坐車去看看就走感覺是差很遠的。走完虎跳峽最少要3天2夜,很辛苦。可惜我沒有時間了,同學已經幫我定了11號的票。這可能是來這的一個大遺憾,下一次來一定要徒步一次虎跳峽。在麗江古城的酒吧和客棧裡,經常可以看到虎跳峽的地圖,看樣子走的人不少。據說在路上,所有的路標都是英文,沒中文。看來老外走得比較多,整體來說中國人的冒險精神的確要差很多。後來,那群老外約我和他們一起去喝啤酒,我太累了,婉拒了。回房坐了好久才有一點力氣。日本豬已經睡了,友子在寫日記,她記下了每天的發生的一切。也許,我寫這個游記就是受她影響吧。洗完澡和衣服已經是11點半了,正想去睡覺。又被坐在涼台上的一個美國人和以色列人拖去聊天。我也不記得說了些什麼啦。只是覺得他們太健談了,說起來沒完沒了。美國人叫babby,他說話很快,我不能全聽懂。只知道他是學化學的,和他聊了些有關怎麼去美國的問題……上床時又已經快一點了,這次也顧不得旁邊有兩個女孩子了,到頭就睡。不知道那天晚上有沒有打酣:)

第二天又起得很早,去虎跳峽。這次就決定不寫虎跳峽了,因為想到徒步虎跳峽的驚險和刺激,坐車去看看水就沒有寫的靈感了。到是在去的路上聽了很多故事。我們包的車的司機曾經是一個當地的向導。有人說中甸的香格裡拉是圖有虛名,但他說其實是因為真正美的地方太難去了,路途很艱難,需要向導,即使那樣也很危險。他曾經就是向導,走從香格裡拉進西藏的路線。關於這條路線,有一本很有名的書叫《消失的地平線》,講了很多有關香格裡拉和西藏神秘的故事。所以一直有老外冒險走這條路。在路上,開著2020的吉普,經常一整天看不到一個人,有時要自己動手修路,打獵補充食物,而且要注意車況。他告訴我們有一本書叫《滇藏……》詳細地記載了這條路線的路況,車況,沿線的居民區,專為冒險家准備。他還告訴我們去年他給一個法國人做向導。那個法國人騎自行車從新疆到西藏再從西藏經香格裡拉進雲南……真是有好多傳奇啊!真希望有一天我也能開著吉普去做這樣的一次冒險。對了,他告訴我有一個北大的學生,畢業後為很多公司做事,只要生活費加一樣裝備(那些裝備很貴的),兩年時間他終於湊齊了所有的裝備,來到了西部,開始了他的冒險。說不定我畢業後也先去掙錢,也向他學習了。中午我們在虎跳峽景點外的餐館裡吃了飯,我付帳。友子就堅持要晚上請我吃西餐。今天算是最輕松的一天了,我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了。兩個老師決定明天去瀘沽湖--一個美麗的湖,那兒有世界上僅存的唯一一個母系社會。我這次去不了了。晚上,終於有時間好好逛逛麗江古城了。晚上我和友子一起逛古城。城裡有一面猜字牆,這裡納西族的相形文字。四方街總是有人在跳舞,哪都能聽到古樂。城裡哪都能看到小河,有人在放河燈“放一盞河燈,許一個心願”。城裡有很多藝術家,只要你顯示出對藝術的尊重,他們會無比的友好。詳細地介紹一下麗江的歷史吧。

麗江地處滇川康藏的交通要衝,其鼎盛時代是作為南絲綢之路的重要關隘屹立於滇西北的,時當中國內陸的明代,麗江為木氏土司統治時期。晚明奇人徐霞客也正是在那個時期應木土司之邀,走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並留下了自己最後的足跡。時至今日,我們穿梭在古城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聆聽著朝夕的市聲,仍然能夠想像當時商賈雲集的盛況,遙想當年漂泊的“布農”,驅馬顛簸於滇藏高原上的茶馬古道與高山峻嶺之間,凝神細聽,我們也似乎仍然能夠聽到山間急驟的馬蹄聲,從遠古的時間隧道中向我們傳遞著歷史的回聲。在麗江有一家賣布農鈴的店,據說世界上只有三家分店,另外兩家在印度和尼泊爾。

沿著古老的四方街慢慢逡巡,那流水的清音一直回響在你的耳畔,走在“五花石”鋪就的窄窄的巷道裡,似乎是漫步在悠長的歷史空間之中,自己的心緒則在歷史與現實的交錯中逐漸迷失,不知所往。走到四方街的科貢坊,老街與流水同時在這裡分成了幾條相互糾纏著的叉道,曲徑通幽,你可以一個人站在街中心,發發呆,看看人,看看風景,你也不妨隨便走進一條深深的巷子裡,就這樣不辯東西地一直走下去。到麗江有十件事要做,第一件就是要找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巷,長長的,只有你一人。我找了五一大街,這沒有商店,沒有商業氣味。只有古樸。在這條巷子的中間有一塊破舊的牌子,上面寫著雨巷。到麗江的第二件事是要找一個院子發呆。我住的客棧就是一個納西庭院。走進一家古樸素雅的納西庭院,那是一個吸取了漢白風格,而又自成一體的納西四合院,有著寬敞明亮的走廊,精美細致的木雕。在這裡無論任何季節,你都能看到鮮花盛開,你也總能受到好客的納西人熱情的接待,你能夠想像到,在這樣的庭院中撫枕而臥,窗外流水潺潺,鳥鳴悠悠,枝葉扶疏,那將是一幅如何自然動人的天籟,你會感受到自己已經與自然融為一體,你會有一種游子歸家的歸依感,你會為自己的心靈找到一個溫暖的港灣。是麗江的封閉與偏遠成就了今日的麗江?還是麗江人的價值觀念與生活方式造就了這樣一個悠然自適的樂土?我曾經聽一位納西老人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外國觀光客發現一個納西老太太每天都坐在門前無所事事,便過去問她:‘你每天坐在這裡干什麼呢?’老太太回答:‘烤太陽’。‘你難道不覺得這樣的生活節奏有點太慢了嗎?’老太太不緊不慢地說道:‘人生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墳墓,你走那麼快趕到那裡去干什麼呢?’”我也和一位老太太攀談過。只是她已經老得很難聽清我在說什麼了。她靜靜地做在流水潺潺的小橋邊,有時是坐在院子的門口賣著香包。我買了她的幾個香包,比別人高得多的價錢。她對我說了很多祝福的話。每次到城裡都能看到她,她就那麼靜靜地坐著,也許她已經聽不見流水的聲音了……這樣的老人在麗江已經是越來越難看到了。在納西文化的沉靜悠遠中無疑蘊涵著人生的睿智,那是一種不為形役的精神境界,而在今天的都市生活之中,這種人生睿智與精神境界已經成為隔世之音,已被現代商業文化衝擊得蕩然無存。於是,今日的麗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都市文化的一種回歸,成為現代都市人的一個田園美夢。

我和友子找了一家CAFE點了PIZZA,CURRY RICE AND TEA……這的西餐比大理貴,但任然算便宜(和上海比)。我們在那裡一邊吃一邊聊到12點。友子也算是個藝術家。她在衝繩讀的大學,學習雕刻。她說因為衝繩是美軍基地,所以她的英文還很不錯。我發現在麗江中國人的英語水平最差,接著就是日本人,然後是法國人,其他的英文水平都不錯。她是辭職來旅游的(很多人都是這樣),她還要去新疆,西藏,尼泊爾,巴基斯坦和印度。一個女孩子,真勇敢。在這裡,你真的能發現很多勇敢的女孩,但肯定不是中國人。很多CAFE都代售雪山音樂節的票,很快就全賣完了。

第二天一起床就已經是11點了,這幾天實在太累了。一出門就有兩個人過來打招呼(人到這兒都會變得熱情起來)。他們一上來就說要我留聯系方法。他們從廣西來,是做會計的。她們說他們要回去辭職來這開個客棧,以後給我寄名片。他們厭倦了職場上的勾心鬥角,這裡的一切深深吸引了他們。確實,麗江是有這種魅力的。我的時間不多了,今天客棧裡的人不多了,老外們都去虎跳峽了。下午去定票回昆明。買了今天晚上的臥鋪大巴的票。就要離開了。再逛了一圈古城。碰到了一對找地方住的夫婦。男的是澳大利亞人(要到上海交大做老師),女的是中國人。帶他們到我住的客棧,友子搬走了,留了個紙條約我在另一個客棧吃飯,美國人babby也給我留了個聯系方法。那隊剛住進去,人又住滿了。又來了個日本女孩,也是一個人,被著牛大一個包,她不肯和男人住。她是個大美女哦。我要走了,干脆就退房了,讓給她了。和客棧裡的每個人都告別留了地址後,就去了另一家客棧(同一個老板)。裡面的人同樣很友好,可以和裡面人聊天。友子回來了,7點開飯。坐一座的有香港人,日本人。後來來了個法國老頭。他是個老師,從土耳其,經印度,巴基斯坦和尼泊爾過來的。飯菜很豐盛,每個人只要8元錢,很合算。

8點,要離開了,友子和店裡的老奶奶送我上車,就這樣離開了這個如此美好的地方。也許明年,我還會來。

到昆明是早上了,和同學吃過午飯就上了火車。火車也是個好地方,車上我認識了一個中央財大的,她給我講了很多關於她的家西雙版納,羨慕死我了。還有JENNY,英國人,利茲大學的碩士生,做有關與奧鄰匹克的工作,將要在上海工作。還有一個當兵的,一個搞笑的人……

這就是我14天的旅行了,來雲南14天是不夠的,那有太多的地方值得去。這裡我看到了許多不同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也許我也改變了對生活的很多看法。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