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北京、串胡同、住四合院

作者: 非尋

導讀去北京,串串胡同 去北京,主要目的有三:訪故宮,登長城,串胡同。 事先訂好了住的地方,是西城區一老胡同裡的老四合院兒,離故宮挺近,算是個一石二鳥的住處。名字我也喜歡——“子魚居”——想起莊子老人家那最著名的段子,想著,我這也算是為了“知樂”而去的吧。 下了飛機,按著小抄的路線坐車,一路詢問熱情的首都人民,還算順利地找到了小院胡同。從� ...

去北京,串串胡同

去北京,主要目的有三:訪故宮,登長城,串胡同。

事先訂好了住的地方,是西城區一老胡同裡的老四合院兒,離故宮挺近,算是個一石二鳥的住處。名字我也喜歡——“子魚居”——想起莊子老人家那最著名的段子,想著,我這也算是為了“知樂”而去的吧。

下了飛機,按著小抄的路線坐車,一路詢問熱情的首都人民,還算順利地找到了小院胡同。從外邊大街上一拐入胡同,兩邊高高的院牆好像一下子隔斷了外面的嘈雜,靜謐洶湧而來。

記得讀過老舍一段描述胡同的文字:“胡同是狹而長的。兩旁都是用碎磚砌的牆。南牆少見日光,薄薄的長著一層綠苔,高處有隱隱的幾條蝸牛爬過的銀軌。往裡走略寬敞一些,可是兩旁的牆更破碎一些。”

對照起來,這兒的牆磚倒是不碎,只是牆面斑駁,撕下的告示留著殘破的白邊兒,幾處塗抹著字跡的上方,拉著好幾根粗黑的電線。再往上看,就是長了衰草的屋瓦,以及屋頂上伸出的光禿禿的枝椏。

看得見鴿子盤旋,也能聽見狗叫,還有院牆裡傳來的地道的京腔京韻,只是那些傳說中的胡同吆喝消失在時光中了。陽光照下來,沿著院牆在胡同裡撲打出一束束裹著如煙往事的灰蒙蒙的光,仿佛從時空中滲漏著些微老北京的舊日痕跡。這些藏身在高樓大廈背後,由一間間四合院連接起來的老胡同,經歷了百年滄桑,似乎每一處院牆裡都藏著故事,走在胡同裡的每一段路,都在嗅著地道的老北京氣息。

子魚居很好找,小院胡同15號,正紅色的門牌掛在青灰色的牆磚上,很是醒目。轉過彎來,便是子魚居了。進了四合院,青磚、灰瓦、紅檐,一間間廂房圍合出一個長方形的小院子,陽光亮堂堂地射進地上,把周圍掛著白窗簾的玻璃窗子映得透明。

房間是按著五行取的名字,我八字裡缺水,所以就挑了個“水”間,就在進門的右手邊。屋裡挺干淨,該有的都有了,我收拾了下行李,坐在大床上,一時新鮮還未褪盡,感覺挺恍惚的。這便是北京的四合院了,內省、簡樸而安靜,那些電視電影裡看見的生活,就隔在牆後,每時每刻貼近而真實地進行著,不留心就能聽到隔壁鄰居在院子裡動靜,還能聞見飯菜的香味,有一種情意纏綿的意境。能在這胡同深處,有這一樣一間住處,也算是我的幸運了。

接著就找店主侃大山,順便問問有沒什麼好玩的路線。店主說這裡去故宮打的起步價就到了,附近能逛的地方就挺多,離著名的磚塔胡同(據說是北京最老的胡同)、兵馬司胡同都不遠,就近的還有一處李四光的故居,前身是清朝的多羅貝勒府,不過現實已改建成機關宿舍了,有閑情的話,轉轉也是轉轉。

於是出門捏著地圖瞎轉悠,從一個胡同串到另一個,見著街坊鄰居湊一塊兒聊天的,見著一些小店鋪賣著好玩的小東西和吃食。我想找豌豆黃和糖耳朵,打聽說得去護國寺吃最正宗,於是先按下念頭,等過兩天再說。

落光了葉子的老槐樹,青灰色的老磚牆,牆裡翻新的建築,以及行走其間的時尚人士,古樸和現代,就這麼密密縫縫地拼接著,說不清是攪渾了時空,還是濃厚了煙火味兒。歷史,就這麼不經意地緩緩流淌過去。一個轉身,很多城市,就在大刀闊斧、大興土木的城市建設中被全盤現代化了,才發現即使想懷舊,也居然無從憑吊起。

幸而,北京還有四合院,還有胡同。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