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吃美食

作者: 布波族

導讀在國內的時候,肯德基,麥當勞,漢堡,薯條幾乎成了美國食品的代名詞。剛來美國的時候,每天和學生食堂(Cafeteria)打交道,也覺得美國沒什麼可吃的東西。搬到波特蘭這座被《紐約時報》評為“餐飲勝地”的城市以後,才逐漸略領到美國飲食的多樣性。原來在這個以快餐著稱的國家,也能吃到這麼多的美味珍饈。 (波特蘭的Montage飯館。Photo by ahockley) 先從早餐說起。� ...

在國內的時候,肯德基,麥當勞,漢堡,薯條幾乎成了美國食品的代名詞。剛來美國的時候,每天和學生食堂(Cafeteria)打交道,也覺得美國沒什麼可吃的東西。搬到波特蘭這座被《紐約時報》評為“餐飲勝地”的城市以後,才逐漸略領到美國飲食的多樣性。原來在這個以快餐著稱的國家,也能吃到這麼多的美味珍饈。



(波特蘭的Montage飯館。Photo by ahockley)

先從早餐說起。美國的很多早餐廳大都布置成老美國的樣子。店裡放著清新的鄉村音樂,牆壁上掛著五花八門的盤子和六,七十年代美國生活的黑白老照片,櫃台前站著滿臉笑容臉色紅潤的中年阿姨,你就像來到了田納西,堪薩斯這樣的美國中西部小鎮,有一種很親切樸實的回家的感覺。

美國最普遍的早餐有兩種。一種叫Omelet, 是一種雞蛋和面摻著一起煎成的蛋餅,中間夾上洋蔥,西紅柿,青椒,蘑菇,火腿,奶酪等各種佐料,蘸甜辣的漿汁吃。Omelet口感黏軟,蛋香撲鼻,非常有營養,是我的最愛。愛吃甜食的人畢竟比較喜歡吃Pancake,這一種摻了蜜糖的面粉攤成的甜餅,吃的時候可以抹一點黃油,澆上藍莓,櫻桃等水果的汁液。如果把培根掰碎,撒在上面,就著一起吃,就更加美味了,既有肉干的香脆,又有餅的甜軟,好吃到你想把舌頭吞進去。



(典型的美式早餐:Pancake + 培根 + 雞蛋。)

美國的午餐一般比較簡單,是美國人的工作餐。我比較喜歡波特蘭西北23街上的餐館。那些掩映在樹蔭下鵝黃淡綠的維多利亞式小餐館,給你非常輕松舒心的感覺,能緩解你因工作而繃緊的神經。坐下來,先有年輕的服務生給你端來免費的冰水和閃光的餐具,然後拿一份清楚明白的“特價午餐”(Lunch Special)的菜單供你選擇。

典型的美式午餐是三明治。牛肉,雞肉,鱒魚,黃瓜三明治等等不一而足。想減肥的人也可以拿沙拉當午餐。美國的沙拉有葷有素,葷沙拉裡也可以加入炸雞,牛肉,小蝦等肉類。有一種小蝦三明治非常可口,用卷心菜,小西紅柿,洋蔥,拌上稍稍腌過的小蝦仁,再擠上幾滴檸檬汁,酸甜適中,新鮮美味,非常的物美價廉。如果你喜歡吃熱食,還可以選擇濃湯作午餐。比如用烤得松脆的法式面包,蘸上氣騰騰的西紅柿牛肉湯,再抹上一點點黃油,就是一頓簡單但不單調的午餐了。

晚餐通常是美國人的大餐,所以會吃得比較豐盛。波特蘭有很多國際餐館,所以可以遍嘗亞洲,歐洲,南美等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

作為亞洲人,住在以美食著稱的珍珠區,自然經常會到亞洲餐館去大快朵頤。我最常去的是泰國餐館。夜晚緋紅的蠟燭,照在泰餐館金絲銀線的大像椰林圖上,很有南亞風情。泰菜紅紅綠綠,酸酸辣辣,非常開胃。泰菜裡常放咖喱。我最常點的Pad Phet ,是把紅綠的青椒絲,竹筍,蘑菇,茄子這些地鮮和雞片同炒了,然後澆上香料咖喱做成羹,就上一碗撒上芝麻的泰國香米飯,吃起來香辣酸甜,特別解饞,尤其適合胃口大的顧客。

日本餐館常以壽司作為招牌。我常去的那家“Sushi Land”沿著操作間是一圈大的傳送帶,那些做好的壽司就擺在小碟子裡隨著傳送帶移動,任顧客取食。1美元的有黃瓜,海帶,魚皮餡壽司,1.5美元就能有炸蝦,鱒魚,鱔魚,青筍,魷魚餡壽司。。。店裡最貴的壽司不超過3美元。取上幾個海鮮壽司,點上一碗香滑的烏冬面,再來兩盅清酒,一頓美餐下來,也只有7,8美元。吃完以後齒頰留香,保管讓你成為這裡的回頭客。


(Sushi Land的壽司。Photo by atduskgreg)

波特蘭有很多很有個性的歐美餐館,在菜品的設計,環境布置上都很有特點。珍珠區有一家叫Andina的秘魯風格的餐館,把考古風格和餐館環境結合起來,牆上塗著黃紫相間的秘魯條文,玻璃櫃裡陳列著安第斯山脈的馬雅文物。菜式的設計也獨出新裁,雞尾酒可以是白灼蝦和洋蔥檸檬片調上酒精和蘇打,“馬雅金字塔”是紫色的栗子面小窩頭點上生菜。虛虛實實,吃的就是這份文化和創意。



(Andina餐廳。Photo by eyeliam)

一家叫Fondue的餐館把北歐的“火鍋”吃法帶到了美國。Fondue和中國的火鍋及其相似,只是鍋底換成了奶酪,巧克力或者白蘭地。美國人不用筷子,用一種帶著叉子頭的鐵杆把肉片,蔬菜,蘑菇,豆腐,面包渣等“扎”在上面,然後放到小鍋中去煮。Fondue是地下餐廳,黑色大理石的牆面,黑色制服的服務生,舒適的燈光,酒吧式的氣氛,是家昂貴的餐館。但美國人喜歡這種“特殊”的吃法,所以仍然趨之若鶩。

波特蘭東部還有一家很有風格的“Montage”,是美國新奧爾良口味的餐館,招牌菜有鱷魚肉,Jambalaya 海鮮醬汁飯等,口感特別濃郁,更妙的是這裡的環境布置。店主很有幽默感,店裡懸掛著米開朗基羅“最後的晚餐”,不過上面的頭像統統換成了店裡的員工。晚上熄滅電燈,每張長桌上放一盞閃爍名滅的白色蠟燭,你需要和不認識的同桌分享燭光。如果你需要打包,店員會即興用銀色的錫紙將包裹扎成不同的形狀,比如一把長劍,一個長耳朵兔子,或者一只翹尾巴貓咪。讓你帶著美妙的記憶回家。



(Photo by Ben Ramsey)

“膾不厭精,食不厭細”。中國人走到哪裡都在尋找美食。美國自己雖然沒有多樣的飲食,但是因為他國際化的號召力,吸引了諸多國際上的餐館,所以在這裡旅游和居住,也可以天天美味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