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鳳陽一日游

作者: 金陵大游俠

導讀安徽鳳陽一日游 2009.07.19 據報道,2009年7月19日上午9時許,由安徽省滁州市政府主辦,鳳陽縣委、縣政府及滁州市旅游局承辦的“紀念鄧小平同志‘黃山談話’30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百家旅行社鳳陽旅游買家團踩線活動”,在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廣場隆重舉行。國家“AAAA級小崗村鄉村旅游區”也同時揭牌。 伏晨偕妻游鳳陽(1), 農田承包始小崗(2)。 中� ...

安徽鳳陽一日游



2009.07.19

據報道,2009年7月19日上午9時許,由安徽省滁州市政府主辦,鳳陽縣委、縣政府及滁州市旅游局承辦的“紀念鄧小平同志‘黃山談話’30周年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暨百家旅行社鳳陽旅游買家團踩線活動”,在鳳陽縣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廣場隆重舉行。國家“AAAA級小崗村鄉村旅游區”也同時揭牌。


伏晨偕妻游鳳陽(1),

農田承包始小崗(2)。

中餐辣肴號鹿鼎(3),

韭山兵洞清風涼(4)。


東坡禪窟遺墨香(5),

汗雨瘦身謎狼巷(6)。

八點車在皇祖地(7),

夤夜累返明城牆(8)。

注:



(1)“伏晨”:今年7月中旬,南京進入伏天,氣溫高達攝氏36度,正是酷暑季節。19日早晨6點半,由南京天樂旅行社組織的近300名游客(每人交74元,不包括中餐、乘船和小交通等費用),在南京“總統府”門口集中,分乘7輛大巴浩浩蕩蕩地去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鄉村旅游區”及韭山洞、禪窟寺、禪窟洞和狼巷謎谷等風景區,進行豐富多彩的“一日游”活動。



(2)“小崗”:即小崗村,該村位於安徽省鳳陽縣東部,隸屬小溪河鎮,由兩個自然村組成。小崗村現有90戶人家、370多人、勞動力180人;耕地面積1600畝,人均耕地4.29畝,其中承包耕地面積1070畝。1978年前,小崗村“吃糧靠返銷,用錢靠救濟、生產靠代款”,每年秋收後幾乎家家外出討飯。1978年11月24日,小崗村18戶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膽識,按下了18個手印,搞起生產責任制,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7月19日上午,趁游客們在“小崗村大包干紀念館”廣場參會之機,我獨自以考察者身份免費參觀了小崗村的景點之一“當年農家”,票價50元。



(3)“號鹿鼎”:中午,我們在鳳陽縣城內的一家叫“鹿鼎記”飯店用餐,每客20元。除湯外,每樣菜都有辣椒,不合南方人口味。



(4)“韭山兵洞”:韭山風景區位於安徽省鳳陽縣城南30公裡,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和國家森林公園。韭山又名九山,亦稱鳩山,因地暖多野韭而名。韭山洞在韭山東南麓,相傳“韭山仙人”曾在此修行,故又名“韭山仙人洞”,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早在1500多年前,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已有記載。朱元璋初起義兵時也曾據山屯兵,並在洞內外留下眾多古跡。 韭山洞東西主洞長1472米,側洞與北山的蝙蝠洞相通,長4000多米,被譽為“江北第一洞”。



(5)“東坡禪窟”:禪窟寺是一座傳說是建於漢武帝年間的佛家寺廟,原名桃花寺,後名“虎窟寺”。北宋時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書法家、文學家蘇軾曾來此游玩,他取“參禪旁窟居”之意,正名為“禪窟寺”,並揮毫題寫了寺名,一直延用至今。抗戰時期,該寺廟毀於戰火。1993年,鳳陽縣大銀山林場投資復建禪窟寺,並清理開發了禪窟洞。據考證,禪窟寺摩崖現存唐宋石刻17處,多為紀游紀事之作。其書法風格各異,流派紛呈,真、草、隸、篆、魏碑等體應有盡有。最早的一處石刻,為唐元和三年的紀游題名。1998年5月,禪窟寺摩崖被公布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狼巷”:“狼巷迷谷”風景區位於鳳陽縣城南35公裡,總面積約9平方公裡,舊時是野狼出沒之處,故山民稱其為“狼巷”。這裡有天石、瘦人谷和暈頭轉巷等大小景點40余處,其地形獨特、明谷暗澗、溝壑縱橫、谷谷相通。游人至此往往會迷失方向,找不到出口,不愧是“天然迷宮”。



(7)“皇祖地”:我國明代朱氏皇室有4處主要陵墓 (即江蘇省盱眙縣的明祖陵、南京明孝陵、北京十三陵和安徽的鳳陽皇陵)。明祖陵位於安徽鳳陽縣西南約8千米的太平鄉,有朱元璋的父母、3個哥哥、3個嫂子和兩個侄子的墳墓。明洪武二年(1369)興建,洪武十一年建成。設皇城、磚城、三道土城。皇城周長275米,高7米,內有正殿、金門、左右廡、碑亭、御橋、華表並石人、石獸36對;磚城周長3.5千米,高7米,內有具服殿 、膳廚 、官廳 、欞星門、紅橋、神廚、神庫等。土城周長14千米 ,內有神路、官廳、鋪舍、水關、皇堂橋等建築。皇城內左右碑亭中有明太祖朱元璋親撰的“皇陵碑”、“無字碑”,敘述了他的身世、經歷等。此碑是研究朱元璋歷史的重要資料。明皇陵宮殿曾毀於明末兵火。今尚存有墓塚。墓前有碑刻、華表、“皇陵碑”、34對石人石獸。而鳳陽的皇陵石刻,則是明代皇家陵寢的石刻中數量最多、保存最為完好的珍品。



(8)“明城牆”: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明城牆,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時的產物和像征,也是中國歷史上唯—在江南建造、統一全國的都城城牆。南京明城牆始建於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於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歷時21年之久。從內到外由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牆構成。其中南京京城牆,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舊制,設計思想獨特、建造工藝精湛、規模恢弘雄壯,在鐘靈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間,蜿蜒盤桓達33.676公裡,比北京古城牆還長出0.776公裡。南京明城牆外廓城的周長,則為60公裡。經歷數百年的滄桑,南京的宮城、皇城、外廓三圈城牆已毀壞殆盡,但城牆依然屹立。現在的“南京明城牆”,即為“京城牆”,為我國古代軍事防御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無論歷史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以及建築設計、規模、功能等諸方面,是國內外城牆都無法與之比擬,可謂是繼我國秦長城之後的又一歷史奇觀。


精選遊記: 滁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