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旅(1)---泰姬陵

作者: 往往

導讀印度之旅(1)---泰姬陵早就想去印度,去年一切准備就緒,印度卻發生了大爆炸,行程就推到了今年。可到印度去看什麼呢? 最早知道印度就是通過印度電影“流浪者”,還有那個膾炙人口的拉茲之歌。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應該有很多歷史和古文明。我卻知之甚少,對我來說,那是一個神秘的國度。有人說印度有甘地,有泰戈爾,有濕婆神,還有……泰姬陵,我想去看。� ...

印度之旅(1)---泰姬陵早就想去印度,去年一切准備就緒,印度卻發生了大爆炸,行程就推到了今年。可到印度去看什麼呢?

最早知道印度就是通過印度電影“流浪者”,還有那個膾炙人口的拉茲之歌。印度作為四大文明古國應該有很多歷史和古文明。我卻知之甚少,對我來說,那是一個神秘的國度。有人說印度有甘地,有泰戈爾,有濕婆神,還有……泰姬陵,我想去看。有人說,印度有恐怖主義,又髒又亂又落後,還不安全,沒有必要去這樣的地方,這也是實情。對於這次出行,心裡多少有點忐忑,但還是無法克制親眼一見的衝動,於是就有了這次印度、尼泊爾文化之旅。

北京起飛,上海經停出關,再飛行5個半小時,印度時間凌晨3點半到達新德裡機場。清晨的德裡寒氣襲人,大轎子車開起來冷得很,沒有停歇,車子把我們拉上直奔亞格拉而去。路上車不多,卻常常有大貨車開過。我們幸運的躲過了印度的大堵車,這在以後是屢見不鮮的。印度的路很窄,因為土地私人所有,征地困難,所以無法修高速路,240公裡開車要5~6小時。

導游是印度當地的小伙子,叫薩度,中國話說得不錯。聽了他的講述加上我們後來看到的材料,使我們眼前的印度變得更加神秘和難以捉摸。種種矛盾交織在一起,古代文明和現代落後交織,先進的科技和愚昧的觀念共存,豪華的賓館與肮髒的貧民窟比鄰,讓人很難接受這樣的視覺轉換。

一路顛簸,到達亞格拉已經是9點半鐘了,住在這裡最好的賓館之一,自助餐是印度風味,咖喱味道很重。換了盧比,1美元兌換43盧比。

阿格拉現在是個小鎮。他曾經作為都城很多年,蒙古人於1526年在巴尼巴特打敗了德裡的洛提王朝,建立了莫臥兒王朝。以後莫臥兒帝國國勢強盛,幾乎統一了全印度。那時候提倡各教歸一,允許信仰自由。那幾代皇帝尤其是阿克巴以及他後來的兩個繼承者大興土木,建立宮室,耗資不計其數,當然也包括舉世聞名的泰姬陵。他的孫子沙賈汗尤其重用紅石建築,印度著名的紅堡建成應歸於他。這兩個地方就是我們參觀的重點。

稍事休息,要知道,離開北京已經有20多個小時沒有好好睡上一覺了。所以抓緊時間眯了一小會。吃過早飯僅2個小時,12點,又吃午飯,然後集合向泰姬陵進發了。

來印度之前,我曾無數次看過泰姬陵的圖片,也知道它是與萬裡長城一起為世界七大建築奇跡之一的美麗的獨特的建築。但當我走進紅色的城堡,一眼看到那潔白大理石建造的陵墓的時候,我還是為她的美麗折服了。

它東西長有近600米,南北寬300多米,走進泰姬陵,首先看到的是用印度特有的紅砂岩砌成的高大圍牆,牆上角樓聳立。單是看到這個建築,已經讓人贊嘆不已了。

(這裡的安檢還是做得很細的)

走進紅色的大門繞過寬大庭院裡的菩提樹,來到了泰姬陵面前。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條長約300米的狹長水池,水池四周環繞著綠樹鮮花,兩側是兩片寬大的綠茵茵的草坪。水池中的池水映襯著藍天白雲、映襯著池旁的游人和鮮花綠樹,更映襯著壯美神奇的泰姬陵,宛如進入了人間仙境。

順著水池向前,你看到前方那白色大理石台基上半圓的,潔白的泰姬陵寢宮,圓頂的頂端是一座金色的小尖塔,台基四角聳立著四座白色大理石的三層尖塔,四角有四座小圓頂涼亭,遠近適宜地與中央圓頂相呼應;給人一種交相輝映,勻稱而富有韻律之感,產生奇妙靜穆的美感。據說這四個塔向外傾斜12度,為的是,倒塌的時候不會向陵墓傾倒。

泰姬陵神奇,是因為它在每天不同的時間段裡,會變換不同的顏色。我們沿著狹長的水池走近它時,是一種色彩;進入陵內參觀完走出大門前,回首眺望,覺得它又是一種色彩。據說如果有充裕的時間在阿格拉城裡住上一夜,分別在清晨、中午、黃昏、夜晚走近泰姬陵,就能分辨得十分清晰了。每當黎明來臨,泰姬陵漸漸退去夜晚鍍上去的銀霜,在朝霞的映照下,會變得金光四射,如同一位華麗而迷人的公主;正午時分,太陽光最強烈最明亮的那一刻,泰姬陵會顯得肅穆而讓人覺得寒意盎然。夕陽西斜,當大理石染上晚霞的余輝,倒映在狹長的水池和朱穆那河裡,泰姬陵就像一塊巨大的粉紅色印度寶石,故而被人們譽為是泰姬陵最美的時刻。可惜我們因為時間關系是沒有這樣的機會來欣賞了。我們去的時候應該是下午,泰姬陵顯得潔白、耀眼,像端莊美麗的少婦,沉穩又不失風韻。那些身著鮮艷莎莉的印度女人,點綴其中,讓潔白中多了許多色彩.

據說這裡有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泰戈爾說:泰姬陵是“一滴愛的眼淚”,詩人的形容總是那麼浪漫和富有美感。比泰姬陵本身更吸引人的就是一段也堪稱“世界奇跡”的愛情:

公元十六世紀,一位叫泰姬的美麗女人嫁給了印度莫臥兒王朝的皇帝沙傑汗,先後為他生養了十四個子女,並且與戰亂中的皇帝同悲同喜,還幫助他奪回王位,卻不幸在36歲那年因難產而死。

臨終前,泰姬向皇帝道出三願:一要皇帝善待子女;二要他不得續娶;三願皇帝為她建造一座能和她的容貌匹配的最美麗的陵墓。皇帝悲痛無比,一一承諾。他除了每年征發二萬多名印度民工,還召來世界各地著名的設計師和工匠,歷時22年,用印度西北純白大理石、斯裡蘭卡的藍寶石、伊拉克的月長石、阿拉伯的珊瑚、波斯的紫水晶、俄國的孔雀石、中國西藏的翡翠……耗資千萬,終於創造了世界奇觀。

痴情的皇帝還打算在泰姬陵的河對岸為自己建造一座相似的陵墓,用通體透黑的大理石對應通體透白的愛妃陵,寓示兩人的愛情純潔得沒有丁點兒雜質。河面上還要用黑白兩色的大理石建一座橋,連接兩人純黑純白的陵墓。

然而皇帝的美夢未能成真,他的三個兒子迫不及待奪取王位,將年邁的他囚禁在阿格拉堡的一座角樓中,最後郁郁而死。這類結局並不陌生。歷史上宮廷裡為爭奪王位,父子相殘兄弟相戮的事例比比皆是。大概皇子們也有感於老爸對母親的痴情,雖然沒有理睬他建築“愛情橋”的遺願,但總算把他的遺體送到了泰姬身旁。

沙·傑罕沒有為自己建造陵墓,死後只能被埋葬在泰姬陵內泰姬石棺的左側。故而,當我們像所有的游人一樣,穿上鞋套(當地人都是光腳的),,走進泰姬陵,首先被介紹看的,就是妃子石棺居中、國王石棺居側的景像。在陵內存放著的兩具嵌滿寶石花卉的白色大理石石棺,小小的那具就是皇帝沙傑汗的棺槨。

泰姬陵宮的四壁都有一座三角形的拱門,狀如壁龕,裝有透雕的大理石石扉。六座小拱門,分兩層排列,形似石雕窗戶。寢宮內的門窗都用白色大理石鏤雕成棱形的花邊小格,牆上用翡翠、水晶、瑪瑙、珊瑚、紅寶石、綠寶石鑲嵌著色彩艷麗的藤蔓、枝葉、花朵。花朵的枝干用黃金做成,據說其中的一些工藝,還出自於我們中國工匠之手呢!可惜裡邊是不能夠照相的。

導游說:這些都是傳說,不足憑信,可我寧願相信這個美麗的故事,只有這樣的故事,才能配得上美麗的陵墓,而美麗的泰姬陵背後也也一定得有這樣的故事才對。

泰姬陵的正面是方形水池,可惜因為光線太強,倒影變得散亂而不清晰了。據說,泰姬陵原本是建在水上的,地基是由一層木頭,一層石頭,再一層木頭,一層石頭-----共計八層,這樣即使發生大地震也不會倒塌。只是如今地下水位下降的厲害,泰姬陵已經有所傾斜,印度政府每年要向地下注水以保護這個世界級遺產。

泰姬陵後邊是一條河,河邊上踱步的老牛和悠閑的野鴨、鷺鷥倒給了人許多的遐想。河的對面就是那個關了建造泰姬陵的皇帝的阿格拉城堡,據說成了囚犯的沙·傑罕天天呆在走廊裡,日夜眺望著朱穆那河對岸的泰姬陵,思念著往昔的愛妃。有時候,他又久久地凝視著嵌在圓柱上的一塊水晶,水晶清晰地映照出遠處的泰姬陵,終日憂郁寡歡,凄涼地死去了。

在泰姬陵的兩側,對稱建有兩個紅色的清真寺,那也是別具風格的。據說那是給那些工匠們做禮拜用的,紅色的建築映襯著泰姬陵,陽光下美得動人.

我們在這裡流連,混在那些身圍艷麗的莎莉的印度婦女和金發碧眼的西方人當中,照了無數的照片,陶醉在美麗的建築和凄美的愛情故事中。

不能想像,如果沒有酸雨的侵蝕,空氣污染的作用,泰姬陵將會美麗成什麼樣子。

我們下一個目標就是那個曾經關了建造泰姬陵的老皇帝的阿格拉城堡。那裡又將是什麼樣子呢?



(賓館)



(泰姬陵)



(清真寺)



(局部)

(傍晚)



(外面拉近傍晚)


精選遊記: 阿格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