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布”勝收--捷克(二)

作者: 胡桃

導讀可能是時差的緣故,第二天早早地就醒來了,和料想中一樣,房間裡沒有任何可以煮熱水喝的設備,此時有些理解為什麼有人喜歡帶著熱水壺滿世界跑了,幸好吃早餐時,在餐廳發現有,只是奇怪平時對白開水並不熱衷為什麼現在又如此執著呢?早餐比想像中好,原先在意大利的經歷讓我對歐式早餐倒足胃口,但現在出乎我的意料,面包品種也算豐富,其中有一款羊角松軟可� ...

可能是時差的緣故,第二天早早地就醒來了,和料想中一樣,房間裡沒有任何可以煮熱水喝的設備,此時有些理解為什麼有人喜歡帶著熱水壺滿世界跑了,幸好吃早餐時,在餐廳發現有,只是奇怪平時對白開水並不熱衷為什麼現在又如此執著呢?早餐比想像中好,原先在意大利的經歷讓我對歐式早餐倒足胃口,但現在出乎我的意料,面包品種也算豐富,其中有一款羊角松軟可口非常好吃,蔬菜只有生菜和黃瓜,但肉有很多種選擇,cheese和果醬種類頗多,還有口味純正的酸奶,但連吃二天後我還是深深地懷念泰國酒店的早餐,看來它駐扎在我的記憶裡,成為今後永遠的比較對像了。

我們到達的前幾天一直大雪,早上新聞播報今天氣溫零度以下,但在室內一點感覺都沒有,一件單衣足矣,而接下來的幾天行程不管去哪兒,只要走進有門的地方就感覺如初夏,包括大街上那些小小的書報亭或旅游報名點,裡面的工作人同都是T恤或襯衫,不禁感慨保暖設備真是好。但同時也可想而知,歐洲的節能減耗做得太差,怪不得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王岐山副總理會說歐洲只要管好自己的暖氣就會減少很多碳排放,真是感同身受啊,不過溫暖的感覺真的很喜歡,糾結ing……

吃得飽飽地出門,外面已是陽光燦爛,雖然氣溫很低,地上的雪也沒有融化,但一點也不覺得冷。酒店位於老城區廣場,地理位置非常好,著名景點都在附近,尤其是那個舊市政廳外的天文鐘樓,凡是來布拉格的沒人會錯過。這個建於15世紀的珍品,據說是由一個工匠只用錘子、鉗子等工具手工打造,至今走時准確,一個鐘盤上就代表了黃道、太陽、月亮、日歷、時間等等,這麼復雜卻又如此精妙,每當整點時,死神就會敲響警告之鈴,耶穌大人會帶著十二門徒出來逛圈,而此時密密麻麻的人群都會聚集在鐘樓前歡呼,仿佛真是聖恩普惠,一位穿著聖衣的小號手適時出現在塔頂,嘹亮的號聲可以傳出很遠很遠,最後以俯身探出塔樓揮手而終結,真擔心他哪天不小心就這樣俯衝下來了。報著對他的好奇,在整點報時前我們也到達了塔頂,從上往下看比想像中更高,底下聚攏的人頭就像火柴頭,近距離看小號手,他穿得就像個公雞,褪去了神秘感覺得還蠻可愛的。

廣場上此時已游人如織,各類小吃及賣紀念品的都已設攤,品種多而不零亂,小吃尤其是車輪面包和烤腸最為吸引人,常常會排隊等著出爐。而街頭藝人也開始了一天的賣藝生涯,除了畫畫的,大部分都是和樂器有關:大提琴、小堤琴、風琴、架子鼓…..要是鋼琴能隨意挪動一定也會有它的影子。我想可能是臨近維也納的關系吧,表演者素養非常高,自我陶醉的本事也非常大,而觀看者也表現了對他們的尊重,除了送上熱烈的掌聲外,常有人會買他們事先灌好的CD,當然價格也不便宜。

沿街隨走隨逛,看到最多的除了各類餐廳外,就是賣水晶玻璃制品及手工藝品的小店,尤其水晶制品是捷克舉世聞名的產物,不過說實話,除了幾家名品,如moser、preciosa、bohimia以及著名的swarovski(雖不是本地產品,但專賣店卻是全城最多的)外,大部分做工較粗,和城隍廟產品有得一拼,想來是機械化的原因了。

布拉格的街道原本就不寬闊,而掃雪工人只是將主干道上的積雪堆在二邊,並撒上黃沙防滑,卻並不完全鏟除,因此顯得更狹窄,但人車分流,井然有序。所有開車的人會在路口主動放慢車速,一旦看到行人都會停下來等你走過才繼續行駛,於是像我等在上海的車流中左顧右盼之類,反而有些許不適應,往往會我站在路口等他過,而他坐在車上等我走,這時候車裡的人就會揮揮手示意你先行,真是心情大好。而城市的公車都是有軌小辮子車,一路玎珰駛來,感覺有些不真實,本想上去體驗一番,無奈購票有些復雜,需事先購票還分各類票種,看不懂捷克語只好作罷,有些遺憾。

去火車站時差點錯過了,看不懂捷克語是一方面,另外它完全沒有印像中火車站的嘈雜及髒亂,值得一提的是洗手間非常干淨,事後發現幾乎所有的公共洗手間,包括景區內的都非常干淨,這點真值得我們學習。仔細研究了火車時刻表,發現我們要去的Kutna Hora直達車來回各一班,而Cesky Krumlov需要轉車,最後先買了第二天要去的Kutna Hora,好在火車票是一天open票,只要是去那個方向的都可以自由上下來回,不用為了固定時間而緊趕慢趕。

晚上嘗試了捷克正宗美食,豬肉、牛肉是捷克最多的主食,而捷克啤酒品種多達數百種,酒精度數也相對較低,成為不可或缺的飲料。但不得不說的是,肉實在太大份了,有點想念蔬菜和米飯。


精選遊記: 布拉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