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三部曲:賭場-教堂-老城

作者: 狂愛CTU

導讀第一篇:賭城夜未眠—— http://***/s/blog_4b67a35e0100gv16.html 第二篇:澳門有信—— http://***/s/blog_4b67a35e0100gz83.html 第三篇:我更愛你歲月滄桑的容顏—— http://***/s/blog_4b67a35e0100h1k6.html 一、賭城夜未眠 我們在正午時分入住澳門 Augusters Lodge,房間裡一個外國男子正在蒙頭大睡;深夜12點,當我們入睡的時候,男子的鋪上卻是空無一人。我們於是猜想,或許此刻,他正在某個賭場流 ...

第一篇:賭城夜未眠—— http://***/s/blog_4b67a35e0100gv16.html

第二篇:澳門有信—— http://***/s/blog_4b67a35e0100gz83.html

第三篇:我更愛你歲月滄桑的容顏—— http://***/s/blog_4b67a35e0100h1k6.html

一、賭城夜未眠

我們在正午時分入住澳門 Augusters Lodge,房間裡一個外國男子正在蒙頭大睡;深夜12點,當我們入睡的時候,男子的鋪上卻是空無一人。我們於是猜想,或許此刻,他正在某個賭場流連忘返、長夜未央吧。

澳門,全球四大賭城之一,彙聚的賭資金額已經超過拉斯維加斯,成為世界第一。來到澳門,不去賭上一把,似乎就不算到過澳門。不過,我們兩個只會瞎看熱鬧的外行,最終很汗顏地一毛不拔,估計這樣懂得自我克制的人才,澳門人民很有意見吧。

然而,雖然沒有下賭場,卻並不妨礙逛賭場。我們前前後後逛過八個大賭場,從星際到凱旋門,從永利到美高梅金,再從新葡京到老葡京,最後從新濠天地到威尼斯人,走馬觀花逛了個腿抽筋。這樣的經歷,恐怕也是很稀少的哦,哈哈。

據說澳門的賭場大大小小有幾十家之多,大型賭場主要分布在澳門本島新填海區和氹仔金光大道地區。先說說總體印像,那就兩個字:奢華。其實進到賭場裡,至少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沒有港片中賭場的神秘和拉風,除了新葡京略顯嘈雜之外,其他都還好,顯出一幅上流社會衣香鬢影的模樣,荷官們也是中規中矩的服務生模樣,倒是沒有體會到紙醉金迷、狂亂妖冶之類刺激腎上腺素的感覺。當然,奢華是一定的,各家的裝修風格固然各異,金色卻是絕對的主色調,一看就是有錢的主兒。除了賭區,名品店、名店街之類也是必不可少的,總之,你的荷包不在賭桌上掏空,那也一定要在名店裡變癟。

說到八大賭場,那還是各有特色的。最顯奢華和高端的一家,我覺得既不是名聲赫赫的新葡京,也不是占地面積最大的威尼斯人,是以resort自詡的永利。他家的吉祥樹表演和噴水表演,為我們這樣的純看客提供了相當養眼的娛樂項目。在永利的名店街,我第一次看到了為LV和Cartier排長隊的來自祖國大陸的先富人群,如何為資本主義奢侈品經濟做出了傑出貢獻,咂舌不已。

至於何鴻燊名下的新葡京,可謂大名鼎鼎,那座金光燦爛、光怪陸離的建築,好像走在澳門本島什麼地方都能看見它,不折不扣的城市地標。不過我對新葡京的印像不算好,總覺得有些俗氣似的,再加上賭客太多,氣氛憋悶,真有如趕大集了。當然,人家賭王肯定是歡迎人越多越好,俗就俗吧,賺錢才是硬道理不是。新葡京的另一大看點,就是蓮花走廊的珍寶展,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賭王出資購買、回贈國家的圓明園十二生肖中的馬首了,就陳列於新葡京大堂正中央,可謂鎮店之寶。不過我是不大明白啦,說是贈給國家了,怎麼又擺在自家店裡呢?這還真是得了便宜又賣乖的好事啊。

而我最喜歡的,或者說是最適合我這樣看客的,還是得屬澳門最大的賭場——威尼斯人。澳門的威尼斯人和拉斯維加斯的威尼斯人屬同一個美國老板所有,資金雄厚,目前仍在大興土木中。外觀雖不算高調,其內部卻是極盡奢華之能事,金色大廳,穹頂上的藝術壁畫,璀璨的巨柱,交織出一曲金色的交響樂。

當然,威尼斯人最吸引我們的,並不是這些奢華元素,而是這裡有一座十分著名的威尼斯城:馬可波羅區。即使不賭,僅僅是繞著馬可波羅運河走一圈,也能消耗很多時間和體力,直讓人逛得精疲力竭不可。盡管明知道這只是山寨版,但是當人們在惟妙惟肖的“藍天”下,漫步於威尼斯水城的“嘆息橋”上,耳畔傳來貢多拉船工悠揚的歌聲,騎著獨輪車的小醜呼嘯而過,恐怕還是會不知不覺忘記這其實是一座建在三層樓上的微縮建築,而頭頂上飄著“白雲”的“藍天”更是讓賭客和游客們沉醉其中,混不知人間歲月幾何......

當我們走出威尼斯人的時候,天色已經全黑,但金光大道上威尼斯人和新濠天地依然燈火璀璨,人聲鼎沸,對於光臨賭場的賭客們來說,他們的“白天”正從黑夜開始。這是澳門的不夜天,賭城,夜未眠。


(賭城夜景)

二、澳門·有信

在澳門,還有一樣東西,即使不比賭場更多,至少也跟賭場一樣多,那就是教堂。西風東漸四百年,葡萄牙人帶來的不只是葡國美食、葡式建築、土生葡人,還有天主教。目前澳門的教會成員大約有四萬余人,信眾當然更多,大的教堂隨便數數就有十幾座。在氹仔嘉模聖母教堂前,我們還遇上兩對新人在行婚禮,長長兩行黑西裝、白紗裙的伴郎和伴娘一起在教堂大門前合影,好像香港電視劇裡的場景。其實,澳門信眾最多的宗教仍然是佛教,廟宇論數量也是超過教堂的,但是,不知道什麼原因,除了媽祖閣、觀音廟等少數兩個較為大型之外,澳門絕大多數廟宇都非常袖珍,與此相反,一眾教堂大多巍峨高聳,堂堂而立,因此,給人的觀感上,總覺得澳門隨處可見的多是基督教堂。而對於我這個既非佛教徒又非基督教徒的“小信之人”來說,可能我對宗教建築的興趣倒要大於宗教本身,所以,在澳門,更加壯觀和精美的教堂就比低調的寺廟更加吸引我了。

大三巴牌坊,這個澳門的形像標志,原本就是澳門年代最久遠也最著名的一座教堂,超過四百年的歷史,利瑪竇和湯若望都曾在這裡修習過。只不過,當年的聖保祿教堂現在已經被大火焚毀得只剩下前壁了,但它仍然成為了澳門世界遺產歷史城區的形像代言,恐怕每個到過澳門的游客都不會忘記留下這麼一張澳門的標准照吧。名為“牌坊”,其實它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風格建築,擁有十分精美的四層石刻浮雕,其華美程度遠超其他教堂,簡直可以算是澳門現存建築中最“歐洲”最漂亮的一面牆壁了。



(大三巴的柱子)

就無神論者而言,進廟拜佛,進教堂拜聖父聖子聖靈,其實都只是一種獵奇心作祟。但是,偶爾也會機緣巧合,感受到某種觸動。比如,在大三巴地下納骨堂,狹窄而高聳的井狀空間裡,忽然響起男聲極其優美的唱詩時,還是有那麼一點點意識飛升的感覺。我想,教堂建築一般都是高大的空間,或許就是為了讓唱詩在這樣的空曠中顯得更加空靈,讓善男信女們仰望高遠的天頂,從而體會靈魂出竅之況味吧。

在大三巴,我們遇到了教會的義工在宣教,都是一些年輕的少男少女們。開始說是填一張表就可以領取一本聖經,可是接著又要跟著教會成員念一段禱告詞才行。我和enyaya都是衝著免費聖經而去的,填了表,也跟小女生義工表達了對天主教的興趣,但卻還是在禱告詞前敗下陣來。我好像無論如何也念不出來,對萬能的主表示虔誠和順服。馬太福音書裡說,“你們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為什麼疑惑”,可是面對要把自己全部心靈交出去的“信”,我恐怕自己還是做不到“大信”,而要我在獲信之前,就強裝順服去念那些奉獻靈魂的禱告詞,這也會使我害羞。我要信了才能禱告,小女生要我們禱告了就會去信,於是,一番爭論最終就演變成了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無聊話題。聖經沒有到手,可是想想自己終於還是頑強地抵抗住了一場思想進攻,竟有幾分沾沾自喜。其實,念幾句禱告無關緊要,但是別人一旦想要在我的“頭腦雞窩”裡下蛋,我總好像會特別的敏感和戒備。或許,尚且無緣的吧,而這也沒必要強求。

於是,還是去看建築。現存的教堂裡,板樟堂前地的玫瑰聖母堂名氣最大,游客也最多,整天川流不息的。其實老城區的教堂還有很多,而且規模都不遜於玫瑰堂,卻沒有多少游人。相比起來,我更喜歡這些安靜的教堂,可以更好地慢慢看慢慢體會。比如幾條小巷之外的主教座堂就已遠離喧囂的游人,我們清晨去的時候,正碰上早禱告,教堂裡播放著不知名語言的布道詞,非常溫柔和緩的聲音,雖然聽不懂,慢慢聽了一會兒,倒覺得具有音樂般的美感。

澳門的教堂除了大三巴牌坊之外,建築風格都比較簡約,其色澤更是葡萄牙式的嬌艷,粉紅、粉綠、粉黃這些比較少女的顏色,似乎很少運用於西歐各國的教堂建築中,但在澳門,遍地皆是,比如嫩黃色的聖若瑟堂、粉綠色的聖奧斯定教堂、奶白色的仁慈堂,在莊重中顯出一派嫵媚來。

東望洋山是澳門半島的最高峰,上面有座聖母雪地殿。但是我們沒有時間去了,因為我們把光陰貢獻給了西望洋山,那座澳門的信仰之山。其實,也不是刻意要去的,不過是走過了龍嵩正街,走過了媽閣斜巷,吹過了西灣和南灣的海風,精疲力竭之時,忽然看到一座高高的教堂鐘樓,那就是西望洋山-主教山了。拎著走酸了的腿腳,慢慢爬上山頭,教堂關著門,鐘樓也沒有敲響鐘聲,可是也沒有氣餒。在這樣的山上,俯瞰腳下的澳門老城、南灣湖的海水、高樓林立的新填海區,視線跟隨跨海大橋,向氹仔延伸,向天與海交界的地方延伸,遠遠的,意外造成了一種繁華褪盡、置身世外的感覺,這樣就陶醉了也可。



(西望洋山上有聖母守護)

最後一個微雨的早晨,我們去拜訪基督教墓地。墓地位處東方基金會一側,經過聖安東尼教堂和馬禮遜小教堂,下到墓地,四合裡空無一人,這是鬧市中的一方淨土,草地和石棺、石碑上的青苔在微雨潤澤下顯得格外清幽,此情此景有點似游潭柘寺時參觀上下塔林,雖是墓地,卻無陰森之感,反而心境寧和。不同的宗教,死後要去的天堂也不一樣,但面對死亡都是尋求一種解脫,佛教講“涅槃”,講“往生”,基督講“塵歸塵,土歸土”,我不知道哪個更超脫哪個更豁達。但在澳門,當你在賭場裡感覺到不安的時候,再到教堂來懺悔,最後來墓地體會“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的感覺,想必會是一種奇妙的心路歷程吧。

三、我更愛你歲月滄桑的容顏

葡京路和友誼大馬路,就這樣把澳門半島分成了兩塊,那邊是新填海區,有豪華的五星級酒店和無數人狂迷的賭場,一切都是新的,一派光怪陸離、氣像萬千的派頭,這邊是老城區,頂著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頭,一徑安然地在時間的長河裡自顧自地黯淡下去。可是,就像迎面走向杜拉斯的那個男人所說,世人多愛你暫新的靚麗,但相比那些繁華,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歲月摧殘的容顏。

又有人說,與隔海那個光鮮的國際大都市相比,澳門就像個灰撲撲的鄉下小城。我還沒有去過香港,我把這個春節的光陰送給了這座小小的城。

我們投宿在約翰四世大馬路某棟大廈四樓的“八月者”,這是一家德國慈善機構支持的南亞人開設的背包客棧,在這個擁擠的春節提供給我們一個棲身的所在。非常簡陋的民居,深掩在窮街陋巷裡,可是樓下就是大名鼎鼎的“瑪嘉烈”,穿出小巷,殷皇子馬路與約翰四世大馬路的交口,有我見過的最美麗可愛的十字路口。不是那種動輒幾十上百米的孤島式的大路口,而是小小的,不過十幾米的卻分成了三段,行人過馬路,好像一個有趣的游戲,路邊立著黑色的燈柱、粉紅的花、鮮紅的郵筒、綠色的路障,並不是多麼美麗的景觀,可是就是覺得很舒服。我多次觀察這個路口,想弄明白為什麼會覺得她如此的美,後來想起陳冠中在《建築師的社會責任》裡提到過城市的肌理,他批評北京的城市建設“都是寬的路,沒有生活感的街”,那麼澳門老城就是恰恰相反,全都是生活的氣息。

當然,此刻是春節,像我們這樣蜂擁而來的游人,打破了老城的安詳。議事廳前地應景地搭建了花燈,熱熱鬧鬧的,可是我很不喜歡,那些紙糊的花燈,總是過於喧鬧,擋住了廣場地面上那本來很有特色的波浪紋面,還有從民政總署二樓會議室的長窗前俯瞰廣場的視線。於是只有在清晨8點,旅行社的人潮過關之前,才可以真正欣賞到別致的波浪紋地面,在潤澤的水汽中仿佛真的波動起來似的。

其實,這個春節的澳門就像2009年春節的鼓浪嶼,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只要不是只顧著在大三巴前留下一張標准照就算是到此一游,那我們完全可以在老城密如蛛網的小巷和斜街間尋找到真正的澳門感覺。這並不需要費多少腳力,比如,離開大三巴前拍照的人潮吧,幾十米外,就是空無一人的美麗的“戀愛巷”,不長的一條巷弄,沿著山勢緩緩向上,一頭連著正名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的“新馬路”,另一盡頭的階梯上就是大三巴牌坊的側影,而兩側,是顏色嬌艷的南歐風格建築,想像著如果是在陽光明媚的午後,一定是一派活潑潑的地中海風情吧。而我們在澳門的這兩日,是一年中最冷的兩天。天空中即使沒有飄著極細的雨絲,空氣裡也總是氤氳著幾縷潮濕,它驅散了游人如織中的一點郁燥,潤澤了這些明艷的彩色房子,也意外地暈染出一種濕漉漉的性感。



(寂靜的戀愛巷)

老城是一個密度很大的區域,在幾條大馬路之間,分布了數不清的小巷小弄。也許因為依山勢而建的緣故,這裡從來沒有棋盤式的路線,卻有著各種各樣姿態的“斜街”與“斜巷”,這些巷弄有著有趣的名字,比如“十月初五街”,十分中國的名字其實紀念的是葡國的民主革命,比如“爛鬼街”,其實與鬧鬼沒有一點關系。穿行在這些寂靜的有趣的小巷,不知道是不是因為細雨的緣故,竟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干淨而寂寞,一時有點時空錯亂的感覺。小巷都是極窄小的,卻還行著巴士,如果說城市的肌理,那麼這些巷弄就該是城市的毛細血管吧,是它們,滋潤了澳門最深處的生機與活力。

從民政總署旁的龍嵩正街出發,經過崗頂前地,經過亞婆井前地,經過媽閣斜街,這條一直延伸到海邊的小街,也許是最值得用腳步來丈量的澳門肌理。細細長長的巷道,曲曲折折的轉彎,上上下下的緩坡,還有兩側密密匝匝的老建築,不時飄出的食物香氣,如此安詳而沉靜的市井生活。與鼓浪嶼那些結滿飛來榕的廢墟不同,這裡的老街老巷老屋子,雖然有些破敗了,但至今還是活生生的,這感覺有點似我們那個城市改造前的寬窄巷子,讓我們的腳步不自覺放緩再放緩,也讓我們的心漸漸地漸漸地沉靜。

登上主教山,俯瞰腳下的澳門。新葡京、美高梅金等城市坐標赫赫在目,而那些剛剛走過的小巷和斜街,已隱沒在城市的陰影中。但正因為有它,我們才可以漫步在雨後清新的空氣裡,而不是永遠血拼在孤島般的娛樂城和商業大廈裡,我們才可以觸摸到澳門沉沉跳動的脈搏。為這,我們感謝老城。



(小巷)


精選遊記: 澳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