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行-凱裡

作者: s7594184

導讀8/15 營盤坡賓館中有幾個盛裝的苗族女子,昨日入住時攝像師就瞄上了其中的漂亮姑娘,得知今日在衛校進行蘆笙節彩排,既然趕不上節日,能夠看看彩排也是很好的補償,大家欣然前往。在凱裡衛校大概也是頂尖的高等學府了,但是操場異常簡陋,清一色的煤渣鋪地。身著民族服飾的年輕姑娘小伙將看台點綴了個五彩繽紛。最抓人眼光的還是孩子們,大概也是為節日精選出來 ...

8/15 營盤坡賓館中有幾個盛裝的苗族女子,昨日入住時攝像師就瞄上了其中的漂亮姑娘,得知今日在衛校進行蘆笙節彩排,既然趕不上節日,能夠看看彩排也是很好的補償,大家欣然前往。在凱裡衛校大概也是頂尖的高等學府了,但是操場異常簡陋,清一色的煤渣鋪地。身著民族服飾的年輕姑娘小伙將看台點綴了個五彩繽紛。最抓人眼光的還是孩子們,大概也是為節日精選出來的,一個個粉嫩的臉兒笑起來像花朵一樣,又穿了艷麗的苗族服裝,真的讓人愛在心裡,頃刻膠卷去了大半。校門口聚了越來越多的姑娘在為彩排做最後的准備。本來以為這些服飾都是為演出配的,一問才知都是家中傳下的,母親搬了大木箱,從箱中拿出一件件的飾物忙著為女兒妝扮,看她們漾溢了滿臉的笑容,突然覺得很幸運,真正在蘆笙節看表演大概倒是要錯過這樣美麗的場景了。說到苗族的服飾就得說到她們的頭飾,全部銀制,打造得異常精美,花卉是主題,配上飛鳥龍鳳,陽光一照,燦然生花。項圈也有多種設計,有大塊的銀牌,也有細巧的圈飾,總是繁繁復復的好幾層,據說全副武裝起來銀飾重達十余斤。似乎違背了我們“簡潔即是美”的原則,但是繁復也有繁復的美,沒有見過苗族服飾的人大概很難想像。苗族又分了許多支,各有各的特色,滿頭銀飾是最為典型的,還有的頂了個尖尖的帽兒竟像西方童話中的女巫一般,初以為是為表演設計出來的現代服飾,後來才知道都是有來源的。彩排場上大飽眼福,才開始今日的游程。麻塘革家是我們的第一站,汽車只能開到麻塘,要到村寨必須步行不短的一段山路,汽車站上30元談定了一輛面的願意送我們去。離開凱裡空氣立刻好起來,又是滿眼的綠色。村寨躲在萬綠叢中,很單純的色調,這是個不大的村寨,迎接我們的小姑娘就住在村口。因為距凱裡很近,因為它實在太獨特,這裡的村民已經很習慣了游客。屋中光線昏暗,這是中式房屋的通病,迎門貼了一溜偉人像,從馬克思到毛主席,像二十年前的學校,中間卻是拜祭祖先的地方,左手的牆上貼了“藥到病除、舉世良醫”的表揚信。很想問問她父親治病是不是要跳神的,轉念忍住了。革家不屬於55個少數民族中,有自己的服飾和習俗,服飾相傳是沿襲了古代的將士服飾,穿戴整齊了可以用“十八般兵器”來解說:最具特色是頭上的紅纓,插在發髻上就想頂了個紅太陽,太陽下面是銀色的彎弓,後面用來固定發髻的銀簪是箭,前後披掛上的是鎧甲,連百褶的裙邊上也給子彈留下了空間,腿上緊緊的是綁腿,那更是行軍所需了。這綁腿也很有講究,綁帶必須順時針纏繞,而且必須密實,只留下美麗的圖案在外,如果方向反了,那可是給死人的妝扮。每個民族的裝飾都有種種美麗的傳說,可是詳盡如革家的似乎還沒有。革家的婦女在幫L收拾,忙了足有一個小時還在為她的長發奮鬥,她早已大汗淋漓了。妝扮停當,談不上十分美麗,但確有一股英武之氣。因為頭發短,我的發髻不好固定,頂了紅太陽又怕它掉下來就僵了脖子走路,笑得旁邊的觀眾直打跌。脖子上帶了重重的銀項圈項鏈,除了常見的圖形,還有革家獨有的刀槍劍錘之類的形狀,走起路來一片叮當。看到新進村的兩個老外遠遠地見了我們以為是當地的村民,急急地爬上坡躲在竹從後想偷拍我們,我莊嚴鄭重地走過去,突然扭頭衝他們打了個招呼,知道他們看到我的紅太陽底下極不協調的眼鏡時的失望,留下一串壞笑,叮叮當當地走了。村寨中到處是綠油油的稻田,結了穗的水稻沉甸甸的垂下來,玉米已經豐收,家家戶戶堆了金黃的一片。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