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印度休閑自助游攻略(一)

作者: 道中人

導讀 國人游印度,一般有兩種玩法,一是參加旅行團,一周游幾個城市,經常還與尼泊爾聯在一起,走馬觀花,往往只是看了幾個風景點,留下一些表面的印像,很多人去了以後覺得沒什麼意思;另一種是背包一族,住幾百元盧比(一百元人民幣內)一晚的GuestHouse,坐火車旅行為主(印度的火車很發達),這種玩法非常刺激,又能深入了解真正的印度,但是其中的艱苦,是很多人� ...

國人游印度,一般有兩種玩法,一是參加旅行團,一周游幾個城市,經常還與尼泊爾聯在一起,走馬觀花,往往只是看了幾個風景點,留下一些表面的印像,很多人去了以後覺得沒什麼意思;另一種是背包一族,住幾百元盧比(一百元人民幣內)一晚的GuestHouse,坐火車旅行為主(印度的火車很發達),這種玩法非常刺激,又能深入了解真正的印度,但是其中的艱苦,是很多人不敢嘗試的。網上有一些游記記錄背包客們的經歷,很是令人神往,但變成了一種歷險,敢於行動的沒有幾個人,造成到印度自助旅行的國人很少。本人與小資LP在今年春節到印度玩了十天,按一貫的一不吃苦,二要自由的原則,規劃了整個行程,LP回來後大呼過癮,不但對印度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更體驗了現代印度的點點滴滴,改變了臨行前的大量誤解與擔心,甚至某種意義上對人生的意義也有新的認識。

常說國人對美國的了解,比很多美國人還多很多;但是,對我們的鄰居印度的了解,卻少的可憐。記得臨行前上網查資料,很少有對印度,特別是對現代印度生活的一手介紹,除了可以了解一些普通的印度歷史、宗教、地理、經濟外,其他一些近期的狀況只能看少的可憐的驢友們的游記(很多游記還是雷同的)。記得游記裡講的最多的一句話是“印度!你不是愛上它,就是受不了它”,其實由於歷史風俗習慣飲食的不一,這句話對每一個國家都適合,只是印度帶給你的反差是如此之大,現代與古老,動物與人,富裕與貧窮,自然與古跡,還有老城與舊城,極致的漂亮與極致的髒亂,不同甚至對立的事物如此不加掩飾、如此自然和諧的一起呈現在你面前,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在這種融合中體現出的傳統與文化習俗,又是如此讓人贊嘆!這不正是印度的魅力所在嗎?-----就像印度旅游局的廣告詞一樣—Incredible Indian。

先談一談中國人到印度後,愛上它與受不了它的幾個側面,以及在印度的一些感受,讓大家有一個直觀的認識。首先是印度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或者相比中國好的方面,這是我回國後第一天,一個朋友在網上碰到時問的問題,他還特意說明,不要談所謂的民主體制,佛教之源,IT產業等宏觀的方面,我給出的答案是:1)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不同宗教、階層的人的和諧相處,動物與人的和諧相處(大街上,可以經常見到牛,猴子隨意走動,各種鳥類也隨處可見,還有很多無人領養的其他動物,如果在中國這個飲食王國,它們的命運可想而知);

2)對傳統的保護:如對老城的保護(很多城市如德裡,Jaipur都有新城與老城,新的建築都在新城,老城保留原樣,不禁使人想起了當年梁思成對北京城市建設的建議,可惜老毛沒有采用);對古跡的保護(我朋友住宅的邊上,就有好幾處不知名的古跡;更不要談每個城市中較有名氣的一些城堡建築了,我在旅行途中就住了一個城堡改造的旅館,房間是1400年代的,600年前造的啊;還有一次住在了一個土邦皇帝親戚的老房子改造的Heritage Hotel,也是別有風味);對文化的保護,在印度有不同宗教,不同語言,不同風俗,基本保留下來了,簡單看一看大街上女孩的服飾,也是傳統的為多,色彩鮮艷,非常漂亮,不像國內,少數民族的傳統服飾也只能偶然拿出來秀一秀;

3)工業污染相當少:感覺天空比我們的藍,月亮也好像我們的大,每天晚上是滿天的星星。也許這只是我們時機的湊巧,天氣較好,但確實這些只是我們兒時的記憶中才有的。希望隨著印度經濟的發展,也不要破壞這一自然的恩賜。

4)旅游行業的專業服務,我們通過旅行社安排了6天5晚德裡出發到Agra,Jaipur,Neemrana的旅行,感覺他們的服務非常好,包括為我們兩人規劃線路,從國內付款的安排,我們到德裡後業務員又上門來確認行程,旅途中間與回到德裡後經理都有電話回訪等等。也許我們訂的是豪華游,但確實感覺到他們的專業性;

再來談談中國人到印度受不了的幾個方面。行前看了很多游記,讓我們一直擔驚受怕,包括飲食衛生,交通等等,去了以後雖然沒有想像的那樣可怕,但是有兩個方面,確實中國人會感到受不了:

1)吃,中國人的胃也許是世界上最難侍候的胃。在印度碰到一個在那裡生活了3年的中國朋友對我們說,有一次有人從中國帶了一些方便面給她,她的女兒對她說:“媽媽,把方便面存起來,等到特殊的日子再拿出來吃”。可以想像,中國人在印度對吃是什麼感覺。我對咖喱還有一些好感,同時對西餐也不排斥,但在印度吃到後來,胃就開始排斥一切怪怪的味道;試著點了一次中國餐,味道還不如印度餐,就再也不敢點了。因此到印度玩,這是第一關要過得;

2)城市的髒亂差,這是每一個中國游客在印度的第一感受。來到首都德裡老城區,就像30年前中國的小鎮上;馬路上各種不同的車(三輪車,汽車,電動三輪車,馬車,駱駝)擠成一團,還有聖牛、聖猴,羊群慢慢地走;衛生城市肯定沒有建設過,隨地小便到處可見,水污染也比較嚴重,自來水不能喝,即使燒開水也要用過濾過的水或純淨水;車子開的很快,人員超載是很普遍的,警察絕對不管;城管也沒有,或者沒有中國的城管那樣有“力度”,小商販可以到處設攤。

其實中國人到那裡都吃不慣,只是在印度的中國人少,所以很少能吃到正宗的中餐。因此作為游客,一要有包容心,嘗試不同的風味也是旅行樂趣的一部分;同時建議准備一些方便面與其他食品,到時可以作為調劑。關於城市的髒亂差,一方面是印度政府不像中國政府那樣有權威、要面子,有這麼多土地拍賣的財政收入;另一方面也是很矛盾的,如果把老德裡都拆遷改造(就像在中國各地都會發生的),整個德裡都會很現代,印度是不是就會少了很多韻味?在印度很多朋友給我說,就喜歡逛老德裡的小巷,覺得那是真正的印度,獨有的感受。現代化的城市世界上到處都是,到印度,就是要體驗那獨一無二的風味。

以下談一些印度的風土人情---LP寫的:

到過印度才知道中國人民對印度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

宗教:作為佛教的發源地,可能很多中國人都認為當前印度是很盛行佛教的,到過印度才知道,在當前的印度盛行的教派有很多種:印度教、伊斯蘭教、耆那教。。。。。。佛教當然也有,但信佛的人數占比很少,只占約1%左右。眾多的宗教教派使印度每年有400多個節目,在路上經常會看到慶祝節目的一小隊人馬,司機只說是Holiday,但卻一般也搞不清楚究竟是什麼節日?在Jaipur,每天早晨在睡夢中,會聽到遠處伊斯蘭教早課的聲音,感覺好特別,仿佛可以洗清雜亂的心音。

新舊德裡:我們一直認為印度的首都是新德裡,其實正確的說應當是德裡,印度人把德裡城分為新德裡、老德裡,實際是完全聯在一起的。新德裡是印度人規劃的,整體的建築和城市風格相對比較現代一些,街道也比較干淨,特別是在總統府與一些富人區,和我們最好的區域也差不多;但一旦你經過Delhi Gate,到了Old Delhi馬路上風景會讓你吃驚的:擁擠程度讓你感嘆,狹窄的道路上聖牛、汽車、TUTU、三輪車、行人混在一起,。路邊集貿市場無序的排列著,賣什麼的都有。和國內的感覺混然不同,好像回到了七十看代的中國鄉鎮。我們的司機說:在德裡呆三年了,只去過Old Delhi一次,且再也不想去了。但是作為游客,你一定要去老德裡:那些古老的景點和濃縮的文化,在老德裡體現的淋漓盡致。

汽車:因為道路狹窄,大部分的車與國內相比是低檔的兩廂車—奧拓、夏利一類檔次,很多車只有一個後視鏡,有些直接就沒有後視鏡。感覺印度司機的技術比我們好,速度開的飛快,時而來一個急剎車,保證有驚無險,所以要盡量坐後排,並擠好安全帶;各種各樣的車在同一馬路上跑,交通擁擠,擦擦碰碰是常有的,一般也都是算了,所以很多車都是傷痕累累,但大的事故很少,警察也很少見到。超載是容許的,路上看到過一輛TUTU的前排坐了4個人,司機半個屁股是懸空的在開車,雷到。

婚禮:印度的婚嫁儀式也是絕對和中國不一樣的的。按中國的說法也可以分為大搞搞、小搞搞二類。大搞搞婚禮:時間會持續一個月左右,在這一個月內,幾乎每天都有酒宴。一般小搞搞的婚禮也都會持續一周以上。婚禮的特色讓人感嘆:新婚隊伍穿著印度的傳統服裝,走在馬路上載歌載舞,很吸引眼球。參加婚禮的貴賓們都需要在現場盛裝一番,由畫師在手上描上五彩的花紋。婚禮的花費也肯定很高的,有很多新人為了婚禮所借的債務,可能需要還上十多年,甚至一輩子。

吃:印度咖喱聞名於世界,在國內印度餐廳都以貴聞名。真正到了印度,就不是在中國被改良過的味道了。印度餐的特點是味重,以咖喱為基礎的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還有就是各種餅,制作方式跟我們的燒餅一樣用爐子烤出來的,國內常見的印度飛餅是沒有的。印度餐分為全蔬菜餐、非全蔬菜餐,為了品嘗下二者的不同,我們二個各點了一個套餐:原來差別不大:非蔬菜類的多一個雞肉咖喱而已。據說:在印度特別是印度南部,因天氣炎熱,肉類不易存儲,容易變質,所以很多人養成了吃全蔬菜餐的習慣,也可能有宗教因素。印度餐的特點是味重,以咖喱為基礎的各種香料混合在一起。還有就是各種餅,制作方式跟我們的燒餅一樣用爐子烤出來的



(圖片上傳有問題,更多圖片詳見我的博客 http://***/billyang)


精選遊記: 新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