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上海的30客生煎-下篇

作者: 秋葉飛起

導讀第二十一客生煎 豐裕生煎(瑞金一路店) 地址:盧灣區瑞金一路142號旁(近淮海中路) 肯德雞大家吃過吧,上海和北京的有區別嗎?沒有。豐裕生煎也吃過吧,隔一條馬路味道就不一樣。 中式快餐連鎖店與洋式快餐連鎖店的最大區別是:它不是一個味的,推到大的方面,比如法啊制什麼的,中國人竟然也會不是一個味的。 豐裕生煎是上海小吃連鎖店的翹楚,不到20年的時� ...

第二十一客生煎 豐裕生煎(瑞金一路店) 地址:盧灣區瑞金一路142號旁(近淮海中路)

肯德雞大家吃過吧,上海和北京的有區別嗎?沒有。豐裕生煎也吃過吧,隔一條馬路味道就不一樣。

中式快餐連鎖店與洋式快餐連鎖店的最大區別是:它不是一個味的,推到大的方面,比如法啊制什麼的,中國人竟然也會不是一個味的。

豐裕生煎是上海小吃連鎖店的翹楚,不到20年的時間發展飛速,幾乎與我們的時代同步,但比較欣慰的是走的還是傳統的路數。

如何從幾十上百家的分店中選出一、二家來吃,來寫,實在是費了我好大的功夫。

豐裕生煎最早的店是在復興中路順昌路的,現在沒有總店,也沒有旗艦店。每個店的評論有好有壞,不一而論。

“生南為橘,生北為枳”,生煎當然沒有那麼誇張,不過到哈爾濱顯然不行,剛出爐,冷了,湯變冰了。生於盧灣的豐裕,當然最好在盧灣找。

從網上上百條的信息中找出豐裕集團內部評分最好的店:瑞金一路店。

進門,果然不一樣,兩個字:清爽。

買一客蝦肉生煎4元,一碗血湯3.5元,價錢也是兩個字:公道。

到烘生煎的地方等出爐,看到師傅白工作服的口袋裡是“紅雙喜”,料是上海人。等師傅一轉身,確定了我的猜測。師傅50多模樣,戴幅眼睛,人很清爽。一開口,老上海。看來是來對了。

端著一客新出爐的生煎和一碗冒熱氣的血湯尋位子,瑞金一路店門面看似小,其實蠻大的,還有樓上可吃炒菜。

底樓一般是吃點心的,幾乎上海知名的小吃,如生煎、小籠、春卷、炒年糕、血湯、油豆腐線粉湯等等,都有。但也有人點沙鍋大煲湯當中飯的,我對面的娘倆就是。可見豐裕是以生煎為抓手(搞不懂哪個有文化想出來的創意詞,真是為中華文明添磚啊!),再加好多個拖手(我也為中國古老的文字加一片瓦)。

輕輕的咬一口,竟然沒破,可見此店被小楊熏陶的薄皮湯多派罵是有道理的,皮太厚了嘛!但就是這麼一點皮,本人卻吃出了一種松軟,綿綿的...。再輕輕的一口,皮破,鹵汁到嘴,味道好極了。

注意,是鹵汁,或曰微湯。鹵汁是肉汁出來的,既然是汁,那麼也就是微量的,點到為止。再吃口底,在嘴裡是可以跳躍的。當然不是跳跳糖。是脆的底在牙齒上舞蹈。

肉非常的緊,且可以咬到包裹著的一小點蝦,香而不膩。

血湯裡放了一點蛋皮,湯是混的,泛著一層微微的清澈的油,入口醇厚。血吃著有一點粘的感覺,很到位。屬於上品的血湯,無一絲腥氣。可惜的是,在上海再也吃不到真正的全色血湯了。沒人有那麼好的耐心給你弄干淨那些雞雜鴨雜了。

在2009年的最後一天能吃到這麼到味的生煎和血湯顯然預示我來年的好運。

吃一客生煎是吃不飽午飯的,因為還有一客生煎在等著我。這客生煎(南昌店)就隔一條淮海路,走走也就幾十步的距離。

竟然就是吃出了不一樣,不但馬相差了點,底板(底)也太硬了!也許有人喜歡。

一條馬路兩樣味道,可見中式飲食連鎖店要開到肯德雞的家鄉是不可能的。在淮海路的兩邊都開得不一樣,如何開到肯德雞的家鄉也一樣?

但中國飲食的魅力也在於此,不同的人燒出的中餐就是不一樣。大同世界,味道可不能大同。大同了就無趣了。求同難,求異更難。

也許飲食本來求的就是異!

9.0分豐豐裕裕 生生續續

第二十二客生煎 徐記生煎王 地址:虹口區乍浦路408號(近海寧路)

乍浦路在90年代初的時候,一到夜裡,燈火輝煌,食客洶湧。1公裡的小路,肩並肩挨著100家酒樓,最誇張的酒樓是只有四個圓台面,卻有四層樓面。

我記得每個酒樓門口都有一個賣外煙的,而每次吃飯都是要上樓的。卻不記得吃的任何菜了,甚至於都不記得和誰吃過了。

靠海寧路的拐角處對峙著有2個電影院,其中一個是勝利電影院,80年代的時候,門口“打仗模子”1雲集。90年左右有一陣盡放讓人看不懂的電影,名字也看不懂: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還可以連續放三個月。有人竟然可以看好幾遍,直到在海裡看出火焰來,在火裡看出海水來。

說到電影,讓我想起了80年代中後期的“內參片”。那時候最風光的電影院是寧波路上的“新光”,還有永樂宮、武警會堂、上譯廠等。最好白相2的是,男的看好電影出來,都有些像現在從某些地方出來的樣子。

做啥?難為情。一半以上的人不是去看劇情的,是去看外國女人赤膊格3!

徐記生煎王就在過去的勝利電影院邊門處。進去,看了下鍋子裡的生煎,買了1兩,4元,和一碗油豆腐線粉湯4元。正好一鍋新鮮的出爐,連同湯一並端到桌子上。

只買一兩的原因是這生煎大。而且一出爐就是有點不飽滿的,湯好像在裡面蕩。老實講,當年“新光”裡我也就只記得個“光”了。有的“光”了漂亮,有的就像這客生煎,被打了肉皮凍。

非傳統生煎的特點是喝湯,蠻鮮,味精不少。底板是硬的,不過總比悶特4的好!肉很大的一坨,很散,但味道還可以。薄皮當然不可能松軟的,能不粘就不錯了。

吃的時候偶爾抬頭,店家在牆上掛了一大幅黑白照片翻拍的廣告牌,照片上是民國時期揚州街頭飄揚的店家番號:徐記生煎。下面有一行字:創始於1912年。這個我就有點就難為情了,吃了這麼多生煎,竟然不知道有個百年揚州生煎老店?再看看盤裡的生煎,它癟癟的樣子好像也在難為情。

鼓浪嶼有個“原巷口魚丸店”,店堂裡也掛了一張上世紀初的老照片。據說始源於1821年。我吃下來的疑問是:不知道1821年是否發明了面粉?

徐記的油豆腐線粉湯裡面有三樣東西,油豆腐、線粉、湯,吃上去就是油豆腐、線粉和湯,油豆腐是油豆腐的味道,線粉是線粉的味道,湯是湯的味道,不是混為一體的。

出門到馬路對面去乘車子的時候,見街角處豎立著塊石碑。仔細一看,是一塊紀念碑:虹口大戲院遺址。

碑上所寫:“虹口大戲院位於原乍浦路388號,初名虹口活動影戲園(院)。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西班牙商人安·雷瑪斯在上海海寧路、乍浦路口租借溜冰場,搭建能容250人的簡易鐵皮房子,俗稱鐵房子,始成中國第一家正規影院。同年12月22日首映美國影片《龍巢》。1918年,雷瑪斯將影院建成混合結構的拱型建築。1919年改名虹口大戲院,1998年因海寧路拓寬被拆除。2006年1月5日,虹口區人民政府將虹口大戲院遺址公布為虹口區紀念地。”

最後下面有行字:“虹口區人民政府 立”。

當年廢了它的莫非是閔行區城管大隊?

這麼長的字打得我手都酸死了,當初爆破的時候,大概比我打字的時間還短。中國第一家電影院,一個百年老房子,一個古董,一個博物館和幾代人的記憶、回憶、想念、思念,灰飛煙滅。我要是個電影人的話,說不定當場就對著石碑鞠躬了、流淚了,可惜我不是,還好我不是。

其實這塊石碑旁還可以立塊碑,也是個遺址碑:乍浦路美食街遺址。上寫:“乍浦路美食街是上海第一條酒樓街,輝煌於20世紀80年代中末到90年代初中。後由於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嘴巴日益鑽叼,在新世紀的鐘聲響起前被廢掉。”

最後還要添行字:“虹口區人民政府 立”


注:“打仗模子”1:黃牛好白相2:好玩格3:的悶特4:悶掉

7.3分無信不立 無力不繼

第二十三客生煎 豫申園城隍廟小吃世界(重慶北路店)地址: 黃浦區重慶北路188號(近大沽路)

這家店從我單位走過去比當年電視台那幫人到吳江路小楊要遠一眼眼1,即使這樣,也只要10分鐘不到。想當年,電視台那幫人適意2啊!走幾步路就可以拍一檔節目,而且可以重復拍,一拍拍出一個世界名牌。

我要是有機會文章發表到報紙上,即使一年寫個三、五次豫申園,也寫不出個世界名牌。十幾年前是沒有點評網的 http://www.dianping.com/ 。人們知道美食的途徑無非是報紙和電視,而電視尤其厲害,他一拍,你口水就流下來了,且“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豫申園城隍廟小吃世界的名字很怪,我分析下來是:豫園+申城+城隍廟小吃+世界。就是說如果你不知道城隍廟小吃的話,豫園總知道吧,如果不知道豫園,申城總知道吧,如果你不知道申城,最後兩個字“世界”一定知道的,否則就不是地球人了,比較麻煩的是如何翻成英文。

小楊生煎的翻譯不但叫中國人看不懂,居然連外國人也看不懂。YANG’SFRY-DUMPLING,你看得懂嗎?

進門,先望一下扁鐵鍋,這是本人每次尋訪首先要做的事情。為了對每一客生煎負責,本人只吃新出爐的生煎。

鐵鍋中少了大約十來個,馬相是傳統生煎的摸樣,飽滿。但上面的黑芝麻撒得極不均勻,有很多個竟然是麻臉生煎,看了嚇老老3的。

香蔥和芝麻是生煎的點睛之筆。點得妙,姿色搖逸,香氣撲鼻。就像個美人,前題必須是美人,臉上有隱隱的雀斑,身上有淡淡的清香,想不想吃?想!,當然想!

買二客生煎3.5*2=7元,一碗油豆腐線粉湯3元,正好 10元,在市中心算是很實惠的價位了。而且價目牌上幾乎包括了所有的上海小吃。

我索性費力寫一下:南翔小籠5元(6只)、麥稻生煎3.5元(4只)、三絲春卷4元(4只),排骨年糕10元(2塊排骨、4條年糕),酒釀圓子5元,血糯米粥3元,菜肉大餛飩6元,三鮮小餛飩4元,肉絲炒面8元,肉絲炒年糕8元,牛肉湯5元,血湯4元,面筋百葉湯4元,等等。

此店的裝修風格是快餐店風格。生煎自己端,跟小伙子打招呼麻臉的不要。湯服務員會端到位子上。

先咬皮,吸湯,有點甜。上海的飲食在很多人的誤解中是甜的,其實不然,像上書眾多的小吃中,除了酒釀圓子和血糯米粥,都應該是不甜的。

底做的脆是脆,但硬了,我年紀也不小了,牙齒要緊,所以吃著很小心。肉緊,皮不緊。與我想像的有出入。有句話叫“城隍廟的小吃不是一天就吃出來的”,詳情見我第二十客的描述。

不是誰都可以用這個名字的。我想像它應該是正宗的,可是吃上去卻偏了,就如那撒得不均勻的芝麻,又似那外地小伙子頭上歪戴的帽子。師傅教的時候一定不是這個樣子的。

油豆腐線粉湯的意思是對了,線粉吃上去有湯的韻味,但還沒有到位。真正上品的油豆腐線粉湯,檢驗的唯一標准是油豆腐在嘴裡咬的時候會飆滿一口腔的濃郁。

吃好午飯,平時我總是去延中綠地散散步。延安中路是條繁忙的主干道,道上還有道,高架橫跨,沒有間隙,無間道。很多市民並不知道在這樣的繁華嘈雜之地有一片靜處。

我們單位從上世紀末就搬來了人民廣場,但過了5年我才知道有此綠地,那是我生病以後。病了才知道花草有多美,才知道天地有多寬,才知道歷史有多妙,才知道古人有多才。

散步在延中綠地,那一片草坪雖然比不得碧塔海西線的空悠和廣袤,但也足以抵擋川流不息的車流聲聲了,心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綠地中有一片湖,湖裡有一對白天鵝,曾經親眼見到被拔去了飛羽的一只在湖面上桀驁地飛掠過水面。身影是優雅的最美!

知道什麼動物能飛過最高的珠穆朗瑪峰嗎?

注:一眼眼1:一點點適意2:舒服嚇老老3:害怕

7.7分稻谷飄香 偏離想像

第二十四客生煎 小樂惠地址: 長寧區番禺路667號交大3號門邊(近淮海西路)

小樂惠的地址上多了“交大3號門邊”,可想而知學生一定很多。學生吃客多,則網上的點評率也高。

交大與復旦南北向峙,其他高校只能望其頂背,只有上外的女生能讓他們轉過身來。交大的男生多,女生少,而且男生多到瘋狂,當然不是針對本校女生的。

20多年前有一次去同學那裡串門,不想門還沒有進,那些6層的學生樓的窗戶裡淅瀝嘩啦的飛下了門板、掃帚、熱水瓶,甚至還有個把痰盂。當然不是針對本人的,1986年,南籃世錦賽,中國隊決殺對手。這一勝,那些平日裡藏著掖著的東西(據說熱水瓶的失竊率最高)頃刻之間撲天蓋地而下,總算消退了屆於爆炸點的腎上腺素。

那個年代,男女同學的腎上腺素混在一起,是要開處學籍的。不過當年的瘋狂男現在是否在乎黨籍我就不知道了。

還有能回憶的就是,當年我們樂隊開進交大禮堂。能記得的也就是台下哥們的腎上腺素特分泌,順帶著台上的我也分泌了一把。只不如復旦、上外的禮堂,在腎上腺素上多滴了兩滴飄柔。

小樂惠的名字起得樂惠,想必東西也比較樂惠。兩客生煎3*2=6元,一碗血湯3.5元。

小店人非常多,學生占了不少,竟然還有“韓個隆冬”學生。遞票子給師傅,曰大老遠而來,關照等新的一鍋。尋個靠裡的位子坐下。

在人多亂哄哄的店,或曰鬧忙的店吃東西,一定要坐裡面的位子。一來吃得定心,二來免得磕磕碰碰。這不是,我剛一落坐,過道那邊就聽“喔喲”一聲,湯倒翻了,湯不要緊,要緊的是身上的衣服和腳上的皮鞋。

這烘生煎的師傅講一口蘇北上海話,很和氣,而且很拎得清。烘好的生煎端給我後竟然叫我多提寶貴意見。我臉上又沒有寫字,只能借用滑稽前輩楊華生先生的一句東北上海話“我一看就看出來,你不是個好人”。

很多上一代人的上海話很有意思,竟然會派生出蘇北上海話,寧波上海話,東北上海話等等,這些話有很深的烙印,上海人聽得懂,蘇北人、寧波人、東北人倒未必聽得懂。很好玩,有時候聽了會莞爾而笑。

姚幕雙、周柏春的“先生(猩猩)”用的是廣東上海話,楊華生的“我一看就看出來你不是個好人(寧)”用的是東北上海話,周立波的“調一調”用的是蘇北上海話。非有點年齡的上海人有時很難理解“調一調”會有什麼好笑的。

這兩客生煎端到我面前,竟然出乎我的意料。樣子是傳統的生煎,很飽滿,看著發得也不錯。先咬口皮,厚了。湯是醬湯,過了一點點。所謂醬湯,就是肉放醬油的。我記得早年的生煎基本都是不放醬油的,要放的話也是點到為止。

再吃口底,有點傳統的意思:酥脆,看來師傅有兩下子,我馬上推開玻璃窗(師傅就在我邊上的玻璃窗裡做生煎),直接問:是上海師傅傳給你的嗎?果然,且此師傅竟然只烘了3個月。看來美食要代代相傳,工藝是最主要的。

肉蠻緊的,但還是醬了點,醬過了,肉的本味就滋不出來了。

血湯就不提了,竟然有一半的青菜,更過分的是裡面有粉條。

但小樂惠的血湯也許是某個同學以後人生的回憶湯,還有那一客回憶饅頭。

人生很有意味的是:最好吃的是在沒有吃的時候,最幸福的是在得不到幸福的時候,最美的是在伊人沒有脂粉的時候。

最留戀的是遠去而沒有回眸的背影!

總而是一句話:在年輕的時候,人生是最值得回味的。

7.8分樂哉惠也 傳哉習且

第二十五客生煎 大和生煎地址:閔行區滬閔路7388號百聯南方購物中心5樓(近蓮花路)

在網上搜索到這個名字,一開始絕對是嚇一跳的。景德鎮的秘方給小日本弄去了,豆腐的秘方也弄去了,現在不會是生煎的秘方也給他們竊走了?

走出小區,一路看著各個樓盤的名字,也就釋然了。今國人喜好借用外國名字,已然是一股歪門邪風了。北京七成的樓盤取了洋名,上海可能有過之而不及,甚至於把人家一個泰晤士小鎮一起抄回來。

南方購物中心離我家還是不遠的。現在大的購物中心往往包你一切,除了不包你的錢包。一進門,什麼都有。想買什麼買什麼,想吃什麼吃什麼。中心裡肯德基、麥當勞一定是少不了的,必勝客也會當仁不讓。中華美食,法式大餐,日本料理,無所不有。生煎倒是比較少見的。

但不知道為什麼,在這種購物中心裡吃東西,我就是很少有食欲。那年在上博五十周年大慶上,站在《清明上河圖前》,眼睛一瞥到圖上的酒樓,我竟然流口水了。

我喜歡的食肆,是要臨街的,最好在二樓,窗外可以見街,若是可以望山見水,那就更妙了。看看,吃吃,聊聊,笑笑。哪怕是一人當酒,憑欄,任街道上的雨絲在霓虹燈中飄起愁霧,悲悲,切切,也好。總比低頭埋食要高。

大和就是在這種購物中心的五樓,環境蠻清爽的。是我目前為止尋訪到的可能環境最像樣的生煎店了。

中華美食與法國美食應該是世界公認的兩大頂尖頭牌。區別最大的到不是味道,而是環境。法國米奇林三星的環境一定是五星的。中國流口水五星的環境卻可能三叉的。味香齋的揩台布再膩心1、寶泰的粗喉嚨再刮三2,沒辦法,開寶馬奔馳的老兄照樣西裝筆挺的坐進去吃。

此種環境,盡管未必上得來食欲,但心情卻總是蠻好的。點二兩生煎4.5*2=9,一碗雞鴨血湯5元。在大購物中心應該算很便宜的了。

關照服務小妹要新出爐的。在窗明幾淨的小店挑個位子等。小店是直統統的,一邊是四人的西式座,一邊靠窗的是兩人的西式座。玻璃外面是購物中心的走廊,無趣的很。桌子的確擦得干淨,一般來說,上海的小食店,比如面店,比如生煎店,我的雙肘基本是不擱上去的,此店可以。

生煎上來,薄皮湯多派,跟前幾次看到此流派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這次是三個字:放心了。至少頂級生煎的手藝還沒有被小日本竊去,不管此店是不是與日本人有關系。

咬破皮,喝湯,喔唷!鮮是鮮得來,阿是味精不要鈔票伐?打個不恰當的比方,味精猶如女人臉上的脂粉,不放味精的是20歲前,20歲後多少要弄一點吧!但弄到風一吹,粉從臉上飄起來了,就嚇人了!

底還是可以吃吃的,有一點酥脆,雖說是欠了。後幾個就酥特了。

肉倒是不錯的肉,可惜,那張飄粉的臉再怎麼樣,也是變臉了。

薄皮湯多派的皮我就不說了,再說要變祥林嫂了。

血湯的顏色看著就不對,叫小妹拿鮮辣粉,給的卻是胡椒粉。上海的血湯一定要配上海的鮮辣粉,胡椒粉是干什麼的?胡椒粉是灑在鱔糊上的。

那麼味道我也就不說了。

走出門,回望一下招牌,隔壁是大誠日本料理,看來是一個老板的。

大和,大誠,前面都有個“大”字。而“大日本帝國”是從1868到1945年期間日本的正式國號。也不知道他們“大”在哪裡?也許在“心”?也許在“野心”?

要是他們的鐵蹄沒有踏過我中華國土,要是他們沒有殺虐過我2000萬苦難的同胞,要是他們沒有使我300萬英勇的將士壯烈犧牲。那我決不會稱呼他們為小日本,這是個無比蔑視的稱呼,直到永遠,他們只配稱“小”,“小人”的“小”。

想竊我中華,就算生煎的秘方搞到了,就成了?

也許,在那片土地上,生煎都發不成饅頭吧?

他們不是喜歡吃生的嗎?

注:膩心1:肮髒刮三2:拎不清,不識時務,很“怪”的。

6.7分味鮮之忌 過猶不及

第二十六客生煎 普明面館(大興街店)地址:黃浦區大興街105號(近陸家浜路)

“大興”這個上海俚語早幾年還是蠻流行的。所謂“大興貨”最早的本意是便宜低擋貨,後搞發搞發搞成了假冒偽劣貨,之後這個詞演變成了“大卡”,再之後就是今天所謂的“A貨”“B貨”了。

據說這個詞與一條街有關。我們以前住大興街的同學80年代的時候都只說家在陸家浜路附近,沒人敢報“大興”這兩個字。“開大興”(欺騙,說大話)在當時的人們來說還是近乎於恥辱的詞。哪像今天的某些人,台上是“奢侈貨”,一下台就成了“Z貨”了。

我小時候幾乎是天天要走過這條路的,特別是放學回家的時候。在大興街上聞聞市井的味道,混在人堆裡,每天這樣周而復始,從初中到高中,六年。沒有哪個大同出來的同學不記得大興街的,尤其是80年代的同學。

大興街讓我們留戀的倒不是大興貨,而是在陸家浜路打彎角子1上的一客生煎。“安徽飯店”門口的生煎,飄香,穿越年代依然留在老大同的心裡。我記得我有個同學,每天放學回家都要吃一客生煎的,一客生煎1角2分(已訊問過包括此同學的大同學友),還要付1兩糧票。

我現在都能想起他那時還沒有發育的背影,這個背影讓我感懷到現在:

最大的貧富差別是當年他有生煎吃而我沒有,不是今日他有寶馬開而我沒有。

普明面館就在當年“安徽飯店”的對面,在大興街上,我有很多年沒有回去了。不想面館的這一邊還依然如故,看門口支著一口扁鐵鍋,趕忙加快了腳步。

走近了一看,剛開鍋不久的,還剩2/3左右,飽滿而傳統。趕緊了進門,買票,2兩鮮肉生煎3*2=6元,一碗咖喱牛肉粉絲湯4元,老南市的價錢。

待出門取了這2兩生煎回身進店,傻了,滿屋子的人,站著等的比坐著吃的還要多。急著買生煎,卻熟視無睹了這一房間的人。

形勢危急,等位子的話,這生煎就會冷掉。怎麼辦?在烘生煎師傅的好心下把生煎端到了包生煎師傅的不鏽鋼操作台上,這台子大,在邊上可以容我一盤之地。

看著這客飽滿的生煎,就是虧了自己也不能虧了它啊!本人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站著吃。

站著吃的難度猶如練劍的人坐著練,容易偏鋒。還好小店的筷子是竹塊,本人從小練的是吃螺螄功,否則遭殃的不但是本人的羽絨服,還有眼前邊上包好的生的生煎。人一旦有了使命感,做事情就容易認真。但認真的代價有時會不太有趣。

一只生煎足足搛了1尺朝上才夠到嘴上,還得微微頃一下身子,否則沒法吃啊!啄破了皮,吸一口,微湯,鮮濃有點腴,這腴字怎麼講?肉肥了點,但還在玉環的份上。

再是一口底,脆回初中時代。要是人能回到初中時代就好了,我也不會因為無知而拔掉我的飛羽了,但就是能回到唐朝宋代,又能怎麼樣呢!還是好好把握現在的這一口吧!

肉是緊肉,香,不過玉環了點。皮,松軟,不過玄宗了點。

小時候聞到生煎香,買了當街就用手讒到嘴裡的,先啄破了皮,吸點汁,汁出來生煎自然就不會燙破天花板2了,而後一整個放入嘴中。一口一個,也是區分是否傳統生煎的標准。現在的湯煎,一口一個,吃好一客生煎要到五官科醫院去報到了。

一筷子一個,爽,脆底、緊肉、松皮三合一,嚼在嘴裡,雖不及小時候的幸福,但也是滿足了。至少在老南市的老街上吃到了老的味道,雖然對面的“安徽飯店”早已經是一個回不來的記憶了。

咖喱牛肉粉絲湯依稀有著當年的味道,但是淡了,是時光讓它變淡了,還是流水讓它變淡了?

站在操作台上,本人吃完了這兩客生煎和一碗湯。最後要聲明下:沒有濺出一滴生煎湯。對得起了這客剛出爐的生煎,也對得起不久要上爐進別人嘴的生的生煎。還好本人從小練的是筷子功,習的是生煎課。

出門,走在大興街上。風還是風,不過,30年前的終歸是不同於30年後的了。

剛才跟幾個同學打電話的時候,說到大興街角子上的生煎,幾乎都興奮了起來。

要是我問他們30 年前的女同學,不知道是否會有人亢奮呢?

亦或是有人:惆悵!

注:打彎角子1:街角的拐彎處天花板2:口腔的上鄂

8.7分老街老味 松軟香脆


第二十七客生煎 普光飯店地址:普陀區澳門路227號(近昌化路)

去月星家居逛,出來對面的拐彎處,一小店,招牌赫然是:本店生煎普陀區評比第一。普陀區來得比較少,普陀區的事情知道得也比較少,最近只是聽聞區長到虹口區的提藍橋去報到了。

“提藍橋”在虹口,是個地名,上上世紀,人們提著花藍過橋到下海廟祭拜,那橋就成了“提藍橋”,之後,1903年,邊上建成了遠東第一大監獄,就是100年來名聲赫赫的“提藍橋監獄”,至今還在發揮著余熱。

上海人有時候比較委婉,“提藍橋”就是一例。到監獄比較難聽,一般就說到提藍橋。周正毅也是在那裡待過的,比較離奇的是,他人關在裡面,嘴巴卻在外面吃了三年龍蝦。

我等小民,就是一輩子不到提藍橋去,吃龍蝦的機會也是不多的,頂多多吃幾客生煎。

普光飯店已經裝修過了,店家的招牌分三部分,從右到左分別是,右邊:普光川菜,邊上還有小字:家常菜。中間:村夫烤魚。左邊:特色生煎。

進店,點二兩生煎2*3=6元,一碗粉絲血湯3元。

一鍋生煎剛出爐了沒有多久,相貌是黃黃的,癟癟的,薄皮湯多派無疑。裝修後的小店還是蠻干淨的。取了碟子倒醋,用膠木筷子搛起一個,啄破皮,吸口湯,吸了滿滿一嘴巴。鮮,味精了,濃,皮凍了。

底的吃口,上一口是脆中帶硬,下一口卻是脆中帶酥。肉,上一口和下一口都一樣:散。好在肉的味道還可以。皮就不議了。

再搛一個,依然啄破皮,在燈光下定睛一望,小饅頭的湯竟然泛著微微的油光。油光一亮,手術台上醫生對我的警告赫然在耳旁響起:要戒煙,以後吃得要清淡。

一下手術台,煙是戒了。可清淡了沒幾天,嘴巴裡竟生出“鳥”來了。這油光畢竟讓我想起了醫生的循循囑咐,可尋訪到了最後幾客,心中竟然好像肩負著全上海人民的囑托了。

為了上海人民(感覺已經可以參加兩會了),我舍身喝湯,又吃了兩個。無奈舍身也要有舍的本錢,第三個吃下去,胃卻在囑咐了:好了伐?儂伐油我油格1! 後幾個只能棄湯而食。

老婆說我最近半年胖了,摸摸肚子,也是。一直是140斤的,前兩天稱了下,喔唷!重了十斤。平時也沒有什麼應酬,家裡的伙食費也沒有大幅度提高,怎麼就胖了呢?三十客生煎也不至於就胖了呀?要是如此,日本相撲的伙食裡還不得增加樣東西,生煎嗎?最好是非傳統的,湯多,長肉。干脆直接喝肉皮凍湯算了。

子曰:肉雖多,不使勝食氣。意思是:席上的肉雖然多,但不能超過吃飯的量。我都直接喝肉皮凍湯了!若真是如此,也算我秋葉飛起為上海做出了小小的貢獻了。

去年寫了30碗面,竟然有某畫報的小記迫於編輯部時尚女魔頭的淫威。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吃了29碗面,這不是在白白糟蹋我寫的面嗎?但願他這次不要這樣做,做了生胃炎上醫院開刀,或增胖10斤女朋友泡湯,或從此以後見不得饅頭樣的東西,可千萬不要怪我帖兄噢!(蒙此小記看得起,非但在公開發行的面向精英的畫報上大肆摘錄並抄錯本人的文章,還恭敬地稱呼本人為“帖兄”,直當我“秋葉飛起”的筆名宛若空氣一般。)

吃好了出門,回頭再望一眼那個赫然的招牌:本店生煎普陀區評比第一。不知道是哪個部門評的?不知道小百姓參與了沒有?

小百姓的嘴巴對於其他我不知道,對於吃,我知道是最有發言權的。

注:好了伐?儂伐油我油格1:好了嗎?你不油我油的

7.5分號稱第一 如此而已

第二十八客生煎 又一村地址:虹口區四平路591號(近新港路)

當我從街對面看過去,心裡不禁感嘆一聲:這爿店還在啊!

25年前和一個工大的同學在這裡吃過點心,吃的什麼我記不得了,能記得的是這個同學是個男的,因為我們買了一包“醒寶”香煙分著抽。“醒寶”就是大興1“萬寶路”。

那個時候的人吃飯,第一件事情就是在桌子上摜上一包“萬寶路”,後來有人摜上一只磚頭大哥大,俗稱“摜派頭”,簡稱“豁胖”。再後來摜上一把轎車鑰匙,等出現一台子鑰匙的時候,鑰匙從此回歸褲子。

社會的變遷是真的大,但再變,人們總是不希望年少時的美食變了味。悠悠歲月,漫漫年華,失去不來,伸手不再。能看到這麼老的門面,穿越時空而立,真的很是感慨。

此店不但在,且人氣非常高昂,左右分排兩個隊。一隊是買籌子的(點單),小時候到飲食店吃東西,先買籌子,有的是木頭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木夾子夾張紙頭的。那個時候凡是需要付錢的先買籌子,洗個澡要買,到老虎灶泡瓶水也要買,到接水站拎桶水還是要買。

飲食店的籌子有個特點就是:油膩。但這份膩也許早已經膩在了中老上海的心目中了,用個俗詞叫有生活氣息。現在“買籌子”是否稱為“點單”我也不能太確定。

買好2兩生煎5*2=10元,一客血湯3.5元。中午出門,臨時打了個電話問他家是否營業。年初八,很多店是不營業的,外來打工的還沒有回來。電話記得打了,可錢包忘了。買籌子的時候掏遍褲袋,一共挖到了14.8元,看著價目牌上5元的咖喱牛肉湯,特別是看著上面5元的大腸粉絲湯,挖塞!我是大腸的粉絲啊!

排好左邊的隊,老老實實到右邊去排隊。眼睜睜看著一鍋的生煎被前面的人買走,隊伍終於挪到了能看見生煎鍋子的地方,我排在第4個,下一鍋應該可以挨到。

烘生煎的師傅比較特別,非但是個女的阿姨,而且是個紋眼線的阿姨,個麼2上海阿姨無疑。紋眼線也是個時代的產物,跟四環素牙一樣。生四環素牙的基本生於70年代,紋眼線的基本成熟於80年代。換算一下的話,前者大約30多歲,後者大約40多歲。前者是被動的,後者是主動的。後果都是心痛的,揩伐特了3。

阿姨轉鍋子的時候竟然還在用著揩布,實在是親切。手勢也親切,當生煎快要好的時候,一手掀蓋,一手澆水,水在鍋子裡吱吱作響的聲音也是親切的。香蔥帶著生煎特有的肉香穿透鍋蓋鑽到鼻子裡的味道更是親切的。

生煎一好,鍋蓋一掀,滾油沸騰,放在從前,師傅搭住鍋延再用力的那麼一抖,生煎幾乎是騰躍而散,一個一個生生分離,排隊的人卻一個一個更加死死相貼。小辰光我剛發育,第一次感到難為情就是在買生煎的時候。還不敢回頭,等買好了走的時候才敢偷偷瞄一眼。噶4漂亮個阿姨啊!那天的生煎一個味道沒有吃出來,滿腦子都在晃著漂亮阿姨的半客小饅頭了!

這種過程在那個年代簡直就是個儀式,現在人吃多了,儀式感也沒了。不過看著最好品相的生煎被前面的人拿走,失落感還是有的。生煎最好的當在剛出爐的,剛出爐的當在1/4鍋處的。這客生煎到了我已經是後半鍋了。

再等一鍋,一是要影響下午的上班,二是又一村只有一只烘生煎的鍋子,三是1:00後阿姨是不烘的。

拿著不是最滿意的新出爐的生煎,到滿屋子都是人的店堂內尋位子。老上海的老國營小吃店,在中午高峰的時候一大永遠的特色是:亂轟轟。眼睛不但掃描得要快,還要准,最好像終結者一樣。

我因為練了40年了(3歲前不算),在裡面的屋子面瞄到個圓凳子,有了凳子就好辦了,再在兩個圓台面中選一個空一點的,跟人打個招呼,插進去就是了。從前滑稽戲裡有講吃喜酒的時候一台子圓台面的人都是橫了坐的!

8個生煎有一半馬相不好(後半鍋吃油太多,生煎熟過頭了),挑最飽滿的一個先下嘴,皮是有點改良的,略薄(比之傳統生煎),湯也是,略鮮(多了點味精)。底脆,略酥(可能是後半鍋的原因)。肉,蠻緊,略醬(醬油過了點)。

血湯很純正,血糯糯的,凝凝的,湯,釅釅的,味味的。一口接著一口,很享受。尋訪生煎的過程其實也是尋訪血湯的過程。我可以告訴你好的血湯裡有什麼?雞鴨血、清水、味精、鮮辣粉,還有就是:時間。

我也可以告訴你幸福裡有什麼?

其他的我也許不知道,但一定有一樣東西:時間。

注:大興1:假冒個麼2:那麼揩伐特了3:擦不掉了噶4:這麼

8.4分小吃老店 舊人新顏(生煎還是有點改良的)

第二十九客生煎 保羅酒樓地址:靜安區富民路271號(近長樂路)

保羅酒樓的名頭在新生代的上海酒店中是響當當的,而保羅生煎的名頭更加不小。30客生煎不提一下保羅總好像有些過意不去。

記得十多年前去過一次,與朋友特意去的,為了吃毛蚶。十多年前大約也就是90年後的事情了。毛蚶的味道記不得了,保羅的樓板顫顫巍巍的仿若在腦海中尤新。

90年代前後上海誕生了一批新生代的本地酒樓,鷺鷺最早在老成都北路,保羅在富民路,和記在南泉路。這些酒樓的早期都有個共同點,不大,樓下和樓上不會超過20個桌子,更大的共同點是,二樓都幾乎是個閣樓,走在樓板上人是抖的。

之於菜的味道,我問過幾個同學和友人,竟然每個人的記憶都被揩特了1,豪無2!也難怪我記不得保羅的毛蚶了。

但我記得1989年前的毛蚶味道。若說上海人有過什麼全民的豪吃,一定是毛蚶,一到秋冬的時節,每家每戶都會狂吃毛蚶。之所以要用“狂”,不對著臉盆吃是體會不到這個字的意境的。開水一泡,鉛角子3一撬,醋裡一沾,嘴裡一放,立馬成仙。毛蚶要血淋帶滴4的,入口就是兩個字:嫩,腥。還有一個是升華的字:high!

生魚片與毛蚶比,兩個字:彈開5!

一想到一面盆的毛蚶,讒吐水就答答滴6。可自從30萬人同肝(同生甲肝)共苦(苦不堪言)後,上海人幾乎談蚶色變。要吃也是偷偷的吃,當年保羅的毛蚶據說是從青島(生甲肝的毛蚶來自啟東)空運來的,絕對的安全。

現在保羅的桌子上一定沒有了毛蚶,但多數會有一客生煎。一個酒樓竟然幾乎每桌會有一客生煎,想想真是有點不可思議。

若是你第一次到保羅門口,一定會有些彷徨。門面與名氣是不成正比的,太小了。進去拐個彎,再一看,太大了,簡直就是“座山雕”他老人家的家的翻版。

保羅生煎是必點的,海鮮油條卷也是,瑞士牛排更是。三個菜都是最熱門的,也是點擊率最高的,本人當不能免俗。

大廳很高,幾十張桌子高朋滿坐,穿著黑衣服的伙計快速的端著盤子在穿梭,生意從他們輕盈的疾步中就可一斑。不但大堂的兩邊有許多包房,從大堂直通的二樓更有許多雅間,十多年前的景像早已不復存在。

兩個菜就不多說了,甜,適合吃口甜的人。生煎一上來,乖乖隆地冬7!比“和記”的還要大一點點,只數也比“和記”的多,6個,價錢也比“和記”的高,18元。想不到做現代派飯店的人都想一塊去了。

要是我哪天開飯店,我飯店裡做的生煎一客就一個,這樣說吧,傳統的生煎大小相當於以前的乒乓球(改革後乒乓球也大了),一般的薄皮湯多派是現在的乒乓球,小楊的是高爾夫球,

保羅的是網球,我要做就做個手球般大小的生煎。先在氣勢上夯特8上海所有的生煎!

保羅生煎的馬相跟和記的差不多,見第十二客生煎的描述,惟在大滴粒頭9上多了幾粒黑芝麻,蠻可愛的。

先啄口皮,啄不破,只能不文雅的咬了。吃過一次飯店生煎,絕對不用擔心會在如此大的生煎裡咬出湯來,的確如此。再吃底,我吃出了甜的芝麻油煎餅的味道,老婆的評價更加到位,說是麻球的味道。麻球知道嗎?生煎好吃出麻球的味道,絕對是不可思議的。

裡面的肉就更加特別,不但大,而且你可以看到肉的顆粒。吃上去也是顆粒感的,吃了這麼多的生煎,終於吃到了人工斬的肉,緊!可惜還是甜的,要是不甜的話,我願意專為這坨肉而來。

不知道保羅其他的菜是否也都是甜的,要是的話,一定有一批喜歡吃口偏甜的人群,要不是的話,為何前三名的菜都是甜的,真真不可思議。再看看擴建得如此大而幾乎滿座的人群,也就可思議了。

可我還是不可思議,生煎怎麼就會吃出麻球的味道呢?

注:揩特了1:抹去了豪無2:完全沒有鉛角子3:五分硬幣血淋帶滴4:帶血

彈開5:無法比讒吐水就答答滴6:口水流下來乖乖隆地冬7:相當於“媽呀”,自江淮官話來夯特8:干掉滴粒頭9:小的球形物

7.0分新派生煎 味道偏甜(喜歡吃甜食和麻球的可以多加個幾分)


第三十客生煎 小楊生煎(湟普彙店)地址:靜安區吳江路269號湟普彙2樓(近茂名北路)

小楊生煎的老店終於沒有等到我去尋訪的這一天。2010年2月10日下午三點,開了17年的小楊生煎旗艦店被動遷,隨之而去的是昔日熱鬧而噴散著各種香味道的小吃街。

我從來沒有在老的吳江路上吃過一樣東西,但我從老的吳江路走過很多次。“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嗎?”。小楊生煎的門口給我的印像是永遠排著的隊伍,更有背包客邊排隊邊對著小楊的破門面拍照留念,隊伍中間或有著幾個老外,手捧孤星,口咽唾沫星。

若問許多80後,他們對哪裡的小吃難於忘懷,答案一定是:老的吳江路。若問他們哪個小吃最難於忘懷,結果一定是:小楊生煎。看看網上的點評數就知道了,小楊的老店應該在點評網上是排名第一的,達1萬5千多條。

吳江路離上海電視台很近,走幾步路就到了。當年拍小楊生煎的編導做夢也沒有想到,一拍拍出個世界名牌來了,要是哪天小楊上市的話,悔不該沒有要幾個生煎做做股權的。

我終於等到了這最後的一客生煎。從最初動了讒念尋訪上海的30客生煎,其他店的次序都隨意為之,惟有小楊生煎我是定好了一定要放最後一客的。不為別的,就為了它的名氣最大,更為了在尋訪的最後壓個陣腳,其實,最為的還是:最難寫。

難寫也要寫。

從地鐵二號線四號口出來,進門,上自動扶梯,就可找到小楊生煎的吳江路湟普彙店。這湟普兩個字怎麼看怎麼覺得有點怪。早上十點開門,我是剛好踩在了點上,可在自動扶梯上,有一對老者聽到我剛進門的時候問小楊,竟然堵在我的前面,惟恐讓我占了先。

老者買到了湟普彙早上的第一客生煎,一共六兩,嘴巴嘟囔了問烘生煎的師傅:“你們是隔夜的嗎?怎麼是塌的”。要死快了,人家小楊的師傅踩著點烘出來的生煎竟然被誤認為是隔夜貨,我抱不平了:“剛烘出來的,非傳統的”。看來老者是第一次吃海派生煎。

我只要了一兩,5元,和一碗牛肉湯,5元。到手的是第七兩,當也是比較心儀的。

吃海派生煎的時候,邊上竟然有海外派來的食客,說著很難聽懂的海派英文(南亞英文,其實東亞英文也很海派的)。小楊的國際聲譽在他們的唇齒間隱隱的湧動著。

本人經過半年的歷練,於這一流派也純然於心。第一,啄了皮喝湯;第二,搛了底品脆;第三,沾了醋吃肉;第四,揭了皮入肚。至於味道嗎?我不告訴你!能告訴你的是,肉蠻香的,沒有吃出豬的乳房的味道,還有就是,第四個生煎我試了下,可以倒滿滿的一調羹湯。

我這一舉動與第十一客生煎中吃小丸子的食客有異娶同公(同一個老公)之妙。放文化大革命就不妙了,被紅衛兵拉出去批鬥是免不了的。

牛肉湯上面飄著香菜,具體的描述見第十九客生煎,我能告訴你的是,高湯,但咖喱略微重了些。

出門就是吳江路的西段,非常時尚,與昔日的東段判若兩路。

早上的一客就當是為上海人民吃的,為了全中國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中午我也豁出去了,到黃河路去再吃一客小楊。

黃河路的地標是國際飯店。你只要老遠望它一眼,就知道上海是老的,味道的,克腊的。深褐色的牆體宛若一個老克腊男人飽經風霜的皮膚,有著世事的刀刻,迷人而又風度翩翩。而不遠處的卡爾登公寓(今長江公寓)卻又因著張愛玲婉約的身姿而愈發飄搖生香。張在這裡度過了在上海的最後幾年,寫就了電影劇本《太太萬歲》,小說《十八春》、《小艾》、《半生緣》。

若是說《十八春》裡舞女曼璐的口紅生煎是因著張的想像,《今生今世之民國女子》裡遭遇上海街頭搶生煎饅頭的癟三卻是她的親遇了,生煎一半落地,另一半張愛玲還是連紙包一道“緊緊的”搶了回來,吃一客生煎不容易啊!

小楊生煎(黃河路店)就在長江公寓隔壁,中午時刻,照例人很多,不過還好,只等了一鍋,等的時候也不寂寞,後面的三個女子為排隊吵起了相罵!張愛玲聽到了要“哀怨”一聲了。

小楊黃河路店是我看到的最牛的店,有四個生煎平底鍋。四個生煎鍋,意味著每時每刻都有人排隊的。

一兩生煎,5元,早上牛肉湯,中午就換血湯,5元。端了生煎尋到個位子就落坐,生煎的馬相與早上的差不多,味道也與早上的差不多。

血湯上面也漂浮著香菜,湯裡面是有咖喱的,小店的桌子上是沒有鮮辣粉的,若是你看過前面的29篇文章,你當知道我想要說些什麼。

出門,隊伍排得更長了,而且因著排隊的人的膚色而變成了國際隊伍了,共記有兩個白人美美,一個黑人俊俊。

到此我也沒有描繪出小楊的味道,有句話叫“打死我也不說”。打死我我當然會說,在沒有人打我前,我還是怕人拍我的。我不會去評小楊生煎的分數的,那意味著我雖然超40歲了,卻還很“青澀”。

對於小楊的分數,要麼10分,要麼不是。若是前者,厚皮湯少派把我拍成肉漿倒算了,若是後者,薄皮湯多派把我拍成了肉皮凍,格我就over了。

對於小楊生煎的味道,我只能叫一聲:“歐,耶!”

0-10分世界名牌 湯多一派

到此,小楊生煎為最後一客生煎點上了劃時代的句號!

我以我嘴吃生煎,吃進去不說,生煎也奈何不了我。說了,至少是真誠以我的嘴,拌之以我真誠的心。孟子曰:“口有同嗜”,有的東西卻是“口有異嗜”,比如生煎。

我是後60年代生人,對於我來說,那個時代的味道就是王道,我只能寫出我對於生煎的味道,而不能寫出你對於生煎的味道。能進30客生煎的,在上海都是名氣響而人氣旺的。打分是以我的嘴打的,你若是想更有趣些的話,不妨也可從最低的分吃起,說不定我嘴裡的最低分就是你嘴裡的最高分。

“我不同意你點評的這客生煎,但我誓死捍衛你說這客生煎好與不好的權利”。

三十客生煎吃玩了,與其說是吃,不如說是兼帶著玩。生命於我有時候就是煎熬,若不在煎熬中嶄放一束花朵,生命將無以支撐。若不能用犀利哥的眼神洞穿這個世道,也只能用我的讒嘴排解心中的煩惱。

走走上海的弄堂,吹吹昔日的雅風,看看今朝的變遷,想想昨天的回味。人生過往,總有回望,亦有向往。

世博會要開了,真乃千年之一回。上海的生煎也將近百年了,百年中,無數人為一客好吃的生煎竟折腰(吃生煎沒有腰杆子筆挺吃的)。

生煎的味道有時候就是這個城市的味道!

後記:三十客生煎的尋訪歷時半年之久,也算是誠心之旅。喜歡生煎的和喜歡本文的都可與我交流:rvol@*** 秋葉飛起 2010年3月15日 首發於攜程

上篇: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77935.html

中篇: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1277941.html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