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紀行(一)

作者: 老土

導讀快到臨沂了,經過七個半小時的高速公路的行駛,下午二時半我們的車終於在江蘇新沂下了蘇北高速,這裡距山東臨沂境內不到10公裡。為了這一天,我們做了許多准備,小陳還為此特別將獻血日程提前。現在馬上就要到山東境內了,大家都變得興奮起來。老山東呀我們又來啦。老山東就是老山東,一切都顯得大氣、粗放。我們的一進入臨沂的郯城縣,就被那路邊小飯店的氣勢給“ ...

快到臨沂了,經過七個半小時的高速公路的行駛,下午二時半我們的車終於在江蘇新沂下了蘇北高速,這裡距山東臨沂境內不到10公裡。為了這一天,我們做了許多准備,小陳還為此特別將獻血日程提前。現在馬上就要到山東境內了,大家都變得興奮起來。老山東呀我們又來啦。老山東就是老山東,一切都顯得大氣、粗放。我們的一進入臨沂的郯城縣,就被那路邊小飯店的氣勢給“嚇”住,取名多賓館,而且名子多富麗堂皇,讓你不敢聯想。寬寬的公路差不多一分為二,右邊是混合車道,供農用車、非機動車用,左邊的才是機動車道,駕駛車輛的小徐就被道路標志搞糊塗了,一不小心就差點駛入非機動車道。再看看那拖拉機吧,小拖鬥裡的裝的麥秸杆竟超過了城裡的大集卡。老山東真是粗狂的可以了。

郯城是臨沂地區的一個平原縣,這裡盛產干果,特別以銀杏聞名。秋日的陽光下,沿途田野裡色調非常明快。墨綠色的是板栗林和銀杏林,絳紅色的是深翻的土地,金黃的是路旁涼曬的玉米粒。秋色真叫人心曠神怡。

沿205國道北上40多公裡就到了臨沂市。臨沂地區今年干旱缺水,這在我們來時就從新聞中了解到了,然而,一踏進臨沂的地界我們就對當地的干旱有了另一種的認識。記得那年在浙西山區遇到干旱,山裡的稻田在驕陽下被曬的龜裂,農民真急的是焦頭爛額,沒水稻田裡的秧苗就完了,更別指望收成,因此常聽到農民為水鬧糾紛。而臨沂地區主要是以種植耐旱的玉米為主,雖然干旱但卻無災,這從沿途農民翻曬的玉米來看對農民的收成沒多大影響,有時還能看到農民用深井水澆灑剛播種好的麥地。因此,沿途我們雖能感到空氣中的干懆、並能看到許多斷流的河床,但我們反道是為一些溝渠裡滿是污染的流水而耽心。車進市區原想久無雨點的城區定會塵土飛揚,到處灰朦朦,誰想一進入市區我們就被沂河上一波清清的河水給迷住了,藍藍的水面,碧波蕩漾,這那是干枯的沂河呀,寬闊的河面遠遠望去真像進入了那個海濱城市,經當地的朋友一介紹我們才知道,這是被下游亞洲第一的小埠東橡膠壩攔截下的沂水,否則這段沂河早就見底了。

臨沂市也並未想我們想像的那麼陳舊,而且還有些新潮,漂亮的人民廣場我們在央視的心連心老區慰問演出中已經見識,親臨再看確實不錯。街上有新潮手機的促銷活動,夜市商業街上滿是流動的人群,主要街道上的燈火明亮,一切都讓你感受到這裡經濟發展的迅速和繁榮。做為第一個脫貧的革命老區,臨沂的發展的確是很快的,甚至是讓人興奮的,漫步在這個城市你能從匆匆來往的人流和繁忙的交通中感受到它的活力,但有時你也能感到城市發展中的某些不協調和無序,如水上公園的娛樂場所開發,很現代但卻無人光顧(關閉了?),許多地方的市容交通還很混亂等,這些現像都讓我們戲稱為老農穿西裝。但無論如何,當你知道這個城市的過去,當你知道老區的歷史時,你定會為這個城市的發展而感到欣慰的,至少它超出了我們的想像。

臨沂地區有許多漢代古墓和出土文物,最著名的就是銀雀山漢墓竹簡博物館,這個1972年因挖防空洞而發現的漢墓裡出土了《孫子兵法》與失傳千余年《孫臏兵法》、使自唐宋以來關於孫武其人其書真偽的爭論得以解決。趁著下午還有些時間,我們抓緊前去參觀,館內正在重新裝修,匆忙間看了竹簡後我們就離館而去。

臨沂的朋友為我們解決了住宿,但吃飯問題卻讓我們小費周折,到不是沒有飯店,而是我們想品嘗一下當地的“光棍雞”,連跑了幾家飯店都沒有,到是有許多經營海鮮的飯店,這反映出了這個內地城市飯店老板們的經營之道。總算在一家飯店隨便點了一桌和菜,一上菜我們的胃口就被調了起來,有油炸知了、炸羊排、羊雜湯等,嗨,這在上海可難得吃的到呀,酒足之後要上飯了,服務小姐挺客氣的告知這裡沒飯,飯店裡沒飯?哦,山東人喜歡面食,那就來點面條吧,小姐還是挺客氣的說這裡沒面條,咦?那臨沂人吃啥?煎餅,玉米面的煎餅,好呀,山東煎餅有名,不是來臨沂平時還真吃不到,一人來一張嘗一下,學著當地人的樣,將菜往煎餅裡一裹,用手攢朝口裡一塞,一口下去那煎餅可真夠韌性,牙齒不好還真不行,這頓飯下來還真應了那句廣告語“牙口好,吃嘛嘛香”。

(相關圖片請看laotu.51.net2002/10/2)


精選遊記: 臨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