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閩浙贛記游之六、廿八都和浮蓋山

作者: hf22204

導讀4月23日 晴 邵武 廿八都 早上坐8點30分的汽車去邵武。車票17元。這一路還是以丹霞地貌為主。人家比較稀少了。山間谷地裡的農田還是大面積種植的煙草,間或種有水稻田。村莊房屋與前相同,仍是泥牆草屋及家家屋後的烤煙房。說起煙草,顧老師奇怪我何以識得這種植物,我說,小時候家裡窮,父親愛抽煙,又買不起,就在屋子門前的一塊空地上種了一些煙葉,傍晚放學後� ...

4月23日 晴 邵武 廿八都 早上坐8點30分的汽車去邵武。車票17元。這一路還是以丹霞地貌為主。人家比較稀少了。山間谷地裡的農田還是大面積種植的煙草,間或種有水稻田。村莊房屋與前相同,仍是泥牆草屋及家家屋後的烤煙房。說起煙草,顧老師奇怪我何以識得這種植物,我說,小時候家裡窮,父親愛抽煙,又買不起,就在屋子門前的一塊空地上種了一些煙葉,傍晚放學後我經常幫父親在煙葉地裡澆水,是以識得。煙草這樣東西,叫人愛恨不得。據說國內稅收的大部為煙草上來,當然要愛。說起恨,非但我不喜歡聞煙草味,而且家中一年的煙錢開銷抵得上一年的伙食。眼見著閩西大部地區的大好土地就種著這個勞什子,又不由得發我的空頭感嘆了。什麼時候能把煙滅了才開心啊!盼望著出一個當代的林則徐。10點半到邵武。趕上馬上開往建陽的汽車,沒出站就直接跳上去了。11點50分到建陽。票價16元。在建陽吃午飯,我的首選又是沙縣小吃。挑烏骨雞湯一份,拌面一份,直吃得嘴角抹油,心滿意足。顧老師因為有痛風病的緣故,很多美味的湯就與他沒了緣分。又趕上12點40分建陽到浦城的車,票價26元。下午三點半再次趕上浦城到江山的班車,在廿八都鎮下車,票價17元。住鎮上私人旅館,30元一個三人間。安頓好後,見時間尚早,抓緊去拍照。廿八都古鎮位於閩浙贛三省交彙處,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公路、鐵路開通以前,溝通浙閩的仙霞古道從這裡經過,故一直是交通、軍事要塞,。在它北面不遠處即是著名的仙霞關。一般如果敵人從南面入侵,廿八都鎮可以先抵抗一下,如抵抗不了即行放棄,然後在外圍主要是仙霞關一帶,利用居高臨下的地勢一舉將敵殲滅在鎮上。廿八都就又像一個甕城一樣。我在郁達夫30年代的游記裡看到,作者親眼見到廿八都的居民為避戰亂,大都移居外地,而把廿八都撇為一座空城。盡管經常遭受戰亂的侵擾,因為位置的關系,廿八都還是商旅集中的地方。鎮上的老街上有不少氣派的老屋。證明著這裡曾經的繁榮。廿八都古鎮現在還未正式開辟為旅游地,老街上古老的宅院很多,都住了居民。轉角處有楊家大院,主人——據說是宋朝那個楊老令公子孫的楊展三先生自己搞了個展覽館,接待游客。門票很便宜,僅三元錢。因為時間關系,粗粗看了以後決定明天再來。楊老先生很客氣的說,明天就不用再買門票了。4月24日 晴 游浮蓋山 再游廿八都古鎮來廿八都只是想體會一下郁達夫游記中的描述,及領略仙霞關的險和美。無意中聽說附近十多公裡處還有浮蓋山之勝。浮蓋山亦在霞客的游記裡提到,沒想到它就在廿八都附近,當然要去。只是交通不甚便利,需要包車,且價格不菲。據說要200到300元。旅館老板替我們打電話四處找車,電話裡的車老板要價250元。不信這個邪,自己跑到公路上等過路車。不一會有農用交通車經過,一元車資就可到達浮蓋山腳下。原來這裡到浮蓋山腳下才五、六公裡路,山腳到山頂有近十公裡盤山路。先坐上去再說。路上和司機商量,談妥每人再加10元錢,送我們到山上景區。一個幽幽雅雅的山頂公園呈現在我們眼前。卵石砌成的坪台,精心種植的花草,小小的池塘,一座小廟臨水而建。廟名“疊石寺”。 門票40元優惠成20元。進得園門,來不及細看周圍景色,即是那小廟也只是掃了一眼,就徑直向旁邊更高的山頭攀登。浮蓋山亦屬仙霞嶺山系,山體龐大,周圍一個山頭接著一個山頭,植被繁茂,正值杜鵑花盛開的季節,真是繁華似錦。山上還多怪石、疊石。沿著上山的小徑,峰回路轉,一路上看見酷似蓮花寶座的蓮花石,三塊大石磊在一起的疊石,狀似觀音打坐的觀音石等等。一一拍照留存。到觀音石,以為到主峰了,誰知前面還有比這更高的山峰。觀音石附近視線比較開闊了,俯視公路在大山中穿行,一塊塊平原一條條溪流鑲嵌在山谷中。根據方位,逐個尋找哪裡是福建,哪裡是江西,饒有趣味。腳下這個山頭當然是屬於浙江的了。臨離開景區時,去那小廟轉了轉,因為我一向對廟不是很感興趣,加之這廟又是嶄新的,就更不想看了。菩薩造像等都沒記住,也不知是哪路神仙,倒是坐在廟門口的一個老者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手裡拿著本紅樓夢,正津津有味的看著。忍不住打斷與之攀談,原來老者正是這裡的主持和尚,法名承慧是也!不過這天他沒穿僧衣,看上去更像慈眉善目的鄰家長輩。從承慧師傅那裡我才知道這座不起眼的小廟還是當年徐霞客下榻的地方。想不到小小的疊石寺,竟有兩處與眾不同的地方:一是霞客當年曾下榻,二是主持僧人不念經書看紅樓,也算不虛此行了!廟隔壁有茶室,我們在茶室坐定吃茶,順便吃點干糧解決中飯。承慧師傅也過來了,站在門口——也許這裡難得有游客來——笑眯眯的看著我們。我招呼他進來,和我們一起坐下吃茶。師傅原來十分健談,他告訴我們,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十多年前在江山縣出家,來浮蓋山當主持還沒有幾年。我計算了一下,那麼師傅是退了休才出家的。一問,正是這樣。師傅說,他種過地,教過書也當過工人。我們還是從紅樓夢談起,言談中,師傅的文學修養極好,對外面的世道事物都洞悉,甚至說起本拉登也是頭頭是道.我們的談話也更隨意了,遂問他,作為僧人,你對宗教怎麼看?師傅語出驚人:”宗教嘛,統治者手中的工具而已.”這句話出自別人口中很正常,但是出自一個寺院主持就令人吃驚了.也使我們對他更是增加了幾分尊敬:這是一個睿智的長者.不知道當初他選擇出家是出於什麼動機.不過,就那個寺院的環境, 遠離塵世的喧囂,天天能拿著自己喜愛的書本在太陽底下讀讀, ,就足以令人羨慕了.真是神仙日子啊!我的旅伴說,他也想出家了.惦記著還要去看楓嶺關, 遂告辭師傅下山.沒有車馬可代步了,兩人循原路下.好在下山總比上山輕松,就是路上遇見一只攔路的狗,給我們制造了一點小麻煩.偏巧顧老師極端的怕狗,據他說在野外搞地質工作時,曾經被狗咬過,所以後來對狗一直心存恐懼.真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但是他那天的表現,後來倒像個英雄.所以,我想,英雄的產生很多時候是偶然的.或者說是逼出來的.事情是這樣的,一只狗狗躺在路中央懶洋洋的享受午後的太陽,顧老師就想繞路過去,我不肯,徑直走我們的陽關道.快到狗跟前時,那狗不情願的起身讓了道.可能是它實在是不情願,只見它臉帶慍色,走幾步回一下頭向我們呲牙咧嘴示威,但又無可奈何.畢竟它勢單力孤啊!只好夾著尾巴往山上的村落走,沒想到事情很快有了轉機,因為山上的村落裡忽然又出來幾條大大小小的狗,那狗見了同類,忽然就發起威來,轉頭向我們狂吠著跑過來,而後面的同類當然也跟過來助威.在這危急的當頭,顧老師忽然操起一根樹干,朝狗們掄過去,終於嚇退了它們的進攻.楓嶺關就建在浮蓋山半山腰,古時,與北部的仙霞關同為閩浙兩省西部的必經通道。廿八都古鎮就在兩關中間的谷地上.相傳為唐朝時黃巢率起義軍所築.從此溝通了中原的南北大地.關裡關外分屬浙江和福建兩個省份。現在的楓嶺關旁邊蓋了一座小廟,那個石砌的關門小小巧巧,就是一個山村普通的通道而已,千百年來,無數經過這裡的旅人,他們的或是皮革的,或是布帛的,更多的應該是草鞋的腳底板,把關門內外的石板路磨得光光的.凝視著這條在斜陽下發著幽幽閃光的小道,想像不出它曾目睹了多少歷史上風風火火的事件.與小道並行的是環行在山坡的公路.我嘗試著想沿著這條小路下山,不多久就被穿過小道的環山公路攔腰截斷.跨過公路,再想尋找小路遺跡,卻是泥牛入海般難找了.十公裡山路很快就走完了.不知道為什麼古語會說上山容易下山難,我的感覺分明是下山容易上山難.在路邊等車.等了很久沒有過路車.想想山上下來十公裡也沒感覺累,這區區六公裡算什麼.開步走吧.走了一段路後,來了一輛農用車.問多少錢可以帶回鎮上,回說2元.一時腦子糊塗起來,因為與上午來時的一元比,貴了一倍不說,我們還已經徒步了一段路了,怎麼說也要比上午便宜些才對.人要是腦子進了水,很多事情就會無法理喻.卻說當時我就拒絕了那一元半的車價,決定.還是用我們的11路自備車.毫無疑問,這是一次錯誤的決定.費力不說還費時.本來下午還有很充裕的時間可以仔細的看看廿八都古鎮.而現在時間都花在路上,到鎮上已經接近黃昏了.考慮到明天要離開,顧老師決定抓緊時間考察古鎮附近的山體結構,放棄看古鎮.我遂獨自去古鎮.還是接著參觀楊家大院.楊先生很熱情的接待了我.原來楊先生還喜歡收藏.在方圓幾百裡內小有名氣.看罷收藏,細細指點我看老宅的建築風格.說富麗堂皇,雕梁畫棟一點不為過.我詫異於一家普通民居,何以建築如此奢華.說起家世,楊先生欲說還休. 欲罷不能.昨天我已得知楊先生乃楊老令公後人,他的九世祖從福建遷到廿八都,到他祖父楊瑞球,由於他的聰明能干,又使他的家族門楣光大了一回.楊瑞球不僅生意做得大,亦是當地主持政務的鄉紳團董,在廿八都是個叫得響的人物.他對建築也十分在行,親自設計建造了令後人自豪的楊家大院,鎮上一些公共建築,如文昌閣等,也是出自他的設計.楊先生父親是國民黨空軍高級軍官,解放前夕,為國家保留了機場和一批飛機,同時作為空軍技術人才,得到國家寬大處理.楊先生現在三個子女都在外地.其中.一個兒子在北京中關村搞科研,一個女兒在廈門大學讀書.說起子女,楊先生特別自豪.楊家大院位於古鎮老街中心,老街上類似楊家大院的高門大院正不知有多少. 每幢古宅都應該都有這樣一段故事吧?楊先生現在自己一人居住在這裡,順應旅游的發展,他已把原來女眷住的後院改造成家庭旅館.老式的家具,鋪著印花床單的老式大床,睡在這樣的床上,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



(浮蓋山蓮花石)



(浙閩通道楓嶺關)



(廿八都街景)



(廿八都古宅楊家大院)



(廿八都居民家門口的農具)


精選遊記: 江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