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自游100314

作者: geigo128

導讀半夢半醒的顛簸了近13小時,我們到了清萊的BUS站。清萊有兩個BUS站,我們到達的是清萊汽車站2,也就是城外的新汽車站。下車第一件事是找了個存行李的地方把我們的大包包寄存。有點出乎意料,在這裡寄存行李只需要10B,之前在“莫奇”寄存的時候可是40B一件呢!!存好東西後,買好了晚上去清邁的車票。(我們必須在今晚趕到清邁,因為今天是星期天,在清邁有一個很� ...

半夢半醒的顛簸了近13小時,我們到了清萊的BUS站。清萊有兩個BUS站,我們到達的是清萊汽車站2,也就是城外的新汽車站。下車第一件事是找了個存行李的地方把我們的大包包寄存。有點出乎意料,在這裡寄存行李只需要10B,之前在“莫奇”寄存的時候可是40B一件呢!!存好東西後,買好了晚上去清邁的車票。(我們必須在今晚趕到清邁,因為今天是星期天,在清邁有一個很大很著名的夜市——ถนนคนเดินเชียงใหม่)除了寄存行李,買票,還有一件最最重要的事情:打聽如何前往我們想去的景點。

眾所周知,清萊(Chiang Rai)是泰國最北部的首府,地處泰國、老撾、緬甸三國交界處,聞名的金三角就坐落在這裡。歷史上,清萊曾是泰國產鴉片最多的府。由於泰國政府禁煙和在當地少數民族中推行農作物替代種植,盛產毒品的"金三角"已經成為歷史了,現在的"金三角"已成了旅游景點。距清萊城70公裡的美斯樂,是原中國國民黨軍93師盤據的地方,後來居民入了泰國籍,美斯樂成了泰北最大的"雲南村",另外,距離清萊60公裡的泰國最北的城鎮邁塞,過一座橋就可到對岸緬甸的大其力市。這裡的邊貿相當繁華,居然還有不少人聽得懂雲南話……清萊有質樸的山地村落、浪漫的湄公河以及神秘的金三角,我們此行不游湄公河,不逛金三角,因為時間有限,我們只能在短短的一天內,去看看我們想看的地方。

又把話題扯遠了,趕緊回到正題上。

搭乘小客來到老的汽車站,聽說這裡有一家很有名的“guidiao”店,同時,從老車站去黑廟以及山岳民族村落都比較近。下車之後,明明那家店近在眼前,我居然都沒有看見,費了好大勁兒總算是找到了。飽飽的吃了一頓,找了輛tuktuk車載著我們前往各個景點(話說在泰國什麼交通工具最貴,答案一定是tuktuk。因為我們要去的點都比較散,沒有小客直達,加之時間較緊,只能選擇tuktuk。於是,也就必須接受tuktuk的漫天要價。三個景點玩下來,花了800B的車費。暈,我從清萊到清邁也不過200B左右的車費)。和tuktuk的車主談好價格後,我們前往第一個景點——黑廟(บ้านดำบ้านถวัลย์)既然叫黑廟,肯定是黑色的啦。剛開始以為黑廟就是一座廟,去到那裡才知道,黑廟好像是名叫ถวัลย์的家。建築都是木頭的,應該是建好以後才將木頭處理成黑色的吧。裡面有會議廳、臥室、衛生間等,一應俱全。值得一提的是,每個房間裡都放滿了古董和獸皮以及多種動物的標本。可見這廟的主人是相當的有錢!看完黑廟的感覺——神秘、壓抑。不明白為什麼有這麼多獸皮獸骨,更不知道這究竟是怎樣的人的住所。(這裡以前應該是某人的住所吧,現在則應該是博物館了,所以,這個地方被稱為“黑廟”有些不合適,上網查了一下,很多人稱這裡為“黑屋博物館”)

游完黑廟,司機駕駛著tuktuk車風馳電掣地載著我們前往某少數民族村落參觀。大家也許會納悶,雲南的少數民族還少嗎?干嘛要跑到泰國看少數民族?呵呵,雲南的少數民族不少,但是沒有長頸族啊,這次來泰北的主要目的就是看長頸族啊!!本來最佳方案是前往夜豐頌的,可是時間和路況的問題,只能在清萊或者清邁找個這樣的村落來看一下。據我的泰國朋友介紹,在清萊想要看到長頸族,需要到“หมู่บ้านกระเหรียงคอยาว”,事實上,至今我不確定我們是在哪個“村”看的長頸族(因為在網上似乎可以搜到好幾個地方。不過經過比對了一番,證明我們去的地方還是對的,以往想要看到長頸族,確實是需要前往夜豐頌,但因為長頸族是泰北地區最具賣點的旅游特色之一,加上泰國政府大理發展觀光事業,便在清萊建立了一座少數民族村落,他、讓原來住在夜豐頌的部分族人移居此地,這樣,方便了游客的造訪)

tuktuk的司機相當不厚道,害得我們花了300B/人的門票。(在泰國,很多景點對泰國人和外國人的票價是很大差別的,如果會泰語,往往能夠買到和泰國人同價的票)哎,沒辦法,既然來了,還是進去看看吧。

村落不大,一看就知道是欠發達地區……沿台階而下,步行幾分鐘就進入了村寨的範圍。最先看見的應該是阿卡族。阿卡族是目前人數最多的民族,他們的最大特色是服裝全黑,帽子上會大量綴上以銀、錫等金屬制成的裝飾。據說他們不愛洗澡,一輩子只沐浴3次,所以又被稱為肮髒族。

進入村寨的第一個項目是阿卡族的表演(還好當時距離他們較遠,不然難說會聞到什麼異味也不知道呢……呵呵,也不知他們是不是真的一輩子只洗3次澡)其實,姑且不論他們是不是真的不愛洗澡,單看到阿卡族人一個一個都是一身黑,加上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把牙齒也弄得黑黑的(估計是叫太多檳榔了),就讓人沒法覺得他們干淨了吧!最最經典的是,他們、他們居然還以黑齒為美,而且、而且越黑越美

話說這村落裡就沒有個正常的,阿卡族以黑齒為美,還有個民族以耳垂長為美,長頸族自然是以頸長為美的。沒來得及“考證”這以耳長為美的民族,姑且稱之為“長耳”族。據說,該民族的人覺得耳環越大越好,耳垂越長越美,這種審美觀真夠奇特的!!

繼續往裡走,終於看到了長頸族,也算是對得起300B/人的門票了。

據了解, 長頸族美女們脖子上的銅環可不是一圈圈掛上去,而是一長條銅環一圈又一圈慢慢纏在脖子上的。一般從5歲左右便可以開始戴銅環,其間大約每2年要更換一次,慢慢加長銅環的圈數,把脖子漸漸「拉長」,一直換到25歲結婚後才不用再繼續增加,不過銅環也不可能拿下來,要一直戴到過世為止。每位美女脖子上的銅環大約重達5公斤,加上兩腿膝蓋下方各約1公斤重的銅環,還有掛了滿手的銀制、銅制飾品,每天身上將近10公斤重的負荷,看來想當個長頸族美女,真是太不容易了。

為什麼長頸族會以頸長為美?民間流傳著3種有趣的說法:一是傳說長頸族的祖先是龍與鳳,天生就擁有美麗的長脖子,所以族人也以頸長為審美標准;二是說長頸族的女性天生麗質,為了避免嫁給外族,混亂了原始的血統,所以開始為族裡面的女性成員掛上頸環;第三說是因為長頸族村子發生災難,戴上頸環才可防止被野獸襲擊,時日久了,原本用以防身的手段漸漸變成美麗的像征。

看過這圍在脖子上的銅環,知道了那些銅環是如何戴到脖子上之後,最讓人好奇的,當然就是銅環能否取下?取下後是不是會危及性命了。確實,X光片顯示,長頸族的脖子其實並沒有真的被拉長,而是沉重的銅環把長頸族美女的肩膀經年累月的向下壓,才造成脖子愈來愈長的「效果」。一般說來,年輕的女性如果取下銅環,經過一段調適時間後還是可以正常生活;但若是戴了大半輩子的年長女性,恐怕身體就沒辦法接受突然減少5公斤重的支撐了。令人開心的是,以往只要是長頸族女性,就一定得要從小時候就戴起銅環,終其一生當長頸美女,如今隨著社會不斷開化,小朋友自己也有權利決定是不是要讓銅環陪伴終生。

在村裡溜達了好半天,發現這寫少數民族基本都是依賴販賣小紀念品維生,阿卡族的表演也是其營生的手段之一,長頸族則是以販賣紡織品為主,其實只要你用心看,還是能發現很不錯的手工藝品的,也許比起夜市上會貴了那麼幾十B,但是買了也一定不會後悔……其實這些少數民族滿可憐的,單看看他們這個村落就知道了,據說他們都還只有少數民族證,沒有泰國正式的身份證。他們的生活費幾乎就仰賴於游客帶來的收入(但怎麼還是覺得300B的門票不便宜),所以,如果在村落裡看到心儀的紀念品,不妨帶兩件回來(怎麼感覺自己像導游在推銷旅游紀念品似的……)小白不就很開心的找到一塊滿漂亮的圍巾嘛,注意,這可是長頸族美女全手工制作的哦!

出了村落,我們乘tuktuk返回新的汽車站(黑廟+長頸族村的車費500B)。tuktuk司機原本問過我要不要加上白廟一起去,一共800B,由於我覺得他不厚道並且覺得在新車站重新找輛tuktuk去白廟也不用花多少錢,所以拒絕。之前知道白廟離這個汽車站不遠,可是問了好幾輛tuktuk,居然要價400B!!暈,早知道還是讓前面那位司機載我們去了!因為車費的緣故,我們幾乎放棄了去白廟的計劃,經過一番“掙扎”後,還是花了300B另找了輛tuktuk前往白廟。事後證明,白廟是必須去的,一定要去的。

大約10分鐘車程,我們來到了白廟(วัดร่องขุ่น)。和黑廟截然不同,白廟給人的感覺是一塵不染的銀白、干淨、典雅。我們見慣了泰國寺廟的金碧輝煌,而白廟卻是如此與眾不同,它不像眾多受游客青睞的寺廟有著悠久的歷史,而是由泰國首席藝術家Chaloemchai Khositphiphat所設計及監督建造的,這是藝術家送給詩吉麗皇後的禮物。寺廟外裝飾鏡子碎片,山形窗則裝飾著神話中的多頭蛇、大像及傘等的雕像;寺內則有Khositphiphat手繪的巨型佛像壁畫。這座寺廟於1998年開始建造,至今尚未竣工。不過僅僅只是完工的部分,已經足以讓人感受到白廟的美了。



這裡是不需要買票的哦,和泰國眾多寺院一樣,如果要進入大殿參觀的話,一定要著裝整齊,且不能忘記把鞋脫掉。

偷了個小懶,沒有進大殿參觀一番,但白廟外景的美,早已震撼了我們(雖然這是我第三次來這裡了,但依舊覺得這裡好漂亮)因此,我們在這裡拍了不少照片,應該也錄了不少視頻片段。還有個記憶超深刻的事——小白一直念叨,太漂亮了,太漂亮了,想搬一個扶手或是什麼的回家做擺設呢!!呵呵,當然也就是有這麼個想法,肯定是不會去執行的啦!


逛完白廟,已經是下午4點了,趕回車站乘車前往清邁。清萊一日游到此結束。雖然沒有去金三角,沒有去美斯樂,沒有船游湄公河,但是,清萊之行,還是很有意思,很開心的!


精選遊記: 清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