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橋邊觀鳥忙

作者: 江南過來人

導讀洛陽橋邊觀鳥忙--廈門觀鳥協會泉州活動小記 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裡,我們廈門觀鳥協會的九個會員來到了泉州市洛江區金嶼村。這是一個既古樸又現代的海邊小漁村,名揚天下的古洛陽橋靜臥在洛江上,洛江從橋下奔流入海,村民們在這裡建設著美好的生活,而南來北往的候鳥則把這洛江入海口處的密密的紅樹林、連綿的灘塗當成自己的加油站,或是干脆就在這裡安了家� ...

洛陽橋邊觀鳥忙--廈門觀鳥協會泉州活動小記

在一個秋風送爽的日子裡,我們廈門觀鳥協會的九個會員來到了泉州市洛江區金嶼村。這是一個既古樸又現代的海邊小漁村,名揚天下的古洛陽橋靜臥在洛江上,洛江從橋下奔流入海,村民們在這裡建設著美好的生活,而南來北往的候鳥則把這洛江入海口處的密密的紅樹林、連綿的灘塗當成自己的加油站,或是干脆就在這裡安了家。於是,在伯勞這位廈門大學生物學博士的帶領下,我們這些痴迷的愛鳥人在深秋的金風中來到了這裡。

說起來也挺可笑的,伯勞雖然每個月都要來這麼一兩趟,但竟然不太熟悉路徑。這也難怪,他每次來都是一下車就雇輛“摩的”,又一門心思念叨著快些看到那些新朋老友,倒沒怎麼記那些路線了。岩鷺笑言請他再雇輛“摩的”,我們的車只要跟著它就行了。不過,笑話歸笑話,我們的車在伯勞的指揮下左拐右繞,還是比較順利地來到了金嶼村。來到村口,伯勞每次來借住的老董家的女房東打著赤腳笑盈盈在等著我們了。當我們肩扛長槍短炮,背著大包小包從車裡魚貫而出,吸引了村民不少的眼球,女房東則用泉州話大聲地替我們宣傳著:“廈門的,來看鳥仔。”

稍事休息,我們就搭乘房東老董的小機動船踏浪出海,正值漲潮,小船可直靠海堤,免去了我們陷足灘塗之虞,但即便如此,海堤上又髒又軟又臭的蘆葦杆和各種垃圾的混合物仍讓我們走得小心翼翼。上了船,加上船老大老董,十個人把小船坐得滿滿當當。海風席席,一股漁腥味撲鼻而來,絕對的新鮮,沒有福爾馬林的味道。舉目四眺,古老的洛陽橋依稀可見,黃色的海水茫茫一片。小船犁開渾濁的海水,不時有海水濺到船上,北極歐忙把寶貝相機掖到懷裡,生怕淋了水會生“病”的。

開了好一會兒,終於在遠處海面上看到幾個忽隱忽現的細小的黑點,在望遠鏡裡也只能看個輪廓。船突突響著接近了,它們呼啦啦地振翅拍水而起,從我們船頭快速飛過,經對照圖譜,認定是斑嘴鴨。看著它們有力地扇動雙翅的矯健英姿,我多麼希望我自己也能舞動雙臂跟著它們翱翔在湛藍的天空中啊!

船接著前行,慢慢靠近了對岸,在靠岸處的水面上,散布著幾十只鳥兒。於是,我們棄船登上惠安嶼頭村海堤,大堤上立著塊石碑,寫著“惠安嶼頭紅樹林保護區”,我們沿著大堤上的護石隱蔽接近鴨群。鴨群很休閑地飄蕩在水面上,有的把頭反過身來斜插進翅膀裡在睡大覺,曬著暖烘烘的秋日,身子隨波搖蕩,怎一個爽字了得!這肯定是世界上最大的搖床了,這些鴨子倒比人類更會享清福啊!還有的明顯是睡過癮了,精神頭兒十足地撥拉著雙腳在水中覓食。如此良機怎能錯過?我們用望遠鏡把它們細細過篩了N遍,發現有斑嘴鴨、赤膀鴨、赤頸鴨和綠翅鴨。看得這麼全神貫注,以至於丫丫忽視了護欄上的一個小缺口,一不留神把望遠鏡給翻倒到護坡下,所幸北極歐身手敏捷,跳下去把望遠鏡撿了回來,一看,嘿嘿,居然連鏡片都沒裂開,丫丫才破涕為笑了。

海水漸漸消退,船老大招呼我們得走了,於是重新上船,黑黑忽然發問:“紅樹林保護區怎麼都沒看到紅樹林呀?”原來,漲潮時海水把紅樹林都給淹沒了,水中若有若無的團團黑影就是泡在水裡的紅樹林了。我們繼續向北面開去,終於可以看到較高處露出水面的紅樹林了。無數的白點就站立在嫩綠的紅樹林上,乍一看,還以為是白鷺,等近了一瞧,才發現大部分是蒼鷺,間雜著小白鷺、池鷺和大白鷺。船到樹前,這些美麗優雅的鷺鳥才一哄而起,足足有二三百只,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我們開始返航了,經過一艘泊在水面上的小船時,一大群磯鷸佇立在船上,看到我們才“唧-唧-”地飛走。伯勞說這地方的鳥類愛扎堆,更好集體活動,確實,以前在廈門所看到的磯鷸最也多就三只在一起,一般都只看到兩只,還有青腳鷸,也不似此處的群體大,還有在傍晚所見的絲光椋鳥群,更是數量驚人。

我們搶在低潮前人不濕足地回到了岸上,女房東已經把飯菜都擺好了,一行人早就飢腸轆轆了,也就不客氣了,狼吞虎咽,吃了個痛快淋漓,因為下午還得走好多路呢。飯後大家顧不上休息,按計劃又開始了下午的觀鳥活動。看來,這觀鳥還是個挺不錯的鍛煉身體的方式,既能增長知識,頤情養性,還能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品質呢!

海水已退去,一片汪洋都不見,觀鳥人,知向誰邊?我們通過灘塗上的一條用不規則石塊隨意鋪就的小路來到了一座小山包,小山包離岸約二百米,林木蔥籠,漲潮時它則變成了小島。我從一處石壁攀登上山,爬山倒輕松,不費吹灰之力,只是上去後,一排草叢擋在前面,區區小草,何足道哉?我撥開草叢,抬腳就跨過去,只覺得手腳一陣輕微的刺痛,低頭一看,衣服和褲子上密密麻麻地掛滿了米粒大小的黃色草籽。抓個草籽認真研究,發現它的末端長滿細小的尖刺,就是它讓我全身披掛的,趕忙叫斑魚狗給俺來張特寫,以資留念。

到了山頂,看到了讓我們很氣憤的一幕,一張已有些殘破的捕鳥網偷偷地架設在山頂的樹林中,網上還掛著四只死鳥的殘骸,不知還有多少無辜的鳥兒慘遭塗炭!我們義憤填膺,紛紛動手,把竹竿連根拔掉,又用刀把網割破拆除,以免遺禍鳥兒。看來,我們觀鳥人應該在觀鳥的同時,多做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在山頂沒看到什麼鳥,就從一處陡坡下山。到了山下,在一棵大樹中,看到了一只北紅尾鴝。我和它也算神交已久,曾在廈門大學和廈門萬石植物園裡幾次與之錯過,如今終於一睹芳容了。只可惜,又一次與蟻鴷失之交臂,斑魚狗告訴我說他剛剛在山坡處看到了兩只蟻鴷。離開小島時,我三步一回頭,卻那有蟻鴷的蹤影?只好留待將來了。

回到岸上,我們抓緊時間前往廣闊的農田。這裡地處海邊,阡陌縱橫,池塘星羅棋布,是觀察田野鳥類和水禽及涉禽的好地方。果然,在一個半干涸的水塘中,我們看到了金眶鸻、環頸鸻、青腳鷸、林鷸、澤鷸。還有一只鷸鳥引起了大家的爭議,先是有人認為是紅腹濱鷸,馬上有人引經據典加以反駁,說更可能是長趾濱鷸,最後又斷定是青腳濱鷸,並由此發現了《香港及華南野生鳥類》這本權威之作中的一處錯誤。這種學術爭論對我們每個人觀鳥水平的提高有著很大的幫助,知識總是在爭論中不斷積累、充實和提高的,這也正是我們觀鳥協會的科學與民主精神的本質之所在!

池塘旁邊就是一大片長著雜草的開闊地,不時有小鳥從草叢中飛起,站在土堆或是電線上左顧右盼,再一頭沒入草叢中。我們在這裡遇見了田鷚、黑喉石即鳥、斑文鳥、水鷚、紅喉鷚。這鷚鳥也很不好辨認,個體不大,長得十分相似,這只水鷚就又讓我們把圖譜翻了又翻,剛開始幾乎把它斷為北鷚了。但回到廈門後,斑魚狗翻閱了許多資料和圖片,最後還是認為應該是水鷚,真的是學無止境啊!

路過一個水塘時,伯勞忽然興衝衝地說:“水裡有鴨子”,急急忙忙架起單筒望遠鏡。而我們掃了一眼水面,不就浮動著幾個帶把的葫蘆嗎,哪有什麼鴨子啊?都對伯勞的舉動感到莫明其妙,然後就聽到伯勞悻悻然地說:“原來是葫蘆”,引得眾人一陣大笑,看來,專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嘿嘿嘿。

就這樣,我們像鳥兒一樣,自由自在地穿行在豐收的大地上,收獲著知識,收獲著快樂。雖然走得很累,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滿了笑容,我由衷地想對你說,來吧,熱愛生活的人們,來到陽光下,來到大自然中,來觀鳥吧!

zmuer@***

2002年11月7日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