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豆樹,發現之旅

作者: 踢踢歪歪

導讀一、旅行的意義 每一次旅行,最大收獲的或許不是那些繽紛的景物,讓我最為印像深刻的地方,是我在旅途中結識的當地的人們。因為他們,我的旅行方式會變得有個性起來,舍棄了功略,甘願把自己當作一只飄飛的風箏,把線頭放置在他們的手中,跟隨著他們的腳步深入生活,貼近現實。 記憶中幾次讓我覺得滿意的旅行,幾乎都是這樣的模式。2004年,我認識石渠縣的李宏 ...

一、旅行的意義

每一次旅行,最大收獲的或許不是那些繽紛的景物,讓我最為印像深刻的地方,是我在旅途中結識的當地的人們。因為他們,我的旅行方式會變得有個性起來,舍棄了功略,甘願把自己當作一只飄飛的風箏,把線頭放置在他們的手中,跟隨著他們的腳步深入生活,貼近現實。

記憶中幾次讓我覺得滿意的旅行,幾乎都是這樣的模式。2004年,我認識石渠縣的李宏;2005年,在柳江鎮遇見柳師傅;2006年在梅州,是梁老師;2007年,在丹巴,那是切呷。因為他們,我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更加有收獲的是,我今後還能繼續和他們保持聯絡,甚至成為好朋友,他們和那些地方的變化也成為我關注的對像,我喜歡這種感覺。

最近我又去了一次紅豆樹徒步,可能細心的您已經猜出來了,應該也是這種旅行方式吧。沒錯,這次我有了一個很特別的“導游”――端木,不過這次和以往的有所不同,我和端木本來就認識,另外這次我們徒步的地方就在我的家鄉――雅安。

我和端木是多年前的同事,雖然我們打交道的時間不算太久,但是他給我留下很好的印像。後來因為各自工作的變動,幾乎失去音信。現在能夠再次聯絡,要歸功於網絡的發達。從他的網絡空間來看,他甚是喜愛旅行,且不拘泥於名山大川,常流連於尋常的鄉野田間,他對於大自然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熱愛。這種喜好和我不謀而合,於是,我便給他留言,他爽快地答應道“你下次回來,我給你當導游吧!”

沒想到,這個願望實現得如此的快。4月中旬,我剛好有急事要回家一趟。辦完事情之後,我打電話給端木,說我有空了,問他有沒有什麼推薦。端木用他一貫干脆的語氣告訴我,那就去紅豆樹吧,明天上午九點見!

4月20日,北門旅游車站,我8:55到達會合地點,他8:58到達,端木的夫人苟老師也一同前往。巧的是大家都是從家中步行前往車站的,沒有什麼比雙腳更能精確把握時間的了。

我們很快坐上去上裡鎮方向的小面的,我已經做好准備,重新變作風箏。

已經很久沒有見面了,端木還是那樣子,雖然歲月的痕跡悄悄爬上了他的臉龐,但是他依然是語音宏亮。挺拔的腰身,穿著一件卷起袖子的白色襯衣,外面套著一個馬甲。有趣的是,那襯衣的衣領卻半遮半掩地露在馬甲上面,能看出來他是一個對物質不太追求的人。但人往往在某個方面的無所謂,就會在另一個方面顯示出他無比的執著,這在生物學上叫機能互補。就像今天的端木,我很快發現他依然是那麼健談,特別是談到大自然,他似乎有說不完的話題。

二、植物之分如山勢

去紅豆樹有兩種走法,一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條機耕道,在碧峰峽鎮的路邊下車(那兒有指示牌),如果走路進去需要兩個小時,還有一個就是走小路,需要爬坡,只需要不到一個小時。今天,我們走的是小路。端木說,這條小路的位置當地人叫做高石梯,或者是陳家扁。

這條小路,似乎已成為他的後花園。

端木對於植物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他不斷地埋下腰給我介紹起各種植物,不僅能叫出名稱,還能說出其科目呢。這是鳶尾,它的枝葉呈劍形,花是籃白色,與莖同高;那是蕨類植物,剛從地裡冒出來毛茸茸的,緊緊地抱住一團像是剛孵出的幼雛;這裡還有龍膽花呢,龍膽花?那種幽藍的花朵,我一直以為它們只出現在唯美的高原風光之中,沒想到它同樣生長在我們的周圍,只是色澤和大小略有不同而已。

我們翻過了一處山丘,回望來路,已經是雲霧繚繞,雲霧深處隱隱約約可以見到一座大山橫亙其中。他說那是羅純山,去蘆山縣就可以翻這座山過去,前不久他剛走過。

家鄉雅安的山勢有三類,低山,中山,極高山。我突然覺得如果用它們來形容植物的話,似乎也很恰當。

低山,是如蒼坪山、張家山那樣低矮的山丘,雖然沒有巍峨的氣魄,僅僅一兩百米之高,但它們通常環繞在人們聚集的區域,與人們親密接觸,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這就像隨處可見的草本植物一樣,它們嬌柔細嫩,倚偎在人們的身旁,難經風吹雨打。雖然她們的生命周期很短,但卻為我們奉獻了最美好的一切。

中山,如周公、陸王二山,或者是此刻的羅純山,有1000多米的相對高度。它們通常是城市的背景色,人們平日仰視的對像,偶爾才會進入它們的懷抱。中山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特形態,富於特色的中山,總是吸引大量的文人墨客,關於它們的傳說流傳萬世。這如同木本植物一樣,它們有健壯的植株,不畏懼風吹雨打。木本植物的枝形更為大氣,花朵也更加瑰麗。更重要的是,它能和你一同成長,甚至和你相伴一生。

極高山,通常是遠離人群,終年積雪的高山。那是需要長途跋涉才能接近的山體,極少人能登上它們的頂峰。在雅安地域的邊緣地帶,就散布了一些5000米以上的極高山。極高山是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調節氣候,提供水源,是無數種生物的存活之依靠。這如同種植於在我們周邊的各類樹木一樣,雖然人們很少會親密接觸它,只是從它身下匆匆而過,但樹木是生態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樹木的生命更加悠遠,通常來說,我們只是它們生命周期中的一個匆匆過客。

從這個角度來說,雅安的地貌是完美的,低、中、高三項兼備。而我後來居住過或者正在居住的城市,因為受到自然資源的限制,一般都只有低山和為數不多見的中山,這未免不是一種憾事。

有著這麼好資源的地方,不去盡情享受真是一種浪費。難怪端木說,雅安其實就是這樣的地方,出城幾公裡不到就有美好的景色和清新的空氣,我們可得經常享受這免費的資源啦!

三、巨型頭像

我們開始走下山的路了,我很快發現,山那邊,仍然是端木的後花園。

瞧!紅豆樹就在不遠處呢,他指向對面遠遠的一座山嶺上,有一團黑黑的樹影,雖然看不太清楚但是樹形很飽滿。你看,那兒像不像金字塔?當我還沒有從那個紅豆樹的辨析中擺脫出來,他又指向不遠處的一處茶園,因為是建在一個錐形的山頭,茶樹規則整齊的排列把整個山體的線條勾勒出來,看起來真有那麼一回事。

我們穿過密密的油菜花,它們剛過花期,那綠色如同雪山下的冰蝕湖,輕風吹過,幾點殘留的黃花蕩漾在碧波上。走下山坡,在茶園的一處路口,堆放著一片亂石,端木說這是一處被廢棄的牌坊,據說當年是被炸掉的。牌坊估計建於清代,上面的“貞潔”字樣還清晰可見。按照一般理解這種破壞應該是文革期間,不過端木說是在80年代炸的,這有點令人意外。

你再看看這裡……端木並沒有停止他的發現之旅。他讓我回頭看看我們剛走下來的那個山坡,它看起來更像是個山脊,兩側都是陡坡,更加奇特的是它的左右都有很多個類似形狀的山脊,它們的間隔一致,呈放射狀彙集到這個山谷,也就是這個牌坊的所在地。

幾乎在那個時刻,我的記憶突然被瞬間喚醒了。我猛然意識到,如果從高空俯瞰下去,這片山脊的下方會極像是一個頭像,而這座座山脊就像頭像上方的羽冠一般。換句話說,這裡如同站立著一個粗獷原始的印第安人。

當然,這並不是我的想像力被意外地激發了,而是幾年前,CCTV有個科學探索節目,專門研究這條山谷的奇特之處,從google earth上看,這一帶的地形像一個巨大的人像,而最為顯著的特征就是這個頭像和羽冠。支持這種驚人發現的還有緯度特征,據說許多神秘的自然現像都是在北緯30度,而此刻我們腳下的所在,是北緯30度零6分。

沒想到,我們剛才正是從這個頭像的一根羽冠上經過,還是具備油菜花質感的羽冠。

不過,端木對這個震驚世人的題材並沒有多大興趣,他似乎更喜愛自己去發現。他說,如果是陽光斜射著照過來,這片山脊的光影效果相當不錯,光影斑駁,陰陽交錯。端木退休前是在大學任教,雖然我沒有機會聆聽他的講課,但是今天這裡就是一個沒有教室的課堂。我猜想,他在課堂上也是如此的風趣形像吧。

四、紅豆樹

我們穿過一個村子,便來到了大路上,這裡就是之前講過的另外一條路了。我們很快就要到達紅豆樹了,它就在前方不遠處的山坡上。這一帶叫後鹽村,沿途都見到很多農家的房子都改建成農家樂,紅豆樹的魅力可見一斑。這裡已經呈現出一個旅游區早期的形態。

我們過了一個小橋,走近一處農家的院子。

在院子裡面有好幾個人,兩個婦女據說是專程來看紅豆樹的,一個王大爺,還有一個已經退休的陳書記。端木認識王大爺及陳書記,便坐下來攀談起來。王大爺向我們講述了當年那個牌坊被炸的經過,原來王家的子弟在當年總是應試不佳,便斷定是那個牌坊壞了風水堵了好運,於是在82年毅然炸掉了別家的牌坊,據說後來果然中第無數。我很想問那被炸掉牌坊的那家人,難道沒有和你們進行理論甚至衝突?但是總不能啟口,怕引起尷尬。

這時候已經11點了,我們便告辭,開始走向那個傳說中的紅豆樹。看紅豆樹還需要爬一陣山路,路很好,已經是齊整的石梯路。關於紅豆樹的傳聞,其實在還沒有看到它之前,就聽聞了很多,比如它有“天府樹王”之美譽,它有神木之稱能預測吉凶,它的種子至今仍然無法繁殖成活。

山下院子裡的王大爺,專門記錄了許多關於紅豆樹的傳聞記錄,甚至引來媒體的關注。

在我們上山之前,巧遇一個農婦。聽說我們是去看紅豆樹,她便從懷中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物件,那是一個精致的布袋子,裡面裝著一個同樣精巧的玻璃瓶子,瓶子裡面赫然有幾個鮮紅的扁扁的顆粒,不用說這就是無比珍貴的紅豆了。因為結果不多,據稱相當珍貴,已經要售賣到幾十元一粒了。也許是受其感染,苟老師拿起那個瓶子,那鄭重其事的樣子仿佛裡面裝的是紅寶石一般。

不用說,端木對於紅豆樹自有一番看法。他說紅豆樹的果實與我們一般講的相思豆是不同的,那是兩種不同的植物。而現在人們常說的可以泡水喝治癌的紅豆衫,那又是另一種了。以往,這棵紅豆樹還不怎麼出名的時候,根本沒有這麼昂貴的市價,在樹下很容易就可以拾到果實。不過現在名氣大了,更被人炒上了天,他的一個學生竟然花了上百元買了一粒紅豆,他直感嘆不應該。

聽了端木的一番解釋,我們對這個神木的隆重場面已經有所心理准備了。果然,樹影未見卻先見到一處香堂,年份不算久遠,我懷疑它是後期修葺的。接著,就是一大片紅色的條布,它們密密實實地掛在紅豆樹周圍的一個圍欄上,幾乎把紅豆樹團團圍住,條布上面大都寫了些祝願祈福的花語。紅豆樹之所以收到如此歡迎,估計還是傳說它能逢凶化吉,帶來吉祥甚至財運的原因吧。

先前在王大爺家遇見的那兩個婦女,已經在念念有詞地獻花祈福了。而更有熱心的人士建議我們買柱香,或者拴條紅布。我們都笑著搖搖頭。

不過你仔細看這棵紅豆樹,也真是一個奇跡。它巨大無比的樹干,我們估算要七八人才能合抱,再加上此前的種種傳聞,不得不令你產生一種崇敬的心態。端木在樹下做了一個抱樹的動作,我立刻抓拍下來。

“我這個樣子,像不像耶穌呢?”他風趣地笑著,仰面貼住樹干,誇張地把手伸展開來。

五、發現之旅

我們並沒有在這個神木呆多久,因為端木說,後面才是有可看之處呢。我們快速地擺脫了神木的範圍,不遠處有一個墓葬,上面立了幾個墓碑,墓碑上的石刻清晰可見,年代上可以看出這個是清朝嘉慶年間所立。

端木著重給我看了墓碑上的所刻的詩文。原來,都是兩首著名的唐詩,一篇是杜牧《山行》,另一篇是劉禹錫的《陋室銘》:。為何墓碑上篆刻其古代的名篇?我猜想是有兩種可能,一是這兩首詩均為逝者生前的最愛,後人刻在墓碑上作為一種慰籍;另外還有一種可能是用這兩首詩來形容逝者生前的品味和意境。

不過端木的發現不僅如此,他讓我再仔細端詳那首《山行》,說裡面有幾個字是與教科書不一樣的。

遠上(望)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看)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其中,括號裡面的字是我們在石碑上看到的。為什麼當時的詩歌和我們現在所學的不一樣的,端木表示了困惑。後來,我在寫這篇游記的時候,也在網絡上搜尋了一下,的確有這麼一回事,比如2005年上海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上,其中一個清代竹刻山水紋詩筒,上面所雕刻的詩句《山行》,也正是和這個墓碑上的一模一樣。我想,可能是這首詩在民間存在不同的版本,但是到了現代,就以目前的教科書作為統一的版本了吧。

其實,我更有一個新的發現,我發覺端木簡直是一個超級導游。他的旅行充滿了發現與探索,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步伐。這和我有點類似,我也是那種不喜歡只靠攻略,人雲亦雲的印證式的旅游。但是細分之下,我和他還有些許不同的,我更加喜歡用類似記者的眼光,來觀察生活的變遷,而端木更加靜心於客觀事物和規律。相對而言,我寫的東西感性的成分會多些,而他的更具備學術性。

有了此番對比之後,我們便開始各自發揮。

比如,我們走到山下一處農家樂,端木說那裡有看頭的。店主很熱情地招呼我們,准備沏茶迎客。不過我們都往裡屋走去,繼續去發現,只有苟老師留下來和主人家拉拉家常。很快,我停下了腳步,被過廳的一處景像所吸引了。原來,一個頗為老式的擱扳下面,居然有一副素描的人像,昏暗的房間裡面,這副畫作顯得格外的耀眼,是誰讓這個農家如此有藝術氣質?

端木呢?等我拍了幾張之後,發現他已不見蹤影。

等我走進院子的時候,我看見他站在梯子上面,一動不動地仔細端詳什麼。原來,那是些雕花的窗欞。因為年代久遠那些雕刻的花朵色澤有些暗淡,但是卻栩栩如生,精致異常。看來,他才是發現了真正有藝術氣質的地方。

在裡屋,更有一座古老的神龕,有趣的是,據主人家說那上面有八仙過海圖呢。不過端木很快發現這裡面有九個人,這是怎麼回事呢?他不放過任何一個求證的機會。沒想到主人家答曰:第九個是財神!

我們回到路上,此時時刻尚早,端木從身上拿出一樣特別的東西――計步器。他看了一下上面的數字,走了15000步,約10公裡。然後,我們就開始馬不停蹄的徒步啦!

如果說之前的步行是閑庭信步,現在是真正的疾步了,也不可能有太多時間細細觀察身邊的一草一木的,身體像是上了發條的機器,機械地做著重復運動。即便是這麼快速地走著,我依然能聽到超級導游的各種介紹:這裡是摩崖石刻,那兒是被牛糞污染的小溪,那個才是傳統的瓦房建築,這條路是去蒙頂山的後山,這是和茶樹套種的獼猴桃園。還有那兒,他忽然有點嘆氣,老人們都在地裡干活兒,而年輕人卻逍遙自在地在家門口打麻將。

我們走到下裡鎮,在那兒繼續往雅安城區方向前進。大約五點鐘的時候,我們終於來到四路公共汽車的起點站,用自己的雙腳,將本次旅行和市區交通實現了無縫對接。此時,我們已經走了三萬多步了,我已經感覺腳板有些發痛。

在快到達終點的時候,端木告訴了我也許是此行最後一個發現,在我們的左側的河對岸,那兒有一片茂密的樹林,幾只白色的鳥兒在翩翩起舞。

“那是鷺鷥,它們已經在那兒安家了”他說。

看著他們依然輕快的步伐,還有故鄉的山山水水,我想起了一首歌曲。

就算時光流逝

遺留下的戀歌

將山染得一片翠綠

……



(蕨類植物)



(油菜花質感的羽冠)



(那個巨大的人像,圖片來自CCTV電視視頻)



(裝的是紅寶石一般)



(我這個樣子,像不像耶穌呢?)



(杜牧《山行》)



(素描的人像)



(那是些雕花的窗欞)



(八仙,還是九仙?)



(遺留下的戀歌,將山染得一片翠綠)


精選遊記: 雅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