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行之居酒屋與拉面館

作者: davidrobert

導讀日本料理店我去過不少,並且從刺身(生魚片)到天婦羅(一種油炸食品),從鐵板燒到吉素燒,基本上都能接受。然而,最令我經久難忘的,還是遍布日本城鄉的居酒屋與拉面館。所謂居酒屋,其實就是日本的小酒館。居酒屋規模都不大,通常就是幾間鋪面。內部裝修比較儉樸,但藍布簾、紙燈籠等必不可少,日本風味十足。菜肴品種不多,頗近家常。酒水以日本清酒和啤� ...

日本料理店我去過不少,並且從刺身(生魚片)到天婦羅(一種油炸食品),從鐵板燒到吉素燒,基本上都能接受。然而,最令我經久難忘的,還是遍布日本城鄉的居酒屋與拉面館。所謂居酒屋,其實就是日本的小酒館。居酒屋規模都不大,通常就是幾間鋪面。內部裝修比較儉樸,但藍布簾、紙燈籠等必不可少,日本風味十足。菜肴品種不多,頗近家常。酒水以日本清酒和啤酒為主。如此自然花銷不會很大,一般人都有條件成為這裡的常客。

按照不成文的日本“規矩”,男人下班後即便無事也不宜直接回家。因為這樣會被鄰居認為在外面沒有“應酬”,是“乏友”和無能的表現。不僅自覺赧顏,連老婆也跟著被人瞧不起,總之是很沒面子的事情。於是,這些“可憐”的日本男人無論有事沒事,都頻頻光顧居酒屋,在共同創造日本市井文化的同時,也成為推動這種大眾化餐飲業蓬勃發展的不竭動力。http://www.beibaotu.com/groups?ch=127844

我去過幾次居酒屋。這中間給我印像最深的,不是各具地方特色的菜肴和酒水,不是“媽媽”級中老年待者的親切微笑,甚至不是物化的居酒屋本身,而是充溢其間的那種特有的輕松和放浪。在這裡,辛苦“偽裝”了一整天的日本男人紛紛摘下面紗,“赤膊”上陣,在酒酣耳熱之間或高談闊論,或笑語喧嘩,或猜拳行令,或嬉笑怒罵。由此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也模糊了上下級的界限。當然,所有這些都並不妨礙酒後各自歸家,明天一早再繼續上演西裝革履、上下尊卑的文明劇。

記得在九州的福岡,一天晚間一位日本朋友邀我們去居酒屋喝酒。幾杯清酒下肚之後,只見這位衣冠楚楚的謙謙君子信手脫去西服,扯下領帶,連襯衣袖口也綰了起來,大聲招呼我們喝酒吃菜,又不時勾肩搭背,豪言壯語,一副論“哥們兒”的派頭。與白天相比較,幾乎判若兩人。我們不能否認,這是酒精這種特殊物質的共性作用;但我同時認為,如果沒有居酒屋這種特色氛圍,酒精的作用也是很難達到如此效果的。

在我的印像中,日本面條大致有兩種:一種叫烏東,面條比較粗,面質比較軟。我感覺無甚佳處。另一種叫拉面,面條相對較細,很有“咬頭”。對此我則情有獨鐘,自認為實屬日本民間美味,不可不嘗。【更多日本游記:http://www.beibaotu.com/groups?ch=127844】

漫步日本各地的大街小巷,各色“拉面館”的招牌不時映入眼簾。拉面館店面都不大,但絕對窗明幾淨,一塵不染。在北海道首府札幌,我生平第一次品嘗了拉面美味。當天晚間,一場投資說明會散去,我和幾位同事早已飢腸轆轆。這倒不是因為囊中羞澀,而是委實沒有吃飯的時間。步出開會的酒店不遠,迎面瞥見一塊拉面館的招牌。我們魚貫鑽了進去。用國人眼光衡量,這家小店實在小得可憐。肯定不足20平米的店堂,一側是一字排開的三張小桌,每桌可坐四人;另一側曲尺型櫃台裡面,就是熱氣騰騰的鍋灶。店主人是一位中年男子,白衣白帽,干淨利落,一人兼做老板、廚師、招待、收銀,此外再無他人。招呼我們入座後,只見他以如同表演魔術般的熟練動作,從一口鍋內撈出面條,隨手加上幾樣配料,緊接著從另一口鍋裡舀出兩勺濃濃的湯汁澆進碗裡,一碗拉面就此出爐。品嘗之後,我的感覺是面條不軟不硬,湯汁鮮美無比。一時間大快朵頤,一連吃了兩碗。幾位同事也是嘖嘖稱贊,好評如潮。當時曾以為這其中不乏“餓漢”情結,但此後在東京新宿、大阪新城以至富山鄉間又吃過幾次各色拉面之後,我日益堅信本人感受真切,所言不虛。

據我所知,日本拉面雖然有諸如“札幌味噌”、“博多豚骨”、“和歌山醬油”等各色名號,其實面條本身並無大異,精妙之處全在湯汁。其中不少老店的傳統湯汁一如中國的“百年老湯”,其配方世代相傳,密不示人,堪稱“店寶”。http://www.beibaotu.com/groups?ch=127844

有人說沒有漫步銀座不算來過日本;有人說沒有看富士山不算來過日本;而我想說沒到居酒屋喝過酒,沒到拉面館吃過面,就不算來過日本,真的。



(味噌拉面)



(海鮮烏冬)


精選遊記: 北海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