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趙長城遺跡

作者: tianyuanmuge516

導讀包頭青山區至腦包溝公路進入陰山後的第一個轉彎處,赫然立著“戰國趙長城遺跡”的巨大石碑。捷足登山,山上,野花彌漫,草木叢生。麗日下,陣陣輕風吹過,山花野草帶著遠古的芳香沁入肺臓,使人感到怡然愜意。極目遠眺,蜿蜒盤桓在群山之間的趙長城,雖經千年風剝雨蝕,但其脈絡依然清晰可辨。這裡山勢險峻奇峰聳立。趙長城由山頂婉轉低回處被公路攔腰截斷。� ...

包頭青山區至腦包溝公路進入陰山後的第一個轉彎處,赫然立著“戰國趙長城遺跡”的巨大石碑。捷足登山,山上,野花彌漫,草木叢生。麗日下,陣陣輕風吹過,山花野草帶著遠古的芳香沁入肺臓,使人感到怡然愜意。極目遠眺,蜿蜒盤桓在群山之間的趙長城,雖經千年風剝雨蝕,但其脈絡依然清晰可辨。這裡山勢險峻奇峰聳立。趙長城由山頂婉轉低回處被公路攔腰截斷。在這裡,歷史和現實交彙,遠古的文明和現代文明和諧統一。

戰國趙長城是包頭地區著名的歷史遺跡。據《史記.匈奴列傳》記載:“而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摟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約公元前300年,趙武靈王北破林胡.摟煩,疆域拓展上千裡,勢力達到陰山以南廣大地區。在今天的包頭昆都侖河西岸孟家梁處設置九原縣,(注)屬雲中郡管轄(雲中郡治所在今內蒙托克托縣東北)。雄才大略.遠見卓識的趙武靈王為防外敵入侵,保衛北方邊境安寧,在東起代(今河北蔚縣)西至高闕(今內蒙河套狼山南麓的達巴圖溝口)築起長城。趙長城以陰山為屏障,自東向西迤邐延伸。趙長城大部分是夯土築城,由於年代的湮遠,加上自然的風蝕和人為的破壞,城垣已難盡窺其全貌,大部分已坍塌,余下的斷牆殘垣時斷時續,參差錯落與陰山相伴,蜿蜒蛇行。

少年時我就仰慕“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天命皓首之年,追尋著祖先的足跡,置身趙國故地,聆聽著遠古的回音,思緒跨越二千三百年的時空,戍邊將士夯土築城的號子聲猶然在耳,他們的汗水.血水.淚水融彙在一起,澆灌著山野,養育著漫山的野草山花,千年生生不息。望著連綿的陰山,悠悠長城,我心潮起伏,激情難抑,禁不住“老夫聊發少年狂”要舍身融入這山川古地之中......

下山沿公路西行,公路下,趙長城沿河谷而行,錯落斷續,蓬蒿滿身的頹牆似在向人們訴說遠古的悲壯和蒼涼。在河谷轉彎處趙長城又一次被公路截斷,越過公路的部分與公路並肩西行。在“包腦公路”二十二公裡處有二段約十米長足有三米高的長城斷面豁然入目。斷面呈縱向,二千多年前的夯層和幾十年前築路切剝長城的鍬鎬印痕歷歷在目。清晰的夯層似年輪承載歷史的厚重,像書卷記載著我們民族的榮辱興衰,又像一頁空白的稿紙等待人們去書寫。而築路切剝城牆的鍬鎬印痕折射出現代文明和遠古文明的衝撞和統一。

長城和公路並肩西行一段路後又伸向河谷,河谷中有一段被歷史的歲月湮沒,余下的長城繼續西行出河谷上丘陵。在長城躍上丘陵處,有一段長城約有1500米長.三米高,是目前趙長城保存最長最高的城段。城牆上已被田間勞作的人們踩踏出一條人行小道,當地村民稱趙長城為“邊牆梁”。走在長城上,望著眼前的陰山,真有當年征服林胡.摟煩凱旋的趙武靈王胡服馭馬.馳騁疆場之感。長城在後營鄉“邊牆壕”村東的河谷處被截斷,余部逾“邊牆壕村”後又被村西河谷和包白公路截斷,過包白公路逾“大廟村”長城向西沿丘陵直奔“二相公村”西去。

從“戰國趙長城遺跡”石碑處到“二相公村”東,這段古趙長城跨山越水,地勢險要,正是史家所稱“趙長城保存最好的一段”。它是我們祖先征戰的沙場,是多少邊關將士捐軀長眠的地方。重訪當年烽火狼煙處,但見古長城傷痕累累,滄桑滿目時斷時連又一脈相承。戰爭的殘酷.大自然的無情.年代的湮遠.人為的破壞.歷經風雨漫漫的歷史之路,趙長城仍像一條龍脈在延伸。它更像我們民族的脊梁歷經千年堅挺不屈,也像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

沿“二相公村”西去,“東邊牆村”.“西邊牆村”.“孛啰鋪村”的趙長城遺跡隨處可見。這裡趙長城已坍塌成一條土壟,其全貌難窺,但其脈絡仍清晰可辨,斷層處的夯層頑強的證明它的存在和價值。在它身上涵蘊著中華民族的古老風範典章等待人們去發掘。出“孛啰鋪村”不遠趙長城被湮沒在荒蒿亂草之中,蹤跡藐無。冥冥中似祖先指引......西行不遠,又見趙長城脈絡清晰的土壟向西而行。

歲月流逝,物是人非,站在昔日的趙長城,當年軍旗獵獵,鼓角連天的壯闊畫面已成為歷史,可給我們後人留下的思考太多!太多!突然我有一種回到前世的感覺,仿佛當年我就在這裡揮戈.戍邊.屯墾......

烽火狼煙憶當年,荒蒿亂草尋故先。

且看繁華鹿城市,燕趙悲歌又新篇。

你看!陰山南麓一座現代化的工業城市——包頭,已經崛起在黃河之濱,它和古趙長城交相輝映,共同譜寫著新一曲燕趙悲歌。

(注)九原故城遺址,在孟家梁村西,現包鋼廢鋼廠處,已毀圮。


精選遊記: 包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