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新二十景<一>

作者: 30895592

導讀萬石涵翠 萬石涵翠,在萬石山旅游風景區內。 這裡山巒起伏,萬石裸露;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植被翠綠,種類繁多;環境幽雅,景色旖旎;大小不同的廟宇,吸引著眾多南來北往的善男信女;自古以來,更是眾多文人墨客苦讀"聖賢",揮筆潑墨的好去處。 始建於1960年的廈門園林植物園,可謂是萬石山風景區內的精華。植物園占地2.2平方公裡。現有20多個專業類園地,如百� ...

萬石涵翠 萬石涵翠,在萬石山旅游風景區內。

這裡山巒起伏,萬石裸露;湖水清澈,碧波蕩漾;植被翠綠,種類繁多;環境幽雅,景色旖旎;大小不同的廟宇,吸引著眾多南來北往的善男信女;自古以來,更是眾多文人墨客苦讀"聖賢",揮筆潑墨的好去處。

始建於1960年的廈門園林植物園,可謂是萬石山風景區內的精華。植物園占地2.2平方公裡。現有20多個專業類園地,如百花廳、仙人掌室、竹徑、松杉園、棕櫚區、蘭花圃、馴化區、薔薇園、蔭棚等;園內有世界三大觀賞樹種,即中國金錢松、日本金松和南洋杉;有目前國內直徑最大的金虎仙人球;有世界各大洲70多種棕櫚樹;有剛從國外引進的各種奇花異木。熱帶、亞熱帶植物共計4000多種。多年來,一些中外國家領導人、友人及僑胞、台胞,也先後為植物園贈種了許多名貴樹種,更使她錦上添花,艷麗奪目。

這裡有菲律賓馬科斯夫人贈送、由周恩來總理轉送的卡特利亞蘭;

這裡有胡耀邦轉送的"中日青年友誼樹";

這裡有鄧小平親種植的千年香樟; 還有萬裡、王震親手種植的南洋杉。

這裡的湖光、山色、蒼榕、翠棕,構成了一幅幅"萬石涵翠"的絕妙畫卷。

大輪梵天

"是由大輪山和梵天寺組合而成。大輪山主峰海拔108米,山脈層巒起伏,綿亙數裡,如車輪滾滾,由應城山奔馳而來,因而得名。

相傳歷史上大輪山有"輪峰疊翠"、"綠沼荷香"、"幽岩月色"、"聖跡泉流"、"潯海歸帆"、"梵寺鐘聲"、"瞻亭石刻"等"輪山八景"。歷代文人墨客,鴻彥碩儒登山尋幽禮佛,披襟行吟,潑墨揮毫,留下諸多詩章詞賦和摩崖石刻。景區內主要的游覽點有:梵天寺、婆羅門佛塔、文公書院、輪山寨遺址等。

大輪山山門 始建於隋,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重修。山門額匾"大輪山",為宋代朱熹手筆。

梵天寺 始建於隋,原名興教寺,有佛庵72所,宋熙寧年間(公元1068-1067年)合而為一,改名梵天禪寺。建有金剛、天王、大雄三殿及法堂、鐘鼓樓,為福建早期的古寺廟之一。寺內的鐘樓,為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建,中經多次維修,1984年仿古重修。

現在人們看到的梵天寺,為1994年初按原址奠基復建,1997年9月落成開光。

婆羅門佛塔 位於梵天寺鐘樓北側。屬於宋代元祐年間(公元1086-1093年)西安橋的附建築。該塔原在西安橋北側東畔,1957年遷至今址。

文公書院 位於梵天寺後山,又名紫陽書院。始建於宋代,為舊泉州府轄境最早的官辦書院。院內存有朱熹畫像石刻、《文公書舍建亭記》石英鐘碑。

雲頂觀日

"雲頂觀日",位於洪濟山的主峰--雲頂岩。雲頂岩是廈門本島的最高峰,海拔339.6米,加上觀日台,號稱有350米。這裡是廈門觀日出的極佳之處。

若逢天高雲淡,黎明時分,一輪紅日從無垠的大海中騰躍而起,奇觀壯麗,勝似泰岱觀日,致使詩人發出"日觀何須登泰岱"之感嘆。清代王步蟾有詩為證:

留雲洞古枕雲眠,觀日台高日見先。

村落雞聲猶未遍,紅輪早浴海中天。

相傳南宋末年,元年追殺南宋末代皇帝,丞相陸秀夫等擁幼主趙□□南奔過嘉禾嶼洪濟山下,曾題寫"官榮"、"龍門"四字。"官榮"二字今已廢,"龍門"二字仍留於方廣寺山門處。

觀日台西側,山巒起伏,氣勢磅礡,蜿蜒西去;西側近處,原有方廣寺、留雲洞、風動石、防倭洞等勝跡。隨著時間流逝,方廣寺已廢,今只存廟基斷柱,殘碑斷牆,但巨石上的崖刻大多清晰可辨。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刻的"天際"二字仍十分清晰,是廈門島上最早的崖刻。

方廣寺下面有一塊巨石,人稱"星石",20世紀80年代初因遭雷擊,被攔腰環狀劈裂,形成一絕妙的自然景觀。

登上雲頂岩,除清晨觀日出外,還可眺望金門諸島、廈門東部城市新貌、國際會展中心、東部環島路等。

此景、此情,令人有無限感慨油然而生。

日出東海天地極,洪濟雲頂覽無遺。

祖國山河無限好,"三通"何須鬢發稀。

由於雲頂岩地處軍事要隘,故目前游人仍不能隨意登臨,須事先與當地駐軍聯絡,經批准後方可上山觀日。這一點須提醒游人注意。

五老凌霄

"五老凌霄"指五老峰及其南麓的南普陀寺。五老峰位於廈門島南部,五個山頭,崢嶸凌空,時有白雲繚繞,如五個老人,昂首天外,故名。五老峰中峰最高,稱無盡岩,海拔185米。五老峰山間有無盡岩禪室、六月寒洞、雲窠等景點,題刻甚多;半山有兜率陀院、須摩提國、阿蘭若處太虛台、太虛靈塔等。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歷代興廢不一。因寺宇以奉祀觀音為主,又在普陀山之南,故稱南普陀。

南普陀寺主體建築有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大悲殿、藏經閣等。

"天王殿"匾額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於1981年所書。殿裡除四大天王外,中間還有笑口常開的彌勒佛。

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中心,1932年由住持轉逢和尚重建,1955年重修。這裡是佛門鐘馨長鳴、法燈不滅的心髒。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

大悲殿,也是南普陀寺的第三殿,清初由施琅將軍創建,原稱大悲閣,專供觀音。1928年因香火過盛被燒毀。1930年住持太虛法師重建。1962年進行大翻建。

最後一殿是藏經閣,建於1936年住持太虛法師重建。1962年因香火過盛被燒毀。1930年住持太虛法師重建。1962年進行大翻建。

最後一殿是藏經閣,建於1936年。這裡藏有《磧砂藏經》、《明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血書妙法蓮花真經》以及1936年日本贈送的100卷《大正新修大藏經》,還有唐銅寶像、宋開寶六年(公元973年)的銅鐘、宋七寶銅觀音、緬甸白玉臣佛、坐佛等諸多珍貴文物。

閩南佛學院,創辦於1925年。1985年復辦,趙樸初會長為其重書院額。多年來,這裡培養出眾多高僧,現已成為全國重點佛教高等教育基地。

普照樓,建於1986年,是專門供素齋的地方,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南普陀的素菜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器,一道菜一個雅名,神韻高雅,詩情畫意,享譽中外。

太平石笑

"太平石笑"地處萬石山風景區內。

從萬石岩前逶迤的石階拾級而上,可通太平岩,這裡林壑優美,風光秀麗。臨近太平岩時,有四塊奇石,其中兩塊巨石拱立,形成石門,構成笑口常開自然景觀。因地處太平岩地界,故稱"太平石笑"。

石門外側石壁上除刻有"石笑"二字外,還有"石笑"詩:

忽見石開口,不聞石有聲;

夜因吞月色,朝為吐雲情;

飲露千年飽,餐風一味清;

太平真好景,長笑息兵征。

內側石壁上刻有:"石為迎賓開口笑,山能作主樂天成",道出其中妙處。

相傳海雲洞處為民族英雄鄭成功讀書處。所以,"太平石笑"周圍有諸多的摩崖石刻,大多與民族英雄鄭成功有關。最有歷史性和故事性的要數鄭鵬雲的"游太平岩經先世延平郡王讀書處"的詩了。詩曰:

石不能言笑開口,讀書深處有莓台;

草雞莫問當年事,鯤海騎鯨去不回。

作者用"草雞"、"鯨魚"喻作鄭成功,以懷念先世的業績和抒發內心之感慨。

太平岩寺始建於唐代,幾經興廢,"文革"中幾乎夷為平地,1978年進行重建,保留了"棋盤回向"的獨特格局。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