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兒莊一日游之大戰故地

作者: 水晶紫

導讀上次的游記寫到了運河古城,下面寫寫大戰故地,這次一共去了兩個地方,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清真古寺。 台兒莊地處蘇魯交界,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震驚中外的台兒莊戰役就發生於此。 台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重大勝利,也是國 ...

上次的游記寫到了運河古城,下面寫寫大戰故地,這次一共去了兩個地方,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和清真古寺。

台兒莊地處蘇魯交界,為山東南大門,徐州之門戶,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橫貫全境,自古是南北漕運樞紐,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震驚中外的台兒莊戰役就發生於此。

台兒莊大戰是抗日戰爭初期中國軍隊繼平型關大捷後的又一重大勝利,也是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光輝結晶。一九三八年春,日軍阪垣師團自膠濟線南下,直逼臨沂。磯谷師團沿台棗支線挺進,欲速取台兒莊以圖徐州貫通津浦。坐鎮徐州的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以孫連仲部防守台兒莊,以湯恩伯部在嶧北拊敵之背,在以台兒莊為重心的廣大魯南地區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慘烈戰役。這場戰役,歷經月余,殲敵萬余,創八年抗戰之偉績,揚中華民族之雄威。毛澤東、周恩來都作過高度評價。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說:“每個月打一個較大的勝仗,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周恩來說:“這次戰役,雖然在一個地方,但它的意義卻在影響戰鬥全局、影響全國、影響敵人、影響世界!”

為了弘揚民族精神,對子孫後代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教育,經中宣部批准,台兒莊區人民政府於1992年10月12日奠基,投資2000萬元興建了台兒莊大戰紀念館,以此永志。

台兒莊大戰紀念館座落在山東省棗莊市風景如畫的古運河畔的台兒莊城西南郊,與大戰時的火車站隔河相望。占地34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館前三十八級台階意味著一九三八年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中日台兒莊大戰;二十四根立柱支撐著白色天棚,像征著中華民族頂天立地,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紀念館館名由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題寫;主體建築物前方矗立著台兒莊大戰紀念碑,碑名由原國防部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碑文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程思遠撰文、著名書法家權希軍書寫。整個紀念館融展覽館、書畫館、影視館、全景畫館為一體,氣勢雄偉,莊嚴肅穆。

大戰紀念館及紀念碑



作戰指揮部



館內陳列的重機槍



館內浮雕



台兒莊清真寺,俗稱北大寺,清乾隆七年(1742年)由阿訇李中和主持興建,占地3333平方米,建築面積800平方米,建有禮拜殿25間,大、小講堂8間及配房、門樓、過廳等,整體建築莊嚴肅穆,典雅輝煌,布局緊湊,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1938年春,台兒莊戰役中,清真寺是186團一個指揮所,成為敵我雙方爭奪的焦點,單是來回拉踞戰就打了七天七夜,當時殿堂寺外屍體遍地,血流成河。日軍潰逃時,放火燒毀寺內的樓堂並殃及兩棵蒼柏,現存講堂、房舍、古柏、門樓及牆壁上仍彈痕累累,滿目瘡痍,寺內遭受戰火幸存的兩棵蒼柏一枯一榮,仍傲然挺立,像征中華民族威武不屈不精神。古寺院內,珍樹枳具,每年葉茂花繁,果實盈枝。西面的大殿是1985年重建的,為回民做禮拜的地方,原來的大殿為一座高28米的四層望月樓,是台兒莊一大景觀,不幸毀於“文革”。現在的清真寺已成為游覽觀光、憑吊戰址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







牆壁上的彈孔清晰可見



精選遊記: 棗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