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剎與名窟(隨團苦旅之少林寺.龍門石窟)

作者: 學習游

導讀古剎與名窟 (隨團苦旅之少林寺.龍門石窟) 在旅游線路中,少林寺與龍門石窟一般都是放在一起,不論名氣、歷史、文化,還是遠近行程。 論名氣,少林似乎更盛,中外聞名,雅俗共曉。既是少林武術起源,中岳當家景點,又是佛教禪宗祖庭。初祖一葦渡江,十年面壁;二祖斷臂立雪;直到六祖之爭,引出著名禪詩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

古剎與名窟

(隨團苦旅之少林寺.龍門石窟)

在旅游線路中,少林寺與龍門石窟一般都是放在一起,不論名氣、歷史、文化,還是遠近行程。

論名氣,少林似乎更盛,中外聞名,雅俗共曉。既是少林武術起源,中岳當家景點,又是佛教禪宗祖庭。初祖一葦渡江,十年面壁;二祖斷臂立雪;直到六祖之爭,引出著名禪詩偈語:"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詩寫得好,但故事卻耐人尋味。正宗與否,豈非名利?“本來無一物”,何必苦相爭?

連得道高僧都難免打架,何況俗子凡夫?這不,未出少林寺,全陪和地導便已矛盾重重,爭執不休。到龍門石窟時,戰爭升級,二人唇槍舌劍,互不相讓。團隊兩位領導不和,可苦了團員,幾十人面面相覷,不知聽誰的好。見導游如此素質,再無心聽其噪聒,和一同事離隊而去,開始自游。

說實在的,上午游過少林,感其有名無實。三番五次的劫難,已使今天的少林面目全非。置身其中,全無感覺。相比之下,龍門石窟要好得多。論歷史,自北魏起一千余年,兩千余窟洞雖然經日曬雨淋,依然高懸絕壁。論法性,萬尊佛像雖無僧侶拂拭,香火供奉,卻依然心平如水,洞察世俗。更兼龍門自然風景俊美,兩山相對,伊水中流,流連其中,心闊體輕。

游罷西山,乘船東渡,至伊河中間再品石窟,更為壯觀。不料忽然風起浪湧,船抖人驚,“艄公”急忙轉舵。風浪不斷加劇,駕駛員已驚慌,一邊叫喊:“打開所有船窗”(減少阻力防側翻),一邊奮力回駛(又不敢加速)。此時,船搖得厲害,我卻不慌。心裡已做好落水准備(想憑自己水性,這小小伊河還能對付過去),抽時間按動快門,抓拍窗外駭浪驚濤。終於近岸,碼頭所有工作人員都已站在岸邊,拎杆子,帶繩索,翹首以待。司機急問:誰幫忙把纜繩扔上岸?我當然自告奮勇,跳上船頭,解纜拋繩。船離岸遠,一拋未中。復拋,岸上接住。至此,危險解除,上岸退票。無由來的一陣風浪,賺得了風景,賺得了刺激,賺得了一段旅途驚險故事。

既然凡胎俗骨渡不得伊水,便老老實實的穿橋而過,來到東山石窟。要說西山典雅祥和的盧舍那大佛給人印像深刻,那麼東山偏僻處的千手千眼觀音摩崖造像也值得一觀。浮雕雖然已風蝕嚴重,但仔細看去,那千萬法眼卻顆顆明慧,靜觀世事,遍護眾生。

隨後不遠便到白園,匆匆感受一下詩人晚年生活環境,《琵琶行》詩音未了,便已匆匆踏上歸程。

沒辦法,要命的導游規定的要命的時間到了。(晚上7點50去華山的火車,下午4點就要集中去吃飯,3個多小時就讓他們這麼給糟蹋了)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