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塔山游

作者: cychendaichen

導讀澄海塔山游 早就聽說位於澄海城北的塔山風景區,以塔山寺為中心,山水兼具,可進行劃船、騎馬、游藝、野炊等活動。綠蔭叢中,點綴著樓台殿閣,有兩處據說是南宋丞相陸秀夫留下的石刻。寺中有尊元代石雕觀音像,極受人們崇拜。風景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處,是汕頭人郊游首選之地。但是,塔山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文革博物館,據說它是全國第一個專門講述文 ...

澄海塔山游

早就聽說位於澄海城北的塔山風景區,以塔山寺為中心,山水兼具,可進行劃船、騎馬、游藝、野炊等活動。綠蔭叢中,點綴著樓台殿閣,有兩處據說是南宋丞相陸秀夫留下的石刻。寺中有尊元代石雕觀音像,極受人們崇拜。風景區集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處,是汕頭人郊游首選之地。但是,塔山真正吸引我的還是那文革博物館,據說它是全國第一個專門講述文革問題的博物館,並讓這座很偏遠的南方城市突然間多了一分思考的力量。

2010年8月28日,正逢星期六,本來約好了老同學同往,老同學臨走前來電說有要事去不成。我只好獨自走一遭。潮州毗鄰澄海,若自己有車,那就再方便不過。車可直接到達景區。像我等無車之輩,便只靠公交。潮州汽車總站有開澄海班車,票價15元。汽車經東裡站進入國道324線,向前走約三五公裡,路旁靠右便可見一石牌樓,上書“塔山寺道”。在這下車,一條約四公裡長的大道筆直通往進山門口:景區售票處。由於游客甚少,導致從澄海開塔山景區的5路公交早就停開了。在路口,也沒看到有諸如摩托,三輪拉客。只能靠自己的11號了。

來到門口,只見幾位把門的老兄只顧聊天,一點也沒注意到我已入內。我進門後轉一圈,沒見到售票處,只好再轉出來,向那幾人打聽。那幾人猛醒過來,大喊“十元,十元,在這買票”。我順便問他們:“從這去澄海有什麼車可坐”?“三輪。下午你下山我們幫你叫”。聽他們這麼說,我就放心沿著石台階向山上走去。

一路上山看到有:勤德亭,石刻題字,龍王廟,龍泉古跡,佛井,不久就來到天池。天池周圍都是一些私人開的飯店及游樂場所,靠右上去一點就是塔山寺。高音喇叭傳來響亮的和尚頌經聲音。進入寺廟,見幾個穿著迦裟的和尚正口中念著經,帶領著一班善男信女在佛殿前轉來轉去。看了一會,我轉身走出大殿來到廂房,見台階下一位大嬸指揮著工人蹲著在炒著一大鍋的“香飯”(米飯裡面放了花生米及其它配料,潮州俗稱“香飯”,是我兒時最愛)。我眼前一亮,不禁贊了一聲:“哇。好大一鍋香飯,這是給誰吃的?”。那大嬸聞聲抬起頭來笑咪咪回答我:“這是中午給師傅,工人和香客做的飯。你要嗎?你也可以吃”。我一看:廂房那頭正搞修繕,幾個工人在忙碌著。我趕緊回大嬸:“謝謝。我還要上山呢,現在也不餓。我只是讓這久違的香飯勾起了童年餓肚子的回憶”。

從廟裡出來,繼續上山便看到一座石牌坊:上書“塔園”,前面灌木中斜躺一石碑,上刻“建設塔園,啟迪後人”。牌坊後面塑有一雕像,底座上刻有:余錫渠。1917-1968。這余錫渠,潮汕地區上歲數的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他早期參加革命,解放後一直在潮汕做官,給人留下不錯的印像。我到現在還依稀記得兒時一首潮州話歌曲:......地委書記余錫渠,赤膽忠心人敬愛,2112765,排除災害修水利,他立場堅定生活樸素,是人民真正的勤務員。人人學習余書記,艱苦革命永堅持。永堅持......這人後調廣州任省農業廳長,文革期間被迫害致死。牌坊後面還塑立著一座座的石碑,上刻好多名人所題碑......

轉過塔園,我來到一個墓園。中間聳立著一座華表樣的石柱,上刻“冤塋長青”四字。碑文記載:其中有兩座墳墓,每座合葬20多具屍骨。因死者當時被埋為一窟而不能分開埋葬.墓區共葬70多位冤死者的屍骨.為懷念哀悼冤死者,在墓區中砌石壇樹石表,以作永祭。

在埋葬冤死者的山坡上端,有一自然形成的大石,倚山而立,面向冤塋,上刻“ 慟石”二字。真是盤石吼慟,驚天地,泣鬼神,恨凶頑。

從冤死者山坡再往上,就來到“思安塔”前。該塔是由鋼筋水泥和花崗岩建造。高36米有7層,四周有各6米高的四個石塔環抱。塔門上“思安塔”三字,由著名書畫家陳大羽書寫。聽說塔山建塔是為了填補原無塔之憾,更主要是為不忘浩劫動亂,冤骨埋荒山,警示世人要牢記居安思危。遺憾的是該塔正在重新油漆,整個被竹架籠罩著,進不去。在塔的左旁塑有兩尊石像,一吹一拉在演奏著潮樂給那些冤魂聽。而在塔的東北面則用漢白玉石雕塑一位少女在耍鴿子,意思為祝願春天永留人間。穿過塔園,前面有一小山門,有三塊石刻上都是贊揚建塔園的詩句。中間立著一心形大石,上刻:活在人心便永生。這可是當年悼念胡耀邦總書記的詩句。在塔的南面,還有一石壇,中間聳立高三米的孔子石像,孔老文質彬彬,似在講解“仁”之大道,與文革暴行形成鮮明對比。再往西面走,可看到有三層高低錯落的平台。一平台立有大石鏡,八本石書和後碑壁。二平台立葉劍英威嚴銅像,十本石書和後碑壁。三平台建有一史鑒石屋和20米長廊。此景點名為明鏡史鑒,意為“以人為鏡,可以知善惡。以史為鏡,可以明興替。存史為使人勿忘過去,警世勸戒來者不負蒼生”。

看過山屋再登幾十級石階就來到一堆石頭前。石壁上雕刻“榕石峰”三個金字。大石右邊有一棵大榕樹,左邊立一碑石亭,上刻香港李嘉誠對塔園建設的肯定和資助的銘文。繼續往上爬,就可到達一平台。一塊石碑上書“石筆峰”三字。這裡共辟有三個小平台,在頂端平台豎立高10米,直徑85釐米的大石筆,旁邊設置一本沒字大石書。中平台立大石碑以馮驥才“終決文革”一書作為石筆峰記。該景點寓意是讓人們拿起大筆書寫“文革”真史,嚴防“文革”重演。看過石筆書史,往前有一小路,通往“警鐘長鳴”。走近了,可看到幾堆大石之中,建有一四柱平頂石亭,亭的四角吊有小銅鐘。旁邊蓋有一亭式鐘樓,裡面掛有一大鐘,可惜門上了鎖,進不去,也撞不了鐘。據說是這裡比較偏僻,管不了游人隨便撞鐘,影響了某些人的休息,所以干脆把門給鎖了。我想這就大可不必了,不是要“警鐘長鳴”麼?看來這管理者還有些不盡如人意,這不是違背了建園初衷麼?

從“警鐘長鳴”往下有一條小石階可直通山腰環山公路。我從這下來以後再繞到“文革博物館”,該館山門就在環山公路邊,沿著台階上山,來到一個像是北京天壇似的建築物。這就是現今全國唯有的“文革博物館”。它其實也就位於“史鑒石屋”的右上方。據說是2004年底才建成的,館內牆壁嵌鑲著623片影雕烏石,展現全國“文革”全過程共29萬字,有1100張圖片,展櫥展示已收集到的200多本記述“文革”的書和一部份反映“文革”的實物。外表頗為壯觀。入內細細觀看,聯想起來,不禁感慨萬分......關於我的聯想,容後詳述,在此先打住。本來也可上樓,怎奈也給鎖上。出得館來,見旁邊還有一展室,裡面似有人說話,隨走了進去,果然有幾個人貌似管理人員,看樣子是剛吃完午飯正泡著功夫茶呢。我參觀完,意猶未盡,順便花30元買了一本“文革博物館資料集”,好帶回家慢慢細看。

看到人家都已吃飽,才想起從11點左右進山現已快2點了,肚也真餓了,趕緊找找吃的吧。邊想著邊從原路回到天池,見有一家掛著“天池飯店”招牌的檔口,就在池岸邊擺了幾張桌子,微風吹來,倒也涼爽,隨在一桌前坐了下來,招呼老板娘來碗湯面。一會,湯面來了,好大一碗,上面好多的豬赤肉。嘗一口,湯不錯,肉也鮮嫩,只是面是速食面。總的感覺不錯。一口氣吃了,結賬,才8元。覺得挺便宜的。就在池邊休息,看人釣魚。一打聽,知道這池中魚是人放養的。釣一回20元,須自帶釣具,釣多少都可拿走,但都是些鯽魚,鯉魚之類的,沒值錢的好魚。

不知不覺的就快3點了,起身走人。來到門口管理處,問上午那人三輪車有嗎?他連聲說有,讓我先坐下來休息,喝茶,說車一回就到。我也不客氣,就坐下跟他一起喝茶。一會,真有一輛電動三輪車遠遠的開過來。等車子到了,我告別門口管理人,坐那三輪,花了15元,大概半個鐘頭,來到澄海汽車站,隨即搭4點的班車回潮州,到家5點整。





















精選遊記: 汕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