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還不夠,——8月23日再訪世博園(下)

作者: binren60

導讀19點1刻時到西班牙館。保安說要排1小時,實際只用了25分鐘。進館時有些恍惚,終於來了,而且只用了這麼少時間。進門是一深邃又高敞的山洞,兩邊岩壁上的投影鋪天蓋地:從一片黑暗開始,先是洶湧的海洋,再是遠古的化石,大約指洪荒時代;接著是奔馬的場面,再後來又切到幾近沸騰的奔牛節狂歡,成千上萬片揮動的紅布,那瞬間你會想到,革命和狂歡是那樣相似,…� ...

19點1刻時到西班牙館。保安說要排1小時,實際只用了25分鐘。進館時有些恍惚,終於來了,而且只用了這麼少時間。進門是一深邃又高敞的山洞,兩邊岩壁上的投影鋪天蓋地:從一片黑暗開始,先是洶湧的海洋,再是遠古的化石,大約指洪荒時代;接著是奔馬的場面,再後來又切到幾近沸騰的奔牛節狂歡,成千上萬片揮動的紅布,那瞬間你會想到,革命和狂歡是那樣相似,……燈光已由暗轉亮,音響也從初始的沉默,到透現一絲婉轉,再漸次到達轟鳴。其間,在一陣沉悶的鼓點中,洞穴左方葉狀的舞台上,一黑衣女子緩緩起身舞蹈。先微微亮相,仿佛作一試探,繼而徐徐展開身段。遮及腳面的長裙,隨著旋轉、急行而逶迤。當裙擺漸欲飄起時,總是一甩手將其拍落。隨著音樂變得越來越熱烈,岩壁上的影像越來越瘋狂,女子的舞步也越來越激越,急旋,幾次揚臂,復又落下,和著節拍,腳跟用力蹬踏地板,直至從胸口取出面折扇展開猛搧。舞者將三角頭巾拋向地面,音樂、光線亦止步、收斂、漸行減弱。當舞者縱身投向地上的頭巾側臥而睡去,一切又復歸平靜。這就是被稱為“弗拉門戈”的舞蹈。初見時,被震撼,在音樂和影像的背景下又覺得眼花繚亂,窮於應接。連著看幾遍舞者的表演,才發現其中有吉蔔賽人的狂野,熱情似火,又始終保持著那份冷艷。舞蹈多為表現歡愉的情緒,不知道這段舞要表現什麼,但是你已經毫無保留地接受,說明你和它之間,天成自然地有了一種默契,盡管未能言說。

洞穴這部分被命名為“起源”,是指城市的起源?還是生活乃至生命的起源?第二部分也很精彩,由大導演布置了各種屏幕,橫的、豎的、仰天的,萬花筒一般展示了“我們父輩的城市向現代城市發展”。有不少場面,在 我們看來似曾相識,這說明,我們現在有些個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人家也有過,人家走過來了。有一棟老房子裡,曾住過一戶中國來的移民,看來開餐館,一大群人戴著廚師帽,擠在陽台裡;餐館在不斷發展,後來都成獨門獨樓了。 最後一部分是“暢想未來”,弄個寶寶來就是期許於未來?有點牽強。那個小米,按中國人的審美習慣來看,還真有點未老先衰的樣子。不過制作是很精細的,比那些蠟像館要好不知多少倍了。 盡管沒有關於哥倫布或者麥哲倫的敘述,甚至連塞萬提斯和畢加索也不見蹤影,西班牙仍是我見過的最精彩場館之一,——就因為開頭的那個“起源”,關於生命的起源。此館逗留1小時。

21點。盧森堡館。真的是長驅直入,又穿堂而過。想看一看有好評的屋頂花園,正好剛剛關門。有小劇場裡的歌手演唱,聽了會兒不是興趣所在,遂趕去美洲區。

21點1刻。美國館。門口還是人聲鼎沸,保安卻說10分鐘全部進去。三條蛇行通道,門廳三個門同時打開,就放行了500人。門庭就是第一電影廳,如大家所知,介紹美國多行業人士學說中國話“歡迎來到世博美國館”,表現民眾的熱情。第二館,用孩子的話語表達美國人對生活、對工作的態度,其中穿插希拉裡和奧巴馬的示好。第三廳影片“花園”,講述一個關於堅持、努力和信任、合作的故事。美國館要傳達的理念很正面,方方面面也盡到了禮數。想想我們的很多東西也常常被別人妖魔化。所有的美方人員都出奇地熱情,而且還敬業。“花園”結束後,美國小伙子用電喇叭對大家招呼:“下一部分有驚喜等待你,期待中,”——書面化的語氣,讓人忍俊不禁。下一部分只是美國館贊助企業的展示。紀念品以T恤為主。

將近22點,趕去泰國館看看還有沒有機會,國展線兩站乘過去,再步行,還被女兒來電打斷。結果也閉館了。照上次的樣子,再看一次對面的澳洲館,再瀏覽一遍如一位網友所說的開國封疆史。結束後還是一枚冰淇淋,再是館外欣賞澳洲樂隊的演唱。

這一天大量補水,冷飲就吃了4份。回去比上次略早,23點離園。倒過來,13號線換9號,3號線先已收線,只好再換4號,又費了一番周折。

8月28日寫。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