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馬來西亞(二)

作者: 驛動之心

導讀馬六甲的小城故事 馬六甲海峽是亞歐與中東重要的海上通道,因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馬六甲這座小城就坐落在這個“海上咽喉”處,歷史上曾為馬六甲王國的都城。在馬六甲,707旅游公司專門為我們提供了一輛小巴,司機作導游,帶我們逛了半天。 首先帶我們到一家當地餐館,品嘗娘惹風味餐(餐費已含在團費中)。19世紀大批華人男子湧入東南亞尋求發展,娶當� ...

馬六甲的小城故事

馬六甲海峽是亞歐與中東重要的海上通道,因而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峽。馬六甲這座小城就坐落在這個“海上咽喉”處,歷史上曾為馬六甲王國的都城。在馬六甲,707旅游公司專門為我們提供了一輛小巴,司機作導游,帶我們逛了半天。

首先帶我們到一家當地餐館,品嘗娘惹風味餐(餐費已含在團費中)。19世紀大批華人男子湧入東南亞尋求發展,娶當地的馬來女子為妻,所生的子女被稱為“土生華人”。這些人中,男的叫峇峇(BABA),女的就叫娘惹(NONYA)。娘惹餐風味獨特,椰漿、咖喱,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香料,把魚、蝦燒得別具一格。不過個人以為難得品嘗可以,頓頓都吃受不了的,畢竟飲食習慣不同。

飯後直奔馬六甲海峽。過了一片紅樹林,碧藍的海直撲眼簾。這邊的海並沒有沙灘,一溜石塊壘砌的壩,一塊寫著“馬六甲海峽”字樣的水泥碑像一塊銘牌,孤零零地別在大海的胸前。海上一座宏偉的清真寺,純白,上面那個金色的大圓頂,在赤道驕陽的照射下泛著珠光,成了這遼闊海天中的唯一焦點。幾個馬來女子坐在門前的涼亭裡,正在欣賞同伴的婚紗照,應邀靦腆又欣然地與我們合影。





隨後往市中心的城市廣場去,那裡有座被稱之為“紅屋”(STADTHUYS)的荷蘭教堂。這座完工於1650年的教堂,見證了馬六甲的一段殖民史。從16世紀的葡萄牙,到17世紀的荷蘭,再到18世紀末的英國,以及二戰期間的日本,都曾在此稱王稱霸。如今這裡一片寧靜,以滄桑的小城故事吸引著游客。廣場上到處都是人力車,這些前坐後騎的觀光人力車被打扮得花團錦簇。夜晚,這些花叢還會亮起令人眼花繚亂的走珠燈,伴著音樂招搖過市。看著坐在上面欣欣然的老外,感覺就像被一大堆人工絹花包裹起來的小人偶。



馬六甲的歷史遺跡散落在小城各處。在司機導覽下,又先後去了為紀念鄭和下西洋而建的三保亭、狀如大船的海事博物館、蔣中正題詞的二戰紀念碑。在小城中穿街走巷,最後來到了位於聖保羅山上的一座教堂遺跡。葡萄牙人於1521年在此修建了這座聖保羅教堂(ST.PAUL’S CHURCH),後來荷蘭人來了把它當做城堡,現仍可見門前的大炮和殘垣上的彈痕。荷蘭人重建了一座教堂後,就把此地當作荷蘭貴族的墓地。所以這裡除了斷垣殘壁,就是刻滿拉丁文和葡萄牙文的墓碑。我們去的時候正是黃昏,夕陽早已把這裡的創傷撫平,街頭藝人坐在墓碑前正在彈唱。聽說這裡晚間還有聲光晚會,沒去看,因為當天正值周末,小城的雞場街有夜市可逛。



我們入住的貴都賓館(EQUATORIAL MELAKA HOTEL)就在山腳下,幾步路就到了,於是入住,並稍事休息,在房間的陽台上俯瞰馬六甲全貌。晚飯在馬路對面的大型商場英雄廣場隨便找了家餐廳,吃了一份海鮮炒飯,外加一杯拉茶(類似絲襪奶茶),十塊馬幣,不貴。飯後沿著馬六甲的小巷散步,一節火車被作為景觀至於街心花園,零落的酒吧閃爍著迷離的燈光掩藏在老建築中。十分鐘不到,就拐到了雞場街。

夜市很熱鬧,攤位和小鋪林立,兜售各種旅游紀念品。視線越過熙攘的人群朝上看,雞場街的建築和馬六甲的其他老街一樣,南洋騎樓的格局。街上還有幾家同鄉會館。見其中一家雕梁畫棟,燈火通明,一位老人正搖頭晃腦地唱著地方戲,幾位伴奏的年紀也不小了,聽眾中不乏在大腿上打節拍的老頭。不敢驚動這些沉醉在鄉音裡的老人,抬頭看了一眼描金的門匾,上書“福建會館”四個大字。



第二天早上還有點時間,我們又來到聖保羅山腳下,往右一拐,進了蘇丹故宮(MELAKA SULTANATE PALACE)。馬六甲的蘇丹故宮是個仿制品,其實就是個紀念館。整個建築物都是木結構的,沒用一根鐵釘,裡面常年展出皇宮的日常用品。坐在地板上,認真地看了一部英語、馬來語和漢語滾動播放的馬六甲紀錄片。故宮花園不大,但也小橋流水,郁郁蔥蔥。等參觀完畢,才有人過來問我們每人收兩塊馬幣,給了一張游覽券。估計我們來的時候還早,人家還沒開始營業呢,九點了才啟動,這裡的節奏就是慢悠悠哦。

准時到來的“707”,把我們這些散客送回新加坡,已是華燈初上。


精選遊記: 雲頂高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