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9西安,絲路之旅游記攻略(八)嘉峪關關城,懸壁長城,長城第一墩

作者: 水晶11

導讀9月8號 早上起來匆忙在賓館旁邊的蘭州面館吃了碗牛肉面,然後出發。 市區到嘉峪關城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在嘉峪關城買了套票 120元/人(包括關城,懸壁長城和第一墩的)之後,我們先去懸壁長城。懸壁長城離嘉峪關城很近。途中還經過一些網友所說的“山寨版懸壁長城”。楊師傅說,其實這段長城也是真的長城,當年政府修復時資金不夠,同意這段由當地農民私人出資修� ...

9月8號 早上起來匆忙在賓館旁邊的蘭州面館吃了碗牛肉面,然後出發。

市區到嘉峪關城不到半小時的車程。在嘉峪關城買了套票 120元/人(包括關城,懸壁長城和第一墩的)之後,我們先去懸壁長城。懸壁長城離嘉峪關城很近。途中還經過一些網友所說的“山寨版懸壁長城”。楊師傅說,其實這段長城也是真的長城,當年政府修復時資金不夠,同意這段由當地農民私人出資修繕,修好後卻沒按事前說好的進行收購,結果就各自經營了。

懸壁長城位於嘉峪關關城北7.5公裡處的石關坪北側的黑山東坡,是明代肅州西長城的北端。嘉靖十八年(1539)為了加強嘉峪關的防御,肅州兵備道李涵在暗道之外的黑山峽南側的山頭上,開始築造了一條長1.5公裡左右的片石夾土牆。。建長城所用材料是就地取材的石片和黃土,分層壘砌而成,即石片夾沙牆,當時稱之為"斷壁長城"。因為新修的"斷壁長城"自山上陡跌而下,在山脊上如同倒掛的長城,宛如懸空的鐵壁,向下伸展封鎖了石關峽口,所以有"懸壁長城"的俗稱。懸壁長城原牆今天已經毀壞,僅僅保留一段遺址。現存750米左右的長城是1987年重修的,其中有231米城牆懸掛在高度為150米左右,傾斜度約45度的山坡上,城牆高度6米,片石和土層厚度與明代原來城牆相同。只是在牆頭增築垛牆和宇牆,首尾各增添了一處墩台,在首墩和山坡上築有台階式墁道,供游人登攀。游人游覽懸壁長城,在平坦處如履平地,在險峻處則如攀絕壁。懸壁長城被人們稱為"西部八達嶺"。

可能是我們來得早,整條長城上只有我們一行四人。低處往上望,只看到長長的台階和黃色的城牆。往上爬,漸漸看到延綿的黑山。

好不容易爬上最高處的烽火台,已經是氣喘吁吁,一身大汗。同行的楊姨打趣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爬上了長城一身汗”,真貼切呀!站在烽火台上,極目四望。一邊是延綿的黑山以及更遠處茫茫的雪山,應該是祁連山脈吧。另一邊是茫茫的戈壁灘,偶爾看到些綠色的植被。回望山腳起點處,則是一片郁郁蔥蔥的綠洲。迎著九點多的朝陽(那邊和廣東有兩小時的時差),景色很迷人。個人覺得烽火台上絕對是個拍日出的好地點,楊師傅說那麼早景點還沒開門呢

飽覽完長城美景,塞外風光之後,我們從烽火台另一側的山路下山。山腳下有“絲綢古道”雕塑群。





游完懸壁長城,坐車原路返回到嘉峪關關城游覽。

嘉峪關位於明長城的最西端,與最東端的山海關遙相呼應。始建於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比山海關還早9年,先後經過168年時間的修建,是明代長城沿線建造規模最為壯觀,保存程度最完好的一座古代軍事城堡,,素有“中外鉅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稱。關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線,城內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並守之勢。它由:內城、甕城、羅城、城壕及三座三層三檐歇山頂式高台樓閣建築和城壕、長城峰台等組成。關城內有有游擊將軍府、官井、關帝廟、戲台和文昌閣等建築。

進關前,楊師傅給我們安排了一下游覽的線路: 從外城東門進去,一路游玩到西門,出了西門就是關外了 。然後返回東門,往左到長城博物館,從博物館出來便是南門,他的車在南門等我們,時間大概是2.5到3小時。楊師傅還讓我們到關城裡找2樣東西:一是燕鳴石,二是定城磚,當然這都是有典故的,稍後會提到。

從景區大門到東門還有一段路。路兩旁栽著兩行青青的柳樹,還有一個小湖,湖水湛藍湛藍的,映襯著遠處皚皚的雪山,充滿了塞上江南的味道。後來才知道,這就是九眼泉湖。據《秦邊紀略》所載:“初有水而後置關,有關而後建樓,有樓而後築長城……”。可以想像古代的九眼泉應該曾是碧波蕩漾的湖泊吧。不過如今卻只剩下一灘淺水了。

東門又稱東閘門,城門上“天下雄關”的金字牌匾高高懸掛。進了東門是關城的外城,外城大道平整而寬敞,道邊是一道土牆,這是古時的外城牆。離東門100多米處就是清代肅鎮總兵李廷臣視察嘉峪關防務時留下的“天下雄關”四字碑亭。

東閘門



再往前走,是文昌閣,牌匾上書有:“威宣中外”四個大字。文昌閣西側是關帝廟。廟前有一坐古戲台。由木制屏風把前後台分隔開,屏風正中央繪有八仙圖。頂部為中國傳統圖案“八卦圖”。兩側是一組風情壁畫,繪畫內容在其它戲台上非常少見,說的是老和尚偷窺偷窺一坦胸露乳的婦女梳妝的故事,帶有點色情和警世的意味。戲台兩側寫有對聯:“離合悲歡演往事,愚賢忠佞認當場”。 在古代,戲台是城內士兵,居民及過往商旅的娛樂場所,邊關的夜晚,寂寞凄涼,戍卒們的生活枯燥無聊,有了戲台,戍卒們可以一邊喝酒一邊看戲,以此排遣寂寞,消解思鄉之情。

穿過關帝廟旁的東甕城,便是內城東邊的第一道城門 -- 光化門,城樓上是“天下第一雄關”牌匾。

甕城在古代作戰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小看。把敵人放進來,城門一關,然後城牆上萬箭齊發,這就是甕城的軍事作用。

進了光化門,就是內城了。內城廣場上正好在表演仿古士兵演練。內城右手邊有“游擊將軍府 。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於明隆慶年間,是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游擊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分為前後兩院。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御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後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表現了游擊將軍及其眷屬的生活場面。院裡的人物栩栩如生,第一眼看上去還真可以以假亂真呢!

將軍府附近有一眼官井,是明代建關時開的,是供戌守官兵及軍馬飲用水源,由於水位下降現在已經干涸了。

在將軍府旁,北側城牆腳處,我們找到楊師傅說的“燕鳴石”,又稱“擊石燕鳴”。 相傳,一對燕子相攜外出,雌燕先歸,雄燕回時關門已經關閉,雄燕歸心急切撞牆而死,後雌燕也“啾啾”哀鳴著死去。死後精靈不散,以石擊牆則有“啾啾”的燕鳴聲。據說那時凡有將士出征,其家眷就會在城牆下擊石聽燕鳴以保佑他們能夠平安歸來。而從另一個側面來講,這個傳說也寓意著嘉峪關關城高大雄偉,壁壘深嚴,飛鳥難以逾越。

來到這裡,我們當然不能免俗,也敲了敲石子,可能人多嘈雜,什麼回音也沒聽見。

從燕鳴石北側就有台階登上城牆。台階一側是馬道。登上城牆,城內城外一覽無遺。在城樓上可以俯視游擊將軍府的全貌,甕城裡的一切也能看得一清二楚。“光化樓”、“柔遠樓”及“嘉峪關樓”三座高大建築,同在一條中軸線上。這種“過洞式城門”及高台樓閣建築形式,是中國幾千年建築歷史及建築形式的延續發展。我們沿著城牆往關外看,遠處祁連山雪峰連綿不斷,黑山山石如鐵,長城蜿蜒,若隱若現。關外,塞上風光綺麗,盡收眼底。





在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上,我們找到楊師傅所說的另外一樣東西:定城磚。相傳明正德年間,有一位名叫易開占的修關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築,只要經他計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確和節省。監督修關的監事管不信,要他計算嘉峪關用磚數量,易開占經過詳細計算後說:“需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塊磚。”監事管依言發磚,並說:“如果多出一塊或少一塊,都要砍掉你的頭,罰眾工匠勞役三年。”竣工後,只剩下一塊磚,放置在西甕城門樓後檐台上。監事管發覺後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開占和眾工匠的工錢,哪知易開占不慌不忙的說:“那塊磚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磚,如果搬動,城樓便會塌掉。”監事管一聽,不敢再追究。這塊磚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磚仍保留在嘉峪關城樓之上。古人的聰明和智慧,可見一斑。

我們從西邊下了城樓,出了柔遠門,西甕城,走出西門,就到了關外。用現在時髦一點的話來說,出國羅!古人出關是要“關照”的,古時的關照,相當於我們現在出國的護照,是用來證明持照人具有出入關卡的合法資格憑據。今天人們常說的“請多多關照”一詞的原意正是來源於此。根據有關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嘉峪關正是“關照”最初開始使用的地點。

關外便是西域,曾經的茫茫戈壁,現在呢,成了熱鬧的游樂場,騎駱駝,玩滑翔機,早已沒有了往日大漠孤煙的荒涼和冷清了。

站在關外往關城望去,西門巍然而立,城樓上“嘉峪關”幾個大字在陽關下格外顯眼。據說這是清乾隆皇帝的御筆親題哦。



游罷關城,我們重新從西門進關(在這裡出境入境多麼容易啊,哈哈),原路返回到東閘門,出了東門,往左拐去長城博物館。路邊有一棵參天古楊柳。走近一看,原來是“左公楊”。 “左公”,是清代末期甘陝總督左宗棠。左宗棠在清朝晚期對收復新疆做過重大貢獻。據說左宗棠當時看到這裡是千裡戈壁的不毛之地,為了穩定軍心,命軍民加寬道路,路邊大量種植楊柳,路旁的白楊和綠柳長成了大樹。曾有文人賦詩稱贊:“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弟子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渡玉關”。傳說這棵古楊就是左公親手所栽,因此一直被稱為“左公楊”。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始建於1989年10月,03年4月份才從嘉峪關市區遷到現在的嘉峪關景區內。是我國長城沿線第一座全面、系統地展示長城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

以文字展板、圖片、模型、文物、雕塑、浮雕等形式,分“縱橫萬裡、雄峙千年--長城歷史沿革”、“金戈鐵馬、邊塞烽煙--古代長城戰爭”、“長河落日、絲路花雨--河西長城與絲綢之路”和“北漠塵清、山河形勝--嘉峪關”四部分,集中展示了長城文化、長城歷史和長城學研究成果。博物館值得一看,能讓人對長城這一世界最偉大的奇跡,有更全面的認識和理解。

從長城博物館出來已經是中午12點了。博物館大門出來往左走,就是南門。楊師傅已經在那等我們了。之前看過網友們的攻略,說在國道上的公路邊能較好的拍到嘉峪關的全景,於是請楊師傅帶我們去。楊師傅在公路邊停車,讓我們爬上一小土坡拍照。不過自覺拍出來的效果很一般。

然後繼續下一站,也是行程的最後一站—長城第一墩。去第一墩的途中楊師傅還帶我們先去看了長城第二墩。

長城第二墩其實是一段殘存的城牆和一個土墩,就在一鐵路邊上。據楊師傅說這條鐵路是專門運煤的。

很快,長城第一墩也到了。不過不巧,墩台正在大修,被藍色擋板圍住了。

萬裡長城第一墩又名“討賴河墩”,位於嘉峪關南討賴河岸,距關城7.5公裡。是明代萬裡長城西段第一墩台。該墩台依討賴河北岸深80多米的垂直峭壁邊沿而建,現墩台殘高8.3米,底邊東西寬14.3米,南北長15.7米,為黃土夾沙夯築而成。作為嘉峪關古代軍事防御體系中66座烽燧墩台的南路十墩之首,第一墩在當時執行烽燧報警的任務中起著無可替代的先鋒作用。又由於其所處地理位置獨特,扼守討賴河天險,氣勢險峻雄壯,故還具有重要的軍事威懾作用,也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險墩。

討賴河



吊橋



在岸上往下看,討賴河谷寬大且深,一條吊橋橫臥於河上。遠處是茫茫的祁連雪山。沿著鐵樓梯往下走,來到山谷間的一片平地,有一個仿古兵營。往兵營的左手邊走,長長的吊橋就在眼前。跨上吊橋,拉著懸索一步步往前。吊橋隨著腳步輕輕晃動,腳底下便是幾十米深的討賴河谷,雖然現在是枯水期,但是站在橋中央往下看,依然有些心驚膽戰。

回到岸上,楊師傅帶我們去觀景台。進入觀景台要先經過一個地道。觀景台是從峽谷崖壁上平伸出去的玻璃地板的平台,懸空在幾十米高的河谷上。透過玻璃地板,可以清楚的看到腳下的討賴河水。也可以從另一角度看到懸崖上正在加固的第一墩。如果夠勇敢又喜歡刺激的話,還可以在這裡嘗試一下玩滑索飛越河谷。

游完了長城第一墩,今天的行程算是結束了。楊師傅先把同行的楊氏夫婦送到火車站,然後把我們送到汽車站買第二天到敦煌的車票,最後把我們送回八一賓館。分別前楊師傅還建議我們晚上如果有時間可以去市區裡的東湖公園走走,看看我國最高的氣像塔--西部明珠氣像塔。下午在酒店小休,6點多,繼續到小吃街附近覓食。最後在一家叫可百可烤肉店美美的吃了頓烤肉。要自己動手的哦!東西不算太貴,不要發票還送一扎可樂,最後兩人共吃了54元。

飯後打車到東湖公園。公園的廣場上有人在跳舞,挺熱鬧。公園是免費的,一進門,一坐高塔猶如一只從碧海中躍出的“海豚”出現在眼前。這就是西部明珠氣像塔。



它是我國最高的氣像塔,同時也是國內首個科普氣像站,集氣像觀測、氣像科普、觀光為一體,是嘉峪關的標志性建築。塔樓高99米,占地面積5278.75米,共有20層高,外形就設計成一只海豚的形像。塔體上的霓虹燈不斷變換著顏色,在夜色中顯得格外迷人。由於登塔要收費,我們只在塔下拍了幾張照片便打車回賓館休息了。

這天具體費用:

早餐: 14/2人

嘉峪關關城套票 120/人

2天包車 75/2人

晚飯 54/2人

打車 14/2人

水,杯面等 20/2人

八一賓館 140/標間


精選遊記: 嘉峪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