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作者: jackylui

導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廣東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廣東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廣東人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在冬至,沒有長假期,沒有春節那舉國興騰的、喜洋洋的、歡欣異常的氣氛,但廣東人會在這一天極大鋪張,舉家團聚的朝拜祖先之余大魚大肉的吃一頓,以祈求來年 ...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廣東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廣東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廣東人心目中的地位。

雖然在冬至,沒有長假期,沒有春節那舉國興騰的、喜洋洋的、歡欣異常的氣氛,但廣東人會在這一天極大鋪張,舉家團聚的朝拜祖先之余大魚大肉的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萬事如意!雖然時至今日,該節日的氣氛沒以往般濃烈,到了下一代可能當冬至只不過是個節令而已,但起碼冬至在我的心中卻是留下了銘記。

老媽是個老傳統的廣東人,每逢傳統節日都會炒些大魚大肉的菜肴朝拜祖先,對於冬至,她更是重視,在這天,她不但做些大魚大肉的葷菜,還煮些素菜,湊夠九碟菜肴,整整齊齊的排放在桌上,還加上生果、燒酒還有自家做的點心等等,用來朝拜祖先。

我自小喜愛冬至這個節日,不是因為這天大人對小孩子和藹可親,不是因為這天一家團聚,更不是可以大魚大肉的吃一頓,而是可以在這一天可以吃到多款老媽親手做的點心,老媽會做的點心品種繁多,且味道一流,蘿蔔糕、糖金糕、芋頭糕、發糕、角仔、糖環等等,而她做的“油TEI(讀音)”更讓我百吃不厭,該點心有多種做法,味道有淨面粉的,有帶餡的(那餡又可分多種材料,有甜的,有鹹的,有肉做的,有素做,有肉類和素菜類混合做的等等)、有充氣的、有蒸的、有油炸的,多不勝數。

我對那油炸的的鹹“油TEI”更是酷愛異常,每逢冬至來臨的前一晚,我就守在家看老媽做那油炸的鹹“油TEI”:她把面粉拌和好,再把預先做的的肉粒、蝦干、香蔥粒等材料倒入面團,再大力來回的拌和,直至她認為OK的時候(這就看經驗了,這程序對該點心的味道影響蠻大的),再把那滲合了上述材料的面團逐一捏成小塊,再逐一壓成扁圓形,然後往鍋內倒入大量的食油,大火將油燒至翻滾後將火苗調至中小火,將那扁圓形的面團幾個一次幾個一次地放進那翻滾的食油中,任其在油中翻滾、膨脹甚至綻開,直至其略呈金黃色、將熟的時候就迅速把其撈起,那尚余的熱氣剛好將其烘熟,那撈起的時分要掌握得好(我也試撈過,但每次的成品的味道及不上老媽親自出馬的,看來經驗決定一切呀),早了會不熟透,晚了會令其外皮焦黃,使口感大打折扣。我待其熱氣稍減,就迫不及待的抓住放入口裡,嘩,外皮脆生生的,內裡卻是松軟松軟的,給人兩個截然不同的感受,那些材料的香味滲和到面粉裡,使面團香氣四溢,味道絕極了,一口氣吃它幾個才能停下來。

還有另一樣食品使我念念不忙,就是湯圓。我們老家的習俗。在冬至當天的中午,是做湯圓,一家人一齊吃了,以示團圓。那湯圓跟超市賣的差不多,但卻是自家做的。老媽先用熱水將面粉拌和好,再將其捏成一小塊一小塊的,一家人圍著桌子,大家動手將那小小的面團用雙掌將其搓成圓圓的湯圓,我們技藝差些的,一次只能搓一個,有時還將面團搓得雖圓但有裂口,那時候就需要老媽將其執拾成渾圓的了,老媽一次能在雙掌間搓兩個,還試過三個呢,但速度較慢,我那老外婆才厲害,不但能同時搓三個,且速度比我們還快呢!湯圓做好了,就開始煮食了,將鍋中的水燒開,放進湯圓,再加大火勢,待湯圓將熟時,再將先前已炒至將熟的材料(如魚餅、肉餅、蝦米、腊味粒、香菇粒、蘿蔔條或菜果條等)倒入,將其煮熟。嘩,香氣四溢,味道棒極了,我就愛專門執拾那些材料來吃,反而湯圓就少吃了,那些湯水更是令人叫絕,吃得肚子渾圓渾圓的才作罷。


精選遊記: 深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