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再探望一次———10月末一周的世博園。(上)

作者: binren60

導讀9月初陪女兒去了一次。那天尚未從1日的台風中緩過來,所以觀眾數只有20來萬。主要是陪著看以前去過又值得推薦的館,新看的就沒幾個,留有印像 的是:印尼館,入口處的男聲樂隊和出口處的室外餐飲熱鬧得很;新西蘭,進門時那塊被流水輕撫的大綠玉石溫潤到了心底;丹麥館,盤旋而上再急衝直下的自行車一直圍繞著那座安靜的小美人魚。因為體力不支,很早就回來了。 ...

9月初陪女兒去了一次。那天尚未從1日的台風中緩過來,所以觀眾數只有20來萬。主要是陪著看以前去過又值得推薦的館,新看的就沒幾個,留有印像 的是:印尼館,入口處的男聲樂隊和出口處的室外餐飲熱鬧得很;新西蘭,進門時那塊被流水輕撫的大綠玉石溫潤到了心底;丹麥館,盤旋而上再急衝直下的自行車一直圍繞著那座安靜的小美人魚。因為體力不支,很早就回來了。當時曾想,經歷了春、夏和金秋,也許個人的世博之旅至此就打住了,浦西那些館一直沒去的遺憾,日後也許會常常想起。

周一,25日。鄰居說樓下的黃牛世博票只賣到60元了。有這樣的好事?我真孤陋寡聞了。一張平日票可以換兩張最後一周指定日的夜票,這樣豈不是比一場電影還便宜?再何況世博會的精彩又豈是一場電影可以比的?當即去買了一張,打電話問老同學有沒有興趣,G慨然允許,於是下午3點興衝衝前往。

魯班路一號門換票。黃牛比觀眾還多,真是長見識。那張票遞進票窗口時,我真擔心會“滴”的一聲叫,那位老兄別坑我啊。結果沒遇險。兩張夜票遞出來,G和我都面露喜色。穿過空蕩蕩的預檢、安檢區。4點半過閘機時,我想到此刻世博官網上的“即時觀眾數”曲線正往上一翹。
G要乘船去浦東,我就留在浦西,於是約好閉園時打電話碰頭。

近處的日本產業館、足跡館和博物館是我的目標。之前對東洋國一直很抗拒,現在臨近收官,就感受一次他們的文化吧。排隊不短哎。回來後得知全天只有31萬,只及前一天的四成,但就是強者恆強,弱者更弱,足跡和博物館真的是門可羅雀,產業館這裡就熱氣騰騰。問明了晚上9點許截止排隊,馬上乘龍華東路線巴士奔赴城市實踐區,在終點。車上望窗外,與熱鬧的A、B、C區相比,好像是行駛在郊區滬閔路,左邊似黃昏的鄉野,右邊的石油、通用、航空等館仿佛就是梅隴、莘莊、顓橋、北橋一個個鎮,繁榮得很,卻不想下去,也是沒時間。到終點,是一座架空木橋,兩頭都是案例館。我不知道參觀進度會如何,就過橋,想先解決裡面一塊。眼前是一很精致的廣場,有漂亮的街燈和花壇,行人卻寥寥。進入左手邊的第一聯合案例,先是利物浦。解說員上來就說該城有利物浦和埃普敦兩支球隊,大意是城市的全部生活都圍繞著同城德比而展開。接著戴3D眼鏡看電影,片子很普通,甚至立體畫面裡的一件件人、物 仍是一個個平面。出影院獲贈一枚城市徽章,還是頭一次獲此禮遇。下面還有裸視3D視頻體驗,足球射門體驗等。小賣部的商品確已全線打折。聽一位國人與英人在閑聊,原來利物浦離曼切斯特和蘭開夏郡都不遠。 // 轉過有威尼斯。沒有人講解,看得就不知所雲。幾個意國姑娘聚在一起談天,給她們拍一張照獲准後,還送了一本記事本和筆。於是我蓋了第一個章,在記事本上。 //一個印度的本地治理館無人光顧。 //杭州和蘇州,感覺蘇州做得比較對上海人的心思。杭州就潦草些。但兩者都屬於啃老族,全部展示僅止於祖宗留下的那點遺產。 //出第一聯合案例,有一棟4層樓房,是大漢堡區案例。暮色中,又起了風,竟然找不到入口。後來進去也是連著幾個展室會見不到人。內容風格和展示手段倒是和德國館水平相當,有一些關於工程方面的介紹,問題是沒有人告訴你那些圖片、實物、視頻和德國字後面要表示的是什麼。那台自拍機,拍得的照片第一時間就上了前面的笑臉牆,但旁邊沒有人與你分享,或推搡,只有你自己一個人玩。樓下的蓋章人說,即使是103萬觀眾數峰值,那天這裡也相當安靜,不知道館方對此是喜?是憂? // 接著去沙特的米納帳蓬城。為妥善安置數百萬朝覲者付出的努力是艱辛的。照片中,在洶湧浩瀚的人海裡,朝覲地只是一粒礁石,瘋狂,可怕。航拍的立體分流工程,介紹說有中國工程力量介入。出館時贈送一顆魔方,聽說有水晶石鎮紙送的呢。 //法國的羅-阿大區同樣是看得不明就裡。門前的幾方玫瑰園,在夜色中沒法看出嫵媚,那位專程來上海世博打理這裡的花匠電視裡介紹過多次了。 //澳門的德成按,我弄清了一個問題:怎麼金庸和這當鋪扯上了?原來是澳門區政府把個德成按做成了博物館,樓上有空房,就在此設立了金庸圖書館,以紀念金庸的第一本小說的靈感是在澳門時迸現的。 //寧波滕頭,一個鄉鎮辦館不容易。自然是蛙鳴蟲吟田頭小景。看到有成捆收下的稻子摞在牆邊,回來後知道下午正好在開鐮收割。那個躺在地上仰天看電影就免了。 //西安大明宮和滬上生態人家,看了外牆。 //一個楓葉國的什麼館,大致看明白是介紹各種木材,做成櫥櫃,還有最近的冬奧會的領獎台。 //倫敦的零碳館,是兩幢由天梯連著的樓,外牆有綠色植物和太陽能板,屋頂有許多通風窗。裡面有許多創意展示,每一項都盛放在一只打開的皮箱裡,幾十只。這種方式,大概是要表示創意和好的解決方案是可以流動的,而且隨時可以打開。豐富的內容多少彌補了些對面其國家館裡的缺乏。 // 體量最大的樓是馬德裡,又像西班牙館用藤編一樣,這裡所有的窗戶都用竹制百葉窗。裡面也堪稱精美,有兩個樓層之間的一面牆上居然掛著17世紀委拉斯愷支的巨幅《宮娥》圖,觀者被告知是真跡,隔著中庭憑欄欣賞,效果似乎剛剛好。底層大玻璃櫃裡放著一尊巨大的足球歐錦賽獎杯,不知道是不是真品?樓外還有一處布蓬的多棱筒形設施,被稱為空氣樹,媒體上報道多次了,人們可以聚集裡面看四面的投影,或彈唱聚會,所有的電能來自於設施頂上的風輪發電。

差不多9點了,趕回日本產業館去。一路上各展館流光溢彩,我卻因為走路太急,拉傷了膝蓋。到了產業館,正好排隊區在收尾,商量也是徒然。那就看足跡和博物館吧。沒想到那兩個館已經閉門謝客,連燈光都不見。都是在9點半。難道之後的都成了垃圾時間?暈暈乎乎又乘上巴士再去終點站實踐區,把個第二聯合案例館跑動中看了一圈,計有蒙特利爾和不萊梅等5家,內容卻不記得什麼,簡直一頭霧水。這一折騰,左腿疼得幾乎不能動了。坐著吸煙歇息,浦東G那頭電話來了,說也是在9點半,差不多都打烊了,不過戰績不錯,拿下了日本韓國兩大館,還順手捋了一些小館。相約在浦西出口處等。大約10點半時出的園。

一路上兩人交流。我覺得案例館就這樣。被媒體吹神了。應該是比浦東的冷門館好些,但沒法與那些熱門館比精彩。有錢的國家,或者說有點關系,比如友好城市什麼的,就可以在國家館之外再單獨設城市館,其中一部分會著重介紹某一主題,適合專業人士或政府官員去踏訪,另外一些就是萬花筒,好比其國家館的溢出,這一類是可以看看的。

忘了說在漢堡館吃了一份特餐。經過餐廳是被設計好的,也是因為那位侍者衝著你燦然一笑而臨時起的意。88元。除了一杯黑啤可以,其余盤子裡一只面包,應該是出爐24小時了,咬不動;三根香腸,兩頭切開在油裡加熱後呈樹狀,只有鹹味並不鮮;一堆酸菜,懨懨的,沒法和我們的泡菜和酸辣菜比;三小點調味醬,不知道是什麼。如果椐此就認定德國餐飲不過如此,我想不應該會如此。進餐時有侍者送過來一份小禮物,紙盒裡一只迷你型不鏽鋼鍋形的定時器,在廚房備膳時可用。我很高興,不是因為我正好需要,也不僅是小東西做得很精巧,是被德國人會在你進餐時把禮物送到你桌邊的誠意所感染。直到臨離開時,我才忽然想起我是會幾句簡單德語的,於是 “Danke!Danke!Vielen Danke!” “Deutsch-land,維特琴!”連珠炮一樣迸出,弄得那幫德國佬都笑了。

10月27日寫。



世博文化中心看世博花園。



世博文化中心看9月裡的沙特。



安徒生童話裡那顆珍珠。



意大利的樂隊。



羅-阿大區館前,夜色中的玫瑰園。



麥加朝覲。



滕頭村的婚嫁。



葡萄牙的游客塔,放倒了一輛貨車就可以運。



馬德裡的空氣樹。



德國侍者。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