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佛都-琅勃拉邦

作者: lilyaliband

導讀不曾想到,崇山峻嶺之間,湄公河流經的一小塊平地,居然是老撾第二大城市琅勃拉邦, 更想不到,它有著千年的歷史,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城。 從飛機上俯瞰,大拇指形狀的琅勃拉邦市,各式建築和綠樹交相輝映,沒有一幢超過三層樓,更不見高樓大廈的蹤影。。。。。。 老撾是佛教之國,琅勃拉邦更是佛教中心,僅寺廟就有600多座寺廟,這裡的居民中近10%� ...

不曾想到,崇山峻嶺之間,湄公河流經的一小塊平地,居然是老撾第二大城市琅勃拉邦, 更想不到,它有著千年的歷史,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名城。

從飛機上俯瞰,大拇指形狀的琅勃拉邦市,各式建築和綠樹交相輝映,沒有一幢超過三層樓,更不見高樓大廈的蹤影。。。。。。

老撾是佛教之國,琅勃拉邦更是佛教中心,僅寺廟就有600多座寺廟,這裡的居民中近10%是和尚,常能看到他們身披黃色袈裟,行走在街角的身影;市區的馬路上,接踵比鄰的千年古剎有300座之多,這恐怕在全世界也絕無僅有。

印像最深的是香通寺,它有東南亞第一寺之稱,建於1560年,約二層樓高,寺頂特別引人注目,用青灰色的瓦片疊了三層,每層頂尖向上,頂尖和廟身都是用金色鑲嵌。寺內8根粗大的支柱上用黃金刻的圖案,後面是金光閃閃的佛像和光輪覆蓋的頂。日出或日落時,在太陽的直射下,香通寺顯得富麗堂皇,又有點神秘。

邁佛寺建於1796年,頂上覆蓋著火紅色的瓦片,遠遠望去特別顯眼, 而頂尖和柱子都是用金來鑲嵌。維遜寺則是另一種風格,建於1812年,卻在1887年被大火焚毀。現在看到的是後人模仿原始建築重建的,入口處的台階是白色大理石,廟身的顏色以金黃色為主,白色鑲邊,廟頂是白色,頂尖則又是金黃色。這些寺廟內的壁畫很有看點,畫面色彩斑斕,人物形像豐富,表情悲壯起伏,這裡講述的是幾個世紀前的慘烈故事,令人浮想聯翩。入廟參觀前先脫鞋,這是當地的風俗。

此外,去山裡看瀑布,騎大像,租船游湄公河,溶岩洞等也是這裡很受歡迎的旅游項目。

十月的琅勃拉邦,晴空萬裡,陽光燦爛。雖說旺季還未到來,卻已有不少游客,中國,日本或韓國的游客大部分是自助游; 還有些歐美旅行團。在這裡,大家不知不覺地放慢了腳步,走走停停,參觀寺廟,逛逛市場,看看皇宮博物館,到特色小店挑選些商品,再拍上幾張照,或坐在咖啡館裡讀書,喝杯咖啡。享受一下簡單生活的美好。

手工紙品,銀器和絲綢是當地的特產。紙品店裡所有的信紙,信封,筆記本和紙燈都是手工制成,還鑲嵌了鮮花,漂亮又浪漫;有些筆記本的封面,或燈的罩面畫著特別的圖案。

這裡有許多銀器店, 其中正對著湄公河的一家店,裡面的銀器與眾不同,做工精致,款式新穎: 銀罐上的大像雕刻栩栩如生,以國花雞蛋花為造型的戒指充滿創意。店主介紹說他的父親是皇宮的銀匠,曾為皇後制作銀飾品,店堂裡掛了他父親在皇宮時的工作照,以及美國一家報紙介紹該店的文章。他還帶我們參觀了後面的作坊,展示了制銀技術。

雖然琅勃拉邦地處偏遠的山區,但這裡手工生產的絲綢圍巾,枕套,靠墊套款式別致,色彩和圖案浸透著老撾的風格,質量也堪比香港,東京,上海等地的產品,游客們來此都是批量購買,除了因價廉物美外,民族特色也是一種時尚呀!

黃昏時分,琅勃拉邦拉開了夜市的序幕,幾百家商販開始搭棚,鋪地,擺上紡織品,銀器,木雕,紙制品等,點上燈靜靜地等候游客的光臨。天黑之後,夜市裡人來人往,燈火通明,游客們吃過晚飯都會來這裡逛逛,玲琅滿目的商品產自老撾各個少數民族,質量保證,價格公道。游客們多是來了再來,買了再買。

這裡的小商販們非常樸實,從不亂喊價,也絕不讓你隨意砍價。我們看見有個地攤上的棉質背袋非常漂亮,繡滿了蒙族的生活圖案,老板是個十四,五歲的蒙族小姑娘,她用計算機敲了4,000 老撾幣,我們還價3,000, 她和另外二個小姑娘嘀咕一下後,討價3,800, 我們說3,200,她不慌不忙地笑笑,遞給我和先生一人一顆糖,又敲了3,500. 我們樂了,從沒見過這麼可愛又會做生意的小老板, 成交!

琅勃拉邦的民風淳樸,當地人禮貌善良,說話輕聲細語;無論在街頭巷尾,還是餐廳集市,沒有人互相吵罵或打架;百姓們自力更生,豐衣足食,居住條件寬敞,家裡冰箱,彩電等現代化設施應有盡有。晚上睡覺不關門,也沒有小偷。這裡有許多餐廳,酒吧,咖啡館和按摩SPA,但沒有賣淫和吸毒的,也沒有討飯的。

我們遇到一隊從成都來的自駕游客,約七,八輛車,十幾個人都是親朋好友來此渡過國慶長假; 還有一隊從昆明開車來的游客, 他們說這已是第二次來琅勃拉邦,喜歡這裡新鮮的空氣,悠閑的生活,還有當地的美食。

另外碰到來自北京的一對夫妻, 二人都是白領,利用長假先游吳哥窟,再到琅勃拉邦,只為享受難得的寧靜和懶散;還有一對從深圳來的80後戀人,在琅勃拉邦住了一個星期,每天讓船夫帶他們過湄公河,去對岸探尋少數民族村和溶岩洞,拍了大量照片, 頗有獵奇探險的味道。

還有許多老外在此定居。曾在英國皇宮擔任侍衛的亨利,來此8年,他和法籍老撾太太各自經營著一家酒店,生了二個兒子;幾個來自英,法,美等不同國家的年輕姑娘,合資開了一家紡織品店,一家西餐廳,4年下來經營得有模有樣;“大像”是這裡最好的法國餐廳老板是個五十開外的法國人,長得有點像迷你號大像,餐廳以美味,新鮮,創意而享譽琅勃拉邦;有位年近半百的女士,來自美國,在琅勃拉邦小學教英語,今年已是第6個年頭。琅勃拉邦最吸引他們的,是生活簡單,精神豐富。他們都一致希望能這樣生活下去。

老撾是著名英國搖滾樂隊Rolling Stone 的主唱Mick Jagger最喜歡的國家之一,Mick是琅勃拉邦的常客,今年9月還到此住了一個星期, 他稱之為回歸自我的精神之旅。

呂羿華

2010-11-18









精選遊記: 琅勃拉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