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MZ一日游的流水帳——再訪板門店

作者: shairmao

導讀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屬於韓國這一側參加板門店觀光的限制37國之一。我不肯死心,翻來覆去,翻來覆去地查,終於得到了可喜的答案:原來限制不等同於禁止,只需提前一周通過旅行社向聯合國軍司令部(UNC)提出申請,便可隨團出行。(參考資料,板門店觀光禁止7國為:北朝鮮、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古巴、利比亞) 在韓國觀光公社的網頁上隨便選中一� ...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屬於韓國這一側參加板門店觀光的限制37國之一。我不肯死心,翻來覆去,翻來覆去地查,終於得到了可喜的答案:原來限制不等同於禁止,只需提前一周通過旅行社向聯合國軍司令部(UNC)提出申請,便可隨團出行。(參考資料,板門店觀光禁止7國為:北朝鮮、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古巴、利比亞)

在韓國觀光公社的網頁上隨便選中一家國際文化Service Club,發出Emai後不到1小時就答復預訂成功。出發當日提前20分鐘到櫃台上交了錢就可以走人,手續簡潔得出奇。

這天一大早出門,直奔Hotel Lotte6樓的國際文化Service Club櫃台。實際上所有前往DMZ的旅行團一律從Hotel Lotte出發,代理這個項目的KTB、中央高速觀光、板門店Travel Centre等等櫃台全在同一個樓面。路線一樣、收費一樣,還互相轉來轉去,通過哪家訂都沒什麼區別。我報的是第三隧道/板門店的一日游,交了12萬w後拿到車號和座位號,直接下到2樓的停車場上了巴士。

比預定出發時間8:30略微遲了一點,巴士終於開動起來,行駛在“自由之路”上——就是首爾通向板門店地區的約80公裡長的公路。導游一路為大家介紹朝鮮戰爭爆發的經過:“1950年6月25日,那天是星期天。大家在星期天的凌晨四點一般都在做什麼呢?對,還在睡覺。就在韓國人民還在平靜的睡夢中時,蓄謀已久的北朝鮮開始發動攻擊……”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很快出了市區,公路有一段時間緊是貼著臨津江的南岸,沿著江畔是延綿不斷的鐵絲網牆和一個接一個的武裝崗哨。回程時我更加仔細地觀察,看到除了崗哨還有偽裝物覆蓋下的坦克。可惜車速太快,拍不下清晰的照片。也可能正是為了防止亂拍照造成情報外泄才故意開得這麼快。公路是質量很好的來回八車道,導游介紹說是按照可供小型戰鬥機起落的標准建造的。我不禁去回想從平壤通往板門店的公路,肯定是不能夠當作飛機跑道使用,再說朝鮮真的有戰鬥機嗎?

第一站是都羅山火車站。目前還只是京義線最北端的終點,但進入車站後第一眼看到月台上方標著的“平壤方面”,不禁激動了一下子。從首爾方向開來的列車每小時一班。無論韓國人還是外國人都要先在前一站臨津閣辦理申請手續,否則是不允許出站的。

再往前1.8公裡就進入朝鮮了,17公裡後是開城,205公裡後是平壤。2002年,都羅山火車站建成;2003年,中斷半個多世紀的京義線和東海線鐵道重新連接起來;2007年5月17日,兩列火車分別從南方的汶山站和北方的金剛山站開出,相向駛過三八線軍事管制區,到達對方的開城和豬津,完成時隔56年的第一次試運行;然而僅僅一年半以後,隨著最後一列貨運列車完成當天的運輸後返回韓國都羅山火車站,韓朝之間的鐵路運行中斷至今。

(看到有韓英日漢四種語言版本的都羅山火車站介紹中說道:“……當韓國鐵路與西伯利亞鐵路、中國鐵路相連時,歷史重新賦予都羅山火車站使命——駛向大陸的始發站,在不遠的將來我們期望韓國上升為東北亞物流中心國的那一天。”深受震動。實業家的眼光韜略實在不是我們這種除了婦人之仁愛之外啥也不懂的草民可以相比的啊。)

都羅展望台

是沿DMZ一系列展望台中的一個。配了許多投幣望遠鏡,天氣好的時候據說可以看到開城的金日成塑像,但是距離5米的地方劃了一條線,不可越線向朝鮮方向拍照。我對朝鮮沒有那麼強烈的好奇心,就省了500w,光聽聽導游解說如何通過高架電塔的顏色分辨韓國和朝鮮的地界。這裡是和頭戴UN頭盔的韓國軍人親密合影的最後機會了——到了板門店居然有規定和軍人合影必須空開一米以上距離。況且DMZ的軍人個個高大挺拔,儀表不凡,剛才進入統一大橋哨站被檢查護照時就已經見識了。導游介紹說韓國服兵役的時候先通過身體檢查分為六個等級,能夠派到DMZ來服役的全都是一等二等。

第三隧道

據稱70年代朝鮮在邊境非軍事區的地下共挖了至少6條隧道准備南侵,到1990年為止已發現四條穿過三八線的隧道,其中第三隧道是最接近首爾的。下面是堅硬的花崗岩層,又為了不被聽到作業的聲音只能在刮風下雨的時候偷偷挖掘,所以進展緩慢,挖了好幾年。結果卻因為朝方的工程師叛逃被全部揭發出來。想想真是心酸:花了那麼多心血人力,結果是為敵方挖了一個觀光景點兼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把包和照相機全部寄掉,戴好安全帽,先乘坐獨軌纜車斜著下到70多米深的地下,然後就是哈著腰,跟著導游在滴水的隧道裡鑽來鑽去,時不時聽到安全帽撞到洞頂時的悶響和緊隨其後的叫痛聲。聽她一一講解:證明隧道是由北向南掘進的炸藥扦眼的位置;朝方為了假裝是挖煤礦挖錯了方向,在花崗岩壁上塗抹煤灰的痕跡;當年韓方從地面打了許多中空管下來,發現了第三隧道所在的那一條管子的所在,等等。隧道的盡頭被鐵絲網攔起來——到接近韓朝分界線的地方隧道已經被炸掉,永久封閉起來了。

不過經過自己親身鑽過一回後,感覺韓方所稱的“通過這條隧道每小時可調動三萬兵力”有點誇大其詞,每小時3萬人=每分鐘500人=每秒鐘8人。就憑這寬2米x高2米的空間?

中午導游領著只報了DMZ第三隧道半日游的隊伍先走,其他下午還要參觀板門店的人在臨津閣的一家小飯店一邊吃牛肉火鍋一邊等下午的導游前來認領。接上頭之後就近參觀。臨津閣距離軍事分界線還有7km,是韓國普通老百姓能夠隨意出入的最接近朝鮮的地方。經過申請能夠到都羅山站,但DMZ地區平民就不被允許進入了。景區由北韓紀念館、統一公園和各種紀念碑組成。還陳列有朝鮮戰爭中使用過的飛機坦克。有一列據說是1951年京義線中斷前最後一列從北方開來的火車,在此一停就是半個多世紀。 

作為一個景點,臨津閣對我們來說缺乏驚喜,但對於那些親人離散,特別是原本出身北方的韓國百姓則意義重大。想像一下你已經可以自由地去到另一個大陸,到地球另一端的國家。可唯有自己的故鄉卻再也回不去了。只有從臨津閣用望遠鏡看一眼北方的土地,在這裡的望拜壇遙祭在DMZ那一邊的故鄉和親人。

望拜壇後面還有一座自由之橋。冠以“自由”之名是指1953年7月27日休戰協定締結後,12773名戰俘高呼著“自由萬歲”由這座橋奔向大韓民國的國土——反正導游是這麼說的,我很懷疑。50年代李承晚治下的韓國和朝鮮一樣是獨裁高壓,恐怕誰也不比誰更自由多少。另一個名稱是Cow Bridge:1998年現代集團創始人鄭周永分兩次親自趕了1000頭牛援助朝鮮,是為“牛群外交”。為了讓牛群通過特意自費重修了這座橋。不過我們的導游還要特意強調一句:“這1000頭牛啊,到今天已經一頭也沒剩了。要麼死掉了,要麼被吃掉了。”我還是忍不住腹誹:就算真的會對已經送出去的1000頭牛一一作跟蹤調查,1998年的牛過了12年後死得差不多了好像也不是很稀奇的事吧。

根據新的車號找到下午要乘的巴士,發覺自己被轉包給KTB了。13:45出發,導游在遠得我看也看不到的前方拿了張彩頁出來,指著上面的照片又開始解說起來:“請大家看一下這兩張照片。眾所周知朝鮮的人們都是很瘦的,可這兩個朝鮮人卻很胖。他們就是金正日和他的兒子金正恩。大家知道金正日已經確定金正恩為自己的接班人了……”吧啦,吧啦吧啦吧啦。

在車上就讓每個人都簽了《訪問者宣言書》,也就是生死狀:“在板門店共同警備區可能發生不可預見的事件,美利堅合眾國及大韓民國無法保證訪問者的人身安全。對由敵方的行為所造成的傷害或死亡,一概不負責任”。簽下去以後就算死了也不能抱怨——雖說死人本來就沒法抱怨,但簽這種東西總歸心裡有點別扭。大多數人苦笑一下很干脆地簽掉了,還有人橫看豎看地研究了半天,再不情願還是不簽不行。

上午我們去的算是DMZ(Demilitarized Zone 軍事分界線南北各2km範圍內的非武裝地帶),接下來進入的則稱為JSA(Joint Security Area共同警備區,即以板門店為中心周圍直徑800左右圓形區域)。又是一路通過重重關卡,先在Camp Bonifas——聯合國軍距三八線最近的一個美國陸軍支援團營地的一棟建築物前下車,進去看一段介紹JSA為何產生的錄像。對這段歷史已經學習過無數遍,聽來毫無新意,看得幾乎睡著了。從錄像廳出來在門口以聯合國軍各國的旗幟為背景拍了張集體照——如果接下來真有個三長兩短的話,這就是我活著在世上留下的最後影像了。

大家按要求把隨身行李留在原來的車上,照相機也要除去套子光著拿進去。手機更不須說,老早就要求關機了。換了軍區的巴士,由一輛吉普在前面引路,彎彎曲曲地開了一會兒就到了“自由之家”。給每人發了一個帶聯合國標志和編號的“UNCMAC GUEST”胸卡,大家按英語組和日語組分開,像小朋友一樣兩個兩個排好隊被領進去。穿過“自由之家”馬上就看到軍事分界線上幾排熟悉的南北向藍白色平房,對面就是那幢土黃色的樸素建築“板門閣”——真懷念啊。

英語組先進入中間那一棟雙方共有的會議室,日語組就等在原地拍照。進來前就被反復教育對著北方指指點點或者揮手喊話不可以,,打V的手勢不可以,超過台階拍照不可以,蹲下來把屁股衝著朝鮮方更不可以……規矩比朝鮮那邊還多。結果所有人都只得以差不多的姿勢和角度拍了“板門店到此一游”照。對面一個人民軍端著望遠鏡,意思意思地對我們瞄幾眼就回去了。

剛剛拍了5分鐘英語組就出來了,馬上換日語組進去。

從這一刻起,偶正式成為從南北兩個方向都進入過板門店的人啦!四下打量了一會兒,才確定這正是三年半以前自己進入過的同一間軍事停戰委員會會談場。現在我們進來的這一扇門就是當年由兩名人民軍守衛不讓游客接近的那扇,左邊有一個立式空調,牆上的鏡框裡是聯合國軍各參戰國的國旗。而當時從北方進來的門,現在有一個韓國士兵擋在前頭——和在外面站崗的士兵一樣的裝束和站姿:深綠色制服、鋼盔、墨鏡,兩手握拳,兩腿分開齊肩,身體微微前傾,仿佛正蓄勢待發。戴墨鏡看似很嚴肅,還有一點神秘感,其實也可以理解為年輕士兵在不得不面對游客把自己當動物園的猴子一樣地圍觀時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導游向我們強調為保障安全不可以靠近,更不能走到這位士兵的身後去。鄭重其事,說得好像一旦走過去就會有朝鮮人民軍突然跳出來搶人一樣。

幾乎沒有講解,抓緊分分秒秒與另一位站在中間分界線位置上的韓國士兵合影拍照,每個人都輪著拍過一張後立刻宣布結束,像趕鴨子一樣把大家趕出了會談場。

本以為最後會像朝鮮方一樣,領大家上“自由之家”的二樓俯拍軍事分界線全景。誰知就這麼出來後押上大巴直接開路,整個過程充其量只有一刻鐘,主菜就算上完了。

——南北兩方的板門店觀光體驗比較:韓國這一邊的拍照限制更多,時間更短,行動更加不自由,講解更少,而且比起朝鮮方面生怕游客逃到南方,似乎韓國更加害怕我們逃到北方去。

大巴調了個頭,又可以看到軍事分界線的全貌了。瞥見方才還像木雕泥塑一般站立不動的士兵已經在輕輕松松地收隊往外走。原來站崗也就是站游客來時的那麼一小會兒。

沿邊界線韓方一側公路行駛了一小段。不遠處的右前方有一座跨越南北界河的木橋,名曰“不歸橋”(Bridge of No Return),距對岸朝鮮的地界不過30米。“不歸”的意思是1953年雙方在此交換10萬俘虜,被俘人員一旦選擇了自願遣返往南方或是北方,經過這座橋就再也不能回頭。雖然具有這樣的歷史意義,但畢竟也就是隔著車窗看幾十米外一座破破爛爛的橋而已,拍成照片也毫無美感可言。

1976年的“斧頭事件”現場。有關事情的前因後果、誰是誰非雙方各執一詞,總之的群毆結果是美韓方有兩名美國軍官一個被打死一個被奪過去的自己的斧頭砸(不是砍)死——年輕人的蠻力真是嚇人,朝方死傷情況不詳。最後美國動用了幾百人的部隊外加韓國特種部隊掩護,外部則是戰機、航母進入2級戰備狀態,擺出隨時准備開戰的架勢終於把原來要砍的那棵白楊樹給砍掉了,還順便搗毀了4所位於軍事分界線南邊的朝鮮哨所泄憤。自此以後共同警備區名存實亡,被完全劃分開來禁止雙方軍人接觸。而當年的械鬥傷亡現場居然成為了一個景點,像祥林嫂一樣日復一日地述說著30多年前的朝方野蠻暴行。導游還非要慫恿我們透過車窗向著這塊什麼也沒有的空地上一個圓圓的、灰不溜秋的,也不知道是樹墩還是紀念牌的東西拍照。

行程到了最後,車子開到一個小小的紀念品商店門口,放大家下來買買土產,同時換回原先的KBT巴士。接受了一整天的宣傳教育,所有人都感到一下子輕松很多,興高采烈地開始挑選帶有JSA標志的T恤和帽子。之前就算多少感到過一點心情沉重,那些統統留給韓國人和美國人好了,作為游客只須帶走可以向親友吹噓的談資——自己曾來過板門店這個由冷戰留下的全世界最詭異的主題公園(引用《國家地理》的措辭)。在土產店逗留的時間與之前的參觀相比著實寬裕,以至同行的幾個台灣游客還拿前一陣子香港的阿珍事件打趣,說是不是買得太少就不讓走了。

後記:晚上的新聞報道,當天下午5:26,就在我們離開幾十分鐘之後DMZ地區發生了短暫交火。朝方士兵先不明原因地向韓方開了兩槍,韓方立即回敬三槍,所幸雙方都沒有人員傷亡——何苦來呢?

為明天就要在金剛山舉行的時隔13個月的韓朝離散家屬中秋會面,增添不和諧的音符。











精選遊記: 首爾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