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源紀事

作者: skyskywindy

導讀天目山,古時又稱“浮玉山”,億萬年前,杭嘉湖平原是一片汪洋,天目山隨海沉浮,故名。因地殼運動,陸地凸現,遂成“江南古陸”。天目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山內奇峰怪石林立,深溝峽谷眾多,地貌復雜多變,植物區系古老,生物種類繁多。公元前二十一世紀,東天目山東南麓生活著一個原始部落。其首領叫防風氏。傳說,防� ...

天目山,古時又稱“浮玉山”,億萬年前,杭嘉湖平原是一片汪洋,天目山隨海沉浮,故名。因地殼運動,陸地凸現,遂成“江南古陸”。天目山處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日照時間長。山內奇峰怪石林立,深溝峽谷眾多,地貌復雜多變,植物區系古老,生物種類繁多。公元前二十一世紀,東天目山東南麓生活著一個原始部落。其首領叫防風氏。傳說,防風氏是巨人,曾隨大禹治水有功,後禹王在會稽召集部族首領時,防風氏遲到,被禹王誅殺。防風氏死得多少有些冤,但不管怎樣,他死了。他留下來的只有關於他的傳說和龍須峽谷溪中一只大大的腳印。

公元前八世紀的某個雨季,傳說中活了八百歲的人瑞彭祖到了龍須峽谷中隱居。據說他深諳養生之道。龍須峽谷確是修身養性的好地方。他是高人,來去飄渺,龍須峽谷中自然沒有他的蹤跡可尋。

公元六世紀的某個夏天,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隱居西天目,因回訪龍須庵住持到了龍須峽谷,在邊走邊賞景時,不慎把裝經的包裹跌落溪邊,以致浸濕了經書。他只好將經書分攤在一塊岩石上晾曬。後來此塊岩石就被叫做“曬經岩”。梁朝和南朝所有的朝代一樣曇花一現,昭明太子也很快被淹沒在歷史的霧靄中。

公元八世紀,某個薄霧的清晨,詩仙李白至龍須峽谷尋訪隱居在此的老朋友溫處士,及至仙人台,仍不見溫處士的蹤影。山民告訴李白說,處士已與其兄一起成仙。李白望著雲霧繚繞的仙人台,嘆息一聲,既羨慕又無奈地離開了龍須峽谷。成仙後袖帶飄逸的溫處士與其兄永遠生活在傳說中了。

公元十世紀的某個冬天,吳越國王錢鏐至龍須峽谷尋訪隱者未果,登上馬尖崗,向東眺望正在興建中的杭州城,躊躇滿志。然而他終究只能“一劍霜寒十四州”,推行“保境安民,休生養息”的基本國策。吳越國遠去了。

公元十四世紀初,元代高僧高峰原妙在龍須峽谷參禪悟佛,為時九年。在此期間,他在龍須庵的基礎上建造了龍須禪寺。高峰原妙被江南百姓稱為“江南活佛”,可見其佛學造詣之深。

許多年過去了,人們似乎忘卻了龍須峽谷,只有龍須禪寺的香火依舊升著裊裊青煙,只有當地的山民依舊在龍須峽谷中砍柴燒炭,采菇守獵,只有當地的老人依舊在夏天的古樹下或冬天的爐火旁給孩子們講那些古老的故事。又許多年過去了,龍須禪寺也在一種思想的大廈前轟然倒塌,從此龍須峽谷更加寂寞。樹空自綠,花空自紅,鳥空自啼,水空自流。

公元二十世紀末,東天目山東南麓的龍須峽谷來了一位高高瘦瘦的城裡人。他被龍須峽谷濃郁的自然氣息和迷人的自然風光吸引了。眾裡尋他千百度,他終於找到了他的自然之夢。他就是後來在江南旅游界中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就是華抗美先生。

人類文明程度的空前提高,使得人類的社會化程度也空前提高。城市越來越大,蠶食著郊區蠶食著鄉村;建築物越來越高,刺向天空刺向太陽;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吸納著小鎮上的人吸納著鄉村裡的人。城市變得空前地臃腫和繁雜,城市人的心靈變得空前地浮躁和疲憊。他們開始渴望自然的純淨與寧靜。華抗美先生在這樣的背景下,來到了龍須峽谷,是人使然,還是天使然?是一種偶然性,還是必然性呢?

龍須峽谷被開發了。

沿著太湖干流逆水而上,可以找到其位於臨安東天目山南麓的主源頭,與《浙江地理志》、《杭州市志》的記載一致。於是龍須峽谷被重新命名為太湖源,也稱太湖源頭,以其為中心,面積78.8平方公裡的地方被劃為太湖源風景區。由此,第一個以江河湖水的源頭作為旅游地的風景區產生了。

太湖源被保護了。

太湖源開發之初,就融入了生態意識、環保理念,提出了“保護太湖,從源頭做起,從我做起”等口號,策劃並實施了“給我一袋垃圾,送你一份禮品”、“給我五節廢電池,送你一張門票”等活動。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太湖源保留下來了原始的自然風貌。

開發和保護在太湖源被和諧地統一起來。太湖源成功了,一時間,火爆華東,譽滿江南,來此考察、取經的各地領導、專家紛沓而至,更使得太湖源聲名遠播。處於景區的白沙村和附近的村子喧鬧起來,農家旅館、飯店、小賣部等應運而生,從而迅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就白沙村而言,景區停車場旁山貨市場的年收入就逾200萬元,其四十只攤位平均每只年收入逾5萬元。2001年,白沙村人均年收入高達7000多元,比景區開發前翻了一番多。太湖源景區富了一方百姓。

太湖源開發運作的成功,迅速引發了臨安及周邊地區生態旅游開發的熱潮,真可謂一花引來百花放。截至2001年底,臨安開發成功和尚未開發中的生態旅游風景區近二十處。生態旅游業的興起,帶來了臨安第三產業的繁榮。賓館、飯店、茶樓等各種娛樂場所像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茁壯成長;山核桃、筍干、茶葉、雞血石等土特產,產銷兩旺。臨安的經濟因此大幅度地增長,臨安人的精神面貌也因此發生很大的改變。臨安的山變得更綠,水變得更清,房子變得更漂亮,街道變得既整潔又寬敞,人變得更自信。一到雙休日,臨安的賓館全部爆滿,街上到處都是外地人。去年,臨安市成功地被評為“優秀旅游城市”。臨安市生態旅游的春天是否已經呼之欲出了呢?

太湖源,對臨安及周邊地區的生態旅游文化、經濟的影響是深遠的。華抗美先生作為旅游界的弄潮兒,對旅游事業的貢獻是巨大的。就這方面來說,華抗美先生是成功者,可就另一方面來說,他又是一個失意者,正如他的好友老殘所說,“作為商人和學人得兼的他,情商遠大於智商,決斷力遠大於監管力。否則,商海沉浮多年,怎麼還債務纏身,整日疲於奔命呢?”

太湖源的風光是旖旎的,其既有細膩、溫柔、秀麗,如江南少女的一面,又有近九十度拔地而起,直插雲霄的龍須壁、千仞崖等粗獷、大氣、雄健的一面。在太湖源,這兩個者是統一的,它們共同組成了如詩如畫風景。“所以我們感激物主,也感激華總他們,是物主秉持鬼斧神工,創造了風景;是華總他們打開了風景,讓我們走進去。”(張愛萍《十年恍惚書舊路》)

許多人許多事,隨著時光的流逝,會被人們忘卻,而有些人有些事不會。多年以後,太湖源會變得怎樣呢?當地的老人是否會在夏天的古樹下或冬天的爐火旁給孩子們講那位高高瘦瘦的城裡人呢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