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過的日子

作者: 浪漫貓咪

導讀很久沒有回家。我的老家在安徽的涇縣茂林,就是當年皖南事變的地方,那是一個充滿著回憶的地方,也是讓我日夜思念的地方,這麼久以來,一直一個人在上海,好累.“回家,回家去,我要回家…….”的念頭一直在腦海中,於是,在陽光明媚的新年第一天,我打點行裝,登上了回家的列車。 人們常說“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村”,有十年沒有回來了,當長途汽車停在車站� ...

很久沒有回家。我的老家在安徽的涇縣茂林,就是當年皖南事變的地方,那是一個充滿著回憶的地方,也是讓我日夜思念的地方,這麼久以來,一直一個人在上海,好累.“回家,回家去,我要回家…….”的念頭一直在腦海中,於是,在陽光明媚的新年第一天,我打點行裝,登上了回家的列車。

人們常說“小小涇縣城,大大茂林村”,有十年沒有回來了,當長途汽車停在車站的時候,當賣票員用家鄉話提醒著我們的時候,我的眼睛裡熱淚湧動,我終於回家了。

魁峰依舊,濂水長清,風景還是像當年一樣秀美,拓寬了的街道兩旁拔起了不少新樓,兩旁店鋪聳立,商家雲集,全沒有了記憶中那原來狹窄擁擠凋零古舊的樣子。

隨著店鋪一路走過去,我依然看見很多用相思豆做的小飾品,不由想起十年前,我買了很多的相思豆穿在一起,送給我愛的人,也曾同樣我帶著我愛的人站立在這一片土地上,而今天的我,依舊孤零漂泊。

轉過好幾條窄巷從一花磚牆漢白玉石庫門進去,我看見姑奶正在打井水,吃慣了自來水的我,已經很久沒有那種打水的感覺,姑奶見了我不由大叫,我撲在她的懷裡,滿臉的淚水,而姑奶只是用她那慈祥的手,摸著我的頭,“回來就好,回來就好”是啊,有什麼能夠比的上家的溫暖呢。

跟著她走過空空的大庭院,穿過庭院是堂屋大廳,兩邊分為東西廂房,姑奶住東邊,三大間並排的房間木門窗全是雕龍刻鳳,形態生動。中間的一根八米多長粗的一人抱不過來的主梁,房前的天井,假山石亭萬年青,依然蔥龍滴翠,生機盎然。山區的夜是那樣的恬靜,沒有喧囂的市聲,只是偶爾傳來後院風吹過竹林的颯颯聲。

一覺醒來走出東廂房的側門,穿過卵石小巷只見屋後的群山籠罩著一層談談的晨霧。巷邊的小溪流水淙淙,不遠處一株粗壯的古樟樹下的石橋邊,一群姑娘少婦正在歡笑嬉戲。

明清兩代經濟和文化空前鼎盛的茂林鎮,曾被石達開譽為“江南第一村”,那曾經擁有的跨路而建的十三座雕刻,巍峨高大,足以於徽州堂樾牌坊相媲美,只可惜這樣精美絕倫的古建築群在文革中毀於一旦,被拆調建造了涇縣的弋江橋。走在田野小溪上還能看到被當作墊腳石的牌坊碎塊殘體。

茂林歷來文風昌盛注重教學,是人才輩出的地方,縣志上記載著明清以來好幾位皇帝欽點的顯赫高官,而近現代又出了潘錫恩,吳祖緗,吳玉如,吳半農等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經濟和文化名人。

我來到當年新四軍一個團部曾駐扎過的大院,那也是我爺爺,奶奶和我父親生活過的地方,父親在那裡出生,成長,直到考上大學,來到城裡。同樣是漢白玉能騎馬進出的大門樓上刻著“君泊第”三個大字,前廳,過廳,大廳及東西廂房均比姑奶家氣勢還要宏大壯觀。刻著各種龍鳳呈祥人物花鳥的鏤空的木窗竟使我摸上去愛不釋手,大廳及廂房的主梁柱都是筆直的一人摟不過來的整棵原木,石板鋪就的地面,高高的花磚牆上飛檐翹角精縷細雕真是典型的徽派建築。

出了“君泊第”轉過幾道田徑溪流,向東望去自南而北的一條山脈橫臥眼前,那就是黃山余脈,皖南事變的主戰場,著名的東流山。1941年冬天,一個鉛雲低沉寒風凜冽的凌晨,在東流山到東溪河不足一公裡寬的田野上,國名黨反動派竟埋伏了七個師八萬余兵力河幾十門大炮。一時間新四軍的鮮血染紅了這裡的每寸土地,染紅了周圍的崇山峻嶺,古松茅竹。。。。。。山前一座形似頭盔的一座小山叫魁山,山頂上建於乾隆年代的飛雄塔像一柄憤怒的利劍直衝雲天。我穿過通往大山深處新修的公路來到死難烈士紀念塔前,兩株古樸茂盛的青松挺立在烈士塔的南邊,華蓋般的松條在冬風中像在為死難的烈士嗚咽。

通往大山更深處的公路如今已鋪成柏油路面,來往奔馳著各種汽車和拖拉機,間忽一輛輛摩托車也疾馳而去。

雖然歷史的腳步已經匆匆跨越了半個多世紀,然而一頁頁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跡,一副副壯烈的戰鬥畫面,茂林人民在“皖南事變”中救護,掩藏,轉移新四軍,負傷戰士留下很多無數膾炙人口的故事將永遠銘記在共和國前進發展的史詩中,永遠珍藏在山民的記憶中。


精選遊記: 蕪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