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縣大伾山

作者: shuiyunyangyang

導讀浚縣大伾山 出差到浚縣,知道大坯山有北趙時修建的大佛,當地稱為“八丈佛爺七丈樓,還有一丈在下頭。”他們傳講這裡佛爺特別靈驗,山又是在城裡,於是工作之余抽了一個小時前去觀看。 特殊的地名特殊的字 我不知對這裡地名、山名有多少人會念錯,但我相信如果不是本地的人,一定會有人讀錯的。所以,我先介紹一下這唯一讀音的“浚”字、唯一寫法的“伾 ”字。 ...

浚縣大伾山
出差到浚縣,知道大坯山有北趙時修建的大佛,當地稱為“八丈佛爺七丈樓,還有一丈在下頭。”他們傳講這裡佛爺特別靈驗,山又是在城裡,於是工作之余抽了一個小時前去觀看。
特殊的地名特殊的字
我不知對這裡地名、山名有多少人會念錯,但我相信如果不是本地的人,一定會有人讀錯的。所以,我先介紹一下這唯一讀音的“浚”字、唯一寫法的“伾 ”字。
“浚”,讀jun,但是在這裡讀xun,也只有在唯一地名才讀xun。說起來還有一個遙遠的傳說,北魏時期黃河泛濫成災,當時浚縣的人大多被黃河衝走淹,後來從山西洪桐縣大槐樹下移民來,因其鄉音的不同,把jun說成xun,時日久了也就變成了今天的xun縣,新華大字典裡的解釋也就留下了這唯一的讀音。
呵呵,大伾山的“伾”字我用拼音輸入法竟然打不出來,看來電腦也因為這唯一山名而沒有設置其拼音程序。這裡不用土字旁,而改為單人旁的“伾”, 雖然讀音仍然是pi音。但是,其含意已經從一個土地的山名,而變為有大氣大力的鎮水之神的意義了。
最早最高最老的摩崖大佛
大伾山,是座山不大,繞山一周也就只需2個多小時,山海拔高度只有130多米。它四面是平原,大丕山在平地突起,東可俯瞰黃河故道,西可遙望太行雄姿。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這座山之所以出名,就是因為有座大佛坐落在大伾山上,這座大佛是大伾山的重要景點,傳說中的七丈佛爺八丈樓便是說的這個大佛,大佛建於北魏時期。高22.29米,比樂山大佛早四百年,比洛陽龍門石窟奉先寺大佛高五米多,是中國最早北方最大的摩崖造像。
進入大佛寺,寺院內空無一人,很是安靜,只有香爐中那裊裊的輕煙讓人感覺到剛剛這裡有過香客。轉過大殿一座摩崖大佛兀然豎立在面前,讓我的心靈為之一震,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大佛,在22米高的佛面前,人是顯得如此的渺小,不由得不讓人禮頂膜拜。大佛依山而坐,面目威嚴,雙眼平視前方,一只手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另一只手抬起單掌抬起好像在推什麼東西,大佛四周有一個巨大的佛龕保護,大佛的腳伸入地下,佛龕原來七丈佛爺八丈樓就是如此啊。大佛的手式是手印的一種,叫做“無畏”,“無畏手印”本來是雙手放在膝蓋上的,這個確實一只手舉起掌心向外,原來最初建造這個大佛的目的是為了鎮水,黃河以前流經此地,河水泛濫給當地造成了巨大的災難,為了鎮河治水修建了這座石佛,修了石佛後,黃河竟然改道了順著掌心的方向改道了,以後此地再也沒有發生過水害。
千只石猴各不同
進入山門拾級而上是一條幽徑的石階路,樹木青翠,覆蓋在頭頂,樹葉被雨水洗刷的碧綠,就像塗了油一般發亮。路的兩旁欄杆上雕刻了上千只神態各異的石猴,或躺或臥,或打滾或嬉鬧,各不相同,栩栩如生。據介紹,這是根據當地一個著名的民間藝術家泥猴張的作品而雕刻的,因其建於1986年,所以石階是1986級,兩旁的石猴雕塑也是1986個。因當地流傳“摸摸石猴的頭一生不發愁”的說法,兩旁的石猴頭個個光滑锃亮。
奇特的牌坊摞牌坊
牌坊,作為表彰功德的像征,在中國大地上到處可見,但是,把自家牌坊建到別家的牌坊上頭,這也可以說在全國都是獨一無二的,原因是什麼呢?
關於這個牌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而且還是真事呢。
據說浚縣衛賢鎮原來有一家姓孟的,全家三代都先後中了進士,皇上為了表彰他們,於是就恩賜牌坊,孟家就決定把皇上賜的這一座牌坊蓋在一個風水寶地上,後來就選中了何家的地基,雖然這樣做等於欺負了何家,但何家很窮,大人們都不敢說什麼,這時,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站出來說,你們在我們地基上建牌坊,將來有一天我們建牌坊怎麼辦,孟家一看是個小毛孩,就說,那就蓋到我們牌坊上面,其實孟家純屬戲言,他們料想何家也不可能蓋牌坊,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這個十二歲的小孩子發奮圖強,後來官至御史,正好比孟家官大一級,就把小牌坊蓋在了上面,不過後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被砸掉了,很遺憾。後來這個故事就成為被拿來激勵小孩子好好學習的榜樣了。


精選遊記: 鶴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