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霧淞

作者: songsen

導讀泰 山 霧 凇冬天來了,今年的冬天好像是來得特別早,而且特別的寒冷,剛剛進入十二月份,一場大雪就把泰山蓋了個嚴嚴實實。 不知是和泰山的情緣,還是一種直覺告訴我:這場雪會給泰山帶來霧凇奇觀。 懷著對泰山了解的自信心,冒著嚴寒,非常艱難地登上了泰山頂峰。 當我翻過極頂,向北望去,一層層雲霧在後石塢山谷中緩緩飄蕩,一個銀色的世界若隱若現地展現� ...

泰 山 霧 凇冬天來了,今年的冬天好像是來得特別早,而且特別的寒冷,剛剛進入十二月份,一場大雪就把泰山蓋了個嚴嚴實實。

不知是和泰山的情緣,還是一種直覺告訴我:這場雪會給泰山帶來霧凇奇觀。

懷著對泰山了解的自信心,冒著嚴寒,非常艱難地登上了泰山頂峰。

當我翻過極頂,向北望去,一層層雲霧在後石塢山谷中緩緩飄蕩,一個銀色的世界若隱若現地展現在面前,一陣大霧過後,眼前豁然明朗:銀裝的樹林,銀裝的古建,銀裝的山峰……。

霧凇,俗稱樹掛,是高寒地區常見的自然景觀。泰山地處四季分明的魯中地區,因此,霧凇奇觀非常罕見。

置身冰雕玉砌般的霧凇奇境,一組組引人入勝的精美畫面盡收眼底,一件件透發著大自然神氣的傑作目不暇接,泰山變了,變得更加威風,變得更加聖潔。

也可能是期盼霧凇太久的緣故,當真的霧凇呈現在我的面前時,一種難以表達的激動之情湧上心頭,登山的疲勞早已拋擲九霄雲外,我一會兒在霧凇的山林中忘情的狂奔,一會兒面對大山呼喊,一會兒駐足細細品味美妙的傑作。

看到這一處處精美絕倫的景色,似乎感覺到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這裡施展威風,使我不由得想起了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這位著名的女神在民眾心目中是一位有求必應的善良形像,人們往往把美好的向往寄托於她,以求萬事如意,面對這夢境般的神山奇景,一種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轉向供奉著泰山女神的碧霞祠,閉上眼睛默默的合掌施禮。

說感激女神,是一種精神上的寄托,真正應該感激的是大自然,唯有大自然有如此神奇的魔力,唯有大自然具備這般無比的威風。

一層霧紗撩過之後,堯觀頂隱隱約約的顯露出來,它就像從遠古傳來的一段神秘故事,在向我們訴說著祖先的美德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唐堯,在當時雖是一國君王,但他住的仍是不加修飾的茅草屋,吃的是粗質的飯食,冬天穿獸皮,夏天著粗麻布衣,生活簡樸的不如一個守門人,他德高望重,深受人民的愛戴。當年,唐堯選擇了距離蒼天最近的泰山頂峰點燃柴火,祭拜天神;放眼山川,望祭大地;把自己的成功喜悅和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理想用火帶給天神,從而實現與大自然的情感交流,以達到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目的。

一直延續了幾千年的泰山帝王封禪文化在這裡留下了重重的足跡。封禪,是國家統一,國泰民安的像征,帝王只有在國家昌盛的和平年代才能舉行封禪大典.

說起封禪,看到霧凇,想起了始皇帝封禪泰山的情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己制定封禪禮制,帥朝廷眾臣來到泰山封禪,上山途中,遇上了暴雨襲擊,只好躲在了山路旁的大松樹下避雨,松樹因護駕有功,被封為“五大夫松”。樹能遮雨,不能避霧,霧所到之處就會結凇,如果始皇帝遇到今天的霧凇,“五大夫”不僅是保護不了這一代秦王,恐怕是連自身也難以保全。

雄才大略的漢武帝,曾經六次登上泰山舉行封禪祀禮,泰山雄壯威武的神威使他激動萬分,一氣呼出了:“高矣,極矣,大矣,特矣,壯矣,赫矣,駭矣,惑矣”的經典名句,他在泰山的最高峰上豎起了形制獨特的無字碑,把自己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泰山情懷寄予一石,永遠地矗立於岱頂。

與漢武帝“一字不鏨”的無字碑相比,洋洋大觀的千字唐摩崖卻成了唐玄宗推崇泰山封禪的輝煌大作。開元盛世的黃金季節,唐玄宗李隆基率領文武百官、皇親貴戚和外幫客使,前呼後擁、浩浩蕩蕩的來泰山封禪,同時加封泰山神為“天齊王”,並親筆撰書了《紀泰山銘》刻在摩崖巨石之上。《紀泰山銘》通篇用唐隸書體寫成,它不僅銘刻下了唐玄宗東封泰山、歌功頌德的實績,卻更是一部不朽的書法藝術的大典,充分展示出了盛唐年代的風采。

宋真宗是把泰山封禪史劃為句號的皇帝,飛來石講述的就是宋真宗封禪時駐蹕泰山的故事.

風在吹,霧在飄。歷史的煙雲就像這縹緲的霧,隨風而去。

我踏雪來到古松園,一棵棵蒼勁挺拔的古松在霧凇的裝飾下,更加傲然、更加精神。

眼前的雲霧就像是頑皮活潑的少女,在面前飄來飄去,我仿佛聽到了她的清脆笑聲在周圍回繞,又能感覺出她那輕盈的身姿和你在這純潔無瑕的仙境中盡情的嬉戲。

我每走過一片樹林,總是那麼得小心翼翼,唯恐驚擾它們的夢境,唯恐不慎損壞它們身上的素裹銀裝。我多麼想讓這聖潔崇高的景觀能夠永遠的停留在這人間天上,為大山增添一份威風;我多麼想國家繁榮昌盛,人民能像現在一樣天天和平。


精選遊記: 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