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春節泰順廊橋游

作者: 隨便走走啦

導讀好幾年前就知道泰順有古廊橋,今年春節原打算去黔東南,由於那裡反常地低溫,臨時改變計劃,2月4日大年初二,揣了本《泰順行知書》就出發了。 上海到溫州的車都成了動車,原來的臥鋪車都沒有了,對於我這等游人來說真是個壞變化。車上的午餐是封在塑料裡的盒飯,要價35元,可謂價高又不綠色,不吃也罷。下午1點到達溫州新南站,車站很偏僻,四周一片荒涼,出租� ...

好幾年前就知道泰順有古廊橋,今年春節原打算去黔東南,由於那裡反常地低溫,臨時改變計劃,2月4日大年初二,揣了本《泰順行知書》就出發了。
上海到溫州的車都成了動車,原來的臥鋪車都沒有了,對於我這等游人來說真是個壞變化。車上的午餐是封在塑料裡的盒飯,要價35元,可謂價高又不綠色,不吃也罷。下午1點到達溫州新南站,車站很偏僻,四周一片荒涼,出租車一開口就是五六十元到市區,不得已再走去乘公交,看見一輛85路快速公交到牛山北路客運中心的,上車後又等了一刻鐘才開,25分鐘後到達客運中心,原本5-10分鐘的路程被動車拉長到了近一個小時。到了售票處才知道春節期間只有到羅陽的車,而且班次也大為減少,2:35,3:45,4:20的都滿了,只有4:30的一班,52元,只得買了這一班,看來今晚無法如計劃到達三魁了。在等車時到車站附近吃了碗拉面,權當是中晚飯了。6:30到達羅陽,原來的58省道現在又新修了新58省道,不經過三魁就到羅陽了。問了當地人,說是到三魁要到另一個車站,於是叫了輛三輪車10元(平時是5元)到達汽車南站,問了說是第二天6:30有到三魁的車。然後就去找住地了,景泰賓館標房開價280元,就是掛牌價了還不還價,走到旁邊有個南浦溪山莊,標房開價220元,還到200元,房間很小,設施簡陋,平時估計100元就可以了。後來附近兜一兜還是有不少賓館的,沒有做好市場調查啊。路上也頗為冷清,吃食店大都關門,在一個小攤上看見在做一種小吃:把摻水面粉放在一個圓形平底鍋裡,鍋放在另一個放了水的鍋裡把面粉蒸熟成面皮後拿出,放上些餡卷起來對折,當地人稱米面層,後來在其他地方都看到過這個小吃,花2元買了個做夜宵了。

2月5日一早天蒙蒙亮就來到車站,到三魁的車費9元,6:35車開出了,起先車上沒有什麼人,中途陸陸續續上了人,7:15到達三魁,車站附近的美華賓館,欣榮賓館都高懸客滿牌,據老板說回鄉過年的人有不少住賓館的,在泰順各處都可以看到“歡迎創業人士回鄉過年”之類的橫幅,沒想到我這個上海人到泰順來“軋鬧猛”了。後來進了一家賓館說是有間房,是別人訂了沒來,要價200元,但當我問是否保證有熱水老板娘又說水壓不夠不能保證,於是決定先去玩了再說。問了路去最近的薛宅橋,一路走去都是亂亂的磚房,走了15分鐘,終於看到了廊橋的黑瓦屋頂,不禁一陣驚喜,而且還看到了也穿著衝鋒衣的兩個一男一女驢友,又是一個驚喜。薛宅橋始建於明,是橋面坡度最大的木拱廊橋。但是由於附近都是民宅,拍出了照片有些遜色了。心裡尋思著這天去洲嶺的三條橋和毓文橋需要包車,就主動問那位男驢友是否去過三條橋,回答說沒有,然後他就熱情地說可以一起走,原來他們是自駕的,真是路遇貴人啊!否則春節期間我估計就是能包到車也是天價了。上車後知道吳先生夫婦是從杭州來自駕的,前一天晚飯都沒處吃,後來和當地人商量和他們一起吃的晚飯,他們是從遂昌麗水過來的,臨時決定來三魁,也沒有做什麼功課,於是就聽我的計劃了,哈哈,真是有緣啊。一路問路去了永慶橋,建於清嘉慶,是座平橋,周圍還算干淨。回程路上又問了幾次看了下武垟附近的庵前張宅,迎福宮(門邊有棵500年的江南油杉),而被譽為最美民居的林家厝已被火燒毀了,看老房子也得趁早啊!當地人對於問路的都比較熱心,知道的都會清楚回答。一路上看見當地人放炮仗頗為生猛,小鞭炮一大卷地放,大的方箱子炮仗幾個一放,還有就是不少人家前立著有短則半米,長則一米多的粗香燃燒。然後就前往洲嶺,開了一個小時正想問三條橋,只見前方路標上清清楚楚寫著三條橋,左拐 上了水泥坡道,在一個農家前下車,順著石階路往下走,這石階路也是新修過的。走了近十分鐘,在青山流水間,遠遠地看見了三條橋,走到橋上,耳邊是潺潺的流水聲,往外望去一片綠色。在橋內的木欄板上找到了那首《點絳唇》:“常憶五月,與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吟吟水邊立。千萬縷,溪水難寄,任是東流去。”是用毛筆寫的,字還不錯。走到橋下,坐在大石頭上對著橋發呆,三條橋不是造型最優美的一座橋,但卻是我覺得最美的一座橋,其美在於與周圍的環境渾然一體,山自青水自流,使人體會到“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美學意境。離開三條橋到洲嶺,鎮上較好的三條橋飯店因為晚上有酒席生意中午懶得做了,只得到另一個小飯店吃了炒米粉。吃飯時偶遇另外一對杭州來的自駕夫婦,他們說是好幾天沒吃米飯了。飯後去看毓文橋,橋上有兩層樓閣,造型優美,橋欄是鏤空的圖案,也是廊橋中僅有的一座有如此秀麗的風格,使人想到蘇州園林,周圍環境也不錯,這兩座橋雖然交通不便,但不去實在是太可惜!根據我的計劃下一站是到仕陽碇步,路過三魁又去看了劉宅橋,是水平橋兩頭有亭式造型,兩層還有個不小的佛堂。吳先生決定去筱村,因此我也跟著改變計劃去筱村了。由於走錯路在山裡繞了一下,一個多小時後到達筱村,看了文興橋,造型具有線條美,兩邊不對稱,可惜橋欄板新翻新了,有些刺眼,少了些韻味。這時已近五點,吳先生決定當天趕往溫州,因此我就在筱村和他們告別了。找了家車站附近的竹園飯店,50元不帶衛生,據老板說這裡的房間都沒有衛生的,而且也沒有純粹的旅館,都是飯店旅店兼營的,這家飯店一二層是飯店,三層有三間客房,那天晚上另外兩間都空著。到附近轉了轉,在一家小店吃了碗餛飩當晚飯,來到車站附近一個售票處,原本計劃是從筱村回溫州的,5:10,7:10,12:30有到溫州的車,50元,另外寫著到泗溪的車只有6:30和12:00兩班(終點是到蒼南),但是我明天還要去徐嶴古村落,不可能一早就走,這下可難了,大不了徒步了?二十幾公裡的路一天總能走到吧,這天一天坐車挺腐敗,明天就自虐一下啦。

2月6日一早七點多出發,沿往泗溪方向的公路走近十分鐘過鎮幼兒園右拐就到了徐嶴古村。村口就見幾棵古樹,700年的紅豆杉,千年楓樹(樹根附近的空洞處成了雞窩,估計樹已死),旁邊還有座百歲碑,刻了好些不認識的大大的篆字,是為一百歲老太太所立。往前走有忠烈廟,旁邊又是棵千年的紅櫧樹。據介紹,村裡人是姓吳,徐嶴村名的由來是宋徐震率兵抵抗方腊犧牲,其靈柩途經玉溪(今徐嶴前溪流)時顯靈,天降甘霖解除旱情,忠烈廟就是紀念徐震的。村裡很安靜,幾乎看不見什麼人,地上是卵石路,兩邊的院牆也大多用石頭壘成。來到武官宅,裡面有個老伯,說是年輕人大多住到外面的新房子去了,原來的一些老匾也被偷了,只有掛著一個民國時期的匾,說是過幾年也要收起來了。門口的登科匾也不見,估計是收起來的,文官院的文元匾也同樣不見。房子是三面兩層房圍成一個天井,天井地上用卵石拼出圖案,老伯告訴我當中的走道上圖案是暗八仙。村裡還有紅曲加工處,據說以前家家做紅曲,在那一帶是有名的。流連了一個小時,原來往前1.5公裡處還有個建於民國的東洋橋,但為了趕回鎮上去泗溪就決定不去了。8:40回到車站,只見來往羅陽的車較多,15-20分鐘就有一輛,其他車則不見,問當地人說是去泗溪的班車已於7點開走了,只能包車了,問了輛三輪摩托車說是要100元,就決定等。在等待中看見當地人的小車超載功夫了得,曾見一輛小車內塞進了除司機以外的六個大人和一個小孩。一個半小時後10:10,總算來了輛往泗溪那條路方向的車,一問還不是到泗溪而到翁山的,但可以在腊八口下車轉車,車票7元。車開後就上了山路,一路都在山裡繞著,景色不錯,心想幸虧沒有徒步,在這山道上走可是有些危險,汽車都是貼著護欄在開,坐三輪車也有些不安全。10:45在腊八口下,那是個三岔路口,泗溪是往另一個方向。問在路邊的幾個本地男青年,說是可以搭過路車,其中一個就是准備這樣去泗溪的。幸運的是五分鐘不到就有輛小客車經過,男青年大喊搭車,車停下,是送客回程的,一人十元拉上了我們。11:10在泗溪的北澗橋下車,橋是建在兩溪會合處,遠遠地看見溪邊有不少小車和人,是我所看到的最熱鬧的廊橋了。北澗橋的橋身是紅色的,一邊還有千年的樟樹和七百年的烏柏,古樹造型優美,可惜附近也有新的房子煞風景。橋的一邊還有一位當地老先生開的廊橋文化展,有些圖片介紹和一些橋的模型。老先生介紹了廊橋的建築特點:三無四要,三無是無橋墩、無釘子、無榫頭。四要是頂別撐壓,前三個字是指橋面下的木頭結構,壓是指橋面上的建築。幾年前台風期間溪水猛漲,水差點就淹到橋面了,但是水退後橋下的木梁沒有損壞。橋前還有一個碇步,是八十級,聽說仕陽的那個有二百多級,平衡不好的我要走得腿發抖了。離開北澗橋,沿南溪步行道走了一會兒返回,沿大路走著,不一會兒溪東橋就猛然在左邊路旁出現,也是紅色的橋身,兩邊的亭角翹起造型優美,據說這座橋是造北澗橋的師傅的徒弟造的,所以兩座橋又稱姐妹橋。這兩座橋是泰順這些橋中離鎮上最近的,從鎮上到北澗橋不過十分鐘吧,故而也是人最多的。前面右拐見有泗溪車站,附近有一春泉賓館(67641850),見房間還行就住下了,100元帶衛生。每層是一個單人間和一個三人間,泰順的旅館大多有單人間,這在別處似乎也不多見。打聽下來去雅陽的車要到另一個車站,走了五分鐘看見一個類似停車場的空地上有輛車,問了司機說是早上七點有車。回房間吃了些干糧當午飯,下午打算去包氏宗祠和張十一居,可是附近轉了一圈居然沒有發現有三輪摩托車!筱村還看到過不少呢,郁悶,決定徒步去包氏宗祠,2.5公裡的路半小時可以到了,張十一居有5公裡就放棄了,當然有時間的話可以搭前往雅陽的班車在前坪下然後徒步回。明確了方向就開始沿公路走了,走了一會兒看見停著輛班車,心想是同一方向的可以搭一下,但賣票的不知道什麼包氏宗祠,又問五岩村也說不知道,後來發現行知書的地圖上把玉岩村錯寫成五岩村了。這裡的溫差大,白天在太陽底下走穿件抓絨衣也覺得熱,走了半小時,左邊赫然出現了南陽橋,是座平橋,橋身也是紅色的,裝飾較簡樸,樓上供著各路神明的塑像,可惜也有新房子破壞鏡頭,不過倒是沒有什麼人了。從這裡往前幾步右側進去就是包氏宗祠,很安靜,沒有人,有一定的規模,前面有半月池,裡面是兩進堂,還有幾房的牌位,有趣的是那裡還掛有“玉岩村第九屆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會場”的橫幅,路旁有兩只鵝,頗為悠閑,我慢慢靠近也沒有避開,還是鄉下的雞鴨鵝和鄉民一樣快樂啊。離開後聽一路邊老者說這個村絕大多數都是包姓的,每年的農歷7月13-16日祭祖,去年他所在的長房用去了22萬元。回到鎮上近四點了,心想這時光線柔和了,便又去姐妹橋,果然夕陽照在紅色的橋身上很漂亮,到北澗橋還是有不少人,還有個上海之家的旅行團剛離開。山裡的太陽下山早,4:30左右太陽就落到山後邊去了。經過溪東橋還買了些當地人的地瓜干,說是為了防止爛掉要捂在被子裡保存的,一問價要10元,心想這也算是城裡人所謂的綠色食品了,就讓人家大嫂開心一下吧。回到鎮上,飯店開著的不多,有的開著也不見人影,見到一家小吃店就進去了,點了個粉干加個鹵蛋,端上來一大碗,原來是細細的米粉湯,裡面放了白菜、鹹菜、蘑菇和胡蘿蔔,還挺豐富的。回到旅館向老板要了瓶開水,老板給了一瓶,還客氣地說不好意思讓你自己拎上去。這天是年初四,上海是要狂放炮仗一整夜迎財神的,擔心這裡是否也是如此,結果晚上倒是很安靜,沒有炮仗聲,還是鄉下人好,該睡覺就睡覺,不日夜顛倒神魂也顛倒。

2月7日一早出來霧氣蒙蒙,有些寒意,街上行人不見,6:45來到昨天到過的雅陽班車處,卻不見有車,問一掃地的說是還要等會呢,哈,被司機忽悠了還是春節惹的禍?干脆拿書出來一邊看一邊等了。7:15來了兩輛車,其中一輛直接開到外面街上,連忙跑過去,下了兩個客後我上車確認是去雅陽的車,司機就載著我一個人出發了,哈,又是歪打正著?估計正式的車還得等好一會吧。賣票的是半途上來的,車票7元。上來的當地人與售票人大聲說著話,好似大多是認識的。一老者挑了扁擔上來,車上的人幫他放好籮筐,有人就在車上買了他的東西,暗綠色的長條,不知道是啥,可能是糕之類的。半小時後到雅陽,因為擔心三魁住宿緊張,回溫州的票也緊張,決定住在雅陽。先在車站買了第二天9:20去溫州的票,42元,然後去找旅館,但是好幾家似乎老板都還沒有起床吧,就先去坐班車去三魁附近的仕陽,由於已經改變了原定計劃只能走回頭路了。雅陽沒有直接到仕陽的車,先買7元的票在三岔路口大龍口下車,那段路也就十幾公裡卻也開了20多分鐘,那裡似乎三輪摩托車比班車快。到了大龍口就等在往仕陽的路口,近10分鐘後來車了,車大多是羅陽--三魁--仕陽的。這一段路不是很好,是砂石路,被老鄉稱為很快就到的近10公裡路也開了25分鐘。在仕陽下車後沿主路走,左側就是河,碇步就在那裡,不過拐進去的路口很不顯眼。有不少的當地人在上面來來往往,很佩服他們如履平地的步態。我平衡差,為了數數一步一跨,好久才到對岸,一共是216階。回來時決定輪流跨步,但還是歇了幾次才到對岸。回到車站上車說到雪溪,售票的小姑娘就說是到胡氏大院吧?發現那兒的小姑娘漂亮的不少,眉眼秀麗,鼻子挺挺的。當地的車很擠,擠下車後胡氏大院就在公路邊,裡面還有人家住著,風格和徐嶴村的差不多,一會兒就出來,在路邊等了十幾分鐘搭上擁擠的車回雅陽。在車上就覺得腿有酸痛感,心想不好,可能是早上受寒了。回到雅陽下車後找到家超市買了袋姜紅糖回去燒茶喝。車站附近的幾家旅館都滿了,走到氡泉路看到一家金旺旅館,底樓是花店。單人間150元,房間還沒有打掃,就放下包先出去吃飯,在一家快餐店看到寫著有炒飯,問了卻說沒有,旁邊又是吃面條或米粉的,買了個玉米,吃了一半卻沒有胃口吃不下去了。回到房間老板的母親還在收拾房間,只見她拖地抹桌的很勤快。用電熱壺燒水放入姜紅糖,連喝了幾杯躺下睡了會。近2點出門,問一三輪車去寶林寺多少錢,車夫很是想了下說10元,估計當地人5元就夠了,奇怪的是他在半道上還搭上了兩個當地人。車開了不到十分鐘停下說到了,我進去一看,門還是當地風格,一個大殿是剛新修的,其他就是如廢墟般的碎石了,也不見有人。出來遇上個當地人,問老氡泉怎麼走,說是要從原路退回到公路再走四十分鐘,行知書上可以步行,沒想到也有3公裡啊。這個當地人開車順路把我帶到公路口,在車上知道寶林寺遭了火災,老殿已毀,唉,還是沒有趁早啊。下車後我又開始徒步,走了幾步看到前面有個埠下農家樂的牌子,猛然想起前一天搭車到泗溪時司機說過埠下新造了座廊橋,一打聽,原來就在幾步前的左側,旁邊還有個馬仙宮,看了一旁的碑文,才知道是當地人集資120萬元,2009年初開工用了十一個月在龜溪上建成這座集賢橋。當地村裡不少小工程都是村民集資的,不容易啊。沿著公路繼續走,一邊的農田裡有老者在那裡翻土,這裡的山多,田地多以梯田為主,種起來頗為艱苦。40分鐘後到了氡泉,從左側走下去就是門票處,買了唯一的一次門票10元,幾年沒有漲價也不容易了。沒有想到是一路下坡,下了十幾分鐘才到達山谷的泉眼附近,用手感覺下氡泉,柔柔的,滑滑的,溫溫的。回到上面用了20分鐘,喘著氣,出了一身汗,涼嗖嗖的,而且出門時灌了姜糖水卻忘了帶上水壺了,在中間休息了下吃了塊巧克力。回到公路上已過四點,發愁怎麼回去,不想攔一輛輛飛馳而過的小轎車,正好看見一輛摩托車經過,連忙一揮手車停下了,問師傅你是回雅陽吧,能帶我回去嗎?車主欣然答應,吹了十幾分鐘的風後回到雅陽,街上有一些賣削了皮的地力的小攤,似乎這裡產這個的(另一個是甘蔗),買了一袋回去當晚飯了,回到房間洗頭洗澡總算身上舒坦了。

2月8日早上九點不到來到車站,只見有九點發往杭州和上海的大巴車停在那裡。本來是9:20的車,從羅陽出發的車9:40才到,上車後有人沒有座位,於是又是驗了兩次票,最後司機又收了車票,折騰到10點才出發,在分水關高速路口又是莫名其妙地堵了40分鐘,原本覺得很充裕的趕火車時間就變得不充裕了。12:20到達牛山北路客運中心,匆匆吃了碗餛飩就去等那去火車南站的85路,沒有想到居然等了25分鐘,上車後一路也沒有什麼人上車,車上的人不超過十個,建議千萬不要乘這輛所謂的快線了,還是坐82,78路到老火車站的車好些,那裡到客運中心很近了,就是打出租也不會像在南站的出租漫天要價。到了火車站離火車開車只有五分鐘了,上了火車還沒走到座位火車就開了。至此我的泰順廊橋行也結束了,雖然改變了計劃,但是實踐下來覺得我最初的計劃還是不錯的,在此也列出來供參考。我的經驗之一是廊橋都很值得看,洲嶺,三魁,泗溪,筱村都不可錯過,尤其是洲嶺和筱村的橋周圍環境很好,仕陽和雅陽則可去可不去,而且最好是溫州進麗水出或反之,不走回頭路。經驗之二是最好不要在春節期間去那裡,會遭遇交通難、住宿貴和吃飯難。當然如果是自駕這些地方一天半也就足夠了,但是我還是喜歡後兩天那種與當地人為伍的慢行,那種悠悠之中有驚喜的感覺,能使我暫時擺脫城裡人的浮躁,而有一份自在的閑適和拙樸。

事先的計劃:

D1 上海―4.5小時溫州―2.5小時三魁

D2 三魁―(包車)洲嶺(三條橋,毓文橋)―三魁―仕陽(碇步)―雪溪(胡氏大宅)―三魁(有精力可徒步5公裡看永慶橋,林家厝,庵前張宅),薛宅橋,劉宅橋

D3 三魁―雅陽(張十一宅,寶林寺,承天氡泉)―泗溪(姐妹橋,包氏宗祠,南陽橋)

D4 泗溪―筱村(徐嶴古村,文興橋,文重橋(東陽橋))

D5 筱村―3小時溫州―4.5小時上海

(注:由於上海到溫州的動車到溫州都是要中午12點以後了,因此當天到三魁的車很可能坐不到,要先到羅陽,而且羅陽到三魁的班車可能末班車也就在5點結束了,所以當天可能只能滯留在羅陽,羅陽是泰順的縣城,其他都是鎮,羅陽到各鎮的班車較多,鎮之間的班車則較少)

另外,事先在網上摘取的到三條橋,毓文橋的乘班車路線,如果班車時間能清楚也很可行,不過鄉下班車往往根據人流量隨時增加或取消,要留有時間余量:

從三魁到三條橋,需要搭乘從羅陽經三魁去洲嶺的車才可以到,也是唯一一個線路。

經三魁發往洲嶺的車,第一班是7點10分到7點30之間會路過三魁鎮,所以,你必須在上午7點就在車站外面的路上等候。必須搭乘每天的第一班出發的車,到三條橋岔路口,約需要30分鐘,費用為6元。從三條橋岔路口下車後,有路標指示三條橋的方向,這段路開始部分是水泥路面,走到水泥路的盡頭後,有一條小路通往山谷的谷底,大約500米長。整條路上,幾乎沒有人,非常的空曠。大約需要10分鐘可以抵達三條橋。在三條橋逗留拍照等等,弄完,基本就是9點了,出發返回岔路口,大約9點25分左右可以抵達路口,大約9點45分到10點10分之間會有每天的第二班去往洲嶺的班車,一定要搭上它哦,不然就要等到中午啦。

從路口到洲嶺,需要25分鐘左右的時間,票價為2元。 搭乘10點左右,經過三條橋岔路口到洲嶺的車,大概在10:20抵達洲嶺鄉,最近一班從洲嶺返回羅陽的車是11:30,再晚就是12:45和下午2點左右的一班了。從車站步行到毓文橋大概需要5分鐘,車站附近有小飯店,份量很足。

最後,附上網上找到的轉載自國家地理的介紹廊橋的文章:

北宋年間,國家經濟繁榮昌盛,交通得到極大的發展。而汴水水量豐富,船運繁忙,可“北通涿捃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北宋遺臣孟元老在其所撰寫的《東京夢華錄》中,記載汴水如下:“自東水門外七裡,至西水門外,河上有橋十三。從東水門外七裡曰虹橋。其橋無柱,皆以巨木虛架,飾以丹,宛如飛虹,其上下土橋亦如之……”。可見當時的橋的數量之多。張擇端根據汴水上結構相同的虹橋,上土橋和下土橋結合為一,於清明河上圖中畫出了流傳千古的虹橋。

大多專家認為,最早出現的虹橋結構青州的南陽橋,是由北宋時期的一個守城卒子,在青州太守夏竦的支持下造成的。北宋靖康年間(公元1126年),金兵攻陷汴京。汴水失去了輸送漕糧的重要地位。公元1290年,黃河泛濫,河道淤淺。明洪武六年,疏浚汴河後不久又遭黃河橫決。至此,汴河漸至涸廢,虹橋漸漸消失於歷史的舞台。據明嘉靖年間李濂撰《汴京遺跡考》一文所記,已沒有一處再提及虹橋了。在歷史上,汴水虹橋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泉州萬安橋,潮州海陽縣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可見其在橋梁史的地位。其他三座橋至今仍存於世,獨汴水虹橋只留在了名畫中。

20世紀70年代末期,塵封了900多年的虹橋結構重見天日,在浙江南部的溫州,麗水兩地山區發現了保存完好的木拱橋。到目前,在閩東北的寧德,南平地區,浙西南的麗水,溫州地區的崇山峻嶺中發現了大約近200座保存完好的木拱廊橋。木廊橋論數量,閩約多於浙,而保存質量則是浙優於閩,尤其是浙西南毗鄰福建壽寧,福安的泰順縣。可以說,泰順是廊橋的故鄉,其種類與數量都堪稱世界之最,甚至稱的上是“廊橋博物館”。

虹橋結構的基本組合單元是6根杆件,縱向4根,橫向2根,平面上呈“井”字型。由於橋是受壓的,利用受壓產生的摩擦力,構件之間就會越壓越緊。這種結構不用釘鉚,只需用相同規格的杆件,別壓穿插,搭接而成。從力學上分析,上端的縱梁壓在橫梁上,橫梁又會壓在相對的一根縱梁上,相當於上下兩根縱梁夾住一根橫梁。因摩擦力的存在橫梁就不滑動,結構就不會破壞。這種結構,整體為拱型結構。因此沿拱心線整體受壓,不會產生彎矩,就每一根杆件來說,又是最簡單的簡支梁,承受兩種集中荷載。

泰順的木拱橋不僅與《清明河上圖》中的名橋“虹橋”結構相似,技術相同,而且還對“虹橋”有所發展創造,那就是在橋上加蓋“橋屋”。即橋於屋結合,這種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廊橋”。

木拱廊橋被泰順鄉民稱為“蜈蚣橋”。泰順地區的“蜈蚣橋”曾擁有兩項中國虹橋結構之最:一,歷史最悠久的橋是建於明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的葉樹陽橋,直到1965年因修公路才被拆除。迄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二,虹橋結構中跨度最大的是三灘橋,拱跨42米,超過了曾被學術界認為是中國古建築中淨跨最大的石拱橋5米。可惜毀於1950年的洪水中。

號稱中國乃至世界最美的兩座虹橋——泗溪鎮的溪東橋和北澗橋,泗溪下橋,始建於清康熙年間,橫跨北溪之上,故名“北澗橋”。位於泗溪上橋西北,其結構,造型與上橋相似,總長51.7米,寬5.37米,高11.22米,淨跨29米,橋屋20間。泗溪上下橋相傳為同門師徒所建,故稱“泗溪師徒橋”。兩橋均系疊梁式木拱廊橋,與宋代《清明上河圖》上的虹橋結構相似,是我國橋梁史上典型木拱廊橋。橋頭的兩顆大樟樹據《泰順縣志》記載,都有上千年的樹齡了,不僅能遮陰蔽陽,更有加固水土的作用。從橋與建築的連接上可以看的出,其在修建之初,就考慮到了與鄰近建築的結合:橋柱上預留了榫口與建築相接。橋的造型如民風一般古樸,沿著結構的走勢呈“八”字型。橋面上四列方柱,上覆青瓦屋頂,兩端山花為歇山造型。橋的中央起重屋,也是歇山頂,斜脊起翹很高,因此十分輕盈。結構部分用油紅漆木質擋雨板封口,以免風雨侵蝕。整個橋體結構合理,比例勻稱,灰瓦紅身,與周圍環境和諧相融。泗溪上橋,始建於明,橫跨東溪之上,故稱溪東橋,總長41.7米,寬4.86米,高10.35米。橋屋十五間,中為三間高起樓閣,兩頭翼角飛挑,似盤龍臥虎,頗有吞雲吐霧之勢。橋下溪水清澈見底。橋的一側是一抹遠山,近處是兩座較高的山峰,一曰獅子峰,一曰將軍峰。據當地人說,此橋及周圍的環境正處於“將軍逗獅”的風水寶地。在遠山的襯托下,溪東橋更顯的秀美,輕靈。

重點介紹:

三條橋是泰順歷史最久遠的木拱廊橋,位於洲嶺,垟溪二鄉交界的橫溪上,過橋往南不遠就是福建省的壽寧縣。因此橋最早曾用三條巨木跨溪為橋,故名三條橋,橋長32米,寬3.96米,高9.55米,單孔跨徑21.26米,橋屋11間,單檐,造型古樸,典雅。正是這個三條橋,對虹橋技術“誕生於北宋”的說法提出了質疑,曾有記載:三條橋最古……拆舊瓦有“貞觀”的年號。據此有人認為三條橋的歷史比《清明河上圖》中的虹橋更為悠久。現在我們看到的三條橋是清代道光二十三年重新建造的。在三條橋木欄板上有一首沒有署名的詞——“點絳唇”給人一種無限的遐想:“常憶青,與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處去?人自多情……”

簡要介紹:

1.毓文橋,位於泰順西部的洲嶺鄉。始建於清,位於兩山缺口處,全長23米,高4米,單跨7.6米,有橋屋6間,三屋樓閣,二樓為文昌閣,系石拱木廊橋。拱卷青石築砌,呈半月狀,與周圍古松,溪水融為一體,是現存造型最豐富優美的廊橋。

2.永慶橋,位於三魁鎮的下溪坪,始建於清,是泰順屋式木平橋中造型較為優美的廊橋,橋長36米,寬5米,高5.2米,二孔跨徑19.12米,橋屋12間,橋中有神龕。

3.仙居橋,位於羅陽鎮東北的仙稔。始建於明,是泰順跨徑最大的木拱橋。橋長41.83米,寬4.89米,高12.6米,跨徑34.14米,橋屋18間,昔日扼為溫州大路的要衝。

4.文興橋,位於筱村鎮以西。始建於清,橫跨玉溪之上,全長46.2米,寬5米,單孔淨跨29.6米,距水面高1.5米,橋屋16間,系疊梁木拱廊橋。

5.薛宅橋,三魁鎮以北。始建於明,長51米,寬5.2米,高10.5米,單跨29米,橋屋14間,此橋梁長而斜度大,橋頭坡度30多度,造型古樸,被載入《中國橋梁史話》一書。

由於照片上傳後輸入的照片名稱不可見,在此列出:

秀麗的毓文橋

樸實的劉宅橋

造型優美的文興橋

青山綠水中的三條橋

夕陽下的溪東橋

北澗橋

包氏宗祠

徐嶴古村

吾非鵝,但此時吾能知鵝之樂也

實用的地圖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