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之旅流水賬

作者: 風中雙子

導讀第1天 從廣州到沈陽,當中的距離不算短。 選擇了中午的飛機,因為不想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摸黑找旅館。但是我沒想到冬天的東北,太陽下山那麼早。不過是傍晚5點,走出桃仙機場,已然一片漆黑。 出租車司機前來搭訕,我知道那報價一定虛高。但是茫茫夜幕中,看不到正規的出租車通道和標志,也只好跟著主動兜攬生意的走了。結果證明果然是多出了幾十元,但總算 ...

第1天

從廣州到沈陽,當中的距離不算短。

選擇了中午的飛機,因為不想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摸黑找旅館。但是我沒想到冬天的東北,太陽下山那麼早。不過是傍晚5點,走出桃仙機場,已然一片漆黑。

出租車司機前來搭訕,我知道那報價一定虛高。但是茫茫夜幕中,看不到正規的出租車通道和標志,也只好跟著主動兜攬生意的走了。結果證明果然是多出了幾十元,但總算把我送到了網上訂好的一家快捷酒店。平安到達,這就好。

這樣的心態,可以說老了,也可以說成熟了。

就在酒店對角的一家飯店吃了晚飯。一不小心,點的菜全是冷盤。當中有一個配有芥末,出奇地辣,不知道是我的味覺問題,還是那芥末品種超群。

抑或是天氣帶來的錯覺。

1月的東北,冰天雪地,不是不冷的。

第2天

沈陽應該不算一個旅游城市。問了幾個當地人,眾口一詞推薦棋盤山。

但我不是冰雪運動愛好者。冬天的冰雪大世界,不如夏天的避暑勝地來得吸引。

不如就看看沈陽故宮,還有盛京三陵。這樣的人文景點,至少四季皆宜,而且就近參觀,不會很麻煩。

開始貪圖方便了,再次證明心態已經轉變,很成功地老了。

沈陽故宮在中街附近,入住的酒店也在中街附近,理論上步行就可以到達。但是缺乏認路技能的我,走到一半終於不自信地攔截了出租車,白白兜了一個圈。

但總是順利到了故宮。跟想像中差不多,比北京故宮氣勢差了許多,隆冬時節,更是一片素白,但因此更能帶出骨子裡那份凌厲粗獷。建築和陳設都很樸素,但是努爾哈赤就在這裡籌謀天下,皇太極更在這裡垂涎著關內的錦繡江山,結果也如願得手了,而且那深遠的影響,一直到今天還彌漫不去。

我的雪地靴竟然掉底了,只好拖拉著走完故宮,在中街一帶的商城隨便買了一雙。

因此也發現了“劉老根大舞台”,紅紅火火杵在中街繁華地帶。

今天的沈陽文化像征,比較能刺激人們神經的,大概也就是這個舞台了。

買完鞋子,一邊問路一邊走到了張氏帥府。畢竟年代比較近,我覺得帥府的氣派不亞於故宮,那股霸氣甚至更加形諸於外。旁邊是為趙四專門修建的宅子,再拐一個彎是當年張氏父子控股的邊業銀行,如今是相當龐大的金融博物館。

轉一個圈出來,在前往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出租車上,我還在想著剛才那堆建築裡的風雲人物。那些國恨家仇,風花雪月,亦匪亦俠,兒女情長,真是剪不斷理還亂,也只有出身優渥衣食無愁的幸運兒,才有資格書寫這種起伏跌宕的戲劇人生。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裡,堆疊的卻是各種不幸的人生。無名屍骨,殺人魔王,熱血英雄……不得不承認,生於和平年代,幸運得無以復加。





第3天

沈陽北陵,皇太極的墓地,現在是沈陽最大的公園。出租車司機忽悠了我,說從西門進去可以省一大段路,實際上是出租車多兜了一段路,而進入公園以後,從西門或從正門走向陵園,距離都差不多。

但是既來之則安之,西門有一大片古松林,扎根在漫漫白雪中,有一種說不出的安寧肅穆。天很藍,偶爾有小松鼠在樹上竄過。若有若無的冷風,細針一般一點點刺進裸露在外的臉部肌膚。

仿佛比昨天冷,不知道是身處郊外的緣故還是自己的錯覺。

踏進陵園,寒冷的感覺已經從四面八方立體包圍。觸目所及都是皚皚的雪,那些建築四平八穩,冷冷清清地孤立在白雪的懷抱中。寶頂如一個雪白的大饅頭,頂上插著一株孤孤單單的榆樹,算起來也該長了好幾百年了,然而既無高昂的身軀,也無磅礡的枝葉。

陵園裡的游客,還不如陵園外公園裡滑雪溜冰的人多。

我猶豫了一陣,終於還是決定去東陵。先坐公交車回市區,途中發現這個做法很失策。車上的報站根本聽不清,車窗又結滿霧氣,朦朧一片,根本無法看清窗外景像。只好憑著感覺在某一站隨便下車。公交車開走了,發現自己不偏不倚正站在入住的酒店對面,也就是早晨叫出租車去北陵的地方。

在心裡無聲地笑,如同沁入肌骨卻又無聲無息的風。

東陵有著更加蔥郁的松樹林,密密包裹著幾乎沒有什麼游人的陵園。形制跟北陵基本一致,只是多了一百零八蹬這樣的特色階梯,因為陵園是依山而建的緣故。這裡埋葬的是努爾哈赤,寶頂比皇太極的略小。我圍著寶頂轉了一圈,看見厚厚的積雪一絲雜質也沒有,陽光下的雪面,仿佛有一層隱隱的藍光。

冷到極致的顏色。

我知道該走了,身上越來越冷,我的相機電池也快撐不下去了。幸好兜裡貼了暖寶寶,相機拿出來拍幾張後,電池示意就開始閃爍著讓人心驚的紅色。但是放進兜裡捂一陣,又可以變成可愛的綠色了。兩天下來,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操作。

但是忽略了一直插在背包外面的可樂。想起來要喝一口時,發現裡面已經布滿細小的冰渣。大冬天,我不得不喝天然的冰鎮可樂。

以為就我受不了這樣的冷,但回到中街附近,卻看到有不少大喇叭吆喝著大甩賣的小店。有一家很直爽地在門上貼出告示:東北太冷了!清貨回家!

莞爾。之後瑟縮:我還要往更冷的地方去。





第4-5天

到了離開沈陽的時候了。盡管住了3個晚上,這個城市給我的感覺依然比較模糊。

大概是那些人文景點對我來說,感情上有點疏離的緣故。

但是在要離開的時候,還是一如既往地感性了起來。坐在沈陽北站的候車室裡,看著窗外明亮的陽光,還有眼前內容還挺生動的鐵路電視,思緒就有了些溫柔的波動。

候車室挺寬敞,還有免費的休閑小讀物派發,基本上人手一本。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大爺讀得聚精會神,我從他腦袋後面瞄一眼文章標題:10個小動作讓男人對你死心塌地。

此情此景,也就恰好此時此地可見。

在候車室等待唯一一趟開往漠河的車。票是在入住的酒店旁邊的代售點買的,提前兩天買的票,被告知沒有硬臥,只得買了軟臥。

這是我平生第一次坐軟臥。

恰巧,一宿之後同車廂的三個人都下了車。於是我在火車上意外擁有了一個獨立包廂。

這張軟臥車票因而顯得很超值,連帶窗外一成不變的白色世界也顯得分外有意境。

N2667次,號稱普快,實際上幾乎每個小站都停。最後幾個站,按時間測算,互相之間也就10多公裡的距離。列車開得很慢,而且是晚點發車,但是最後卻准點到達了。

夜裡大約8點的時候,我到了漠河,中國最北端的治地。

意識上的深寒,以一種具像的形式呈現。四周霧氣縈繞,進入一家小飯館時,我幾乎看不到眼前一米外的樓梯。

想來是屋內取暖與戶外極寒巨大的溫差所致。

意識是有些混沌的,但是必須迅速做出一個決定。事前聯系好的漠河東哥告訴我一個壞消息,本來有倆女孩可以跟我拼車,但是臨時買不到從北京到哈爾濱的票,行程延遲了。換言之,我要麼自己包車,要麼只能坐班車倒騰。

我決定包車。和軟臥一樣,都是人生第一次。短短幾天,我連續做出奢侈的決定。

真的變了。我想,真的老了。

第6天

已經是上午接近10點,從漠河縣城出發的時候,前方依然一片迷霧。車子漸漸開出城外,視野才慢慢清晰起來。很簡單的景色,一條積雪堆疊而成的路,兩邊是無邊無際的樹林。只是那些樹看起來都很小,司機說,是當年大興安嶺火災過後重新種植的。

所以才會在茫茫林海中,奇異地樹起一座觀音像?

那觀音原是在海南三亞的南山寺的,現在神奇地成了漠北的守護神。我不知道漠河拼命要把這尊觀音從遙遠的三亞請過來的原因是什麼,不過冬天的白樺林圍護著這樣一座觀音像,確實是別處見不到的特別景觀,有著別樣的素潔。

接著路過胭脂溝,對面就是李金鏞祠堂。這是一段我不了解的歷史。在網上大致查了一下,當年中國最大的金礦,日本和俄羅斯也染指的財富,極寒之地的終身苦役,還有那些終老此地的風塵女子——如同苦寒塞外難得一見的嬌美花兒,她們無法不受寵愛、呵護甚至尊重——所有這些充滿故事性和戲劇張力的元素,都使“胭脂溝”成了一個令人遐想的名字。

而眼前只是一片白茫茫的雪地,以及刺骨的冷。

漠河,中國的極北之地,那冷不是蓋的。我在林海觀音那裡已經冷得不行,到了李金鏞祠堂,更是時刻捂著耳朵和鼻子,生怕傳聞中凍掉耳鼻的悲劇發生。

幸好一路上也沒有其他景點了,直奔北極村。

這是國家“欽定”的“最北的村子”,到處都標識著“最北”。最北一家、最北郵局、“中國北極點”、“金雞之冠”,各種各樣的“北”字,一路相隨。我最喜歡的還是那個高高的木頭路標柱,還有某塊石頭上,不知何人何時寫下的“我找到北了”。

冬天來北極村,找北似乎是唯一的意義。村子裡不是沒有其他風景,古樸的木楞房,大片大片純白的、深厚的、吸引著人在上面打滾撒歡的雪地,還有隔著一條結冰的江,近在咫尺的俄羅斯——國界就在江中間,嚴禁穿越,但總可以站在國界邊上,感慨原來走了這麼遠。

只是,太冷了,實在很冷。我終於明白包車的必要性了,村子雖然不大,但在這季節卻需要車子一路跟隨,下車走上十來分鐘,感覺就到了忍耐的極限。

東北屋子裡的暖氣,實在很可愛。我就在有暖氣的屋子裡看電視,看當地電視台播出的漠河四季風景。春天百花爭艷,夏天綠意悠長,秋天紅葉滿山,冬天白雪皚皚——我承認我低估了漠河的美,我也承認,帶著一點點驚訝,我對漠河有了一點點感情。





第7天

離開北極村,先去看一眼剛開業不久的聖誕村,只看到幾座空置的木屋子和雪雕,還有一個沒有人跡的滑雪場。然後經過據說是專門招待省級以上高官的別墅群,看一眼結冰的黑龍江對岸冒著炊煙的俄羅斯小村莊,就直奔北紅村了。

從地理位置來說,北紅村比北極村更北。這個村子沒有專門開發,保留了更為原始的風貌,因而得到的評價兩極分化。跟團族說它比不上北極村,背包客則說北極村無法跟它比。

前往北極村的路是安靜的,全程只有我們一輛車。車外是茫茫的雪和無邊的白樺林。太陽低低地懸在平視的視野中,白樺樹的影子在雪白的路面上畫出一道道印痕,也在我的記憶中寫下獨屬於此地的畫面。

中午時分到了北紅村。村子很小,一眼就可以看盡,很簡單,很原始,就是層層積雪覆疊下的一座座小房子。四周有山,應該也有河,不過現在看來,不過是無盡的茫茫雪原。

太陽已經西斜,雪面上有淡淡的緋紅色。天氣很好,迎著太陽時,還能感到一陣不知從何而來的暖意。但一背轉身,就是冰冷徹骨。這真是非常奇特的感受。

我的感官開始麻木。揣在兜裡的三腳架袋子,大概被我自己不小心掏了出來,蕩蕩悠悠飄到百米開外,差點成了我丟失在這極北之地的第二件“遺物”。第一件是三腳架上的一個旋鈕,已經永久遺落在北極村的某個地方。沒有及時發現,應該是手指已經沒有感覺的緣故。

最搞笑的是一路走一路舔著濕潤的嘴唇,奇怪這麼干燥的地方,嘴唇怎麼會這麼濕。待到回到房子裡才發現,原來一直流著清鼻涕,而自己渾然未覺。

我在北紅村的戶外,斷斷續續地最多呆了大半個小時,中途兩次回到室內,為自己也為相機取暖。我用了兩塊暖寶寶,一前一後貼在兜裡,把脆弱的相機包裹在兩塊暖寶寶之間。每拍一張照片,就把相機放進兜裡。盡管如此,15分鐘後,充滿電的相機還是徹底宣告沒電了,連鏡頭都無法打開。

只能回到屋裡用暖寶寶捂熱,同時眼睜睜看著窗外的太陽一點點接近地平線。北紅村的白天是沒有電的,下午4點才開始供電,而這時太陽已經下山了。

晚上10點就斷電。我只能早早躺在火炕上,聽著窗外老黃牛窸窸窣窣的聲音,在滾燙的火炕上努力地“沉沉睡去”。





第8天

太陽起來的時候我也起來了,這表明我放棄了去烏蘇裡淺灘。因為這時已經過了8點半。

烏蘇裡淺灘是中國真正的最北點。在冬季,從北紅村出發,只能坐馬拉爬犁,單程約3小時,來回就要五六個小時。全程費用400元。

我沒有經過太多的思想鬥爭就決定放棄。理由似乎很充分:耗時太久、費用太高、連續幾個小時的戶外嚴寒無法忍受,還有,到了那裡估計相機也沒電了,那不白去一趟了麼?

其實心知肚明,要找理由總是可以找到的。真正的原因不過是老了,沒拼勁了。

烏蘇裡淺灘附近有黑龍江第一灣,也就是金環島,在圖片上看過不止一次,一個漂亮的大Ω形。但是據說這個季節只是一片茫茫雪域,看不到了。

只能看看九曲十八彎。白色的河,婀娜地穿行在黛色的樹林中,雖然樹林顯得稀疏,黑白色調也過於樸素,但是蜿蜒的姿態總沒有隨季節湮滅。

中午時分回到漠河縣城,在一家小餐館吃飯。小餐館裡掛著一個屏幕,不知是點歌設備還是電腦顯示屏,界面是MP3列表。但是來來去去只重復播放一首歌::終於你做了別人的小三,從此我不再是你的港灣。當你依偎在他的胸懷,是否已忘記我曾給過的愛……

旋律還蠻好聽,只是歌詞讓我不大適應。以為自己聽錯了,但是屏幕上的歌名分明就是《小三》。想來《忐忑》算什麼,《愛情買賣》算什麼,這年頭神曲滿天飛,是我老了跟不上。

漠河也有幾個景點。松苑,就是一片落葉松和樟子松林,號稱全國唯一的“城市中的原始森林公園”,旁邊就是“五•六”大興安嶺火災紀念館。穿過歐式建築林立的大街,就到了西山公園。漠河的標志性雕塑就在上面:抽像的金雞高高頂起一顆北極星。

至此,到金雞之冠找北之旅結束。帶著漠河東哥幫我訂好的火車票,我到了漠河火車站。這裡有很多專供旅人打尖的小旅社,花上10元,就可以在帶暖氣和電視的房間裡待上幾個小時,直到火車到來。





第9天

坐上火車,離開漠河。在心理上,我正在遠離極寒。但隨即,一個事實打擊了我。

火車上居然沒有水。原因是:太冷,凍住了!

我沒有去深究列車員說的這話是什麼意思,總想到到了大站就會有水了。但結果是一路都沒有水,列車停靠在某個大站時,我聽到列車員說,下去鑿冰。

然後從廁所的位置傳來破冰的聲音。有乘客驚恐地問,怎麼回事?

我才恍然大悟。敢情列車底部一直拖著大塊的冰呢,也不怕堵塞鐵軌?ORZ。

從漠河到哈爾濱,窗外的景色乏善可陳。前半段的路上就是白雪、村莊、松樹、樺樹,樹上頂著鳥窩。後半段,開始有大片大片黃色的植物出現,應該是蘆葦吧。然後就是電線杆、橋墩、叫不出名字的機械設施,名符其實,那就是大慶。

准點到達哈爾濱,入住中央大街附近的快捷酒店。放下行李,就去逛街。

心理上覺得哈爾濱不會有漠河那麼冷,就自作聰明地減了圍巾和褲子。結果在徹骨的寒冷中越走越痛苦,不僅裸露在外的臉部感覺有如刀割,就連腳上也似沒穿鞋子一般冰冷起來。

幸好中央大街兩旁都是暖氣充足的商店,此刻就成了我的避難所。

後來想想,這一夜正好新的冷空氣到達,而且我所感受的漠河,是白天陽光最充足的時候。而此刻的哈爾濱,是夜晚寒風最凜冽的時候。能相差多少呢?

已經是第3次到哈爾濱了。這一次,才算真正領略了北國的冷。

第10天

是時候回到南方去了。

我打聽到,從酒店坐出租車去機場一般要一個多小時,一百多元。不如先打車到最近的民航大巴乘坐點去吧。

路邊有一位帶著行李的老人家,看樣子也在等車。

我猶豫了一陣,終於開口問他要去哪兒。老人家拿出一張紙條:大平機場。

是太平機場吧?那麼我們一起拼車。這樣就不用去坐民航大巴了,又省錢又方便。

但是老人家只是看著我笑笑,又搖搖頭,指指自己的耳朵。

聽力有問題?我問:您聽不見?

不不,聽得見聽得見。

那……想起“大平機場”,我明白了:您不是中國人?

不不,我是中國人。

我沒轍了。正好這時來了一輛出租車,老人家很有風度地示意我先走。

我跟司機說:到最近的民航大巴點去。……如果直接去機場,多少錢?

司機說:160。……你到底去機場還是去坐大巴?

我猶豫。趕飛機最怕遲到,反正問來問去也是這價格,去機場吧。

司機幫我把行李放到車尾箱。我看一眼還在路邊的老人,忍不住說,他好像也去機場。

現在想來,我實在應該抽自己的嘴。太多嘴了!

司機馬上過去。我趕緊說:我跟他分攤車費吧。

司機說,你們倆一人100。

那怎麼可以?一人80!

那你出80吧。你先把零錢准備好。司機說完就走了過去,麻利地把老人拉到前座。

老人笑眯眯的,還在說“謝謝”。

我心裡開始打鼓:這價錢沒談好,司機該不會要老人出全部車費吧?這老人家說話都不利索,看樣子也是根本沒打算討價還價的。

但是,這不合理!我該死的正義感又發作了。

車子開出沒多久,司機就從背後悄悄伸出一只手。我有些反感:到了再給吧。

這話是說給老人家聽的,希望他開口詢問,我們是否有私下交易。

但是老人家一言不發,仿佛什麼也沒聽到。

司機胸有成竹地說:行,你到了再給也行。反正你也要拿行李的。

其實我是想拖延時間,希望能找出什麼方法避免司機的敲竹杠。但是我也知道,我是想不出什麼辦法的。司機的話提醒了我,我要是不給錢就下車,很可能他會把我的行李帶走。

我寄希望於老人家和我聯手,但是經過高速公路的收費站,老人家主動掏出錢來交費,我就知道這希望之渺茫了。

你怎麼讓他來交費啊?我忍不住開口了。

司機不回答,反問我:你的是不是零錢啊?

我也反問他:你准備收他多少錢?

司機說:我收他多少錢怎麼啦?該多少就多少。

我說:你怎麼能這樣?你收我多少就該收他多少。

司機說:我收你多少就是說好的多少,你管他干嘛?再說我還有票給你呢。

老人家安之若素地坐著,臉帶笑容,一言不發。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聽不懂我們的話。

很快,機場已經到了。全程不到一個小時,計價器上顯示的也只是120元。

我只剩下最後一招了,趕緊把准備好的80元零錢遞過去,意思是提醒老人家,我已經給錢了,他不要再傻傻地給了,就算要給,也要問一聲該給多少。

但是老人家還是掏出120元遞了過去。司機從容地裝進口袋,打表,開門讓老人下車,然後對我說:你拿行李吧。

我氣不過:你怎麼能收他那麼多錢?

司機說:我收他多少錢啦?是多少就多少!你說你這人怎麼回事,我幫你省了錢你還不感謝我!你拿不拿行李?

我無語:……票呢?

司機把票扯下來裝進自己口袋:我給你拿行李吧。

我說:你怎麼不給我票?

司機說:我干嘛給你票?你又沒出那麼多錢。

我氣結:那他出了錢,你該給他票!

司機火了:我說你這人有病啊,我給不給他票關你什麼事!你怎麼這麼多管閑事!

司機氣憤地把我的行李卸下來,仿佛是他受了天大委屈。

我有很多罵人的話想說,話到嘴邊,只說了一句輕飄飄的“你這人太不厚道了”。

司機不搭話,把車開走了。

我回頭,發現老人家還站在一旁,笑著對我說:謝謝。

我說:他收多你的錢了!

老人家好像沒聽見,又說:謝謝。

我又重復:他收了我們兩個人的錢,雙份!

老人家還是笑眯眯的:謝謝!再見!

我站在原地,覺得一陣陣的冷。四周仿佛都是銅牆鐵壁,我勢孤力單。

多麼熟悉的,每天都要經歷的感覺。以為旅行可以暫時躲避,卻原來還是躲不開。

從哈爾濱到廣州,中間經停威海。5個多小時的航程,我一直在努力揮去那種沮喪的情緒。但我知道,揮之不去。

我知道,我的情緒不會被理解。按照司機的邏輯,這件事他受益,我受益,合作愉快,我干嘛要多管閑事?按照老人的邏輯,他不差錢,也沒損失,何必這麼較真?按照旁人的邏輯,環境不可改變,為什麼要雞蛋碰石頭,自討苦吃?

我下意識地記下了車牌號碼:黑A65590。可是我不知道我能怎麼辦。打電話給當地媒體報料?假如接電話的人問我:您到底要表達什麼?我該怎麼回答?

我怎麼告訴他,其實我最忍受不了的不是司機的敲竹杠,而是那種理直氣壯的姿態,以及在我干涉時的義憤填膺。以他的邏輯看來,一切倒成了我的不是了!這是什麼混賬邏輯?

回到廣州,我在朋友面前依然憤憤不平。末了才想起,我可以用同樣的混賬邏輯回擊的。既然司機說幫我省了錢,那麼我也可以說幫他拉了客,而且還是他親口說給我票的,那麼最後他不給票就說不過去了。

哎呀,朋友說,你怎麼還不明白?你根本不是那一種人,你反應不過來的。人家的原則和標准是隨時可以變的,只要是對他有利的,哪像你一根筋……

打住打住,不用說了!好吧,我知道,我承認,我跟這些人,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2011.2)


精選遊記: 沈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