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ingMyanmar】(4/10)——“萬塔之城”蒲甘

作者: junesnow1

導讀有人說亞洲有三大佛教遺址:柬埔寨吳哥窟,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以及緬甸蒲甘。 ------------------------------------ 緬甸蒲甘,這個曾經的蒲甘王朝的國都,在伊洛瓦底江東岸的40多平方公裡範圍內的,散落了眾多的佛塔和寺廟,讓這裡有了“萬塔之城”的美譽。據記載,蒲甘王朝在其統治的243年間(公元1044~1287年)共建了大大小小四千四百多座塔(歷史上蒲甘到底有多少佛塔, ...

有人說亞洲有三大佛教遺址:柬埔寨吳哥窟,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以及緬甸蒲甘。

------------------------------------

緬甸蒲甘,這個曾經的蒲甘王朝的國都,在伊洛瓦底江東岸的40多平方公裡範圍內的,散落了眾多的佛塔和寺廟,讓這裡有了“萬塔之城”的美譽。據記載,蒲甘王朝在其統治的243年間(公元1044~1287年)共建了大大小小四千四百多座塔(歷史上蒲甘到底有多少佛塔,並沒有准確的數字,有說幾千,有說上萬,竟然也有幾十萬的說法),現在保存下來的僅有兩千二百多座。蒲甘王朝給蒲甘帶來了黃金歲月,700多年後,當年的輝煌早已灰飛煙滅,只留下千座佛塔,成為緬甸最著名的旅游勝地。1975年7月,蒲甘地區發生6.8級地震,百分之八十的佛塔遭到不同程度破壞,在今天,很多倒塌和破損的佛塔被修舊如新了。



緬甸政府和個人對蒲甘佛塔的重建,一直為國際文物保護界所詬病,並且也是蒲甘至今沒有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主要原因。佛塔一直是緬甸人的精神家園和信仰的寄托,而修建佛塔既是弘揚佛法也是佛教徒在修功德,每一座佛塔中都會供奉一尊或幾尊佛像,而倒塌的佛塔是便是對佛的大不敬。所以緬甸人和西方人對佛塔的認識,根本就是兩種意識形態的衝突,不可能辨清孰是孰非。

安排行程的時候,我放棄了緬甸北部的休閑勝地茵萊湖(Inle Lake),只為能在蒲甘多停留一天。每日穿行在佛塔中間,登高遠望,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無數佛塔靜然佇立,在蒲甘焦黃大地的映襯下,塔林帶給我的不是震撼,而是在這喧囂世界中的一份寧靜。

公元11-13世紀建成的佛塔中原是存有精美壁畫的,但現在大部分已經不見蹤影,有些是自然風化,有些是地震破壞,天災之外,就是人禍了。有座佛塔壁畫上,還清清楚楚留有被切割的痕跡;有些壁畫在佛塔重修的時候就直接破壞了。



這是一座無名小塔,沒有游人,因為裡面有殘缺不全的11世紀壁畫,導游把我們帶到這裡。在我們臨走的時候,看到導游在訓斥看塔人的兒子,原來小男孩在陪我們的時候無意中靠在壁畫上。

19世紀西方人進入緬甸之後,大肆掠奪精美的文物,其中就包括壁畫,在這個塔的牆壁上發現了兩個西方人的簽名和1899的字樣,不禁讓人浮想聯翩。



我們參觀的第一座塔,建塔的皇帝被元朝忽必烈的軍隊趕下台並逃跑,所以這座塔叫逃跑皇帝塔



達比紐塔(Thatbyinnyu Paya),建於1144年,是蒲甘地區最高的佛塔。內部原有壁畫,後來修塔的時候人們認為髒兮兮的很難看,便直接用白色塗料覆蓋了。



阿南達塔(Ananda Pahto)是內部裝飾最精美的佛塔。四門內的佛像,姿態各異,但風格統一。佛像的面部表情遠觀喜樂,近看嚴厲,寓意為遠處的人們只有看到佛容易親近才會走近前來親近佛,而在佛身邊的是佛的弟子,需要嚴格對待。



Nathlaung Kyaung:蒲甘唯一的印度教寺廟



瑞西光塔(Shwezigon Paya),是蒲甘王朝的開國皇帝阿奴律陀王時期(1044-1077)開始修建的,於1087年完工,是蒲甘塔林中唯一用砂岩(吳哥的建築材料)建造的佛塔,也是歷史上第一座緬甸風格的佛塔,被認為是緬甸佛塔的原型。



馬努哈佛塔(Manuha Paya),內部的三尊座佛和一尊臥佛大得出奇,空間被佛像擠得滿滿的,很多地方要側身才能過去。這座塔是由被俘虜的孟族國王所建,這樣的設計表示他對囚居生活的不滿。



畫面中間是達瑪央基佛塔(dhammayazika paya),蒲甘體積最大的佛塔,建於公元1170年,據說建塔的時候兩塊磚中間如果能插進針,那麼砌磚的工匠就要被殺頭。這個塔建成之後(有說這座塔根本就沒有完工),下令修塔的殘暴皇帝也被人殺害。



修舊如新的佛塔

蒲甘,這座歷史古城,現在只是伊洛瓦底江旁的一個小村落,焦土遍地。但是曾幾何時,這裡也是大樹參天遮天蔽日的繁華之地。也許,就在那瘋狂的200多年間,一棵棵大樹被砍伐,或者作為修建宮殿的材料,或者作為燒磚的燃料。那些宮殿在歷史的塵埃中歸於塵土,而磚塊則伴著信仰鋪疊成這千萬座佛塔,留下蒲甘王朝華麗的背影,供後世回憶。


精選遊記: 蒲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