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裡蘭卡鏘鏘三人行—5丹布拉金寺

作者: 往往

導讀斯裡蘭卡鏘鏘三人行—5丹布拉金寺 在路上吃了簡單的自助餐,下午的景點就是丹布拉金寺。 來之前我們就知道這裡是斯裡蘭卡最古老的世界遺產,是公元前的建築,離現在已經2000多年了,對此也頗有期待。一下車就看見一個巨大無比的金佛坐落在高台上。山塔告訴我們,這是新的。斯裡蘭卡古稱獅子國,獅子像征著剛強和勇敢。所以,到處可以看見威武雄壯的獅子雕像,� ...

斯裡蘭卡鏘鏘三人行—5丹布拉金寺

在路上吃了簡單的自助餐,下午的景點就是丹布拉金寺。

來之前我們就知道這裡是斯裡蘭卡最古老的世界遺產,是公元前的建築,離現在已經2000多年了,對此也頗有期待。一下車就看見一個巨大無比的金佛坐落在高台上。山塔告訴我們,這是新的。斯裡蘭卡古稱獅子國,獅子像征著剛強和勇敢。所以,到處可以看見威武雄壯的獅子雕像,他們的國旗中也有一個舉著戰刀的雄獅。寺廟門口也有睜著大口的獅子,山上還有很多小佛。

去丹布勒石廟別無它途,朝拜者和游客都得赤足翻過陡坡,爬過連續的石階,一直到達高於平原100多米的頂部。沿著大佛左側的一條山路向上。帶有5座佛教石窟的丹布勒石廟就在眼前。這裡也是一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鑒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裡是不能穿短褲的,一個老外因為穿短褲被裹上了一條裙子,他挺得意的拍起照來。還滑稽的向我們微笑。我沒好意思朝著他拍照。







最初小乘佛教,創始於斯裡蘭卡,石廟或“洞穴”寺廟是斯裡蘭卡小乘佛教藝術一個普遍而獨特的形式,它們的岩壁和洞頂無一例外都繪著壁畫。有幾百個,甚至幾千個這樣的廟宇散布在斯裡蘭卡各地,其中許多隱身在遙遠的東南部森林中,仍然不為世人所知。

這個傳統還得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 印度阿育王的兒子摩曬陀來斯裡蘭卡傳播佛教,他最初住在Minhitale森林的洞穴裡。因為小乘佛教主張修己勝於度人,所以閉關冥想成為重要的修持方式之一,而相對簡陋和隔絕的洞窟環境是冥思的最佳條件,僧侶們都退隱在洞穴中面壁冥想的傳統自此開始。用以敬拜的小石廟逐漸發展成為廟宇吸引了大批的朝聖者,而洞穴石壁和洞頂上皆繪有壁畫。蓮花、單純的幾何圖形以及坐著的佛陀等主題會經常反復出現在繪畫裡。此外,有些壁畫記述了佛陀的生活,並用繪畫的形式來傳達佛教教義。這應該就是石窟寺廟的來歷。

應該感謝斯裡蘭卡的僧人,他們在黑暗的修行洞窟中真切地看到了天堂淨土的景像,並且用與時間抗衡的耐心,把他們描摹下來,讓今天的你我也能看到。

我們的確是在他們的引領下,看到了天國的美妙。

我們首先看到這裡沿山崖開鑿的石窟和石窟外邊建起的白色回廊,這和我國那些石窟不同,應該是異國風情。丹布拉被稱為緬懷過去之城。那裡的洞窟廟宇裡有面積達兩萬五千平方英尺的浩繁壁畫群,是南亞州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繪畫之一。





我們依次被帶入這五個石窟,這個寺廟的歷史以波羅密語記載於第一窟的入口處,可惜我們看不懂。一個講解員用英文給我們講解,可惜,我們的英語太差,他們的發音又太怪,山塔的翻譯又太蹩腳,更詳細的內容只好回來查資料了。

第一窟內有一尊14米的臥佛,佛陀的弟子阿難尊者站立在佛陀的腳邊。佛陀頭頂有一尊毗濕奴像。相傳這些洞窟便是這位印度教中重要的天神以其法力變化而成的。因而,第一窟也稱為“天王窟”。這裡印度教和佛教被融合了。

走出來,通過走廊再進入第二窟,這是五個石窟中最大的,窟內除了有十六尊站立佛像和四十尊佛陀坐像,還有兩尊印度神以及兩尊國王像。12世紀時印度教開始傳入斯裡蘭卡。因而第二窟也稱“大王窟”。窟內還有一座佛塔。令訪者嘖嘖稱奇地是洞內有一水源沿著石洞縫隙往上流(沒錯,是往上流),日夜不停地滴著水,至今人們無法解釋水從何來,因而信徒都認為這是神水。

第三窟為“大新寺”,窟內壁畫和石洞頂上的繪畫是斯裡蘭卡十七世紀典型地繪畫風格。窟內除了五十尊佛像石刻外,還有十七世紀振興佛教的國王(1747-1782)的塑像。看來,這裡是把佛教、印度教和王權三位合一了。

第四窟面積較小,穴內僅有一尊佛陀坐像。洞內的佛塔曾被小偷洗劫過。

第五窟曾是貯藏室,主尊為一尊巨型臥佛,身邊有許多印度神。

看下來,這五個窟總共有150尊依據佛教次序排列的佛像,還有一些斯裡蘭卡地歷史人物雕像和印度神像。那些佛,或坐或臥或立,卻個個體態豐滿,神情安然。

丹布拉石窟寺的壁畫是令人贊嘆的,從石壁到石洞頂都塗上了漆,特別是石洞頂上地幾何繪畫,線條流暢,色彩明快。每個洞窟的穴頂和牆壁都有依據岩石輪廓創作的宗教繪畫。最讓人不解的是,壁畫的色澤鮮亮無比,猶如剛剛完成的新作。

石窟外邊有一個小水塘,裡邊開著斯裡蘭卡的國花紫睡蓮。因為是下午,人不很多,那些攜兒帶女的猴子們一點不怕人,可以看到耍蛇人。











精選遊記: 科倫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