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泊爾-峨眉山-三峽(47天獨自旅行游記之20)

作者: 徐EL

導讀20.漫漫歸鄉路II--從娥嵋到三峽(9/8~9/12)我在成都順道去了樂山和峨嵋山,覺得一切跟西藏比起來都很假,粉飾一新的樂山大佛已經沒有了年代久遠的感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坐像,通高71米,左右並不對稱。有趣的是,整個樂山大佛所在的山的造型就像一尊臥佛,而彌勒大佛所在的地方正是佛的胸口。好像可以作"心中有佛"的解釋!但是如果不修繕,它也會因為風� ...

20.漫漫歸鄉路II--從娥嵋到三峽(9/8~9/12)我在成都順道去了樂山和峨嵋山,覺得一切跟西藏比起來都很假,粉飾一新的樂山大佛已經沒有了年代久遠的感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坐像,通高71米,左右並不對稱。有趣的是,整個樂山大佛所在的山的造型就像一尊臥佛,而彌勒大佛所在的地方正是佛的胸口。好像可以作"心中有佛"的解釋!但是如果不修繕,它也會因為風蝕而與我們揮手告別。極具現代建築的峨嵋山萬年寺,清音閣還不錯,因為去的人比較少。因為有歷史紀念意義的地方,更多的是保持了外型,而沒有實在的內涵了。這個是中國旅游資源開發的一個弊端,並不需要重建很多新的景點,而是重在保存建築物原貌,提倡珍貴文物保護。

我很想去三峽,所以特地從成都到重慶,為了去看最後一眼三峽。我的時間卡的剛剛好,6點半到重慶,馬上買了船票,7點上船,但我是最後一個上船的游客。當時船已經離岸幾米了,我大聲呼叫,他們才回來靠岸接我。很多人開船的時候,站在甲板上吹江風,所以我一上船就有很多人都認識我了。

船過陪陵,沒有辦法跳下船去看灘頭那活靈活現的石刻魚,以及其他鐫刻在石頭上的紀念碑文。這其實是長江三峽文化的像征,也是記錄長江水文地質的標志,沿水而居的人們早在以前就開始關注水位和潮汛的變化,是為了利用自然界的規律更好的為自己創造生活。魚本來就是依水而活的,石魚仿佛經歷了千百年的滄桑,終於浮出水面,展現在世人面前。石頭如果會說話,那是因為有考古學家聽得懂他們沉默,如同金子般的珍貴。可惜我還沒有親眼見過,他們也不知道將面對什麼樣的命運的安排。現在,只能買一點陪陵的榨菜在船上回味一下,味道果然不錯,酸酸的,甜甜的,紅油加鮮辣,但很多東西好像只是在特定的地方才特別好吃。回到上海後,陪陵的榨菜味道就變得很一般了,可能是當時心裡有很多感觸,才能去品位出不同的滋味吧。但我後來在一期討論文物保護的電視節目中了解到,在灘頭風吹日曬的石刻將被全封閉保存下來,並構建水下保護建築和博物館等。終於知道這些歷史文物可以被很好的保存起來,讓中華民族的子孫了解自己的文明。

我在長江上游覽,但坐的游船是"黃河"號,有趣嗎?豐都鬼城絕對是三峽游線中的敗筆,因為整個山頭都是人為的無聊的景觀,人造的陰曹地府,十八層地獄,粗糙的蠟像連人物比例都不對,賣的都是千篇一律,毫無特色的劣質的紀念品。其中的鬼國神宮,就是所謂的鬼城,也有閻王廟,判官,小鬼等造型,無非就是騙錢。而鬼都裡的那些鬼商人就揣著假的珍珠、瑪瑙、古玩等東西苦苦等待著鬼顧客。我快步走出那裡,去了雙桂山,又稱鹿鳴山,位於鬼城西側,那裡才是一個不錯的地方呢。峰巒起伏,林木蒼翠,拾階而上,曲徑通幽。可以聽見鳥鳴山間,流水細語,竹葉輕搖中,隱約看到了蘇公祠和孔廟。我不理解得是,當我辛苦地爬到山頂,看到山下有那麼多人在一個人造迷宮裡穿行摸索,是為了好玩嗎?我想他們應該去游樂場而不是來三峽,因為他們並不真正想了解長江沿岸的歷史和孕育的三峽文化。站在高處,俯瞰長江,豁然開闊,才覺得這條大河承載著這麼多游人和靠河道謀生計的人們,也承載著他們的希望和寄托。我在孔廟和東坡書院參觀的時候,除了我之外一個游人都沒有,真是大飽眼福。孔廟裡塑像非常逼真,神情生動,比例勻稱,書法碑文寫得出神入化,我特別拍下了"吃虧是福"和"難得糊塗",還有"福祿壽"的行草,其他書法珍品太多了,實在目不暇接。裡面的九獅壁,精雕細刻,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令人驚嘆,可以與九龍壁相媲美!與山東的曲阜相似,這裡也有大成殿,雖然規模難以相提並論,但足以讓人駐足。觀音閣的一角有一尊坐姿彌勒,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臉常笑世間可笑之人。蘇公祠裡有非常精致的庭院和書房,是為了紀念蘇東坡而建造的。庭中有一個玲瓏白鹿石像,讓我想起了廬山白鹿洞書院。只是這裡已經沒有人好好維護了,許多地方都是蛛網纏繞,讓人覺得特別凄涼。許是因為它即將消失?許是因為它已經不再重要。我現在相信了,有很多人說過,"不到三峽人生很遺憾,但是到過三峽,會更加遺憾。"

我覺得感覺比較不錯的是張飛廟,始建於三國蜀漢末年,距今已經有1700年歷史。它依山而起,臨江而望,掩映在綠樹叢中,錯落有致。廟內殿宇巍峨,古樸厚重。園林小橋相映,草地流水有韻,構成了一幅完美的立體山水畫。裡面還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遠溯漢唐,近至清,無數文人墨客揮毫潑墨,賦詩留聯,抒情感懷,只因為仰慕張翼德的人品和風骨。他們留下了碑刻、楹聯、匾額和字畫八百余件,流派分呈,兼容並蓄,風格迥異,我簡直徜徉往返,又成了最後一個上船的人。屋檐上的琉璃瓦非常漂亮,顏色呈現綠色和土黃色和橘紅色,飛檐高高伸向天空,是不很像豪氣衝天的張飛呢?現在已經被遷到上方一百多米的地方,不知道那些珍貴的字碑是否能恢復到原樣,不然太可惜了!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故事是三國中的經典,而兄弟手足的情分卻在戰亂中現得特別感人。我喜歡戰爭片子中表現情感的故事,因為戰爭是一個考驗人的時刻,讓人對感情更清楚,更堅定,更執著。

游覽白帝城的時候是晚上,爬得累死了,索道是三分鐘,而走到索道口要化一個小時。在夜色中無數的游人和我一樣,奮力往上爬著,有幾千人吧。在周圍黑壓壓的樹叢中透著夜色中燈光,氣氛顯得很詭異。一直是直上直下的台階,而令人討厭的小販一直跟著大家兜售黃楊木梳。而不時就可以看到觀音像和其他人為布置的景點,但想想他們也很無奈的,因為以後就不會有這麼多人來三峽旅游了,他們的營業也會受到影響的,或者只能轉行了吧,這像是最後的叫賣,聲聲凄慘。我走了很久了,在西藏都沒有這麼累,或許是已經走了44天了,體力有些透支,濃濃的鄉愁上心頭,我覺得是時候應該回上海了。離開了白帝城,我們即將進入長江三峽的最後一部分--大三峽和小三峽。


精選遊記: 長江三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