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回到600年前(2)

作者: safchi

導讀屯堡人的服飾,主要表現在婦女身上。她們身穿右衽布制的長袍,袖子尤其寬大,大腳妹們因此又常常被人稱作“大袖子”。領子河袍袖邊沿均鑲有彩色絲線繡成的花邊,腰系真絲黑色寬帶,前有圍腰。最顯著的是她們的用色,寶藍色是屯堡女人服飾的基本色,兼有深綠色或紫色,但決不用紅色、黃色。有專家們考證說,屯堡人的服飾,無論是色彩還是款式,都鮮明地表現著� ...

屯堡人的服飾,主要表現在婦女身上。她們身穿右衽布制的長袍,袖子尤其寬大,大腳妹們因此又常常被人稱作“大袖子”。領子河袍袖邊沿均鑲有彩色絲線繡成的花邊,腰系真絲黑色寬帶,前有圍腰。最顯著的是她們的用色,寶藍色是屯堡女人服飾的基本色,兼有深綠色或紫色,但決不用紅色、黃色。有專家們考證說,屯堡人的服飾,無論是色彩還是款式,都鮮明地表現著元末明初江南服飾的遺存。梳頭也是屯堡女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婚前一根獨辯,婚後就要修面修眉,並梳成長發蓋耳的發髻,安徽籍的屯堡女人至今還保持著“鳳頭髻”,據說這也是明朝世代江南女子的典型發式。她們將頭發分成三綹,左右兩邊先垂下蓋住耳朵,又盤繞回來與中間部分絞合,挽成發髻,再用銀制或玉制的長簪插牢。梳這種頭很費功夫,一般梳一次頭需耗時一至二個小時,雖說有些麻煩,但畢竟是祖宗傳下來的,輕易改變不得。婦女裝束中往往還配有耳附墜、手鐲、戒指、手籠、長圓裙以及用繡、補、鏤、鑲、滾等方法制作的高幫單勾鳳頭布鞋。現在,其他地方只能在戲台上看到的這種穿著打扮,在這裡只是日常生活便裝。其盛裝、婚喪嫁娶裝和節日盛裝更有獨特的魅力。屯堡人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但主食中的糍粑、糕粑、苞谷粑,到副食中的腊肉、香腸、血豆腐、干鹽菜、干豆豉、干豇豆、糟辣子等,無不具有可以長期存放和便於收藏的特點。屯堡人的飲食文化源於軍隊,在征服與反征服的激烈對抗中,運動是不可避免的,動蕩的戰爭生活有諸多不便,其中吃什麼便成了一個傷腦筋的問題,他們就把主菜通過鹽制,煙熏火烤,便於存放和攜帶。顯然,這些食品是當年他們的祖先為適應戰爭和遷徙的需要而特意制作的,一直流傳到今天。現在屯堡人家家戶戶都有炕腊肉、血豆腐的習慣,是招待貴賓必不可少的菜肴。

你要是到了屯堡村寨,好客的女人們會端上有名的辣子雞燒豆腐,一鍋鮮紅的辣子雞湯煮著雪白鮮嫩的豆腐,配上嫩綠的水煮青菜,再喝上一口自家烤的糯米“乓嘡酒”,凡是吃過的客人無不稱愛。他們待客是以“吃飽為敬”,勸飯不勸酒,主婦更是練就一手“飛飯”敬客的技巧。

唱山歌是屯堡人自由戀愛和男女交流的具體表現形式,屯堡人豁達大方,嬉笑怒罵皆可成歌,即興演唱,或高昂奔放或纏綿幽怨,是屯堡人直情的流露,情感的發泄。山歌變化極多,內容一變,句子也跟著變,句子一變,腔調也變。除了四言八句的套路以外,還有飄帶歌、滾帶歌、盤歌、排歌、飛歌和很有意思的結巴哥。活潑的生命腰唱自由自在的歌,海闊天空無拘無束好舒暢。


精選遊記: 安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