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源白石山游記

作者: 踏遍-青山

導讀我和老王、老杜一行三人,離開酷熱的北京城,帶著一絲期許,列車向200公裡外的淶源進發,這是2005年5月3日來淶源以後,一年中我第二次來到淶源,亦是我第四次來到淶源。 我知道這個地方以後我還得繼續來,這裡的風景和風土人情,都讓白石山成為我們平常進行鍛煉的登山基地。 一年總得來一次兩次吧。好地方啊!不來也對不起這裡民風淳樸、笑迎賓客的鄉親們啊。 � ...

我和老王、老杜一行三人,離開酷熱的北京城,帶著一絲期許,列車向200公裡外的淶源進發,這是2005年5月3日來淶源以後,一年中我第二次來到淶源,亦是我第四次來到淶源。

我知道這個地方以後我還得繼續來,這裡的風景和風土人情,都讓白石山成為我們平常進行鍛煉的登山基地。

一年總得來一次兩次吧。好地方啊!不來也對不起這裡民風淳樸、笑迎賓客的鄉親們啊。

在此,對多年來的淶源記游進行整理,作為留念。

(一)

1999年的7月中旬,我和同學學民,還有他的夫人小杜,以及他的夫人的兩個女朋友,在一個不見月亮和星光的雨夜,來到淶源,住在了桃園賓館,住了三個晚上。

第一天冒雨去了白石山東路,路還是黃土的泥路,很泥濘濕滑。我們渴望登上山頂,雨大風大霧大,身上衣服單薄,無奈,只得返回。

第二天,好像去的是十瀑峽,山谷間,小雨霏霏,雙龍瀑流量很大,讓人流連忘返。游人依然是不多。

第三天,我們去了著名的空中草原,車開到一個山村,好像叫十八盤村,已不能前行,村裡人各自牽馬出來,我們騎馬上山,山路狹窄濕滑,完全是馬踩出來的小路。不過空谷蒼翠,山峰俊秀,一路走過,好像到了山間鈴響馬幫來的年代。

草原雖然廣闊,大霧依然彌漫,總有雲深不知處的恍惚。霧氣濃重,讓我們所在的高度完全無法從視野中感覺出來,因為年輕,完全沒有高度帶來的不適感,其實海拔已經在2000米左右。

下山的時候,在山間的路邊采蘑菇的情景依然記在心頭,返璞歸真,與自然無限接近,感覺真是非常的好。

回到賓館,在鍋爐房烤濕漉漉的衣服,其樂融融。當然當時聊什麼都忘記了,不過美好的記憶中那一天是不能忘卻的。

(二)

老雷是我的一個同事,距離准驢友的程度還有一定差距。

2000年的十一,其實我們去十瀑峽的時候,天氣還是不錯的,我們曾經爬到十瀑峽景區的盡頭,沒想到第二天就有變了天。

當我和老雷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登上西門飛雲口的時候,狂風呼嘯,山頂的樹葉已經全部落光,可見氣候之寒冷,風之大。應為要趕火車,時間無多,只能在飛雲口下面的一處天然的觀景台,瀏覽一下列屏谷,匆匆而返,走過山嶺的時候,天空飄起了雪花。

那時候索道剛剛開始修建,游客不多。

(三)

2005年5月3日早晨,7點,從北京南站坐火車直奔下花園。臨近中午11點零四分,到達下花園。下花園是一個鎮子,規模有點像縣城。不是很大,好像工業建築有一些,水泥廠什麼的。

我們四個人從下花園下車後,打車(130元)到桃花,找到老趙,住宿在他家,因為我們沒有帳篷,實現不了穿越縱走,所以只能走馬觀花。

老趙家住一晚上,5元錢,很便宜。一個菜5元錢,吃雞的話可能貴一些,我們沒有吃。

下午去的小五台山腳下的一條峽谷,溪水都還結著冰,並且已經松動,雖然好玩,可是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

晚上老趙家很熱鬧,來的人也很多,都帶著帳篷,睡袋。好像只有兩撥人沒有,其中就有我們。有些慚愧。

第二天,我們上東台,進山費20元,有拖拉機送到山口,我們輕裝前進,爬得很快,可是有很多地方都還結著冰,路很難走,很多次,都要從已經開始松動的冰面條過去,很危險,我們爬了三個小時,到了一個冰瀑布,決定沿路返回,本來也沒有打算登頂,爬了大約700米的高度。回來的時候也很費勁。

下午一點的時候,回到老趙家,租車到西合營,70元錢,走109國道,在西合營包車到淶源,大約在90多公裡,200元,其實不貴,司機要放空車回家,山路也很驚險,我們穿行在太行山中。

晚19點,到淶源,車開了2個小時多一點。住宿。

第三天,刮風。包車上白石山,100元車費,門票40元,上西門,我們是第一撥,好不容易爬到飛雲口,風太大了,還下著雪花,似乎比我2002年十一來的時候還冷,風還要大,稍微停留,照相,補充能量,沒有繼續前進,返回,上山的游客漸漸多了,雪花也停住了,站在山頂,可以望見遠處的大五台山,積雪皚皚,好不誘人。

山上的風景很迷人,植被都綠了,空氣非常好聞,令我們心曠神怡。回到縣城,下午14點左右坐火車回家。

三天的旅行告一段落。

北京-下花園-桃花-西合營-淶源-白石山-北京,轉了一圈,大約400多公裡,我們四個人花費不到人均400元,三天時間,在太行山裡面轉了一小圈,還是挺有意思的。

10月的旅行定在河北的駝梁,太行山的中部最高峰。我去過一次,風景沒得說,秋天最美。

(四)

閑話少說,轉眼又到六月底。

2005年6月25日,中午,當我們三個人再一次站在淶源地界的時候,一切那麼的熟悉。接我們的車已經來了。

司機也姓杜,叫滿囤,比我們年紀小一點,人很可靠。

痛苦的五個小時的火車,已經被此刻的快樂衝淡了。說好的,直奔仙人峪風景區。

門口的騎馬最好不要騎,路程太短,不到500米,雖然只要10元錢,明顯讓人感覺有上當的感覺,其實老鄉們完全可以發展一些別的旅游服務項目,燒烤什麼的,肯定會吸引人。因為這個時候,人最需要的是進餐,這是由於這時候大約在中午一點左右。人都比較餓。

五步登天,真是難上天,因為最上邊根本沒有路。爬了兩段,感覺難度不大。因為有鐵鏈可以攀爬,因此,雖然陡峭,可是心裡還是很踏實的。

仙人峪裡面沒有仙人,沒有水,只有山羊。當然是我們的鼻子首先聞到一股膻味,才看見數百只山羊的,很顯然,對於我們的到來,它們並不是很歡迎。

山風陣陣,涼爽異常。

幾經輾轉逡巡,小心翼翼的沿著陡峭的小路,穿過老虎嘴,貼著山崖上的小路,蜿蜒輾轉,山路逐漸寬闊起來,仙人橋躍入眼簾。咬緊牙關,終於爬上了左側的山梁,然後一路沿密林下山,大約下了二十分鐘,隱約看見登梯寺白色的廟宇,便下得山來。

徘徊於古寺前,空山靜寂,一種與世無爭的感想油然而生。

下面的登梯瀑布已經斷流。人總是在不斷的破壞自然,可以想像,幾年前的這裡還是水量很豐沛的。

返回縣城,住在了福滿家園。

晚上吃的淶源豆腐,好吃,卻沒有在春來小吃店吃的更好吃,不知道為什麼?

6月26日,清晨,清晨推窗,雨還在下,不算大,沒有改變行程,依然上白石山東路。

山是蒼翠的,在小雨的滋潤下,更是充滿了靈性。汽車盤旋了11公裡後,剛才在霧氣之中的大山就真的綻放於眼前,躍入眼簾的是漫山遍野的霧氣,彌漫著,飄曳在大山之間,綠色的大山隱約可見。

車停在了海拔1850米的野花坡,從另一輛面包車上下來了一男一女,像是一對夫妻,加上我們,東門迎來了5個游人,雖然有風,有雨,可是還不是很冷。

老杜下山返回,下午到西門接我們。

我們背上背包,沿著台階攀登,穿過一個隧道的時候,王總的頭燈發揮了作用。我聽到他嘴裡嘟囔,說要送我們每個人一個。登山的道路非常好,上台階,下台階,幾乎沒有土道。在不易建台階的地方,架設了懸空的木台階,相伴一路。木台階大約幾年前修的,已經有一些地方開始損壞,不過還是可以通過。

雨時大時小,山若隱若現,漫山遍野都是濕漉漉的蒼翠,雖然這條山路上沒有水,可是豐沛的雨水消除了我們登山時候產生的酷熱。這時我們的腳步很快,尤其是當身體極限出現以後,腳步更是輕盈,不過我們還是有些氣喘吁吁。

因為山路上沒有人,仿佛整個白石上都是我們的私有財產。這才體會出占有的滋味是多麼的愜意。過迎客峰,繞饅頭石,望情侶峰,主峰雲都峰漸漸的都甩在了身後,當我們闖過雷電之區的懸崖棧道後,達到雲盤谷的時候,被眼前的風景深深吸引,空谷空曠,山谷留音,風起雲湧,山峰惟妙惟肖,讓人感覺如同到了黃山一樣。我們不經停留拍照,留住這美妙的時刻。雲霧漸重,群峰忽然不見。黃山亦不過如此,在北方山岳中有如此婉約的山峰確實令人感到驚奇,在北京周邊確實實不多見啊。蜿蜒曲折,下到1600米,然後再上到1800米,如此,穿過一指峰,裝過山坳,達到了列屏谷的中部,飛雲口就在頭上。

雨開始大起來了,不得不穿雨衣。沒想到還是搞了一身雨水,有點狼狽。爬上飛雲口,海拔1800米後,就可以一路下山,到達西門,可是需要攀登上大約300個台階,這是我們一個個數過來的,幸虧下著雨,才不至於那麼熱。當我們再一次登上飛雲口的時候,雨更大了,急忙換衣服,躲雨,後面的那對夫妻也慢慢的爬了上來。兩個在山頂上買東西的老鄉正在收拾東西,准備下山,我們買了點啤酒和水,准備補充能量,做好下山的准備。

下山很快,大約用了一個小時,下了海拔500米,因為下雨,大五台山沒有看見。到達西門,不到十分鐘,老杜就開車來接我們,我們趕緊換衣服,身上的衣服都濕了,很不舒服。老杜直接將我們送到火車站,在火車站旁的小飯館,王總將登山杖落在了飯館裡面,直到登上晚點的火車的時候,才想起來,可惜車已啟動。王總終生遺憾啊。

此次淶源白石山我們從東門穿越到西門大約用時5個小時,4個小時走到飛雲口,從飛雲口一個小時下山。比我上一次爬駝梁大約少了一半的路程,基本上還可以接受,不是算很累。

白石山附近還有黃土嶺,值得一去,擊斃日本中將阿部規秀的小院子還在。還有烏龍溝長城,橫嶺子森林公園,空中草原更是值得期待。本來我們這次就是想去空中草原的,可是要等到7月10日以後草才能長起來,看來只能等到7月中下旬了。

這正是:

忽覺異地遠,思遙舉步艱,一夢上白石,步履已蹣跚。

重上野花坡,初探雲盤谷,山雨生雲霧,輕漾起飛煙。

棧道凌空掛,俯首山如畫,列屏群峰翠,空谷飛雲下。

山中無暑日,桃源落人間,他鄉逍遙客,求仙過此川。

美哉,淶源。

(五)

2005年8月份,我和同事一行又去了一次,一行十多人,讓大家領略得了白石山的俊美。2005年10月,父親住院,同學組織的那次我沒有去成,他們看到了白石山的絢爛秋色。

2006年6月份和8月份,又分別組織了同事穿越了一次,3.5小時完成東西門穿越,留下永久的記憶。那一年,白石山正式成為房山大國家地質公園的一部分。

2007年,單位已經有人自己去白石山了,而我去沒有去,給那裡的朋友打電話,人卻已經來北京打工了。

2008-2010年,我還是沒有去,期待沒有變。

是啊,不經意間,變化就會出現,而我知道,白石山不會變,還有那些在我心中不會磨滅的記憶,也不會變。


精選遊記: 淶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