驢眼看廣州——廣州起義烈士陵園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從農講所出來太陽雖然偏西,但時間完全還可以讓我這頭驢再看一個景點,不過最好是近點兒的。在地圖上一看,再往東走一站地,就是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雖然,我對死人的墓地有點不太感冒,但,為了消磨這剩余的時間,就當是瞎逛一回吧。 恕我知識淺薄,一直以為廣州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會員反對清政府的起義,到了那裡才知道,它,竟然是國共破裂之的1927年� ...

從農講所出來太陽雖然偏西,但時間完全還可以讓我這頭驢再看一個景點,不過最好是近點兒的。在地圖上一看,再往東走一站地,就是廣州起義烈士陵園。雖然,我對死人的墓地有點不太感冒,但,為了消磨這剩余的時間,就當是瞎逛一回吧。

恕我知識淺薄,一直以為廣州起義是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會員反對清政府的起義,到了那裡才知道,它,竟然是國共破裂之的1927年底,共產黨人發動的一場起義。它晚於南昌起義,雖然沒能成功,但其壯烈的程度,卻是叫人嘆惋不息的。

1927年12月11日,廣州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廣州市委書記張太雷和葉挺、葉劍英、蘇兆征、聶榮臻、徐向前的領導下,發動了一場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武裝起義,一舉占領了國民黨軍守衛的觀音山(今越秀山)陣地,然後從左右兩側向廣州城裡進攻。結果由於准備不充分,武器彈藥不足,在大量的國民黨軍隊的圍攻下,一部分人撤退出廣州,還有一大部分工人赤衛隊來不及撤出,在觀音山全部犧牲,後來統計,竟有5700人之多。死難的烈士中,有很大一批人沒有留下名字,就被埋在了一個大墓裡。

共主黨奪得天下,當然不會忘記這些英勇的先軀們,在大墓的四周人們植樹種花,漸漸地形成一個很大很美的園林。後來,又修了一座規模宏大的紀念碑,是一個戰士手持鋼槍的舉臂造型。

順著長長的墓道,走上去,我來到那座大墓前,但見墓前擺著一束束鮮花。而大墓上一行金字寫著的是“廣州公社烈士之墓”,有點兒“巴黎公社”的悲壯。我圍著大墓走了一圈,在我的經歷當中,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合葬墓!一種無法表述的心情油然而生。大墓的後面和左右,則開滿了紅、白、粉、黃等顏色的杜鵑花,烘托著一種緬懷氣氛。

我漫步在鮮花叢中,和其他游人一樣與鮮花親密接觸,頓時感到這種植物的美好與溫馨。但願長眠在地下的英魂,也能常常回來看一看,如今的中國,再也不是四分五裂的時代了。

當我來到那個持槍的手臂紀念碑前,不免想起來,國共兩黨僅僅合作了四五年,就以互相殘殺分道揚儦。也許那只持槍的大手,就是共產黨人的覺醒——沒有武裝的政黨,在那個時候的中國,不會有立足之地。所以,毛澤東才說出了“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的真理。



















精選遊記: 廣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