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裡游記

作者: year_888

導讀近年來,水鄉周莊已廣為人熟知,節假日之際,四方游客紛至沓來,一時間水鄉人滿為患,報紙為此戲稱周莊為“粥莊”。水鄉的秀雅小橋竟然擠滿游客。 我真有些望而卻步,又聽人講平時周莊游人亦很多。正在躊躇之際,忽然間不經意聽人講,周莊附近的同裡古鎮別有一番景致,很值得一看。到達上海以後,鱗次階比的店鋪,閃爍的霓虹燈,喧鬧的人群,以及到處充溢的市� ...

近年來,水鄉周莊已廣為人熟知,節假日之際,四方游客紛至沓來,一時間水鄉人滿為患,報紙為此戲稱周莊為“粥莊”。水鄉的秀雅小橋竟然擠滿游客。 我真有些望而卻步,又聽人講平時周莊游人亦很多。正在躊躇之際,忽然間不經意聽人講,周莊附近的同裡古鎮別有一番景致,很值得一看。到達上海以後,鱗次階比的店鋪,閃爍的霓虹燈,喧鬧的人群,以及到處充溢的市俗之氣,更使我向往歷史文化古鎮同裡,而她究竟是什麼樣子呢?為了盡早解讀她,11月24日一早,我便乘車趕赴同裡。水鄉古鎮同裡位於太湖之濱,大運河畔。她距上海約80公裡。從上海乘車2個小時便可抵達。同裡為江蘇吳江所轄,人口約計7000余人。穿過趙樸初所題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同裡”的牌樓,便正式進入同裡古鎮。同裡鎮區為五湖環抱,鎮內的十多條河道把鎮區分割。而聰慧勤勞的同裡人巧妙運用四十余座構築各異的石橋將分割的街區串聯起來。小橋、流水、石階板路,與保存良好風格各異的古宅構成了典型的江南水鄉景觀。同裡古鎮歷史悠久,目前開放的主要是明清富賈們打建的宅第園林。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貶謫的安徽兵備道任蘭生建造的“退思園”和“兩堂三橋“。

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年間,其意為退則思過。但是園子的主人,安徽兵備道(相當於現代軍分區司令)卻極盡奢華,將占地僅九畝的園子修建的錯落有致,別有洞天。整個退思園幾乎包含了江南園林的全部內容,亭、台、樓、閣、水榭、廳、堂、廊、坊、軒一應俱全,且貼水而建。園內布局緊湊,銜接合理自然,毫無突兀多余之感。充分體現了設計者及造園者的匠心獨運和超凡的審美意境。退思堂外面巧妙建造了一座旱船,旁邊環繞著二層樓閣,相得益彰。出得旱船,穿過一道圓拱門,便是“退思園”的精美園林。這一設計使人感覺仿佛剛出旱船,便進入綠色水鄉,特別體現了長期駐外的兵備道向往水鄉的思鄉之情。一泓碧水流淌其中,放養的金魚在其中自由游弋。太湖山石點綴其中,使得整個園子愈發秀美,婀娜。

只是有一點可惜,“退思園”外面蓋有一座三層石樓,從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整體的布局。如果鎮區加以考慮,移開這座石樓,“退思園”將會更加美麗。

古鎮中心,坐落著聞名遐邇的“兩堂三橋”。崇本堂、嘉蔭堂隔河而望,風格迥異。崇本堂的雕刻精美絕倫,樓堂設計與各個機關設計復雜,隱藏在其中的一條狹窄通道別有意境。黑黑的通道點綴著紅燈籠,像征著主人的威嚴和神秘。與神秘的崇本堂對比,小河對面的嘉蔭堂富麗堂皇,氣派非凡。站在開放的兩層樓閣放目眺望,古樸典雅、小巧玲瓏的長慶、太平、吉利三橋躍入眼簾。位於同裡古鎮軸心的三橋將被河水割裂開的街區連接起來,其匠心獨運的設計已成為同裡的像征。凡人逢喜事,必走三橋,以圖吉利祥和。

在古樸建築,小橋流水的熏陶下,同裡人的生活恬淡、平和。男人們常常圍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婦人們則勞作於池塘河水邊洗衣做飯。同裡古鎮崇尚文化,到處可見讀書的紅領巾,鮮見輟學幫助大人做生意的孩子。至今鎮東頭保留著“讀書橋”,充分顯示了同裡深厚的文化底蘊。

倘若在細雨霏霏之中,腳蹬木屐漫步於串心弄,聆聽木板與石階的觸擊回響,那是何種意境呢?如果有可能,我一定要在雨中漫步於同裡古鎮,欣賞那種恬靜、美麗的生活。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