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游記2

作者: 呂家客棧

導讀同裡和周莊同為水鄉,但同裡和周莊又有所不同。在尺度上來講,同裡的尺度比周莊略大。周莊的河道一般只有6-8米寬,而同裡的河道一般有十多米寬,河道兩岸的建築的尺度也比周莊略大。同樣的周莊的路很小,同裡的路很寬。 如果說周莊是襖家比喻小家碧玉的話,那麼這裡就是大家閨秀了,江南的味道在這裡展露無疑,這裡最有有名的地方是退思園,據說園主人曾任安徽 ...

同裡和周莊同為水鄉,但同裡和周莊又有所不同。在尺度上來講,同裡的尺度比周莊略大。周莊的河道一般只有6-8米寬,而同裡的河道一般有十多米寬,河道兩岸的建築的尺度也比周莊略大。同樣的周莊的路很小,同裡的路很寬。

如果說周莊是襖家比喻小家碧玉的話,那麼這裡就是大家閨秀了,江南的味道在這裡展露無疑,這裡最有有名的地方是退思園,據說園主人曾任安徽兵備盜,相當與現在的軍區司令一樣大,是個大官。在上任其間貪污了10萬白銀,相當與現在的4千萬人民幣,在被罷官了以後,回家思過了。

退思園的大門很不明顯,只是一個簡單的磚雕大門,一進大門就是一個三進的院子,第二進的廳堂也是"紗帽廳"的形式,一般是主人用來會客和公事的,我們走得有點累了,還在裡面的明式家具的太師椅上坐了一會,很舒服,有點當地主的感覺。

在第三進的廳堂後是一個窄仄的天井,然後就是高牆,院裡植以密密的翠竹,同去的誤以為這就沒了,其實旁邊另有一側門,繞過側門卻別有洞天。

側門後的這組建築和剛剛的第一組院子平行,但無論是建築還是院子的尺度都大很多,尤其最後一進是一座兩層、七開間的小樓。

這裡原來是叫做走馬樓,(記的走馬樓是安徽那裡特有的建築看,看來這個建築是根據其園主在上任兵備盜時的事情吧)

退思園最主要、最精彩的部分。

中國園林講究經營,尤其要小中見大,能在有限的空間內布置盡可能多的內容,體現出寄情於山水是最高的境界。退思園裡的這一組亭、台、樓、閣、榭、舫錯落有致、相互呼應地分布在一潭碧水的周圍,高高低低的小徑把它們串在一起,借景、對景、步移景異的效果在這裡得到了最大的體現。

剛剛從側門出來就是一個挑在水上的半亭,亭子四周是一圈"美人靠",一些頤養天年的老人們正靠在上面休息,可能是當地的居民吧。

從半亭向右一轉,沒幾步就是一個石舫。說是一個,其實是半個,有頭無尾,舫頭直伸到水面當中。從石舫出來再接著向南向下走就是一座兩層的小樓,下面的一層很低,幾乎與水面相平,號為"觀魚",沿樓梯而上二層,整個小園盡收眼底。小樓依假山而建,一二層都通過"小飛虹"與兩側的輔助建築或假山相連,沿假山拾級南下,還有一個小小的後園,小樓和假山把後園和碧水劃分成了兩個天地。

小樓的正北面是園中的主要廳堂,溫文爾雅地端坐在小園的最北面,前面的平台很開敞,從平台又可以回到剛剛近來時的半亭,繞了一個圈圈。

這一片園子裡的建築很多,但相互呼應而不雜亂,在不經意中有著秩序,而且有些建築還頗有些意思。

首先是石舫。半個舫身的構造本來就很少見,更特別的是舫本身是下石上木,舫的地面以下是石頭的,上面的建築是木結構,而且結合得讓你不易察覺。舫身的窗戶也很有特點,不像一般的木結構建築是一扇扇的平開窗,而是自腰身到檐下一層一層的上推窗,共有四層。身處舫內,外面的光線通過一層一層開啟到不同程度的推窗的漏隙灑滿了舫內,詩意地變幻著。坐在舫邊的凳上通過漏窗看外面的園子也一樣別有風致。

看完了之後,走出後門的時候,有留人二字,看起來主人是很好客的!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