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塘意濃

作者: qb671220

導讀西塘意濃(戚斌) 煙雨蒙朧的時節,我輕輕推開西塘的門,幽怨的輕霧絲絲縷縷漫卷上眼簾,唉乃的櫓聲響起,漸行漸遠,是西塘的女兒嗎,含羞地躲開我? 我恍若走進夢中一般,沿著高聳的粉牆夾擠成的哪條窄窄的石皮弄,在鞋跟敲打著青石板的韻律聲中,走進了婉約的江南水鄉西塘。西塘的水好涼,好清爽呵。小巷的盡頭,一波柔軟的輕流舒緩地鋪展開來,幾乘輕巧的� ...

西塘意濃(戚斌)

煙雨蒙朧的時節,我輕輕推開西塘的門,幽怨的輕霧絲絲縷縷漫卷上眼簾,唉乃的櫓聲響起,漸行漸遠,是西塘的女兒嗎,含羞地躲開我?

我恍若走進夢中一般,沿著高聳的粉牆夾擠成的哪條窄窄的石皮弄,在鞋跟敲打著青石板的韻律聲中,走進了婉約的江南水鄉西塘。西塘的水好涼,好清爽呵。小巷的盡頭,一波柔軟的輕流舒緩地鋪展開來,幾乘輕巧的烏蓬船輕輕劃過,在船老大的幫扶下走上船,西塘靜靜地流動起來。

霧兒薄了許多,層層疊疊的房舍漸次在水邊排列開來。傍水而居的西塘人家,房舍構建的小巧玲瓏,不拘一格,高脊尖檐,青石架構,白粉的底色裡由於水汽氤氳和風雨衝刷,一抹歷史的陳舊鋪展出一份厚重、真誠的情愫,就這麼一動不動立在河沿,承載著一方水土生生息息的子孫,也在某一個時刻迎接著像我如此這般尋找夢境的過客。有誰能夠想到,在繁華的江漸地帶,會深藏著這樣一個古色古香,玲瓏剔透的江南水鎮。這真是江南的匠心獨具。西塘的居民的房舍大都是明清建築,有著江南水鄉的別具一格,這與中國北方建築有著天壤之別。中國北方的民居都非常講究對稱和方正,並賦予其了過余沉重的含義,由此造成了一種精神的負擔,而在這水中的小鎮卻拒絕著對稱、拒絕著方正,也拒絕著束縛感性和人情的規規矩矩。你從這裡,可以看到一種明明白白的人性的真情流露,如果這家的房子建在地勢高一點的地方,就盡量俯下身子來,做一個寬大偏平的上頂,就像國畫中抽像變形的筆觸,如果說畫中的造型是為了追求一種特殊效果,而真實的西塘卻實實在在讓這種畫家刻意追求的意境成了自已生活的一種形式和內容;如果你所處的位置是低窪的,你盡可以按照方便取舍,沒有人去計較高低,這家的窗戶完全可以建在另一家的屋脊上,而在北方,因為怕壓了風水,相鄰的房舍相比較哪怕高出一磚一瓦都是大忌;就是在這一高一低的縫隙裡,如果有一塊狹小的空間還可以利用的話,也是不會輕意放過的,扁扁的,壘一間堆放雜物的空房,也是好的。在這鱗次櫛比的房舍間隙裡,一盞紅燈籠挑出來,在輕柔的河水間,映襯出一份獨到的韻味,可以想見,晚上燃起來,一點紅暈,層層波光,無數漣漪疊印出紅印層層,如果偶有情豆初開的女娃耐不住性子唱一支小調,夢就在這詩一般的夜裡蕩漾開來。

西塘人家和大多的江南水鄉一樣,都在後面的水道留一個便門。正房的廳堂是衝著水道的,不知道應該把這道門稱做前門還是後門,因為江南小鎮的住戶,無論是貧賤也好,富足也好,他們出行的工具總是乘船比乘車、步行的時間多,在水上生活要比在陸地的時間長,和水的感情也非常自然地要比冰冷的黃土顯得親切許多。此刻,我乘坐著幽幽的小船,足可以體會出西塘人對於水和這份水上生活所傾注的無限的眷戀和依靠。我們坐在船上,盡可瀏覽水上人家的這樣一份恬靜、清閑的風情:幾位上了年紀的老人坐在廳堂裡,呆呆地注視著外面的這條河道,在他們眼裡這溫情的水就是他們的年輕、他們的夢境,是他們永不凝滯的生命;幾位少婦模樣的女子,正在洗著青菜,濺起的水花像是清脆的笑聲一樣充滿著活力,有小娃從房內竄進竄出,逗引著一條活蹦亂跳的小狗玩耍……這一幅幅境像,在陳舊的西塘的色調裡流動著濃濃的生命的氣息,就像一幅意韻深深的水墨畫。

小船靜靜地劃著,船夫給我們講起故事。說在一個寒冷的夜晚,一家西塘人突然聽到門外有動靜,出來一看,原來是一位乞丐正在門口露宿,他便請他進屋來。但這位衣衫襤縷的人說什麼也不肯進屋,只是在以後的時間裡卻常常來他家門口躲風避雨。於是,這位西塘人就在門外搭了一間涼棚,用來給這人遮風擋雨。這麼一來,周圍討飯的人都過來了,地方就顯得狹小了,見此情景,左鄰右舍也搭起了涼棚,善良的西塘人便開始效仿,沿街就有了一條十裡煙雨長廊……船夫這麼講著,輕抬手臂,一道動人的長廊緩緩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望著剛剛從船夫故事中走出來的長廊,每一個人都憑神凝氣,默默地注視著一個故事,靜靜地在心中誦讀著曲曲折折的長廊。

走下船來,我慢慢沿著長廊前行。十裡長廊並沒有十裡之長,但長廊卻實實在在把每一個西塘人家聯結在了一起。廊棚已不再是居戶搭建起來的臨時涼蓬,而成了每一家住戶房屋建築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西塘人善良的性格已經物化成了這樣一種居住形式,成了古塘人精神世界的一種最感動人的表現形態。在西塘的廊棚下走著,有著一種心跳的懷舊之情。廊棚下依然居住著樸實的西塘人家。在一家門口,一位老婆婆,手裡端著一碗白米飯,就著旁邊放著的一小盤雪菜,把個生活品嘗得有滋有味;老人家經營著一些簡單的旅游物品,一個小籃裡盛著當地的特產粉蒸肉。老人見我停下腳步來,卻並不兜售自己的商品,而是從旁邊取來一個小竹凳,只用一種熱情的目光注視著我,儼然把我當成了家裡常來常往的客人。我與老人攀談起來,雖說老人的方言讓我大都不解其意,但真誠卻是相通,讓我陶醉在一種純樸的悠悠古風之中。我似乎明白了,為什麼西塘如此完整在保存了下來,她超然世外的民風、堅韌淳厚的個性肯定讓外面的紛爭和喧囂感到了無地自容,她以自已的至純的品性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人們心靈的一方淨土。

就在這時,一群小學生放學了,像一群小魚游過來,不一會就消失在了長廊內一個個狹窄的門洞裡。西塘的過去和未來依然在這十裡長廊裡居住生活著,他們丟不開一份真誠的情愫,丟不開屬於自已的自然、恬靜的生活狀態。

夜晚,我宿在西塘水邊的一戶普通人家。在靜靜的時分,我仿佛聽到了千年古鎮綿綿深厚的呼吸,披衣起來,卻見一點燈籠的紅光閃動起了綽約的身姿,一曲甜甜的短歌夢一般響起,還有哪熟悉的唉乃聲,是西塘的女兒回來了嗎?


精選遊記: 西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