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游記

作者: rgmao

導讀題記一 王國維曾雲: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其實,旅游亦然。 題記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普希金。 ------------------------------- 鎮江。長江邊的一棵大樹底下,有一個小人書攤,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圖書館”。上百冊的連環畫,難忘最是《彼得大帝》。幼小的心靈被震撼 -- 世上竟然有這樣的偉人!我問鄰居(一位八十老嫗,她經常跟 ...

題記一

王國維曾雲: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其實,旅游亦然。

題記二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普希金。

-------------------------------
鎮江。長江邊的一棵大樹底下,有一個小人書攤,那是我人生的第一個“圖書館”。上百冊的連環畫,難忘最是《彼得大帝》。幼小的心靈被震撼 -- 世上竟然有這樣的偉人!我問鄰居(一位八十老嫗,她經常跟我們兩兄弟講水漫金山,講濟公活佛,講康熙乾隆,講彼得大帝......)。

-- 彼得大帝和康熙皇帝,哪個更偉大?(我問)

-- 彼得大帝更偉大。(老嫗答)

那一年,我七歲。
上海漕河涇。玩伴之一在上海中學讀書,他學的是俄語。一日,他向我展示了俄羅斯的女孩的來信和一幅照片,讓我羨慕,甚至妒忌。晚上,他家二樓的窗戶常飄出歌聲,我問,你唱的是啥歌?他答: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那一年,我10歲。

語文老師布置一篇作文 --“我心中的英雄”,我寫了卓婭。講評課上,老師表揚了我,她說:寫邱少雲、董存瑞、黃繼光,等等,都很好,但是,我更喜歡你們寫寫小英雄 -- 蘇聯的卓婭。那一年,我11歲。

蘇聯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漢語因此多了一個新詞彙 – “放衛星”。“大躍進”那年,正在鄉下參加勞動,晚上老師讓我們寫詩(歌頌大躍進人定勝天一類的“狂詩”),我一氣寫了8首詩。老師說我放了一顆衛星!那一年,我12歲。

昔日兄弟反目成仇,中蘇兩黨開始論戰,人民日報和紅旗雜志連續發表著名的“九評”。毛主席領導評論蘇共二十大,批判赫魯曉夫在秘密報告中全盤否定斯大林。毛澤東說,蘇聯過去把斯大林捧得一萬丈高的人,現在一下子把他貶到地下九千丈,很不贊成。 那一年,我17歲。

1966年《五•一六通知》發表,文革序幕由此拉開。《通知》中有毛主席語錄:赫魯曉夫那樣的人物,他們現在睡在我們的身旁。-- 聽了此言,中南海裡的劉少奇還睡得著覺嗎?我想。那一年,我18歲。

我與夫人雙雙考入了復旦大學,又雙雙“發配”到玉環海島。

1973年1月,雁蕩山,是我們旅行結婚之山。



-- 生活,是不是欺騙了我們?(在“大龍湫”瀑布的轟鳴聲中,心情凝重的我,忽然問新婚妻子)

-- 你有沒有聽說過普希金寫的一首詩?

-- 啥詩?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沒有。

-- 普希金寫道: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陰郁的日子需要平靜,

相信嗎?

愉快的日子即將來臨,

心永遠憧憬未來,

現在卻常是陰沉,

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是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不緊不慢,夫人朗誦起來,大龍湫瀑布的轟鳴聲為之“伴奏”。

-- 寫得好!(眼前一亮,“大龍湫”也更壯美了)

-- 普希金是“俄國詩歌的太陽”。(夫人說)

-- 誰說的?

-- 高爾基呀。(夫人答)

--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離開“大龍湫”,心中一遍遍默誦著)

那一年,我27歲。

1989年5月,鄧小平與戈爾巴喬夫的手終於握在了一起。在交惡20余年之後,中蘇兩國相逢一笑泯恩仇。當時恰逢天安門廣場的政治風波。歡迎儀式地點由人民大會堂東門外廣場改到老首都機場舉行。於是,全世界通過電視看到了罕見的一幕 -- 不鋪紅地毯的國賓歡迎儀式。那一年,我43歲。

1991年12月25日19時38分,在克裡姆林宮上空飄揚了70多年的蘇聯國旗悄然落下,蘇聯黯然解體。那一年,我45歲。

2002年秋,去哈爾濱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會議組織俄羅斯旅游,心頭一喜。後來得知,所謂俄羅斯之旅,不過是去“海參崴”玩幾天!

海參崴,原屬華夏國土呀。邊界這廂的田野精耕細作;邊界那廂的田野滿目荒蕪,。經過海關,俄羅斯工作人員效率之低下,讓人感到非常無奈。後來,別人問我,俄羅斯去過沒有?我總答:沒有。

那一年,我56歲。

蘇聯 – 俄羅斯的記憶,點點滴滴,或近或遠,積澱心底,俄羅斯情愫,揮之不去,俄羅斯情結,在步入老境之後,竟與日俱增。

-------------------------

2011年7月3日中午。

一架空客A330 – 300,滿載300位乘客,在浦東機場起飛,直飛7408公裡外的莫斯科。

誇父追日一般,九個小時的飛行時間,舷窗外一直是藍天白雲。



我來了,莫斯科;我老了,終於來了,莫斯科!

第一次漫步莫斯科紅場,竟然很少陌生感。紅場的面積只有天安門廣場的五分之一,依然讓人感覺宏偉,甚至震撼。東西兩側,一邊是國家圖書館,一邊是著名的亞歷山大教堂。克裡姆林宮紅牆外就是列寧墓,那日沒有開放,有點遺憾。據說紅場舉行慶典活動時,國家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頂上的平台。其對面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姆”,即莫斯科最大的百貨商店,世界名牌雲集其中,還有噴泉、長椅、冰激凌……。



第一次乘坐莫斯科地鐵,地鐵在地下一百多米處,有點匪夷所思。滾梯的長度遠遠超過了貴州黃果樹瀑布的自動扶梯(號稱亞洲第一長梯),我們一行從二戰紀念廣場站乘坐到基輔車站,且不說莫斯科地鐵車站的浮雕和壁畫的藝術氛圍,我感興趣的還在於地鐵乘客,不少人手捧一書,旁若無人,此景為上海所不見也;

第一次進入克裡姆林宮,那兒沒有樓台亭閣,只有一個個教堂,一幢幢辦公大樓。導游告訴我們,這幢大樓就是歷屆政府首腦辦公的地方。

-- 梅德韋傑夫和普京就在這裡邊辦公嗎?(游客問)

-- 是啊,只要他們沒有出訪,就在裡邊辦公。(俄羅斯導游答,口吻自豪)

-- 我們的中南海啥時候也對外開放呀?

-- 上世紀80年代中南海曾經對外開放過的。

游客你一言,我一語。

第一次體驗到“白夜”。彼得堡的夏天,可以享受高緯度地區夏季特有的不黑之夜,對我們而言,這是很奇妙的自然現像。子夜時分,天空才漸漸暗去,暗去的夜空也不過是一幅深藍色的天幕而已。黎明四時,拉開窗簾,不知東方之既白!此刻,簡直像是生活在一個陌生而又熟悉的童話王國。

第一次在白樺林小道漫步。在彼得堡下榻的賓館,為白樺林所圍。在那兒住了兩個晚上,最愛林中行不足,晚看暮靄晨賞露,唧唧鳥鳴似天籟,茵茵草地鮮花鋪!獨步森林,耳機裡播放著小約翰•施特勞斯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此時此地,聆聽此曲,讓我的步伐也平添幾分節奏和輕捷。

第一次進入冬宮、夏宮和皇村。

-- 在這兒,你體會到什麼?(同團的一位母親問小學生兒子)

-- 體會到什麼叫“金碧輝煌”!

-- 我還體會到什麼叫稀世珍寶!(另一位小女孩插嘴)

-- 拿這兒的皇宮跟北京的故宮相比,你覺得有何差異?(我問同行者,一位七十歲的老叟)

老叟沒有直接回答,他取出手機,上面顯示一首短詩。全詩如下:

冬宮夏宮看故宮,驕奢淫逸皆相同,

文化藝術彌漫處,一聲嘆息望蒼龍。

-- 請你把這首詩發到我的手機上吧。

-- 行!(老者慨然應允)

第一次瞻仰彼得大帝的青銅塑像,在彼得堡涅瓦河右岸的廣場中央,他騎在高頭大馬上,馬之後蹄踩著一條巨蟒。我久久地佇立,兒時舊事一股腦兒浮現眼前。-- 彼得大帝從歐洲引進了土豆,土豆成熟後,無知的農夫吃土豆的葉子,覺得又苦又澀,開始埋怨彼得大帝,彼得大帝耐心告訴他們:吃土豆的“根”!當年俄國的男人皆留大胡須,彼得大帝下令剃掉大胡須,阻力重重……。



第一次登上了阿芙樂爾巡洋艦,1917年的俄國十月革命始於此艦!近100年已悄然逝去。巡洋艦依舊靜靜地停泊在涅瓦河的支流上。

十月革命一生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 毛澤東的一句名言。

1964年考大學,歷史試卷上有一道填充題,要你填上“阿芙樂爾巡洋艦”這七個字。今登此艦,左顧右盼之間,既有遙遠的歷史呼應,獨步細觀之時,又有難解的當代困惑。

啥當代困惑?-- “革命聖艦”現在成了中國游客的必到之處,同時也成了俄羅斯盜賊瘋狂作案之所。且不說網上中國游客含淚之作 – 《阿芙樂爾巡洋艦被盜記》,讀之心寒,好心領隊讓我們“淨身”登艦,除了帶相機上艦,大包小包一律存放大巴,由他看守。臨下車,領隊還特別關照:單反相機一定要朝前背,要是背在身後,神不知鬼不覺,鏡頭隨時可能被盜賊卸掉。

-- 不過,艦上的小偷還是蠻有良心的,偷到了護照,會把護照丟入炮筒內,讓你去取。(領隊又說)

一句黑色幽默,眾游客苦笑不得!



-------------------------

第一次進入莫斯科的新聖女公墓。

-- 這是一個自費項目,150元一人。(導游)

-- 啊?花費150元,去參觀一個公墓?花錢觸霉頭!(一群來自寧波的游客斷然回絕)

-- 你去嗎?(有人問我)

-- 當然去。(我說)

-- 當教授的,就是有點兒傻,沒辦法。(他們背後議論,輕入我耳)

始料不及,新聖女公墓卻成了俄羅斯之旅濃墨重彩的一筆!

蘇聯 – 俄羅斯的記憶,點點滴滴,或近或遠,積澱心底,俄羅斯情愫揮之不去,俄羅斯情結在步入老境之後,竟與日俱增。

揮之不去的俄羅斯情愫,在公墓得到了梳理,提綱挈領;積澱心底的俄羅斯情結,在這裡得到了揮灑,綱舉目張。

這哪裡是公墓?分明是一座美麗的花園!

綠樹掩映,綠蔭匝地,鮮花盛開,鳥雀啁啾,雕塑林立,沒有一絲森然,沒有丁點蕭瑟,有的只是寧靜和肅穆,有的只是文化和藝術;

這哪裡是公墓?分明是一座藝術的殿堂!

傳統模式的墓碑在這裡被顛覆了,墓碑與雕像使得墓主的人生被藝術化了。即使你不懂俄語,也能略知墓主生前的偉業。墓碑與雕像,形形色色,有大理石的、花崗岩的、水泥的、青銅的、鑄鐵的、不鏽鋼的……,一件件,都是絕對的藝術品,值得你駐足,值得你細觀;

這哪裡是公墓?分明是一部厚重的史書!

文學家托爾斯泰、普希金,果戈理、契訶夫、奧斯特洛夫斯基、馬雅可夫斯基、法捷耶夫,作曲家德米特裡•德米特裡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戲劇理論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舞蹈家烏蘭諾娃,播音員尤利•鮑裡索維奇•列維坦,飛機設計師安德烈•圖波列夫、瓦維洛夫,最富平民色彩的是大馬戲團著名小醜——尼古林墓地,尼古林歪戴著禮帽,手中夾著一支香煙,似仍沉浸在表演中,不遠處則是他一條心愛的狗……,對蘇聯 - 俄羅斯歷史發展,起到巨大推動作用的偉人皆集結於此,長眠於此;

政治家並不多,有米高揚、波德戈爾內、葉利欽和赫魯曉夫,等等。

葉利欽的墓碑,是平鋪於地的飄揚的白藍紅三色旗幟,因為有了葉利欽,才有了俄羅斯現在的國旗。葉利欽的最大功績莫過於慧眼識人才,在移交權杖前,他對普京說:“照看好俄羅斯”。



-- 你選接班人的眼光,毛澤東不如也。-- 我默默地說。

赫魯曉夫的墓地,他的頭像從黑白幾何體的中間探出,帶著淡淡的、恬靜的微笑,似乎在傾聽著後人的評價,似乎在問後人: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似乎又在說:這些我都管不了啦,隨便!

爭勝好強的毛澤東在中南海故意請赫魯曉夫吃湖南辣椒,讓赫魯曉夫伸舌流汗。若在另一個世界赫魯曉夫見到久違的毛澤東,他也許可以問一問毛澤東:你一個人躺在紀念堂,寂寞嗎?你看,我這裡……。

-- 老赫同志,你埋葬於此,新聖女公墓絕不會變得更加顯赫,而你則應該為葬在這裡感到榮耀。是嗎?-- 我默默地說。



王明墓地,最令中國游客矚目。他的夫人孟慶樹及女兒的墓地就在正對面。

-- 你們現在還用俄語吵架嗎?(一位游客對身穿中山裝的王明雕像突然發問)

一陣笑聲。

王明身高一米五六,當年追求孟慶樹的故事曲折動人,不加修改,即可成一部小說。1930年11月兩人結婚,到1974年3月王明病逝莫斯科,他們一起生活44年。

王明與孟慶樹常吵架,為了不使秘書和警衛員知道他們吵架的具體內容,一吵就講俄語。不過,王明和孟慶樹算得上是一對患難夫妻,和睦多於爭吵,甜味多於辣味!

-- 王明同志,你在這裡可以安息了,現在,我國官方黨史網站對你的評價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默默地說。

【注:以前說王明在土地革命後期犯了左傾冒險主義錯誤,現在改成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以前指責他在抗戰初期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現在改成了右傾錯誤。…】



說到王明夫婦,自然要說一下咫尺之遙的戈爾巴喬夫的夫人賴莎的墓地。美女賴莎,身材高挑,注重打扮,追求時尚,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她為丈夫增色不少。陪同戈爾巴喬夫出訪時,賴莎光芒四射,令裡根夫人南希和布什夫人芭芭拉變得黯然。傳奇已成歷史,活人已經辭世。賴莎正默默地安臥地下,她的雕像目光向左,左側留有一塊空地,那是為戈爾巴喬夫准備的。據導游說,前兩日,戈爾巴喬夫剛剛來過此地。他獻的鮮花,尚未凋零。

-- 知道你的丈夫辭世後將來陪伴你,也是一種幸福吧。-- 我默默地說。



這哪裡是公墓,分明是解讀生命、淨化靈魂,升華精神的聖地!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陰郁的日子需要平靜,

相信嗎?

愉快的日子即將來臨,

心永遠憧憬未來,

現在卻常是陰沉,

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是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在普希金墓地。耳畔又響起了當年在大龍湫夫人朗誦的此詩歌的聲音。

-- 1972年暑假的“後沙礁石夜話”似可視作你我人生的一個新起點。為啥?我雖然畢業於復旦,但是,文革動亂之後,竟然被分配到玉環海島的濱海小鎮 - 坎門!此刻的夫人和我正處人生之谷底。而你,那時還是一名高中生,尚處人生的起跑線上!

在玉環時,夜半醒來,夫人和我展望未來,當時的共識是:調動到杭嘉湖平原的某一所中學去教書,乃人生之最高目標也。如此,可以離滬離家更近些。

當年,在玉環街頭,假如有人對我說,你以後能調回上海,並在上海交大當教授,當博導。我會認為,此乃痴人說夢。【見2010年6月25日我的博客】

這一段話摘自去俄羅斯之前給杭州友人的一封私人郵件。1972年,人生處在低谷,夫人朗誦的這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我頓生醍醐灌頂之感 ……。

-- 謝謝你,普希金!我默默地說,還深深地鞠了一躬。



接著,我默誦: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不要悲傷,不要心急,

陰郁的日子需要鎮靜,

相信嗎?

那愉快的日子即將來臨,

心永遠憧憬未來,

現在卻常是陰沉,

一切都是瞬間,一切都是過去,

而那過去了的,

就會變成親切的懷念。

“對話”在繼續。

-- 在卓婭和舒拉的墓地、在契科夫的墓地、在果戈理的墓地、在馬雅可夫斯基的墓地、在奧斯特洛夫斯基的墓地、在托爾斯泰的墓地、在烏蘭諾娃墓地,在……。

【2010年7月19日黎明時分初稿】


精選遊記: 聖彼得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