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石鐘

作者: 暴走麥兜

導讀 蘇軾筆下的石鐘山,相信所有經歷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童鞋們都不會陌生。大文豪蘇東坡洋洋灑灑的詩文,加上對石鐘山命名緣由的申論,使得《石鐘山記》成了千古傳頌的經典文賦。追尋古人足跡,鑒賞千古名山,於是就成了我此行的目的。 石鐘山,位於九江市湖口縣。湖口,顧名思義,鄱陽湖的嘴巴,嘴巴對的地方就是長江。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和第一大江就在這裡產 ...







蘇軾筆下的石鐘山,相信所有經歷過九年制義務教育的童鞋們都不會陌生。大文豪蘇東坡洋洋灑灑的詩文,加上對石鐘山命名緣由的申論,使得《石鐘山記》成了千古傳頌的經典文賦。追尋古人足跡,鑒賞千古名山,於是就成了我此行的目的。

石鐘山,位於九江市湖口縣。湖口,顧名思義,鄱陽湖的嘴巴,嘴巴對的地方就是長江。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和第一大江就在這裡產生了交集。

蘇軾的《石鐘山記》,不知還有多少人能記得寫了些什麼,搜索我的記憶,僅得到點點片片的模糊印像,只記得東坡先生說石鐘山的得名是因著浪花拍到岩洞裡形成猶如鐘鳴的渾厚聲響,故而稱之為石鐘山。對其它的描述,全然沒有印像。因此,石鐘山的整體概念只得憑空想像。

想像中的石鐘山,應該是一座大山,它和廬山都在九江,人家廬山什麼概念,什麼氣魄,想必這個同鄉的石鐘山也差不到哪兒去吧。再加之鄱陽湖水激入溶洞的先人描述,肯定是山水相間的丹霞地貌,不禁,心向往之…

周日一天,周車輾轉,中午時分到達了湖口縣的石鐘山景區。和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並非什麼山環水繞,大氣磅礡,簡直就像個小公園,一下子就被澆了冷水。

72元的門票,分為水上游覽和景區游覽兩個部分。景區游覽,就是在石鐘山的山上,俯瞰鄱陽湖和長江,欣賞古人留下的摩岩石刻,參觀千年古寺廟。水上游覽,也是乘船到達江水和湖水分界的地方,順便觀賞石鐘山在水中一面的景色。

石鐘山真的很小,用不到半個小時就能把山上轉一圈,面積不過一個體育場。一座寺廟基本占據了山上的大半部分,寺廟剛好朝向鄱陽湖與長江的交彙處;另一小半,靠山崖處坐落著一小塔,望向湖中央。在山上面朝湖水的一邊,原本是有階梯的路段通向山坳中間的,但現在路已經被石牆阻隔,估計是比較危險,怕游人落入水中吧。喜歡探險獵奇的心驅使我要越過障礙,一探究竟,只可惜人多嘴雜,被工作人員發現,攔了回來,沒有成行。這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

說到江湖,倒陰差陽錯的成了現在石鐘山景區最大的賣點。石鐘山,湖水蕩入溶洞形成回聲,如鐘渾厚,那是得在特定的條件之下,並非人人都有幸體驗得到的東西。而江湖分界,是淘淘長江水和悠悠鄱湖水自然的界限,始終存在,又因著水色不同呈現了明顯的分界線,形成了特有的江湖分界景色。長江的水,奔流千萬裡,夾帶了滾滾的泥沙,顯得雄渾,鄱陽湖水,萬裡碧頃,波光粼粼,清澈靜謐,交彙處自然形成了明暗的分界,十分奇特。不論從山上俯瞰、亦或乘船親臨,都是特有的景致。

乘船在水上時,還能看到那個據說可以傳出鐘聲溶洞,它的位置也比較特殊,並未直接面對湖口,而是背向湖口,使得湖水朝江水湧動時正好灌入其中。導游介紹,這個溶洞十分深邃,至少有數十公裡之深。在幾個月前枯水季節時,洞口沙灘露出,游客可以親臨洞內感受一番。

曾聽過這麼一句話,人生是在不斷的行走和回憶中渡過的。每一次獨自行走,都禁不住記憶的侵襲。江湖分界,同樣的水流顏色不同,第一次是在重慶朝天門看到的,嘉陵江和長江,也是一清一渾;乘船,則是安徽深渡到浙江淳安,在新安江和千島湖中的航渡時最為清晰。行走和回憶都是逃避孤寂,選擇繼續行走、選擇留住記憶,選擇自我慰籍。

石鐘山的行程,於我是過於短暫,不甘無所事事,便繼續前行。沿著湖堤向南,竟無意中發現了渡口,有渡船是到湖對岸的梅家洲的,這樣的探索滿足了我好奇的心。站在梅家洲的洲頭,一邊是長江、一邊是鄱湖,迎著風的吹拂,潮濕的略帶水草腥味的空氣沁入心肺,感受純粹大自然的饋贈,安逸、寧靜。

處在江湖之地的石鐘山,包裹著歷史歲月的美譽,鑒證著長江鄱湖的千年糾結,獨享拋卻世俗的寧靜清幽,任憑浪打風吹,只然發出博愛渾厚的聲音,無爭無擾泰然安詳。如若我能修得這般境界,此生足矣。


精選遊記: 九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