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北歐四國旅游觀感

作者: wd豌豆

導讀7月2日至15日,我們參團赴俄羅斯和北歐四國旅游觀光。出行時從北京乘飛機去莫斯科,返程時從柏林乘飛機回北京,歷經六國。除六國首都之外,還觀光了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瑞典的哥得堡和德國的漢堡,可簡稱為六都三堡。時間短促,行程匆匆,除了大部分時間用於乘飛機、坐汽車趕路之外,真正用於觀光的時間並不多。大凡到一個景點,匆匆忙忙地轉一圈,大體流覽一下� ...

7月2日至15日,我們參團赴俄羅斯和北歐四國旅游觀光。出行時從北京乘飛機去莫斯科,返程時從柏林乘飛機回北京,歷經六國。除六國首都之外,還觀光了俄羅斯的聖彼得堡、瑞典的哥得堡和德國的漢堡,可簡稱為六都三堡。時間短促,行程匆匆,除了大部分時間用於乘飛機、坐汽車趕路之外,真正用於觀光的時間並不多。大凡到一個景點,匆匆忙忙地轉一圈,大體流覽一下風光,急急忙忙地照幾張相,就要趕回來上車。因此,所謂旅游,只是觀賞一下有關國家、有關地區景點的外觀,連走馬觀花都算不上,只能叫跑馬觀花。雖則跑馬觀花,但多少還是有點觀感,今把觀感略述如下:

一、地廣人稀。出游時,我們從北京乘飛機直達莫斯科。莫斯科參觀完後,乘火車去聖彼得堡,彼得堡觀光以後,乘汽車去芬蘭首都赫爾辛基。一路上火車、汽車所過之處,路兩旁盡是樹林,看不見農戶和農田。從赫爾辛基相繼到瑞典首都斯得哥爾摩、挪威首都奧斯陸、丹麥首都歌本哈根,公路兩邊有不少農田和農作物,全是旱地和旱作物。他們的農田和農作物全是大塊成片的,小塊的大約數十畝,大塊的則是成百上千畝。農田裡完全看不見有農民耕作。這大概因為他們都是機械化的現代農業,平時用不著勞力進行耕作和田管的關系。農田旁偶然可以看到一戶兩戶、三戶五戶的農舍,農舍都根漂亮,像一幢一幢的別墅。但面積不大,這大概與他們地處北極較近、氣候寒冷有關。俄羅斯地廣人稀是大家都知道的,他平均每平方公裡只有8個人。在北歐四國當中,挪威國土面積38.52萬平方公裡,人口468萬,平均每平方公裡只有12人。芬蘭國土面積33.84萬平方公裡,人口527.7萬,平均每平方公裡16人。瑞典國土面積44.996萬平方公裡,人口911萬,平均每平方公裡22人。丹麥國土面積4.31萬平方公裡,人口545萬,平均每平方公裡126人,是人口密度最大的。我國人口密度則要大得多,例如我們湖北省,面積是19萬平方公裡,人口是6038萬,平均每平方公裡為317人,較之丹麥高兩倍半,較之瑞典高16倍,較之芬蘭高20倍,較之挪威高26倍,較之俄羅斯高40倍。河南人口密度每平方公裡高達593人,更是駭人聽聞。人口過多,密度過大,是我國國家社會發展的問題當中最大的問題,所有包袱當中最大的包袱,所有困難當中最大的困難。這不免令人想起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毛澤東對馬寅初新人口論的批判。1954年我國人口普查為六億,到90年代人口普查已逾12億,40年翻了一翻。所謂批判了一個人,多生了幾個億。這是毛澤東在一生中所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之一。現在我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困難,都與人口過多有關。如果我國現在的人口是8億或9億,日子會好過得多。

二、城市空氣清潔,天空明亮。我們所經過的這些國家,無論是城市也好、鄉村也好、大城市也好、小城市也好,所過之處,空氣都是明亮的、干淨的、清新的,天空都是清清楚楚的藍天白雲,既沒有異常的氣味,也沒有各種煙霧灰塵的彌漫,給人一種舒服開心的感受。
中國的狀況與此大不相同。以我們武漢而論,一年365天,大半的日子是灰蒙蒙、霧蒙蒙的,只有少數日子可以看見藍天白雲、空氣較為清潔。原來以為經過奧運的洗禮,北京的情況會比武漢好得多。不料從柏林一回到北京,北京竟也是籠罩在灰蒙蒙、霧蒙蒙之中,同莫斯科、赫爾辛基、斯德哥爾摩、奧斯陸、哥本哈根、柏林無法相比。生活在空氣干淨、天空明亮的地方給人一種快樂舒心的感受,而生活的空間被灰蒙蒙、霧蒙蒙所包裹,不免給人一種壓抑揪心的感覺。所以,我總不願在大城市生活,而願意到小城鎮甚至農村去生活。有此志願者請同我聯系,我們不妨邀些“同志”結伴,找一個車少人少、空氣好環境好的“世外桃源”去安度晚年。

三、干淨整潔。我們乘車和觀光所經過的地方都比較干淨整潔。在馬路旁、在草坪上、在廣場,偶而也可看到拋棄包裝袋、飲料瓶、擦手紙之類。在某些城市,街道兩邊的煙蒂較多。但總的說來,是比較干淨整潔的。據說街道兩旁的房屋不能隨便拆毀,而是保留原樣,每隔幾年維護一次。所以,除俄羅斯可以看到有些還沒有維護的之外,北歐四國和德國所到之處街面都是整潔清新的。它們的建築造型和色彩搭配都比較講究藝術,給人一種美感。

說起整潔,同我國也有一比。我們於14日清早從柏林回到北京,因為回武漢的火車要等到晚上,導游讓我們到水立方、鳥巢諸建築觀光一下。鳥巢廣場規模頗大,各種設施也蠻高檔,相當氣派,游人不少。可是有兩點卻給我們留下了不好的印像:第一、廣場上到處黑跡斑斑、污跡斑斑、髒兮兮的,看了感到不是味道。人家那干淨、整潔,多好啊!我們的廣場,似乎是剛把垃圾運走的垃圾場。第二:廣場入口處,掛著一塊牌子,上書:禁止攀越。可是就在這塊牌子的旁邊,有人不斷地向柵欄裡面遞大包小包的物件,裡面則不斷地有人把物件接走,不知是不是為了逃避買票?近處設有值班的崗亭,看來是為了杜絕偷越,維護秩序的,有兩個人在值班,他們看著那些人越欄傳遞物件,根本不管。我想:如果那些人的做法是合法的,為何要跨越柵欄傳遞呢?如果是非法的,崗亭值班的人為什麼不管呢?這種現像告訴我們:在中國,有人明知違法而為之;有人明知該管而不管。管事的不作為,造成了百姓的亂作為。至於他們相互之間有否利益鏈相連,我們這些旁觀者就不得而知了。

四、交通通暢。按人口統計,這些國家擁有的汽車比例肯定比我國高,但由於人口少,因而城市街道上的汽車並不是很多,他們城市的街道一般都是兩車道,一邊來一邊去。少數的地方是四車道。很少的地方是六車道。八車道十車道則完全沒有看見。在機動車旁專門辟有自行車道和人行道,自行車道上畫有自行車,人行道上畫有大人牽著小孩行走的圖案,而且路面的色彩各不相同,一看就可清楚地區別開來。他們各走各道,非常規矩。行人絕不在機動車道和自行車道上行走;自行車絕不在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上行走;機動車則絕不行駛和停放在自行車道和人行道上。所以,無論是機動車、自行車、徒步者,在各自的道上走著,都很自在,都很順暢,都很安全。他們公汽似乎不多,密度也不大,但每個公汽站上等車的人並不多,一般只有二、三個人。公汽上的人也不多,只是稀稀落落地坐著幾個人。這可能與他們人少,自家車多有關。有一點需特別提及:當汽車駕駛員發現前方有人想過馬路時(非斑馬線),他立即減速慢行,到跟前就停下來讓你過,待你過後他再前行;如果你不過,他就再走。這種情況在國內是很少見的,通常總是車與人搶道,險像叢生。這大概是他們交通事故少,我們交通事故多的一個原因。

五、柏林牆。我們最後一站是柏林,特別去看了柏林牆。東西德合並後,柏林牆已被拆除,留著一小段是為作紀念的。柏林牆是鋼筋水泥結構,約2米高。我們看到的有的段落完好,有的地方水泥已經沒有,只剩鋼筋,猶如鐵窗。當年東德統治者為了防止東德人民逃往西德,特在東西德之間修建了柏林牆。然而這堵牆並沒有阻斷東德人民向往自由,向往民主,向往富裕文明的幸福生活的追求和腳步,他們千方百計翻越柏林牆,由東德逃往西德。東德的共黨總書記昂納克下令開槍,不少偷越者被擊傷,少數被擊斃。兩德合並後,昂納克為此承擔罪責,被判處徒刑。現在柏林牆沒有了,共產主義的鐵幕被拆除了,東西方的冷戰結束了,德國統一了。統一的德國既非資本主義,也非社會主義,而是民主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世界的人們高興,社會主義世界的人們也高興。兩相融合,不亦樂乎。

2011年7月24日


精選遊記: 柏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