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維尼翁.古城掠影(二)

作者: moonyyang

導讀從鐘樓廣場向東北方向走是依然喧鬧無比的皇宮廣場(Place du Palais),而西北方向則是古城安靜的小巷,我們選擇沿著小巷走,直至出城,先去看看阿維尼翁兩個著名景點之一的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另一個當仁不讓的是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了。 離開熱鬧的鐘樓廣場,立馬冷清了許多,小路上沒有了喧囂的表演者,也沒有了浮躁的游客,只有幾位急著回家的古城主� ...

從鐘樓廣場向東北方向走是依然喧鬧無比的皇宮廣場(Place du Palais),而西北方向則是古城安靜的小巷,我們選擇沿著小巷走,直至出城,先去看看阿維尼翁兩個著名景點之一的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另一個當仁不讓的是教皇宮(Palais des Papes)了。

離開熱鬧的鐘樓廣場,立馬冷清了許多,小路上沒有了喧囂的表演者,也沒有了浮躁的游客,只有幾位急著回家的古城主人。



城中安靜的小巷中,見不到游客和行人。道路兩旁的石墩就是“此處謝絕停車”的“標志”,路口豎有別致的路牌和超小的反光鏡,不知道在車裡能否從它裡面看清岔路上的車輛,尤其是在晚上。

幽靜的巷子中發現幾家大戶人家的大門和窗戶上布滿精巧的裝飾,有的充滿宗教色彩,有的帶著皇家氣派。

城牆內外,城牆內的公共停車場和已經坍塌的城塔,城牆外是繞城公路和流經阿維尼翁的羅訥河(Rhone)。

從城門(Pont de l’Oulle)出來,遠看阿維尼翁古城的城牆和城門。沿著城牆外一字排開整個就是一個大停車場。



聖貝內澤橋(Pont St-Benezet),也叫阿維尼翁橋。這是在旅游圖上標注的最佳觀橋點拍攝的,從Port de l’Oulle城門出來,沿河邊走,大致走到公路橋和聖貝內澤橋的中間的位置。地圖中標注的另外兩個最佳觀橋點,一個是在羅訥河對岸,一個是在羅歇德多姆公園(Rocher des Doms)的半山腰。



聖貝內澤橋橋墩和上面僅剩一面牆的聖尼古拉斯(Saint Nicolas)小教堂,現今教堂早已是面目全非,只有高高的鐘樓上殘破的擺鐘還在隨風搖曳,時而會發出一陣清脆的鐘聲。

緊鄰聖貝內澤橋的羅訥門(Porte du Rhone)。

繼續沿河邊走,有條石階路可以直接上到羅歇德多姆公園的觀景台,公園是免費的。

橋的這端連接著一家古醫院,它與斷橋一起建於1177-1185年,現在和斷橋的命運相同,都已被廢棄。登上城樓上碉堡,穿過高高的通道就來到半山腰,再看看羅訥河和斷橋。



接著往上爬就到了另一個最佳觀橋點,俯看靜靜流淌的羅訥河和沉睡了300年的聖貝內澤橋,沿河岸是車來車往、川流不息的環城公路。一幅明信片似的景像,要是能伴著夕陽就更美了。

南法的天氣中午暴曬無比,在羅歇德多姆公園(Rocher des Doms)歇息了近一小時,沿著小丘上向下走,最先看到的是多姆聖母院大教堂(Cathedrle Notre-Dame des Dome),它屋頂那金色雕像在陽光的照射下格外顯眼。



聖母院就是天主教阿維尼翁總教區所在地,緊挨著教皇宮。它的主體部分是建於12世紀的羅馬式建築。聖母院前立有一個巨大的基督受難十字架。

聖母院最耀眼的地方是它頂端的鍍金聖母瑪利亞(Virgin Mary)雕像,教堂內教皇約翰二十二世(Pope John XXII,1244-1334年,1316-1334年在位)的陵墓也堪稱14世紀哥特式雕塑的精美傑作。教皇約翰二十二世在位時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路易四世(Ludwig IV der Bayar,1282-1347年,1328-1347年在位)意見不統一,他毅然決然地將後者革出教門,牛啊!!!



緊挨著聖母院的是教皇宮,它儼然是個中世紀城堡。進去參觀了2個多小時,門票8.5歐,包含了中文語音講解器。法國大革命期間教皇宮裡面的聖像、文物被洗劫一空,一直到現在裡面都是空空如也,若不聽講解真看不出名堂來,只能是對著空房子發呆。



教皇宮前面的一大片空地是教皇宮廣場(Place du Palais),對面是建於1610年的教皇鑄幣廠(Hôtel des Monnaies),現在已改為音樂學校。

鑄幣廠門上是教皇保羅五世(Pope Paul V,1552 -1621年,1605-1621年在位)家族的盾徽,保羅五世出生在意大利的名門望族博爾蓋塞家族(Borghese),在羅馬的博爾蓋塞美術館裡藏有許多精美絕倫的雕塑和繪畫,相關照片見游記“意大利游記-博爾蓋塞美術館”。

從教皇宮廣場出來沿著凹凸不平的石子路往南走,過幾個巷子就是聖皮埃爾教堂(Eglise St-Pierre),再往前走是步行街區。

老城的步行街區,漫步在不寬的巷子裡,腳踩著被磨得光溜溜的石子路,讓人體會到了生活的悠閑和懶散,也仿佛回到了中世紀,但這種感覺很快就被一群邊說邊唱的人所打破。



小巷的幽靜不可避免的被現代氣息所衝擊,戲劇節期間各種廣告真是無孔不入,掛滿了大街小巷。

古城中央、共和國大街東邊是幾條街連在一起的步行街區,街兩邊是商店、餐館、酒吧,石板路的感覺似乎比石子路年代要近些。

傍晚,在阿維尼翁逛了一圈後開始沿著共和國街往回走。

教皇宮南邊是古城的狹窄街道,因時間關系沒怎麼逛,那裡最窄的要數染匠街(Rue des Teinturiers),一直到19世紀前,這裡都是印染普羅旺斯印花棉布的印度人居住的地方。據說這種印染技術源自印度,是當年十字軍帶回來的。



最後,以這張“衝破膚色的愛”來結束第一天的阿維尼翁之旅。

更多照片請訪問博客:

http://***/s/articlelist_1266845234_0_1.html


精選遊記: 普羅旺斯

評論